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问世间情为何物(随笔)
这几天看头条总是刷到关于某女诗人余某华与她的小男友的话题,对于女诗人和养蜂人的浪漫故事,我并不感兴趣,无奈头条总是殷勤地向我推送那些吹捧她的文章,让我感觉头条并不懂我,有些话憋着不说实在难受,所以我还是想表达一下我的个人感受,浅谈何为爱情。
余诗人和杨某是不是存在爱情,也许只有两个当事人心里最清楚,反正我们大中华的文字博大精深,魅力无穷,文字到了诗人手中更是成了听话的傀儡,怎么组合都没毛病,怎么组合都无懈可击,诗人要说她遇到了生命中的真命天子,遇到了让她心灵颤抖、愿意为之付出一切的真爱,自然也会有人相信,也会把她的拥趸、膜拜者感动得稀里哗啦,忙不迭送祝福,像打了鸡血般大叫:在一起!在一起!
可我偏偏轴得很,我从不轻易相信网络中所谓的爱情,尤其是经过肆意炒作、弄得人尽皆知的爱情。我讨厌有些人把各取所需的卿卿我我神化为爱情,这简直就是玷污了爱情两个字,亵渎了爱情。当然,别人执意要把两个有所图的人在大庭广众之下大秀恩爱定性为真爱,那也是别人的自由,我无权干涉,我只坚持我的爱情观。
有一首经典老歌里有一句歌词,即“一生要爱过几回,才懂得爱的真谛”让我感受深刻。人只有在经历很多事后才明白某些事理,比如年轻时,我们会因为某个人的颜值而怦然心动一见钟情,我们会以为那是爱情,我们也会因为被某个人的才华所倾倒而意乱情迷,我们会以为那是爱情,然而经过多少年的相处后才发现,两人并没有多少默契,曾经的柔情蜜意也早已被岁月磨蚀得荡然无存,有的只是凑合着过日子的无奈与将就。
出现这样的结果不是偶然,而是必然,究其原因是因为当初本身就是冲着颜值、才华而来,是有所图,当一方对另一方的颜值与才华司空见惯后也就不以为然了,两个人如果脾气不合,没有精神上的默契,甚至是貌合神离,也就难免相看生厌了。这时候,即便是当初被男人视为西子的女人,也成了这个男人眼中的无盐,而当初被女人视为潘安的男人,也成了这个女人眼中的武大,至于曾经让对方仰慕的才华,也不再闪烁着耀眼的光芒。这样的两个相看生厌的人之间,还存在爱情吗?我是不相信的。
真正的爱情只存在于两颗纯粹澄澈的心灵之间,有的只是灵魂上的同频共振,有的只是生死相随的可歌可泣。元朝元好问曾写过“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就已经说明了爱情是一种生死相随的忠贞,那是当一个人快要奄奄一息时,只想在他(她)最爱的人的怀中合上眼睛,同理,他(她)也愿意为自己最爱的人奉献一切乃至生命,这才是爱情。
爱情是苏轼笔下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凄楚哀痛,爱情是元稹笔下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的忠贞不二,爱情是柳永笔下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思念入骨且无悔无怨,爱情是曹雪芹笔下的“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的专一深情。
爱情是梁祝的化蝶成双,爱情是林妹妹为贾宝玉的泪尽而亡、贾宝玉因黛玉香消玉殒而万念俱灰,从此遁入空门,爱情是泰坦尼克号上露丝与杰克的生死相拥,爱情是所有令人荡气回肠的人间悲剧。
爱情是古时夫妻的举案齐眉、相敬如宾,更是近代贵为泱泱大国的总理周恩来对邓颖超的执子之手宠爱到老,爱情是生活中无数平凡夫妻的患难与共、不离不弃,爱情是头条上令无数人动容的关于刘宁对彭亚楼的执着呵护,刘宁对因煤气中毒而成植物人的彭亚楼悉心照顾、决不放弃,刘宁的无欲无求、满腔的真情挚爱足以诠释爱情的真谛。
至于那些因为色相、才华、名利、荣华富贵而表现出来的迷恋就不要与爱情混为一谈了,至于因为情欲的本能而在一起颠鸾倒凤享尽肉欲之欢的,就不要扯上爱情了,至于两人之间因为利益的瓜葛、情欲的羁绊而存在欺诈、利用、伤害的,就不要扯上爱情了,爱情不单是荷尔蒙的产物,更是柏拉图式的灵魂交融,那是彼此间只看对方一眼就心生喜悦,那是视对方为珍宝为生命,那是彼此既喜欢对方年轻时的青春飞扬,也能在彼此间皱纹布满脸庞的垂暮之年依然相看不厌,那是一方在另一方落魄时的守护到底,那是在繁华落尽后的依然如初见。
问世间情为何物,大概就是两个灵魂高度契合的人凝视对方时,眼里心里都有极致的温柔,能为对方不掺杂念全心全意付出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