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菊韵】一座山庄,半部清史(散文)

编辑推荐 【菊韵】一座山庄,半部清史(散文)


作者:刘春 进士,7064.5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517发表时间:2022-04-29 19:02:08

【菊韵】一座山庄,半部清史(散文) 承德,一座新兴的古城,承载着清朝的兴衰起伏的命运。很少有像承德这样,由兴到衰都在一个朝代完成的城市。这会让很多人好奇,带着探秘的心理,到这里转一遭儿。
   循着历史这根线儿,我来到了承德,游览避暑山庄。哦,说明一下,前后我一共在这儿转过四遭儿。
  
   一
   那是什么时候?清朝何以在这里建造这样一个煌煌行宫?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
   要知道,大清马踏大江南北,成就一统大业,应该是志得意满,傲娇华夏。可实际并不是这样。清朝统治者虽然接受了大明的遗产,但在肚子里却有一面小鼓不停地敲,七上八下,忐忑不安,即使坐在龙椅之上,并没有感到心安理得,而是坐卧不安,充斥着胆怯心虚的心理。作为旗人,族人太少了,汉人太多了,汉人一齐心,吐口唾沫,也会被淹没了,这让龙椅上的头头怎能安下心来呢?
   所以,清朝从开国开始,始终将心弦绷得紧紧的,时时考虑被打回去怎么办?一句话,要找一个进可以攻、退可以守、再退能回到关外老家的地方,承德就成为首选。这儿“左通辽沈,右引回回,北通蒙古,南制天下”的要塞之地,成为退一万步想的基地。为实现其“合内外之心,成巩固大业”的长久统治,先设立木兰围场,作为训练八旗的场地,后来逐渐修建热河行宫,慢慢形成了避暑山庄的构建格局。承德位于长城北侧,是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过渡地带。就因其地理位置的重要而被选中,秋能练武,夏可避暑,冬季还可为北京阻挡严寒,同时还是怀柔四方的舞台,重重因缘,开启了承德历史上最为高光的时期。
  
   二
   我曾四次来承德,前后凡三十余年。第一次穷游,可谓是记忆犹新。穷游是1990年,共五人,坐一夜火车,到北戴河,玩一天,上车又是一夜到承德。白天游,晚上火车上迷瞪一觉,一大早到承德,避暑山庄还没开门。等开了门一路走去,犄角旮旯都不放过,然后出门,看小布达拉宫,外八庙,就仗着年轻,除了吃饭,马不停蹄,走马看花,来过了,拍个照,晚上坐火车到北京。下车,游览颐和园,傍晚坐火车到了石家庄。本想直接坐火车回家,谁知有两个累坏了,呛不了,只好在车站附近休息一晚上,次日回家。那个时候,每人就带了100多元,还有剩余。其余三次,是到承德开会,会议之外,就是转悠。
   避暑山庄,从康熙1703年开始规划建设,历经三朝,耗时89年方得建成。可以想象,这是一个多么浩大的工程,用现在的话说,那是用一张一张票子铺起来的,一层不够,再铺一层。须知,避暑山庄借助了自然的、野趣的风景,融汇了江南水乡和北方草原的特色,分为了四个不同的景区,即宫殿区、湖泊区、平原区和山峦区。共占地560万平方米。为了安全,那环绕山庄的蜿蜒起伏的宫墙,就长达万米之多。
   当然,避暑山庄的建设,最开始不是避暑来的,而是先搞起一个八旗子弟的训练场地,叫做“木兰围场”。木兰,满语为“哨鹿”,哨鹿就是满人捕鹿、猎鹿的意思。满族人的较猎之所,即谓之“哨”。最早清朝还在关外的时候,就专门在内蒙古昭乌达盟、卓索图盟、锡林郭勒盟和察哈尔蒙古四旗的接壤处设置了木兰围场,每年秋天组织到木兰围场巡视习武,行围狩猎。这是清代帝王演练骑射的一种方式。四季都有名号,即春天打猎为搜,夏天打猎为苗,秋冬打猎为秋狝。打猎场地一要足够宽广,而要猎物足够丰富。承德坝上就符合这个条件。于是,在清朝取代明朝之后,遂就近选择在了承德。为了便于进行木兰秋狝,从康熙四十一年开始,在北京至围场的沿途设置了许多行宫,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热河行宫,就是我去旅游的避暑山庄。这个名称大概是康熙命名的,因为“避暑山庄”四字,出自他的手笔。皇帝避暑的地方,当是好地方,皇帝去得,我也去得。当然,还得说说承德这个名称的来历。
   康、乾时期,由于皇帝经常去山庄避暑,因而热河行宫也就成了一个重要的政治中心。热河,名称来源自蒙语“哈伦告卢”,意思是热的河流,流经承德市的武烈河,上中游有温泉注入,故而冬日非严寒而不封冻。冬日清晨,水汽遇寒冷空气而凝结成雾,故称热河。不过这条河很短,不足百米,大约有90米左右,这可谓世界上最短的河流了吧?直到1733年的时候,雍正皇帝取“承受先祖德泽”之义,赐字“皇承天德”,设承德直隶州,“承德”诞生了,作为一个地名概念,不到三百年的历史,与武烈河一样不算长也有点短,但伴随着清朝命运的沉浮,这座城市既见证了城市的形成、发展到颓败的全部历程,也完成了清王朝从兴起、达到盛世再到衰落的全过程。咸丰病故引发的政治斗争后,慈禧在避暑山庄登上了权力巅峰。这是中国历史的转折,也是承德命运的转折。慈禧下旨“所有热河一切未竟工程著即停止”,承德随之衰落。山庄成为清王朝的一个缩影,令后人为不能逃脱的历史周期律唏嘘不已。
  
   三
   第一次迈入避暑山庄的大门“丽正门”,就像刘姥姥进入大观园一样,除了震撼之外,还有的就是惊奇。拿着一张游览图,按着路线,信步走去。先经午门、到正宫门,见到门悬的镏金匾额“避暑山庄”,为康熙亲笔书写。听人说四个字还有一个错字,就留心上了,仔细看去,还确实如此。那个“避”字右边的“辛”字,多了一横。后有人解释说,康熙能写错吗?这是一个异体字,怎么写都正确。但从史料记载来看,康熙皇帝认为,多加这一笔是因为“此是避暑之避,不是避难之避”,故多加一笔,以示区别。原来,人家康熙忌讳“避”字有“逃避”的意思,不吉利,所以加上一横,这样就没有“逃避”之意了。可他老人家万万没想到,“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句古语,冥冥之中,好像为大清退出历史舞台,早就埋下了伏笔。不肖子孙把大清基业祸害的不轻,康熙自己认为的所谓吉利,潜伏着巨大危机。距康熙题匾不到二百年光景,康乾盛世也才过去才几十年,就在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咸丰皇帝携东、西等后妃仓皇从北京逃到热河避难,此时的咸丰面临内忧外患,内外交困,心力交瘁。国难避无可避,避暑或者避难,都无所谓了。就在这所山庄,咸丰皇帝“暑泻日久,元气愈亏,以致弥留不起”,呜呼哀哉,驾崩了。由此而起,江河日下,大清一衰再衰,外辱更有再一再二,八国联军再次侵入北京,慈禧太后颠沛流离去西安避难的屈辱重演。康熙那一御笔最终没有使大清逃避掉国运灭亡的安排。
  
   四
   对,咸丰就是在“烟波致爽殿”驾崩的。烟波致爽殿是皇帝在避暑山庄里的寝宫,正殿之后即是。殿内自然不让进去,只能隔着窗户向里面做一个张望。只见此殿外表淡雅,殿内陈设富丽堂皇,有康熙皇帝所题“烟波致爽”,有一斗大的“福”字。两侧有乾隆皇帝御书两副对联,一曰“乌语花香转清淑,云乔水态向暄妍”,一曰“雨润平皋桑麻千顷绿,晴开远峤草树一川明”。东西间是皇帝和御前大臣议事的场所;西尽间是皇帝的寝室,室内靠北墙有皇帝的楠木床榻。嘉庆和咸丰两代皇帝都死在这里,是不是死在一张床上,就不得而知了。一个死的不明不白,一个死于屈辱抑郁。实在令人匪夷所思。院子里种着一棵桑树,导游说,桑者,丧也。这棵树种的有点蹊跷。不然,为何两个皇帝都死在这里?我看这棵树有三手粗细,虽然有点侧歪,也看不出什么道道。当初栽种这棵树的时候,康熙帝难道不知道这个道理?不过,我对这个“烟波致爽”倒是有点看法。记得唐诗有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康熙题烟波能致爽,其用意倒可以理解,但烟波也使人忧愁。两任皇帝肯定在这里没有致爽的快意,反倒是日暮乡关,前途堪忧,时刻为民怨沸腾,外族入侵而愁眉不展,哪里来的爽?多半是远忧近虑,愁肠百转,愁绪煎熬,郁结于心,于是乎,撒手人寰,一了百了。尤其是咸丰皇帝,在这座房子里,亲自批准了《北京条约》和《中英北京条约》这两个不平等条约,丧权辱国,万死难恕。自感无颜见祖宗于地下,但只有一死才能解脱,死了反而比活着轻松。因为,后面的慈禧太后还有一番骚作为,把大清折腾一个天翻地覆,直至宣布退位完事。咸丰若地下有知,会觉得死了比活着绝对是一种莫大的轻松。
  
   五
   宫殿区,我就不感慨了。走出去,由万壑松风开始,过桥到湖泊区。山庄以山得名,而胜趣在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山庄得山得水,似乎是皇家追求的境界。湖泊区在宫殿区的东南方向,湖泊面积约占七千多亩,现有七湖八岛,洲岛错落,碧波荡漾,江南鱼米之乡的景色有机地融入北方地域,十分应景。导游介绍,整个山庄的建筑既具有南方园林的风格、结构和工程做法,又多沿袭北方常用的手法,成为南北建筑艺术完美结合的典范。在那个时代,只有皇家才有这个实力,把自己喜欢又搬不来的南方景色,山寨过来就是。如“烟雨楼”是模仿浙江嘉兴南湖烟雨楼的形状修的;金山岛的布局仿自江苏镇江金山等等。我估计,要是有整体搬迁的技术,皇帝说不定还真的搬过几个来。著名的热河泉就在东北角,这个土生土长的景点,谁也搬不走,稳居山庄,领导群景。
   烟波之中,人或与仙相伴。浩渺湖水,碧波荡漾,一派江南景色。对于都曾多次下过江南的康熙、乾隆来说,把江南名胜汇聚于避暑山庄,着意复刻一个江南风景,是一个宏大设想。经过三代持续发力,设想变成了现实。难怪皇帝老儿多次下江南,是带着技术人员实地采风去了,然后照葫芦画瓢,在北京,在承德仿建了许多亭台楼阁,其目的当然不是让百姓参观游览,而是为一己游玩创造便利。往北走,就是一片平原,面积大约是一千多亩吧,这就是万树园,地势开阔,古树参天,绿草如茵,毫无人工种植的痕迹,极富野趣,密处树成荫,疏处可跑马,草原与森林结合,具有发迹之地之特色。看来,皇帝老儿也有乡愁,虽然回不去家乡,那就把老家的风景移植过来,在感情上也有一份慰藉呢。值得一提的是,万树园西侧建有文津阁,这也是山寨了宁波藏书楼天一阁而仿建,《四库全书》、《古今图书集成》存此各一部,辛亥革命之后,都搬到了北京图书馆,可惜的是,《古今图书集成》被军阀盗卖一空。惜哉痛哉!
   山庄西北部山峦起伏,自然景色与人文建筑相互映照,蔚为壮观。乘坐电瓶车在山坡沿着宫墙转了一趟,饱览大好景色,曾想几个名称,赞赏美景。谁知道,避暑山庄的景色,被康乾两个皇帝拉了一个清单,康熙命名了36个,乾隆觉得自己不搞几个,显不出自己的文采本事,也搞了36个,于是就有了72景。雍正太忙,没来山庄几次,没有闲心思玩这个;而嘉庆、咸丰呢,时局艰难,更没心思弄这个。要我揣测,若是天下太平的话,没准弄一个81景、108景都有可能。就是凑也得凑几个应景,不然这皇帝啥也没留下来,太糗了吧?说实话,这俩皇帝还真糗的可以,国事弄得焦头烂额干不了,文事也没他俩什么事。咸丰学了半天文化,只能在屈辱条约上签字。这皇帝当的,憋屈。山庄从此,与皇家绝缘了,后来再没皇帝来过。同治、光绪、宣统都被垂帘了,哪有心思出来游玩?就算来的话,不过是见景伤情,触目伤心,若专来凭吊?没时间,更没意思。避暑山庄承载的半部清史,脉络清晰,史迹不伪,辉煌与屈辱,就是这么书写的。
  
   六
   由山庄出来,沿着山庄外墙,过桥,去看一看外八庙。这是承德的最让人稀奇的地方。因为在这里,庙宇最多最集中,可以说是佛教的集大成。从康熙五十二年到乾隆四十五年之间,陆续修建的大小寺庙十一座,其中八座是官办,由朝廷派喇嘛发工资。寺庙存在的还有七座。都去参观不可能,本来就是走马观花的,选择重点,快速浏览,还是可以做到的。都要看下来,时间不允许,花费更不允许。普宁寺必去。资料说,普宁寺建于乾隆二十年,清军平定准噶尔蒙古台吉达瓦齐叛乱后,厄鲁特蒙古四部来避暑山庄朝觐乾隆,为纪念这次会盟和彰显文治武功,乾隆仿照西藏桑耶寺修建普宁寺。这座庙的大乘之阁中,供有一尊千手千眼观音像,这座佛像高22.28米,用了松、柏、榆、杉、椴五种木材雕塑而成,重量110吨,是我国现存最大的木雕佛像,这座建筑,前半部分为汉式,后半部分为藏式,主体建筑就是大乘之阁。如此高大雕塑,实在令人叹为观止。站在佛像脚下,你才能知道,自己是多么渺小。宗教信仰就是让人感到这样,仰视产生恐惧,恐惧就会心虚,心虚就胆怯,一旦双膝软了,人就被陷入其中。我为了参观佛像,上台阶如爬泰山,数没有数多少阶,但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既来之则安之。来了,不看看不冤吗?这就是创造了一个氛围,一个朝圣的氛围。当站在佛像前面的时候,我的心很平淡,爬山时的抱怨心思一瞬间无影无踪了,却有了一个问题:很奇怪,皇帝们信宠佛教也就罢了,为什么雕塑如此巨大的木佛呢?是说佛的法力无边呢,还是显示皇家财大气粗不差钱呢?既然佛法力无边,那就是说,佛像大小与法力无关。可皇家还是不惜代价,搞这么巨大的木雕,其用心是什么?难道就是通过佛教传布收拢民心?亦或是佑护大清万年不倒?都说帝心难测,不是当事人,管他呢。反正过去的大清连小清都不是了,历史的尘烟被风一扫而尽,只剩下这木佛矗立于此,孤零零的任由观来观去,其法力如何?天知道。
   安远庙建于乾隆二十九年。原生活在伊犁河谷的达什达瓦部到承德归降大清,乾隆为照顾他们的宗教信仰,仿造伊犁固尔扎庙修建了安远庙。须弥福寿之庙建于乾隆四十五年,又称“班禅行宫”,是乾隆皇帝为迎接六世班禅入觐,仿照班禅居所扎什伦布寺所建。其他诸如,殊像寺仿造五台山殊像寺建造;罗汉堂仿造浙江海宁安国寺;普乐寺取天下统一、普天同乐之意,供杜尔伯特、左右哈萨克等部观瞻……
   普陀宗乘之庙,世称小布达拉宫,仿建的正是西藏布达拉宫的形制。这是为乾隆六十寿辰和皇太后八十寿辰而修建。这里也是清政府在承德处理边疆事务的外交场所。此庙利用山势,由南而北,层层升高。主体建筑大江台,台上三大殿,殿顶为镀金铜瓦,极为壮丽。我匆匆走进去,在匆匆走出来,似乎漫不经意,但说实在的,旅游看坟看庙已经引不起多少兴趣,就我的水平来说,就是看一个未知,看一个稀罕。
   不过,外八面并不是因我而贬低它们的历史价值。因为每一座寺庙的修建都有特定的历史背景;每一座寺庙都是清朝民族宗教政策的现实写照;每一座寺庙都记录安定边疆的重大成果;每一处寺庙都象一座座丰碑,记载着清朝统一、团结和融洽民族感情的历史。这些寺庙的建筑风格使汉、藏文化艺术融于一体,艺术价值不言而喻。寺庙殿堂中,完好地保存和供奉着精美的佛象、法器等近万件,共同构成了十八世纪中国古代建筑富于融合性和创造性的杰作。
   承德,避暑山庄,历史已经有了定位,清朝的历史在这里已经盖棺论定,不说也罢。我走上了塞罕坝,这就是围场,清代皇帝木兰秋狝之地。我看到了新愚公们的杰作——林海。塞罕坝是蒙汉合璧语,意为“美丽的高岭”,历史上,这里就地域广袤,树木参天,清朝末期由于国力衰退,日本侵略者掠夺性的采伐等破坏活动,原始森林荡然无存。新中国成立后,塞罕坝人在茫茫的塞北荒原上成功营造起了全国面积最大的集中连片的人工林林海,谱写了不朽的绿色篇章。塞罕坝精神是“以艰苦创业为核心,以科学求实和开拓创新为支撑,以无私奉献和爱岗敬业为价值取向”的一个完整的精神体系,她既充满了塞罕坝人献身“绿色事业”的豪情壮志,又体现了塞罕坝人特有的理想追求。这才是最振奋人心的时代精神。
   到承德游览避暑山庄,是历史留下的陈迹,而塞罕坝林海才是新的奇迹,鼓舞人奋发向前!
   (2022年4月29日)

共 6113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承德,一座饱经沧桑的古城,它的兴衰起伏,与一个王朝的命运息息相关。大清三百年,风云变幻、波诡云谲,其中许许多多影响中国历史走向的大事件,都与这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作者是一位历史爱好者,尤其喜欢研究清朝历史,他四次造访承德,循着历史脉络,带着心中的疑惑与强烈的求知欲望,一一探访了避暑山庄、外八庙、小布达拉宫,从中汲取了历史文化营养,对这座古城乃至清王朝的兴衰荣辱,有了感性的认识。当他走上塞罕坝时,也就是昔日的木兰围场,感慨万千,昔日清朝国力衰退,这里遭到日本侵略者掠夺性破坏开采,森林资源几近灭绝。新中国成立后,塞罕坝人在茫茫的塞北荒原上成功营造起了全国面积最大的集中连片的人工林海,谱写了不朽的绿色篇章。由此,作者对这座新兴的古城,有了更加深刻的思想认识,避暑山庄、外八庙,是历史遗存,而塞罕坝林海,才是这座城市奋发向上、奔向美好明天新的精神谱系!一篇游记散文,从古色古香中走来,引领着我们温习了一个朝代的发展史,品味了中国多元化的古代建筑艺术的魅力。好文佳作,倾情推荐欣赏。【编辑:乐歌】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乐歌        2022-04-29 19:08:15
  都说游记难写,脉络不清,要么流水账。然老师的作品,读来津津有味,涨见识,又不乏趣味性,这才是游记中的精品力作。
人生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回复1 楼        文友:刘春        2022-04-29 21:33:41
  谢谢,得到乐歌老师这样评价,实在有愧。今后当好好写文,以对菊韵。握手。
2 楼        文友:黄金山        2022-04-29 19:14:15
  我也来学习,承德这个地名就很高尚,
活到老学到老
回复2 楼        文友:刘春        2022-04-29 21:34:20
  黄老师晚上好,遥握!
3 楼        文友:瘦马        2022-04-29 19:49:30
  文案皆佳!欣赏学习。
回复3 楼        文友:刘春        2022-04-29 21:35:06
  瘦马老师,晚上好!谢谢读字留墨!
4 楼        文友:刘春        2022-04-29 21:31:27
  感谢乐歌的精心编按。承德是历史中不可或缺的一座城市。虽然城市很小, 但发生的历史事件很大。走在山庄的土地上,心情很是不平静,很多的假如都会在脑子里产生,但历史不会承认假如。乐歌老师的编按,使得拙作有了色彩。谢谢,编安!
老兵
5 楼        文友:黄金山        2022-05-01 08:33:37
  51 劳动节愉快
活到老学到老
6 楼        文友:年轻的树        2022-05-02 22:06:07
  赞标题:言简意赅,统领全文。
   肄武绥藩--绥伏蒙古,遏制沙俄;不仅历朝满清如此,文哥以来,直接以北京军区、沈阳军区二大军区半个中国的军力抵御苏俄。
   南拱京师,北控漠北,山川险峻,里程适中。
微 看着我,你那诚实的眼睛 Q 2810703939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