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绿野】日记原篇1(随笔)
2022年4月20日,谷雨,晴,温度零上,西风3到4级,有些烟霾,不重。买十斤牛奶,够十天喝的。乒乓半小时;骑行30公里;和26岁的外孙视频20分钟;和96岁的姑姑电话聊半点钟。
北纬47度,真是“春眠不觉晓”,早晨4点半天就亮了,“晓”得早了。晨,是那样静谧而清馨。赖在床上,日记写点什么?在脑海中闪换切磋着。爬起来打开电脑,敲出心底的主题和意向,赶快记下思路,否则,一忽儿就会忘掉……词语只求通顺,不敢求流畅,事只求说明白,不敢咬文嚼字。没有精力写长,短短的随思而记就好。
昨天,上海知青苏老弟发来一个微信,是北京一个法学博士顾金焰《新冠病毒的等级是不是该调整了》的文章。是用实名直接提给国家卫健委的。主要意思是:1、新冠病毒早起是感染肺,三年后今天的奥密克戎感染是喉咽部;原病毒致死,现病毒传染率高而98.3%不至死,死亡多是引发基础性疾病所致的。2、新冠病毒是一种物质存在于世界,不可能杀灭,只有它本身的变异或人的适应抗体互相作用下共存。3、卫健委原规定为“乙类传染病,甲类管理”,是不是要在传染病法律上就该实事求是地重新定位“归类”?不要因为国家传染病法的法律滞后而牺牲经济发展的契机……
我不懂病,也不懂法,只是感到这个顾博士很大胆,很实际,他说的有利于国家经济和百姓生活;只觉得法律要跟上这个病在社会实际中的发展,“甲类管理”就是要对社会经济影响太大。
面对疫情,“躺平”不行!“动态清零”?太费劲。如何是好?我们只有万众一心全力以抗击疫情,三年了,病毒太机灵了,总是在防不胜防时变异,总是在人们掉以轻心时来个措所不及,在疫情面前我们不敢大意,不敢放任,不敢有丝毫松懈,但是经济要发展,人民要生活,我们不能圈起来什么也不干,怎么干才能安全,抢时节抓生产,早春种粮,秋有收获,我的家乡嫩江还算是风水宝地,现地我们正在如火如荼的投入经济建设中,招商引资不放松,新年伊始新签定了新有项目,我们要大干一场,让经济复苏,让嫩江人们更幸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