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太平村盖房记(散文)

精品 【东篱】太平村盖房记(散文)


作者:枫桦 举人,3238.4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652发表时间:2022-04-27 05:18:18

【东篱】太平村盖房记(散文)
   记得那时候,我刚刚学艺不久,师父在附近的村子揽个活儿。好名声是块金字招牌,其价值是无法估量的。一户农家要盖房子,把这个活儿,交到信任度超强的人手里才放心,这也是求得一份心理安宁。
   村子不大,叫太平村,有二十多户人家。这些人家多数还是土坯房,有个红瓦盖,刷了白墙,如同戴了一顶漂亮的帽子,瞅着就精神。有个别房子,还只是苫着粳草呢,矮趴趴的,好像觉得自己形象不中看,半蹲着身子,不敢直起腰。此时正是春天,附近的粳田正在耙地,老黄牛的后面,吆喝声起起落落,在田野里回荡着。
   我猛然觉得能盖个砖瓦结构的房子,在这个村来讲,殊为不易。有盖房子的想法都会令人惊讶。想办法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建设美好的家园,在这样偏僻落后的农村,那是最值得点鞭放炮的大事,完全可以载入村史。
   我们这个小团队,一行四人。师父是当然的大工,我和师弟是学徒工,还有一个力工。这时候的学徒,要扔下耙子,就是扫帚。我和师弟随时都要下来当力工,不然就一个力工,把他累死也供不上我们三个。四个人就能盖房子,让这个村子感到稀奇。在我们的身边,天天都聚集着一些妇女和孩子,就那么直勾勾地看着,看着神奇在我们的手中诞生。不知道为什么,她们不来看还好,一来看,我们反而激发起心里的潜能。我和师弟好比人来疯一样,天天都在比赛,起步就是百米冲刺。我们在前边跑,师父在后面督导。
   一处新房可以在我们手中诞生,其兴奋一点也不亚于谁家生了个大胖娃娃。
   砌个大墙的砖,有什么了不起?跟着线跑呗,那上面拴个大饼子,狗都能干。谁说这话,都是站着说话不嫌腰疼的人。顶他一句,等你干不好,就把你拴哪儿。
   砌砖受天气的影响还是很严重的。有不大不小的风,把线稍稍给鼓出去了,干活忙忘了这件事,砌的砖不知不觉便跟了出去。师父在后面不断地提醒着:“风鼓线啦,抱住墙啊!”他说的意思是,风把线吹出去了,不要跟着线走,看准下面的墙,就不会砌歪,等风过去,就恢复正常了。
   四个人干一个工程,有些势单力薄。不过,多少人就干多少活儿,没有啥犯愁的。这栋房子有近八十平米,我们没有用上一星期,就平口上房架子了。这个速度也够惊人的,让全村的人都惊奇,都向我们竖大拇哥,表示赞赏。我相信,很多村民的心也动起来了,他们也想有自己的新居,这座房子的建设,无疑是一个号令,完全可以鼓气很多村民建房的热情。
   上房架子那天,基本是全村抬。田里的活儿放下了,家里也不必起火,一大早便聚来。老爷们抬房架子,老娘们端着自己家的盆碗,小孩子也不闲着,当个跑腿的,听房顶掌事的吆喝,让上东,就决不向西。
   铺天棚板子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东家准备的板子不够,一时找不到合适的替代品。天棚板子铺不完,就上不了御寒的锯沫子。村长正在想辙,这时却有人站出来。他是村长家的邻居,二话不说,招呼大家去他家抱板子,并且把话撂到这里了,不够就拆板栅栏。
   这话谁听了心里都暖乎乎的。那时候,有个挺新鲜的词,“危难之处显身手”,关键的时候能冲上来,真是没的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人缘,就是在过死门日子。一个村长如果没有人缘,那可要挨千刀啦。此时,人群的凝聚,不是那么简简单单的事情,是人心所向啊!此时我给村长竖大拇哥。
   中午饭就在扣上了盖的新房里摆的,全村的老婆汉子带孩子,整整十几张桌子。我们的桌子是在老屋的土炕上摆的,我们四个人,外加一位老汉和一位老太。村长把两位老人家介绍给我们,原来是他的爹娘。他是个场面人,介绍完便去与村民同乐,并随手带上门,吵闹声被关到了外面,屋里顿时清静许多。
   师父和老汉用的小酒杯,是非常精致的瓷杯,上面印的花饰真好看。我和师弟嫌杯小,就换了蓝边的土碗。老太不喝酒,专门为我们挑菜斟酒,我们哪里敢用她呢,想抢酒壶却抢不到,老太把壶攥得紧。老汉说了这么一句话:“就让她倒吧,多少是个心意!”我一下子觉得,这是这里最高规格的酒席了,人家是在用心招待我们呢,咱可不能把肝掏出来还人家啊。
   那天,我们喝了不少酒。下午休息,没有出工,酒喝得飘,骑着自行车回家,好像腾云驾雾一般。
   活再累也不怕,只要有这样的欢乐场景,足以让我们消除疲劳。身子骨累了,心却不累,这样的状态,才是劳动的最佳状态。房子完工了很久,我还想起这顿不寻常的筵席。
  
   二
   房子的大框起来,整个房子的工程便来到了一半儿,屋里的活儿才刚刚开始。按照东北的习惯,东西屋都要有火炕,这么大的屋子,要完全靠这两铺炕来取暖呢。师父要干最精细的活儿,搭炕这类的粗活儿,也就由我来承担了。那时候,我对搭炕,只是一知半解,还算不上十分精通。
   我正在摆炕洞砖,发觉身边多了一个人。他背着手,站在炕边,歪着脑袋,仔细地看我的一举一动。一边看一边摇头,嘴里念念有词,却听不清在说什么。
   是村长的老爹,刚跟他在一个桌上喝过酒,比起那会儿,身上的装束发生了变化。他头上扣着顶蓝色的单帽,已经洗得有些发白。披着一件衣服,挽着裤腿,趿拉着拖鞋,腿上还粘着些泥呢,显然是刚刚从粳田里走来。他很热衷房子的事情,便特意从田里赶回来。
   “小兄弟,”他说话了,“你等一会儿,别这么干!”他居然制止了我。让我感到意外的是,他说话间,抬腿迈了进来,一点都不客气,全然没有把我放到眼里。我多少也是个瓦工师傅啊,虽然还不能顶个全名,好歹还有个半拉名声吧。
   我已经摆了一些炕洞砖,都被全部清除出去,我只能在一边肃然站立,搬走了这些砖,自然也把我搬到了一边。老汉转身出去,取来一把锄头。我纳闷着,他却前腿弓,后腿蹬,竟然铲起地来。他全神贯注,把锄头运用得十分娴熟,好像这里真的有一棵棵禾苗似的,决不会碰伤一棵。他用铲地的方式来平整炕洞土,把炕洞走向找出一个自然向上的坡度来。
   我一下子明白了他的用意,烟道有一个向上的坡度,是根据烟向上走的原理,让这铺炕从本质上就有所改变,从而达到完美的效果。搭炕搭出的好烧效果,竟然是这么来的。原理浅显,一看就明白,只是我在没看老汉这么做之前,却是懵懂的状态。他的一个示例动作,深深地刻在我的记忆之中。以至于多少年过去了,我的脑子里还是他智者的形象。
   我惊讶于田间劳动这么粗陋的活计,在他的手里也会被舞弄得如此精巧,我压根就没有把这些农活放到眼里。此时,我毕恭毕敬,除了敬仰之外,什么想法都没有了。
   他不见得还会别的什么瓦工活儿,他可能只是对搭炕有着自己的见解而已。在东北人家,火炕是最普通不过了,怎么才能把炕搭好,让它很顺畅地走烟,不是谁都明白的。可是,不明白就要面临着遭罪,烟熏火燎的滋味是很难受的,不好烧的火炕也有潜在的危险,二氧化碳中毒的事件屡屡发生,动不动就把人熏倒了。发现得早还好,发现得晚,一家人都命丧黄泉的例子也不是没有。所以,会搭炕的人就多了起来,成了当地的土专家,专门会搭炕的专家。
   从此,我的思想发生了转变,谁都可以做老师。不要轻视任何一个人,哪怕他并不专业,也可能有着专业内的人无法弄懂的东西。
  
   三
   东北的火炕是一种情愫,多少辈流传下来的情结,透着平凡人的朴实与温暖,也让每个家都能拥有一个平凡而温馨的日子。
   老汉颠覆了我之前对搭炕的所有印象,让我对搭炕有了全新的认识。他休息了,去卷根烟,叼在嘴里,一边吐烟,一边背着手,光着脚,去搋马上要用的炕面泥。他居然把这个当成休息,勤劳的人就这样,总会看到需要,变着法去劳作。
   炕面泥是非常粘的黄土,里面再放上一些草做穰角,这样的穰角大泥具有非常好的凝合力,可以把炕板石间的缝隙给糊住,并且让整铺炕能达到一个完全的整体。
   平时和泥是用二齿钩子的,老汉弃之不用,是有他的道理。用脚搋出的大泥,效果是最好的,能让黄土达到最佳的粘合效果。大泥有很大的一堆,他很认真地搋着,每拔出一次脚,都会发出一声豁亮的响声,好像是脚与泥发生了甜蜜的亲吻,所发出的声音一样。
   我对老汉的行为非常崇敬。二齿钩子与脚的区别在于细致与精致。他这般无二的态度,完全是一个家长对家族的认真负责的态度,被这个责任感驱使,让他心无旁骛,完全投入。
   我是一个外人,还做不到不用二齿钩子,而用脚去搋泥的程度。有些活计的随意性是很强的,属于不必太认真的那种。搋泥与不搋泥,都是去糊到炕板石的缝隙之中,都是一个效果,不会相差多少。比如说,那些看不见的活计,不需要板板正正,整整齐齐,反正是个隐蔽工程,谁都看不见,何必干得那么好,差不多就行呗!
   “差不多就行!”很多人都会这么说。我也常常被这句话蒙蔽着,对什么事情有得过且过的想法。这是一个坏想法,就好像人体里一个小小的癌细胞。脑子里的这个坏思想在纵容着它的生长,等到它完全长大了,扩散开来,便谁都控制不了它。
   摆炕洞里的砖,就属于看不见的工程,属于“差不多就行”的系列之一。只要每一块砖都达到了应用效果,把炕面石支撑住,就行呗!不管谁在上面蹦跳,它不塌,就达到了使命,完成了任务。难道,还能在上面绣出花来吗?
   老汉的执着在于把每一块砖都摆好,并且一丝不苟做好,一直做到底。在他的眼里,每一块砖的本身意义,就是要板板正正,整整齐齐。每一块砖都应该有它的准确位置,不能有一点点的偏差。我在他的身边,感受到这样的一丝不苟,它好像是一道强光,每个人在这道光面前,都不由地收敛起自己散漫的性情。一个家族有这样的监护者,是子孙们的幸运,他们的一言一行都被审视着,洁身守本,断然不会出现不良行为。一个家族有这样的勤勉者,是世代传习下来的基因,有他在,勤俭持家之风会一直保持下去。现在想来,这栋房子并不是凭空而来,是一滴滴汗水的凝聚。
   我之所以至今都有一个清爽干净的身体,没有被一些所谓的世俗浸染,这要感谢人生路上遇到的每一个好人。他们总是在我需要的时候出现,及时地为我纠正错误,校正前进的方向。在太平村盖房子遇到的那些事,那些人,至今都成了我的一面镜子。
   就像这位老汉,通过一次搭炕的过程,让我完全吃透了这个活计的真谛所在,也让我学会了悟出了活计之外的道理。这些好的东西,已经融入我的血液中,灵魂里,每每在我需要的时候,便会提醒我,去精益求精,去认认真真做事,去老老实实做人。
   在太平村盖房子,真的等于上了一堂人生的课,不仅是学了瓦工的技术,而且改变了我做事的方式,学会了精益求精。
   有时候我琢磨盖房子的事,那真的不像是在盖房子,是在搭建人缘。人缘可以支撑起来的东西太多,不仅仅是盖房子。
   人生就像盖房子,哪一样都不应该被糊弄。
  

共 425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我”刚学艺不久,来到太平村。太平村多数是土坯房,还有个别是粳草房,矮趴趴的,盖个砖瓦结构的房子,在这村来讲殊为不易。盖房的主家是村长,“我们”这个小团队,一行四人。四个人干一个工程,有些势单力薄,不过速度惊人,得到全村人的赞赏。上房架子那天,全村人来帮忙。铺天棚板子时板子不够,邻居二话不说,招呼大家去他家抱板子。中午饭就在新房里摆着,全村的老幼都来了,十几桌。四位瓦工坐一桌,村长特意安排他的父母陪同,为“我们”挑菜倒酒。房子大框起来,师父要干精细的活儿,“我”干搭炕这类粗活。“我”已经摆了一些炕洞砖,村长爹从地里赶回来,说这活不是这样干,他全清除出去,以身示范。他颠覆了“我”之前对搭炕的所有印象,让“我”对搭炕有了全新的认识。老汉去搋马上要用的炕面泥当成是休息,勤劳的人总能把变换劳动当作是休息。平时和泥是用二齿钩子的,老汉弃之不用,用脚搋出大泥能让黄土达到最好的粘合效果。以前总认为有些看不见的活不需要那么认真,差不多就行了。“我”在村长爹的身边,感受到了一丝不苟,心里五味杂陈,有说不出的滋味。通过这次搭炕的过程,让“我”完全吃透了这个活计的真谛所在,也让“我”学会悟出活计之外的道理。文章开头作者为我们勾勒的画面可以看出这个村庄并不富裕,而村长家却能盖上砖瓦房。从文章的结尾处让我们知道,有这样一位精明能干,以身作则的老父亲,家庭条件好起来是必然的!文章构思巧妙,铺排有致,语言质朴灵动,构建了一座美丽宁静的乡村家园,塑造了一群纯朴善良的乡亲,更主要的是刻画了一位勤劳朴实,干活认真仔细的乡村劳动人民的形象。从这“小小”的搭炕中,反应着事无大小,每件事都必须认真对待,小事小节一旦被忽略,就会由小失大,令人从中领略“蝼蚁虽小,可溃千里长堤”的道理。这是一篇意蕴深远,令人思考,给人启迪与智慧的好文章,力荐品读,感受精彩。问候老师祝安!【东篱编辑:李湘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2050500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李湘莉        2022-04-27 05:24:44
  枫桦老师的文章一如既往的好,语言总是那样质朴灵动,娓娓道来中给人亲切与感动,给人启迪与智慧。好文,力荐品读。遥握问候老师,谨祝写作愉快,精彩纷呈!
回复1 楼        文友:枫桦        2022-04-27 12:44:45
  谢谢湘莉老师的精彩编按,谢谢精彩解读,编辑辛苦了,敬茶!
2 楼        文友:红花草        2022-04-27 05:57:32
  实实在在的好文章,平常的事情中悟出大道理,无论什么事,不应该是“差不多就行”,往往“差不多”的背后,是“差太多”,会藏着不少隐患。从小事做起,精益求精,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担起责任,才是正道。学习老师的美文,点赞!
回复2 楼        文友:枫桦        2022-04-27 12:46:36
  每个人都有敷衍的心理,大概大概过去就算了。害人啊!真害人!谢谢红花老师的来访留评,谢谢精彩解读!遥握!
3 楼        文友:鸿雁南飞        2022-04-27 06:05:08
  一个老汉,一次土炕的经历,有如此深的讲究。学艺之人,把活做到极至,也等于把思想提到极高之境。老师真是文如其人,字里行间透着对人生的理解。文学的意义在于提炼和重新塑造这些精华。太好了。问候老师!
回复3 楼        文友:枫桦        2022-04-27 12:48:46
  像老汉这样会搭炕的人,在我的周边是很多的,有些人不是为了去赚钱,只是为了自身的应用。谢谢鸿雁老师的来访留评,谢谢精彩解读!遥握!
4 楼        文友:白玄        2022-04-27 09:37:27
  太平村给我留下的记忆,村民大多数房子矮趴趴的,村民热情好客,民风淳朴,互帮互助,特别是村长他爹,对搭炕的认真程度令我悟出了搭炕的真谛,也悟出了活计以外的道理。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精益求精,认认真真做事,老老实实做人,让我受益终生。文章语言质朴,和风细雨,感情饱满,感悟深刻,生活气息浓厚,引起共鸣。问候作者,学习欣赏。
回复4 楼        文友:枫桦        2022-04-27 12:51:31
  东北的乡村基本还保持着这样淳朴的民风,只是这些年,有些改变了。人口越来越少,一些边远的村屯已经没有多少人了。谢谢白玄老师的来访留评,谢谢精彩解读!遥握!
5 楼        文友:琳达如菊        2022-04-27 09:44:40
  太平村,民风淳朴,乡民质朴厚道,村民之间互帮互助,很温馨的画面。特别是村长的老父亲,勤劳朴实,做活认真仔细,一丝不苟,令人赞叹!这篇文章语言质朴灵动,情感真挚感人,场景描写细腻生动,构思巧妙,娓娓道来,不疾不徐,文章蕴意深远,给人哲思和启迪。拜读老师佳作,大赞!问好枫桦老师,遥祝快乐!
回复5 楼        文友:枫桦        2022-04-27 12:56:45
  很暖人的民风,至今还保持着,比起以前还是要差的多。原因种种,不是一句两句就能说清的。谢谢如菊老师的来访留评,谢谢精彩解读!遥握祝春安!
6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04-27 11:18:27
  劳动,是锻炼人智慧的活动。枫桦老师的文章,取材平凡,一砖一瓦见风韵,一个动作,一句话,有着自己的感悟。文章写得细腻生动,很有文质。太多的美好情感,太多的人生悟性,都在文字里流淌而出。文章描写的画面,叙述的过程,都充满了故事性,让人任意走进去,与之共鸣。散文是要告诉读者一点什么,枫桦老师的文章始终在这方面做着努力,并形成了自己的写作风格,点赞。
怀才抱器
回复6 楼        文友:枫桦        2022-04-27 13:00:21
  有时候,还是说那句话,高手在民间,确实是这样的。就搭炕而言,每个村子里都有几个人,对这方面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什么事情都是因为经历的多,才有了自己的见解。谢谢老师的精彩解读,遥握春祺,谨祝身体康健,万事如意!
7 楼        文友:东风第一枝        2022-04-27 12:08:42
  劳动是谋生的手段也是锻炼手艺的过程,劳动也是文学创作的源泉。枫桦老师的此篇散文,来自最初的瓦工生活经历,深情细腻生动地叙述了在太平村的那次盖房搭炕所遇到的人和事,所受到的劳动感悟抑或是人生感悟---精益求精,认认真真做事,老老实做人。文字朴实,感情自然饱满,非常耐读!
回复7 楼        文友:枫桦        2022-04-27 13:02:29
  老师说的对!劳动是文学创作的源泉!于生活和劳动之中寻找到写作的契合点,是不易的,但是,也是快乐的!谢谢老师的精彩解读,遥握春祺!
8 楼        文友:罗莲香        2022-04-27 14:24:32
  枫桦老师的此篇文字,写得很有故事性。也富有哲理性。太平村,民风淳朴,村民们互帮互助,弥漫着温暖的氛围。作者与另三人组成的四人施工队为村长家盖瓦房,村民们常来围观,并对施工的速度和效率深感惊叹。“我”在搭炕时遇到了一件事,深深地触动了“我”,村长的老爹——一位土生土长的老汉对“我”搭炕的方式直接否定,并身体力行作出示范,果然老汉搭炕的效果科学规范又合理。这位庄稼老汉的举动对“我”有着极大的触动,对“我”今后做人做事的方式方法有了非常大的深刻的影响。作者以一颗感恩的心回忆一路上遇见的好人善人,他们总给人以心灵的震撼,给人以前行的动力和追求卓越的影响力。好文,情感深沉浓郁,启人深思,感佩才情,问候枫桦老师创作愉快,谨祝安康!
回复8 楼        文友:枫桦        2022-04-28 04:13:54
  谢谢罗老师的来访留评,谢谢精彩解读!遥握!
9 楼        文友:静虚散人        2022-04-28 01:55:09
  质朴灵动的语言,让文章读起来感觉格外亲切。一次太平村为村长盖砖瓦房,师徒四人,一个星期竟然把一座80多平米的房子大框架搭建起来,速度实在惊人,由此也赢得当地人的赞许。搭火炕是文中的重点,村长的父亲对搭火炕现场示范,颠覆“我”对搭火炕的认知:搭炕搭出好烧的效果,在村子父亲那里得到了完美的诠释。对挖炕坑、和炕面泥、摆炕砖等细节的要求完美在老汉的手上是那么的精准,“差不多就行”在他那里根本就过不了关,这也反映出老汉对人生的态度,细品之,引人深思,给人启迪!品读美文,感受经典,佳作赏心悦目,点赞问好!
冰川飞鸿,身体力行!
回复9 楼        文友:枫桦        2022-04-28 04:14:33
  谢谢老师的来访留评,谢谢精彩解读,遥握!
共 9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