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北风情 >> 短篇 >> 诗词古韵 >> 【东北】莺啼序·灭南朝齐者萧衍(古韵)

编辑推荐 【东北】莺啼序·灭南朝齐者萧衍(古韵)


作者:写手孙世元 白丁,0.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470发表时间:2022-04-28 16:58:28

《莺啼序·灭南朝齐者萧衍》
  
   词林正韵·第三部(仄声)·一组韵·四段二百四十字,第一段八句五仄韵,第二段十三句四仄韵,第三段十五句四仄韵,第四段十五句六仄韵——吴文英体。
  
   孙吴石城虎踞,引苍鹰展翅。
   莽宫苑、潋滟秦淮,莫愁玄武迢递。
   草树半遮夫子庙,斜阳一抹明陵卫。
   任长江东逝,帆鸥扰乱天际。
  
   三国烽烟,六朝战伐,建康膏血砌。
   夺天下,磨折枭雄,万千丁壮垫背。
   想当初,道成崛起,灭刘宋,江山如晦。
   创萧齐,文武臣归,幕僚相事。
  
   临朝执政,请教鸿儒,渐戒除暴戾。
   忧百姓,奉行节约,减免官税,感念荣枯,缅怀兴废。
   建元四载,膏肓病入,须臾撒手阴曹赴,子萧赜、捧玺登皇位。
   雄图治国,冥心纳谏经营,慧眼论功封赐。
  
   风云不测,祸福无知,武帝忧郁死。
   叹子系中山狼魅。太祖亲侄,仆射萧鸾,篡权称帝。
   屠诛骨肉,坑埋宗裔。身亡传位萧宝卷,正逍遥,萧衍佣兵至。
   昏君命断宫廷,历史周期,恨无静止。
  
   注:
   南朝齐-----即南齐(公元479年~502年),是南北朝时期南朝第二个朝代。
   萧衍-------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兰陵郡东城里人,西汉相国萧何之二十五世孙,南齐丹阳尹萧顺之之子。永元二年(公元500年),萧衍起兵攻讨东昏侯萧宝卷,次年攻陷建康,灭掉南齐,建立南梁,是为梁武帝。
   石城-------即石头城,位于南京市鼓楼区,由三国时期东吴孙权所筑。
   明陵卫-----即孝陵卫,位于南京市玄武区东部紫金山南麓,朱元璋及原配马皇后合葬于此。
   建康------即南京,建康属于六朝时期的名称,是孙吴、东晋、刘宋、萧齐、萧梁、陈朝六代京师之地。
   道成-------即萧道成,字绍伯,小字斗将,南兰陵郡兰陵县人,初为宋雍州刺史萧思话左军中兵参军。宋明帝末,官至散骑常侍、太子左卫率。遗诏以右卫将军领卫尉,与尚书令袁粲、护军将军褚渊、中领军刘勔共掌机要。后废帝元徽二年(公元474年),桂阳王刘休范反,自请屯兵新亭以当其锋。因平乱有功,迁中领军,进爵为公,与袁粲、褚渊、刘秉更日入值决事,号为“四贵”。五年,杀后废帝,立顺帝,进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荆州刺史沈攸之反于江陵(今湖北省荆州市),司徒袁粲、尚书令刘秉反于石头(今江苏省南京市清凉山),领军刘韫、直閤卜伯兴反于宫廷,被萧道成悉数铲平,进位至齐王。升明三年(公元479年)四月,迫宋顺帝禅位,南朝宋灭亡,改年号建元,为南朝齐开国皇帝,即齐高帝,庙号太祖。
   临朝执政,请教鸿儒-----萧道成即位后,急于想巩固自己的地位,求得长治久安,便向著名儒生刘献请教治国之道,刘献说,刘宋所以灭亡,是因为对百姓太刻薄,内部又自相残杀,萧道成深表赞同,于是,努力改革刘宋暴政,减免赋税和旧债,限制皇族营建私邸,设置校习官,整顿户籍。萧道成更以身做则,提倡节俭,皇帝的礼服上本应佩上一种装饰品叫玉介导,他认为这是奢侈的源由,命人将它砸碎,不准在用,宫中的器用也较为简朴,他说,让我治天下十年,当使黄金和泥土同价,他又一再训诫儿子们,要他们互相亲爱,同心同德,共保江山。萧道成提倡节俭自奉,反对奢靡,并以身作则,将宫殿、御用仪仗等凡用金、铜制作的器具全部用铁器替代,衣服上的玉佩、挂饰等统统取消。禁止民间使用各种华丽饰物,不得将金银制成金箔银箔,马鞍等不能使用金银装饰,不能用金、铜铸像,甚至不准织绣花裙,不准穿着锦鞋等。这种要求和做法“历代所未有”。高帝萧道成临终前,嘱咐太子萧赜:要警惕晋朝及刘宋皇室手足相残的教训,在治理国家,爱护同室兄弟方面要做好,国家政治稳定,经济就会复苏。
   武帝忧郁死-------武帝,即齐武帝萧赜,字宣远,小名龙儿,齐高帝萧道成长子,母昭皇后刘智容,建元元年(公元479年),成为皇太子。建元四年(公元482年)正式即位,是为齐武帝,年号永明。齐武帝是一个英明刚断的君主。在位期间,继承了齐高帝的作风,崇尚节俭,关心百姓疾苦,多办学校,挑选有学问之人任教,以培育德行,以富国为先,不喜欢游宴、奢靡之事,延续推行检籍政策。然而,倒霉的事接踵而至:永明十年夏四月十五日辛丑,齐武帝萧赜的亲弟弟大司马豫章王萧嶷薨,年四十九。这是齐武帝萧赜自父亲萧道成死后遭受的最大打击。萧赜与萧嶷一母所生,兄友弟恭,关系十分融洽,正如萧赜自己所说,“友于之深,情兼家国”。无论接见故交好友,还是机密事宜,即便在萧赜所喜爱的景阳楼这样的私密场所,往往也“唯豫章王一人在席”。对这样贴心手足兄弟的死,齐武帝悲痛万分,半年之间,诏书累下,不能自已,“哀痛特至,至冬乃举乐宴朝臣,上歔欷流涕”,以至于再次登上景阳楼时,悲从中来,下令毁去。一直到永明十一年春正月,正辛勤奔波于豫章王萧嶷碑文的文惠太子萧长懋忽然抱病。齐武帝听闻太子病重,特意起驾到太子东宫看望,萧赜看到躺在床上的萧长懋很是担忧。病床上的太子知道父亲来看望,拖着沉重的身体起来向齐武帝行礼。萧长懋对齐武帝说道,儿臣虽然位居太子,但是却在治理国事方面做的不好,没有像父皇一样能做到如此盛世,每每想起就日夜不安,担心接过父皇的担子而处理不好。看父皇如此劳累,本想帮父皇减轻国事压力,不幸身体出了问题,导致自己染上了疾病,如今已卧床不起,现在只能等待死亡了。萧长懋信佛,知道生与死的轮回是天命所定。在齐武帝面前哭诉,只是想着自己还未能孝顺父亲,更不能继承父亲的事业。而齐武帝面临的是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萧长懋希望父皇能保重龙体。听着儿子的肺腑之言,齐武帝心如刀绞。同年四月,萧长懋病死,享年三十六岁,谥文惠太子。要命的是,还没能从弟弟萧嶷之死中恢复的齐武帝萧赜,又是遭遇当头一棒。萧嶷的死,在亲情上重创了齐武帝;而萧长懋的死,则从感情与政治两方面沉重打击了萧赜的精神领域,当然,为此担忧的还有文武百官,如今萧赜已经年老,有望带领南齐百姓继续走永明之治的太子也先走了。太子病逝,东宫不可一日无主,萧赜一共二十三个儿子,太子萧长懋死后,有资格做太子,做未来皇帝的,也只有萧子良最为合适。可要命的是,萧赜在挑选继承人这件涉及国家兴衰的大事上却犯了个致命错误,其实萧赜心里也一直都清楚:萧长懋的儿子也就是自己的孙子萧昭业,自小生就生长在太平年代,属于标准的花花公子,而且毫无从政经验,然而萧子良却不同,萧子良为人和善,与文武百官相处融洽,最关键的是萧子良曾在地方做过会稽太守、丹阳尹、扬州刺史等官职,也曾协助太子萧长懋处理过许多政务,朝政上具有丰富的参政主事能力。然而,这个齐武帝萧赜硬是蠢得两眼发黑,执意册立长孙南郡王萧昭业为皇太孙,并立即入主东宫,所有东宫旧吏,从现在起都成为皇太孙官属。不料祸不单行,此刻还没走出丧子之痛的萧赜,又接到北魏南伐的消息,拓跋宏已经开始在黄河上搭桥,以保证三十万大军犯齐。这只是拓跋宏迁都洛阳而搞出来的小动作,但是南朝也不可掉以轻心,就在萧赜正准备调兵遣将,捍守边境,与文武百官商量对策之时,萧赜突然感到一阵头晕目眩,差点栽倒在地。此刻,朝廷的文武百官竟没发现皇帝不适,还在你一句,我一句说的沸沸扬扬,而坐在龙椅上的萧赜却是一口血喷涌而出,随即倒地不起。群臣瞬间乱了手脚,急忙把齐武帝扶回奉天殿,几个太医匆匆诊脉救治。没多久,齐武帝悠悠醒来,茫然地看了看四周,他自己知道,自己的生命即将结束。永明十一年(公元493年)正月二十五日,太子萧长懋去世,同年七月,齐武帝萧赜忧郁成疾,七月三十日,齐武帝病危,下诏让皇太孙萧昭业继承皇位,诏命文武百官尽心辅佐,丧礼从简,将自己选定的葬地定名为景安陵,不准出家为僧尼,不准建造塔和寺院。当天萧赜驾崩,时年五十四岁,庙号世祖,谥号武皇帝。
   叹子系中山狼魅------中山狼,出自典故《东郭先生和狼》相传晋国的正卿(晋国实际执政者)赵简子有一次在中山国地盘上面打猎,并远远看到有一条狼站在那里,于是他弯弓搭箭,射中那条狼,只可惜狼哀嚎着跑掉了。原来,狼在逃跑途中遇到一个叫东郭先生的墨家学者,情急之下,狼就向东郭先生求救:“先生或许有志于救助天下生灵吧,从前毛宝放生了一只乌龟,后来他在逃命时候得到乌龟相助才得以渡江保命;还有隋侯曾经救助过一条受伤的蛇,后来就得到一颗价值连城的宝珠,如果先生这次能救我一命,我一定会向它们一样报答先生恩情!“墨家本来就是提倡“兼爱”“非攻”等思想的一个学派,于是善良的东郭先生对狼说:“救助万物于危难之中,本是我们的宗旨,还谈什么报答不报答的事!“说话间他就把袋子里面的书拿出来,让狼躲在里面逃过一劫,等到赵简子等人走远了,东郭先生才把狼放出来。没想到又饿又困的狼顿时凶性毕露,他咆哮着要吃掉东廓先生。幸好当时有一个老者路过,东郭先生就跑过去找他评理:说刚才救了这只中山狼,转眼就忘恩负义说要吃了他!中山狼狡辩说:“刚才先生把我放在包里时,捆住了我的双脚,还在上面压了很多书,目的就是要把我憋死,现在我好不容易出来了,要吃掉他报仇难道不应该吗?”老者缕缕胡须对狼说:“果然是这样的话,那让我看看你躲在包里的情形,是否如你所说的那般困苦!”于是东郭先生又按之前的步骤把狼装了进去。这时老者凑到东郭先生耳边问道:“有匕首没?”东郭先生说“有!”于是老人示意东郭先生杀掉狼,东郭先生还是不忍,老者笑道“禽兽忘恩负义至此,先生还这般仁爱,是不是反而显得有些愚笨了?”说完拿起匕首帮助东郭先生一起杀死了狼。到了明代,东郭先生与狼的故事被著名学者马中锡改编成一则寓言故事《中山狼传》。再到清代,曹雪芹又将中山狼写入《红楼梦》,这便是书中经典之句“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的由来。作者用此典故,借指萧道成养虎为患,侄子中山狼萧鸾脸厚心黑,完成篡位之路。萧道成排行老三,上面还有两个哥哥,分别是萧道度和萧道生。然而,这两个哥哥都没能见到弟弟的风光,早年便死了。萧鸾,就是萧道生的儿子。幼年丧父,孤苦伶仃,便由小叔萧道成抚养成人。萧道成对侄子萧鸾比对自己亲儿子都好,后来萧道成登基称帝,萧鸾就有了一个当皇帝的叔叔。萧道成死后,长子萧赜继位,萧鸾就有了一个当皇帝的堂兄。有了这样的背景,兼有才干的萧鸾,就只能是官运亨通了。萧赜死后,皇长孙萧昭业继位,萧鸾成为皇帝的叔爷爷。同时,萧鸾拜为尚书令,与竟陵王萧子良(皇帝萧昭业的亲叔叔)同为顾命大臣。至此,萧鸾终于大权在手,开启他的恩将仇报篡位之举。
   仆射萧鸾,篡权称帝------建元二年,公元480年,皇帝萧道成把侄子萧鸾的官职提升为征虏将军,地位十分显赫。萧道成一死,儿子萧赜即位,对自己的这位叔伯兄弟更是礼遇有加,不仅福利待遇安排得妥妥的,临终之前,还把萧鸾提升为左仆射兼尚书令。尚书令,是中国古代的官职名,由秦汉初创,兴于魏晋南北朝,专门负责替皇帝草拟文书,传达政令。尚书令品阶不大,但权力倒是不小,相当于是天子的话事人。这活儿安排给萧鸾,当然不是白干,目的是让萧鸾在自己驾崩之后,可以尽心尽力地辅佐自己的皇长孙萧昭业,而萧鸾自然是泪流满面,满口答应。公元四九四年,萧鸳狼子野心暴露无遗,突然发动政变,废杀当朝两位皇帝,除掉朝中异己,随后登极九五自己当了皇帝。萧鸾虽然做上皇帝宝座,但他却仍然担心,因为三叔萧道成这一脉,子孙众多,他们都是皇位的潜在威胁。比如说萧道成就有十九个儿子,齐武帝萧赜有二十三个儿子,其他支脉更是多得数不清。每当举行家宴时,萧鸾就很害怕,因为他看到:“我及司徒(萧鸾的弟弟)诸儿子皆不如萧道成的子孙年长高大。”事情到了这个地步,萧鸾毅然举起屠刀,开始对萧道成子孙后裔下手,“通计高帝之子、孙及曾孙三世为鸾所杀者凡二十九人”。到最后,萧道成这一脉已经被萧鸾杀光。萧道成做梦也想不到,自己亲手抚养长大的侄子居然会杀他全家,让其绝后。16岁的萧子伦在被杀前说了一番话,“先朝昔灭刘氏,今日之事,理数固然。”萧鸾还有个爱好竟与南宋第八任君主刘昱相同,那就是喜欢在大街上闲逛,街道必须戒严,并且街道两侧的住宅不准有人在内,一旦有人出现,不管你是老弱病残,还是家畜牲口,一律不留活口。还有一点,就是萧鸾的出行频率相当之高,每个月有一大半的时间在街上闲逛,并且不分白天黑夜,这对当时住在街道两侧的百姓来说,简直就是噩梦。
   身亡传位萧宝卷-----公元498年秋天,萧鸾病死,永远闭上眼睛,享年47岁。然而,南齐的血腥杀戮依旧没有停止,萧鸾传位给太子萧宝卷时,曾把自己成功经验归纳成一句话:“作事不可在人后。”于是,萧宝卷严格执行父亲的遗言,对大臣和宗室继续进行杀戮,满朝文武之中,萧宝卷只要看着不顺眼便挨个诛杀灭门,这些大臣们实际上都是忠臣良将,甚至连罪名都没有就被冤杀殆尽,逼得许多性情耿直的老臣起兵反叛,最终下场依旧惨烈至极。经过这样一番“整饬朝纲”,萧宝卷认为自己已经在朝野内外彰显绝对的皇威霸权,自鸣得意之时,萧宝卷便开始随心所欲、骄奢淫逸的后宫生活。不久,萧宝卷爱上骑马,为宣泄淫威,嚣张无畏的萧宝卷除上朝之外,便在后宫中不分昼夜地戏马赛马,为打造热闹的氛围,萧宝卷命令几百宫人击鼓鸣锣、摇旗呐喊,让整个皇宫满是喧杂吵闹之声,毫无皇家帝苑庄重与肃穆。有时,无所事事的萧宝卷带着几百随从出宫巡游,不过,萧宝卷对平民百姓不仅毫无体恤怜悯之情,且视之如蝼蚁一般,每次出宫,坐在高头大马上的萧宝卷必定在大街小巷纵马狂奔、横冲直撞,看热闹的街边百姓每每避闪不及,就会被卫兵推倒、甚至被皇帝的马队踩踏成泥。如果百姓受伤后当场抱怨,萧宝卷听到便会命令侍卫将其当街处决斩杀,凶残暴虐无所不用其极。公元499年,刚刚登基不满1年的萧宝卷下令在民间广为征选美女,以充实后宫女眷。来自于市井小商贩家庭的潘玉儿有幸凭借清丽脱俗的外貌而进入后宫,并得以侍奉天颜。初次见到潘玉儿,萧宝卷便对眼前的这位美女心生荡漾、如痴如醉。潘玉儿容貌秀美倾城,肤如凝脂、通体如玉,尤其是她的一双美腿,简直犹如细嫩白滑的春笋一般纤长光润。贪图美色的萧宝卷当下就将潘玉儿封为贵妃,为了讨得美人的欢心,皇帝萧宝卷不惜大开圣库,用最上等、最稀有的奇珍异宝来送与潘玉儿。为了彰显对潘玉儿的专宠,萧宝卷甚至不惜花费无数重金,在后宫中给潘玉儿修建了一座映金鎏碧的豪华宫殿,宫殿建成后,萧宝卷命人用珍珠嵌入墙壁、用白玉铺就在地、让工匠精心锻造出一片片莲花形状的金片贴在地上,当潘玉儿走过去的时候,仿佛一朵朵金莲在其脚下依次绽放,美若仙子。贵妃潘玉儿早已摸准皇帝对她呵宠无边的心理,于是,潘玉儿对萧宝卷说自己十分怀念当年流连集市的生活,为了博潘玉儿一笑,萧宝卷马上命人在宫苑中建起一个大型市集,宫人和仆婢假扮成贩夫走卒模样在市集上叫卖、摆摊、交易。有时候,萧宝卷亲自扮作卖肉的屠户,潘玉儿扮成沽酒的女子,这对活宝夫妻靠着任性挥霍,恣意感受宫外市井平民的气息并且乐在其中。潘玉儿依仗皇帝对她的宠爱,脾气逐渐变大,如果皇帝萧宝卷做的不符合她心意,就会拿棍子敲打皇帝以示不满,甚至罚皇帝给她下跪认错。然而,贵为一国之尊的萧宝卷竟是一门心思想让美人开心快乐,即便是挨打下跪,非但不介于怀,反而非常享受被心爱女人“虐待”的过程,简直是皇帝中旷世奇葩。萧宝卷的荒淫无度和喜爱玩乐,导致满朝文武大臣的反感,于是不断有人起来反抗,萧宝卷在处理朝政的问题上,习惯采取残暴手法,因而,反抗萧宝卷的人越来越多。

共 8042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这首词首先在景色的衬托下,引出孙吴、三国时期的历史、战事等等,及浩渺烽烟之下的境况,都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其次道出了临朝执政之时,百姓生活、官税制度等等世间万象,忧天下之忧,以笔抒情,写不尽人世疾苦。欣赏好词,感谢作者赐稿,推荐阅读!【东北风情编辑:子琛】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共 0 条 0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