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年·痕】这个春天(征文·散文)
春天已经来了。
白浪河的岸边已倒映出“万条垂下绿丝绦”的优雅妆容,几只北归的小燕子在它清澈的倒影里上下翻飞,剪影出春天;浮烟山麓的迎春趁夜铺开了一片鹅黄,给春天送来了绝版衣衫;小区的草坪上也向上伸展出初染的新绿,引来一群蜜蜂在忙碌,哼哼唧唧地唱着春天的歌曲;可谁也不知道,窗外积聚的云层正在酝酿着一场洗濯大地的冷雨,让人们措手不及地跌落在突然而至的倒春寒里。
谁也没有想到2022年的春天会是如此艰难,奥秘克戎病毒偷袭了我生活的这座城市,又似乎是一夜之间,它让潍坊变了模样。
3月11日早晨,刚从睡梦中醒来的人们,赫然发现潍城区已经出现阳性病例。尽管在2020年初我就已感受到新冠带来的震动,由于国家及时出台的防控政策,封城封路,让全国人民裹足居家,做好防护,共同抗击病毒,我才有了些许心安。全国人民用声势浩大和决心击退了病毒,它还未来得及抵达我的身边,就已被控制在有效的范围内。潜意识中,我一直觉得病毒离我很远,它迟早会像一个传说,像一个梦那样自然而然地淡出我的生活。
之前的几天,当周边的青岛、淄博、烟台、日照陆续出现阳性病例的时候,我清楚地认识到,疫情已来到身边。周边已狼烟四起、随即产生了被重重包围的恐惧感,感觉奥秘克戎很快就会冲破潍坊这座“孤岛”的防护线,然后耀武扬威地杀将进来。如果真是这样该多好,我们早已做好了抵御的信心和准备,我们将给它以有力地还击。可是不,它乔装打扮一番,攀附在某个人的身上,神不知鬼不觉地混了进来,像风一样,所到之处,一片狼藉。
它的传播速度惊人,紧接着就是,学生停课,店铺歇业,小区封闭,道路管控,全员核酸。疫情突袭,一切由“常态化”转为“应急”,疫情防控成了当下最重要的任务。
3月15日,截至12时,全市本土确诊病例8例,本土无症状18例。
3月16日,截至16时,全市本土确诊8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29例。
3月17日……
奥秘克戎的诡异让人防不胜防,每一例阳性的增加都不是意外,也都是意外。那些与日俱增的数字,时时揪着我的心,无比地疼痛着。那些数字,不是冰冷的,它是一个个热爱生活而又对生活充满各种期待的人,在这背后,将会有无数家庭面临分离,陷入互相的牵挂中。或许时间不会很长,但那种焦虑让他们度日如年,却又无可奈何,只能祈祷每天的核酸报告会突然呈现阴性,然后把那份惊喜第一时间告诉自己的家人。
我常常想,那些接受救治的病人会萌生失意和绝望吗?我会不会在将来的某一天也中招,和他们一样走进隔离病房。那我的孩子怎么办?我的父母怎么办?在这样的境况下,他们愈加需要我。我再也不能淡定了,心情变得烦躁、忐忑,在这种倒春寒里,心变得越来越沉重。
得到封城的消息,所有人一窝蜂地涌向各大超市、菜市场。由于疯抢,价格瞬间飙升,蔬菜价格一下提升了平日的四倍、五倍。即使这样,人们还是毫不犹豫地装满菜篮子,不顾一切地提回家。
尽管媒体一再提醒市民,疫情防控期间货源充足,一定会让大家衣食无忧。但没人听,已经经历过一次封城之痛,大家早已领略了其中的无奈与不便。他们希望抢在封城之前,尽可能多地把日常物资搬回家。即使很快解封,也不后悔,没有什么比守着那些食物更有安全感了,没有哪个时刻比当下更能感知粮食的重要了。
很快,超市的货架被搬空,菜市场里也如秋风一样,人们卷走了各种各样的蔬菜。
黑暗尽处是黎明。隔窗而望,小区内的广场空无一人,居民楼里,每扇窗户里都透着光亮,偶尔还有来回晃动的身影,大概是因为憋闷得太久了的吧。我问自己,拐点会在严防死守、全民核酸的全面总攻之后来临吗?会像2020年疫情之初那样,在一天天减少的数字中重新迎来春天吗?卷土重来的疫情已经向世人昭告了它的威力,我有些恐惧和担忧。突然想起某篇文章里的一句话,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此时,我对这句话又有了新的理解,说这话的人是源于坚信,因为坚信,就一定会有许多美好的事情发生。
每日核酸检测,是我走出家门的自由时刻,我利用这难得的机会给父母送菜。父母住在村里,不会网购,买菜的集市被封了。他们没有及时掌握信息,没有做好封控准备,囤积一点食物,又有挨饿的经历。我不希望他们再次体会挨饿的恐惧。我早一分钟把食物送过去,他们就会早一分钟感到踏实。
在这之前,我去了烟台潍坊等疫区,虽然连续一周的核酸检测结果是阴性,但我还是怕有万一,每天把菜放在门口,走出老远才给父亲打电话。电话一直通着,我在拐角处看见父亲东张西望,他一边在电话里责怪我怎么不进去,一边弯腰提起菜兜。看到这里,我才心满意足地转身离去。刚要挂掉电话,就听父亲说,“我听说你们小区也封了,你是怎么出来的,要小心点。”我对着话筒点点头,父亲继续唠叨,“现在的医疗水平发达,还有那么坚强的领导,还有那么多医务人员在积极努力,一定封不长的。只要不被感染,在家蒸几锅馒头,天天喝稀饭,也不会饿死的,你不用记挂我们。”
父亲挂了电话,我看见他的身影消失在慢慢合拢的两扇大门内,眼泪不听话地就在眼眶里打起了转转,就那么呆呆地看着两扇早已合拢的大门,却始终没有让它滚落下来。
父亲平静不慌乱,坚韧而又自信,就像疫情之下的潍坊,守望着那个即将到来的全面胜利。
我们恐慌灾难,恐慌疫情,疫情之初,我在担心,我跟着抢购,却也在坚守,因为我看见了许多逆行者,无数干部群众,医护疾控“大白”,“警察蓝”和“志愿红”,他们在昼夜奋战,在管控区、在集中隔离房穿梭,在街道社区核酸筛查。正是因为他们的冲锋陷阵,我才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即将春暖花开的希望。
疫情不容有失,全胜言之过早,潍坊的胜利,并不是疫情的结束。命运共同体,全世界疫情得到控制,才能彼此安全。潍坊解封的第三天,人们还没来得及从喜悦中品出味道来,潍城多个小区被划为封控区、管控区,又开始了大规模的全员核酸检测。这次出现疫情,原因是援沪的车辆返回以后,司机感染被确诊为阳性,引发密接者,次密接者确诊为阳性。除了潍坊,寿光安丘等地也出现类似情况,整个山东疫情变得复杂,人们又都紧张起来了。
当地疾控中心和政府针对新的疫情,制定了防控措施,加大了防控力度,尽可能阻断传播链。
这时候,全国烽烟四起,不独山东,不独潍坊,点多面广,许多城市被病毒摁下了暂停键,一下子又把人们带回了2020春节那个揪心的时刻。
一个深夜,爱人的电话突然响了,我一下子就坐了起来,抓起手机一看是小于,打开免提,话筒里立即传来他沙哑的声音,哥哥,我在高速三天了,车上快没吃的了。
爱人一把夺过手机,急切地说,“你赶紧报备啊,新政策,出寒入寒不提前报备,谁也救不了你。”
“哎,别说了,我前几天刚换了手机号,查不到行程码,没法报备啊。”
我和爱人也跟着着急起来,帮他打电话到多个部门寻求帮助,但答案都是一致的。为了潍坊早日完成动态清零,制度之下没有例外,一切按规定走流程。我把这个结果告诉了小于,他一声长叹后不再说话。爱人最能够感同身受,前几天,他也曾因没有提前报备在高速滞留一天一夜。3月31日,是新政策实行的第一天,不只是他,还有好多车辆被滞留在高速。政策就是政策,一旦实行,没有情理可讲。他早上出门,准备当天返回,车上只有一桶泡面。那一天一夜里,我跟着受煎熬,彻夜难眠,当他说,以后出门,车里必须备足水和干粮的时候,我就知道,他已经饿坏了。
中国人民从来不缺披荆斩棘的勇气,也从来不缺守望相助的真情。很快,爱人电话告诉我,一个卡友在下高速之前给了他两瓶水和两桶泡面。我的心终于放下了,我知道那两瓶水两桶泡面足以支撑起他的疲惫和绝望,他才能安心等待下去。
我知道爱人一定会把小于的求助发在卡友群,小于也一定会感受到温暖和爱的力量,让他深信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不是一个人的战役,是一群人,是一个国家在共同战斗。一个善举,一点点心意,也能汇聚起来筑成一道无形而又坚实的“铜墙铁壁”,狙击奥密克戎,把它驱赶出我们共同生活的家园。
因为疫情,我们学会了砥砺前行,在磨难中成长,也更珍惜眼前拥有的一切。我深信,待疫情走远,这人间仍是草木葳蕤,江山如故,星河滚烫;待黎明破晓,樱花树上依然白雪如潮,树下依然人声鼎沸;待疫情结束,我们结伴去纵行放歌,会比从前更热爱春天。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善良的鸟儿,美好的情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