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菊韵】父亲的遗物(散文)

编辑推荐 【菊韵】父亲的遗物(散文)


作者:周仓 童生,778.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577发表时间:2022-04-27 13:35:31

父亲走得很猝然,那天早上一个人起床煮了一碗番薯汤吃过后,去找邻居聊了一会天,大概九点钟的时候去旧屋翻建现场打扫了残砖断瓦,计划下午跟牌友玩一玩麻将。九点半拉建筑垃圾的时候摔倒,生命就在摔倒的那一刻戛然而止了。摔倒后就没有再醒来过,连一声痛都没有呻唤。
   父亲走的时候已是八十岁的高龄,独居乡下好多年,我们七个兄弟姐妹只知道他患有高血压症,也知道有在服用降压药,但是具体服用哪类药?有没有效果不清楚,报道说不同高血压患者选用降压药的种类会不同,我们都没有去关注,这是我们的集体失责。听父亲说降压药有时候想着了就吃,想不着就没吃,这跟降压药开服就要长期按时服的要求不符。我们听说过这个服药医嘱,但我们没有认真对待,我们认为父亲能吃能喝能干,所以也就不太关注平时服药的情况。直至父亲的突然离世,让我们猝不及防,悔恨不已。
   父亲什么话都没留下,什么交代也没有,尤其是有没有欠人家的钱?人家有没有欠父亲的钱?我们都不知道。我们按照习俗将父亲安葬后,开始整理他的遗物。大哥和大嫂翻遍了角角落落,电视机下,床底下,枕头下都翻过,最后在一个米缸里找到了一些宝贝。一张市民卡、一本存折、一本记事本、一沓现金。现金有一万多,存折上有没有钱不知道,密码也不知道,后来我们去银行查询,得知父亲的存折里有近十万块钱,这完全出乎了我们的意料,父亲的钱哪里来?一个老农民,村里的红白喜事平时都要人情来往,除了他自己政府给他发的每个月几十元养老金,和过年过节的时候我们兄弟姐妹给的一些孝敬钱,无其他收入。难道是平时打麻将赢的吗?几个邻居说,父亲打麻将“十赌九输,”不可能是打麻将赢的钱。父亲也不可能去借钱过来存到自己的存折上,所以我们推测,父亲的钱是他省下来的。他可能有一个用大钱的计划,只是我们不知道而已。
   记事本上的信息很丰富,很细致。父亲在解放初期,在生产队当过会计,有记账的习惯,我拿到父亲的记事本时先是粗略了翻了翻,第一页记载的是他七个子女的出生年月和时辰,这个时候我才发现,平时不苟言笑的父亲,心里一直存着一份父爱。接着我发现记着母亲和他自己生病时,亲朋好友送钱的金额。有200元的,有300元的,也有500元的。特别是我母亲过世时,本子上连续记了满满的五页,整个村子每户有送,还有别的村的一些平时有来往的人,加起来好几万元。这也解释了我父亲存折里的钱的主要来源。记事本后面的记录更加详尽,上面详细的记着某年某月,谁送了一件外套;哪天谁送了一箱饮料;又有谁送了一壶油;甚至是谁给他送过一颗咸菜,一个麦饼都记得清清楚楚。再往后是支出项,同样记得很详细。哪天给谁送了十斤肉,哪天又给谁送了一件牛奶等等,事无巨细,都在本子上记着。
   父亲的记事本,让我想起了他生前好几次我去看他时的情景,有一次父亲拿出一件崭新的夹克衫,在我面前抖了抖,说“这是加寮村的表舅送来的,我现在的衣服还没穿破,还轮不到穿这件夹克衫。”接着父亲又拿出一双棉鞋说:“这双鞋是岩前村的表兄送的,现在还不冷,没机会穿。”我说:“爸,人家送给您的东西,您要用起来才有价值,人家看到您在用他送的东西才会高兴,您不要存着放着,只管穿起来。”父亲笑笑说也是哦,于是父亲就像个小孩一样,在我的面前把那件新衣服穿在身上,还整了整领口,将前襟扣上。说:“还真合身。”还有一次父亲拿给我一袋鸡蛋说:“这是前山的表婶送的,我吃不了那么多,你带去给孩子们吃吧!”父亲跟我说的这些送东西来的邻里乡亲们,都是站在我的辈分叫的。这也是父亲的习惯,他是怕我长期在城市里,忘记了家乡这些应该要感谢的人该怎样称呼他们。父亲讲的这些事情,记事本上都能一一找到记载,我突然明白了,父亲这样做是希望我们不要忘记别人的好,要懂得感恩。
   父亲已经过世两年多了,他的这个本子一直在我的大哥那里保管着,而我则还保管着父亲的一个空存折,存折里的钱通过父亲生日猜出了密码而已经取出。我们留着父亲的这些遗物,就仿佛自己的父亲还在人间一样,没能忘却。记事本我很少会拿过来看,怕它引起思父的感伤。直到有哪天,家乡有红白喜事发生,需要查看父亲的记录,需要有针对性的礼尚往来时,我们才会再次拿出父亲的记事本查看,因为,父亲生前的好友,我们坚持要将这份情谊接替经营。
   父亲虽然走了,但是家乡的人也还时时谈及他,这或许算是父亲成功的一面吧!

共 177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父爱如山!”这爱不仅体现在平时生活上对儿女的关爱有加,更体现在教育儿女知恩图报的人格精神层面上。不忘乡情,不忘家乡,不忘祖先,牢记根本。一个记事本,在父亲瘁然离世后传到了儿女手中,也把一份人间至爱、把一本如何做人的珍贵教材留给了后代。作者以饱蘸感恩之墨,把父子之爱、邻里之爱,把这种伟大的博爱精神天衣无缝地融进怀念之情中,让娓娓深情的叙述流入读者心中,产生陶冶,产生薰染,使之继承并发扬光大。这种寓教于情的艺术手法,显示出了作者不凡的文学创作水平,也使读者得到了传统文化的洗礼。佳作推荐文友共赏!【编辑:刘银科】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刘银科        2022-04-27 13:44:13
  老父高寿,离世却很突然,在儿女心上留下了遗憾,然父亲的人格楷模并未因此而消失,被后代秉承下来,铭之于心,行之于世。在遗物中,儿女们得到了一次身心洗礼,并将其感悟书之于帛,传于后人。感谢赐稿菊韵!期待更多佳作推出!顺祝创作愉快!
回复1 楼        文友:周仓        2022-04-27 16:12:11
  感谢编辑的肯定,感谢。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