
【绿野】夜宿长岭关(散文)
与长岭关村支书德平已经好久没有见面,虽然微信视频偶尔联系,但是毕竟因为没有实体的见面,一是没有存在感,二是常常言不尽兴,所以还是不尽人意。到了烟花三月的天气,他三番五次催,去他所在的长岭关看看。朋友们聚聚。
一天下午,看看没有什么事情,下班以后,就开车去了。感谢现在交通便利,从麻城到木子店走高速,还是挺快的。四十分钟就到了。
晚上,就在长岭关游客接待中心的客房里,聊天。朋友嘛,不仅仅是可以交心谈心的人,更应该是互相支撑一起奋进的人。
德平书记,是个执着于长岭关发展的人,并且将长岭关村自主建设的吊桥沟景区融合到自己生命一部分的人。他和他的团队,多年以来,执着于该村吊桥沟景区的建设,已经是远近皆知的佳话。他让我来,其目的一是为了述说我们之间的深厚友谊,可能更重要的是,是为了让我了解近几个月以来景区的变化和远景规划,为他们景区的发展摇旗呐喊。
人活着,总要做出有价值的事情才好。对于德平书记来说,最有价值的事情,就是不断将他们的吊桥沟景区发展壮大,让景区的杜鹃花、紫藤花构成的万紫千红花海,成为人们春夏旅游赏花的热点,成为麻城“人间四月天,麻城看杜鹃”的仅次于龟峰山的打卡地。
他是个有梦想,并能奋力追求梦想的人。多年以来,当他们确立了发展旅游振兴乡村的目标以后,他们就一门心思的为此努力。凄风吹过,苦雨打过,各种挫折都受过,可是一直不离不弃,无怨无悔的奋斗,从这个方面来看不能不佩服德平书记的坚韧坚强和坚毅。
“我们争取在今年四月初,将到杜鹃紫藤花海的道路和登顶的步道建设好,到那个时候,交通方便了,车子差不多可以开到山顶,游客一定会爆棚。”德平书记充满着自信。
他说的杜鹃紫藤花海,2020年的时候,我去过。那个时候,湖北新冠肺炎疫情刚刚结束,他带领村民,翻山越岭,披荆斩棘,打通了从景区服务中心,到山顶杜鹃紫藤花海的山间小道。还在一些适合的位置做了木质亭子和休息用的排椅。小径宛如羊肠,在陡峭的山尖和茂密的树丛中穿过,沿途是不是有映山红从树丛中探出来,如一对对火苗的绿林中燃烧,间或还有一串串紫藤花从树梢上吹下,抚摸着我们的头发。我记得当时要翻过六座山头,才达到花海。
一转个山嘴,一大片红艳艳的花丛猛地扑进人的视野,当时是不由的发出一声惊叫。那些杜鹃花开的正热闹,从我们面前向一块巨大的毡子,在山坡在山脊,一直向山顶,向远方延伸,有一几条山脊,更是奇特,左手边是杜鹃花,右手边是紫藤花,都是大片大片的。也有的地方时杜鹃花紫藤花各自“聚居”,也有的地方是两种花“杂居”,大有万紫千红之势(实际上两年以后,就有诗人和书法家,为这里的奇妙景象,吟诗题字)。在这鄂皖交界的大别山腹地,在这人迹罕至的大山深处,有这么一大片的成规模的杜鹃花不能不令人惊奇,山那么高那么陡峭险峻,不是有心人,恐怕是难以发现的。
站在杜鹃花从中:那些花树高达而又苍翠,满树的花朵,争奇斗艳。杜鹃花的花瓣有一个的,有两个的,有三四的,但都密密匝匝,蕊靠着蕊,瓣贴着瓣,相互依偎竞相依偎。小小的花朵,在这山顶的和风中,和明媚的阳光下,充满激情的怒放。有的像刚出生的婴儿,被嫩嫩的绿叶包围着,有的像害羞的小姑娘用花瓣挡着红彤彤的小脸蛋,有的像伸展腰肢的仙女露出粉红的笑脸。一丛丛,一片片,杜鹃花开红艳艳,还有紫藤花一串串像紫色的珍珠晶莹剔透,红紫交辉,构成了一幅万紫千红的美丽的画卷。桃红色的杜鹃花格外美丽,有五片花瓣组成,上半部分呈深桃红,下半部分呈浅桃红,还点缀着深色的小斑点,显得更加美丽动人。杜鹃花的花蕊细细长长的,顶端有一个黄色的小圆点,仿佛戴着一顶小皇冠。杜鹃花的叶子是长圆形的,有的是碧绿的,有的是嫩绿的,上面长满了小绒毛,摸起来软绵绵的,可舒服了。徜徉在花海中的小径上,杜鹃花散发的的幽幽清香,引来一群群蜜蜂蝴蝶,那是那地,游人心旷神怡,昆虫蜂舞蝶闹。一切使人无情物外,心绪无限舒畅。不由得想起宋代诗人杨万里赞美杜鹃的诗句:“何须名苑看春风,一路山花不负侬”。这里规模浩大的花海,真的没有辜负我们两个小时的艰苦攀登。人有情,花也有意。感谢大自然对我们的恩惠。
当时德平书记就说:“如此美景,藏在深闺无人识,不能不说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情。”没有想,短短三年不到,精准扶贫以及乡村振兴政策的扶持,长岭关村人锲而不舍的努力,到现在,一条直达山顶的水泥路已经铺筑而成,马上就要刷黑。再过几天,从山脚到山顶只要20分钟的,这是多么令人欣喜的事情。也算是德平书记多年的夙愿之一得到了实现。
夜渐渐深了,长时间的未想见,让我们谈兴正浓。
回忆着观赏杜鹃花海这一段往事,我还是由衷祝福德平书记,一步步奋斗,总有一个个收获。或许人生路上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个个阶段性的胜利,才能赢得最后的完美。路是一步步走出来的,井也是一锄头一锄头挖出来的。盯紧一个目标,并矢志不移,我们终将收获一个万紫千红的春天。
发展无止境,奋斗无穷期。长岭关人,除了打造了杜鹃花紫藤花海以来,多年的奋斗,很多事情都是从无到有的。
比如吊桥沟的吊桥。传说,当年太平军,为了找到粮草,攻打山顶上的熊太寨。那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守寨的人以为万无一失,没想到,太平军一夜之间,在吊桥沟的深山峡谷中,一夜之间,修起一座吊桥。雄兵天降,一举击败了山顶守粮人。开初,这个山谷本没有名字,因为这座吊桥,才获得一个名字,叫吊桥沟。随着时间推移,吊桥已经没有踪迹。名字犹存。但是发展旅游以后,又有了吊桥沟无吊桥的尴尬。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长岭关村的志愿者们,花费了几个月的时间,筹集木头的筹集木头,出动劳力的触动劳力,在当年吊桥的遗址上,硬是建起了一座风雨桥。虽然铁索(也有可能当年就是结实的纤绳)吊桥那样有惊心动魄的,但是它的古色古香也不失为养眼的建筑。
思绪再远一点。我是2017年6月,因为精准扶贫的召唤,来到麻东山地的木子店的。在驻村扶贫的工余时间,常常拿起笔,写一写扶贫故事,在一些媒体平台上露露脸,一来二去。引起了德平书记的关注。他那个时候,正想找个人帮他的景点做些宣传。于是一次扶贫检查活动中,我们就相识了。
还记得,我第一次去长岭关的时候,当时村部还在建设,村干部的办公地址还是在租借的民房当中。虽然已经有些游客,大多是一些溯溪探险的户外人士。吊桥沟的山谷中,景色是很美:说水有清泉,有瀑布,有石潭,有的飞射如箭,有的安静如绸;说山有峰峦,有悬崖,有丘壑,有的如苍龙连绵,有的如雄狮跳跃;说树木有千年古柏,有松竹似海,有古老藤萝,谷深林密,飞禽走兽,穿行其间,趣味无穷。说奇石,更是数不胜数,济公帽石,象鼻山,船型石,熊猫石,晒谷石,鬼斧神工,千姿百态。还有那千米石壁,蕴藏着千万年地壳运动的密码,让无数爱好者百思不得其解,可是有不能不叹为观止,梦萦魂牵。
后来的几年,就像吊桥沟景区入口处一则标语写的“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一样,长岭关人不懈奋斗。迎来了改天换地般的变化。村部大楼建起来了,还整合资源做成了游客服务中心,住的有宾馆,吃饭有餐厅,游的有景点,赏的有美景,吃的有吊锅,喝的有麻东特产老米酒。
时代在发展,进步无穷期,对于德平书记和长岭关人,总在不断发现,不断追求,不断改变。苟日新,日日新。穷则思变,变则日新。如今的吊桥沟,是多姿多彩的。绿色旅游有大自然美好的生态;古色旅游有“天子万年”石刻,有“郎官邸”古宅,有千年古墓;红色旅游有张体学藏身洞,有张体学纪念广场。一切都让人看到一群奋斗者们的努力。苍天不负有心人,自然也好,历史也好,只要你曾经奋斗过,时代的卷轴上一定会留下你流血流汗的印记。正如奋飞的鸟,飞过了,天空会留下它的印记。
夜越来越越深,德平书记让我早点休息。住在他们的宾馆里,舒适暖和的被褥,清香扑鼻的气息,外面山风吹着松林的呢喃细语,让人不由得安然入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