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泊宁静 >> 短篇 >> 杂文随笔 >> 【宁静】老人渴望陪伴(随笔)

编辑推荐 【宁静】老人渴望陪伴(随笔)


作者:木文子午 秀才,1064.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775发表时间:2022-05-01 10:55:12


   人老了,怕孤独,更依赖人,更渴望陪伴。
   人是群居动物,生来就有父母陪伴。在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根本就离不开其他人的存在,这是社会分工的必然结果。
   人老了怕孤独,这时候只有子女是老人最渴望见到的人。对于老人,子女的陪伴是最好的孝敬,可以不说话,只要静静地坐着;可以不见面,打个电话,听听子女的声音也会让老人心满意足;一个视频见面,更会让老人心花怒放。
   老人怕孤独,没有子女陪伴,他们会三五成群坐在一起聊天,鸡毛蒜皮的事一聊就是半天,聊了一遍又一遍。要么就坐在一起玩花花牌,或者打麻将,金额也不大,重在娱乐,一玩就是半天。他们以此消磨时间,赶走心中的孤独。
   老人身体好时乐于带孙子,这是对生命的敬重,更是对陪伴的渴望。子女忙于工作,没有时间陪伴老人,老人自然就选择孙子陪伴。祖孙相伴,老人心甘情愿做牛做马,尽享天伦之乐。有人说,这是隔辈亲,其实这是现实的无奈,更是情感的需要。
   两个老人,总有一个先走,留下的一个就更加孤独。这样的老人更渴望陪伴,做子女的务必重视,要么自己去陪伴,要么要让孙儿去陪伴。如果老人身体不好,生活不能自理,儿孙又不能陪伴,只有请保姆陪伴。然而,个别保姆确实丧心病狂,为了金钱,为了省心,竟然残害老人。请好保姆不易,保姆市场需要大力治理。
   社会化养老也是消解老人孤独的好形式,这样会让老人们在一起共享晚年幸福,但由于传统的家庭养老观念根深蒂固,普及社会化养老这条路还很漫长。尤其是,不少老人也付不起高昂的费用,子女也无力承担,特别是农村老人。
   思想前卫的老人组织起了老人抱团养老,多个合得来的老人聚在一起,共同生活,相互照顾,尽享余生。这是相互陪伴、慢慢变老的新版本,可以观望、发展、完善。但是,上海曾经存在的这种养老方式已经瓦解,以失败而告终,成为了过去。虽然第一波人失败了,然而这个新形式还是值得有人再去尝试、总结。
   今年有的全国政协委员再次提出,国家应该大力支持、发展社区化养老的提案,这个比较符合中国人喜欢居家养老的传统和实际情况。社区化养老,花费少,老人又不用离开自己的家,也不用离开老邻居、老朋友,天还是那个天,地还是那个地,有生存环境陪伴感,老人能够接受,自然开心快乐。社区化养老,值得作为重点去试点、推广。
   人老了怕孤独,渴望陪伴,这是对生命的敬畏,也是对人世的留恋,更是对亲人的不舍。这个时候,做为子女多陪伴老人义不容辞。
  
   二
   人老了,有一些特点,其中最深入人心、最广为人知的特点是:爱金钱、想长寿、瞌睡少。我觉得老人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怕孤单,渴望陪伴,这是为什么?
   首先,老人年老体弱,对于独立做事,无能为力。有人说,老人如小孩,力不从心。孩子因为年幼,身体发育不到位,力量小,不能自立,需要依靠父母或者其他大人完成一些事情。老人也一样,但老人是因为身体机能退化,缺失力量,想做事却有心无力,需要依赖他人开展一些日常工作。因此,老人渴望陪伴。没人陪伴,他可能无力做饭,只有忍饥挨饿。
   我的母亲,今年88岁。她常常感叹:我老了,什么都干不成了;做个饭,弯个腰,都会引起骨折;怎么老成这个样子了?曾经好强的她只有向年龄低头,正如一句俗语:年龄不饶人。
   再者,老人担心自己生病,无人关照。老人年龄愈大,生命愈脆弱,越容易生病,甚至突发大病。一旦生病,老人担心自己身边没人,不能及时就医,耽误病情,甚至失去生命。老人最珍惜生命,这一点只有老人体会最深。尤其是老人唯恐突发紧病大病,稀里糊涂离世,而身边却无人知晓。这是天下大忌,万分可怕。基于此,老人十分渴望有人时时刻刻陪伴。在我们老家,传统观念认为,老人离世时,如果哪个子女不在身边,那么这个子女就是白养了。
   我的父亲,享年81岁。生前,年过古稀之后,他不分白天晚上,上不上班,时常给我打电话:老三,快,快开车回家,接送我去医院,我要住院,我头疼得厉害。最终,脑梗还是夺走了我父亲的生命。
   其次,老人有强烈的恋世情节,因而渴望有人陪伴就成为老人最大的精神需求。通常老人身体衰弱,又希望长寿,故思想负担重,依赖性强,这时老人就需要强大的精神支撑,而有人陪伴就正好满足了老人的这个精神需要。不少老人爱凑热闹,同理,这也是精神需求。老人渴望陪伴,这是对人世的牵挂,对生命的渴求,对亲人的爱恋,这是老人最大的精神需求。正因为如此,老人就特别渴望有人陪伴。
   我的外婆,享年94岁。生前,耄耋之年,她三天两头希望子女看望她,让子女很烦,但她乐此不疲,还理直气壮地告诉儿女:我就喜欢人多,爱热闹,希望天天有人陪伴我。多亏我外婆养育了六个儿女,总有人陪伴她。
   目前,陪伴老人的人员类型有儿女、孙子女、近亲属、同龄人、保姆、养老机构的工作人员。在这些人员类型中,老人最渴望子女的陪伴。因此,要想父母晚年幸福,子女多陪伴老人天经地义,不得推辞。
  
   三
   老龄化社会已经到来,中国政府不得不重视这个问题,并结合中国实际尽快解决这个问题。
   人人都有老的一天,希望国家、家庭、亲人、儿女善待老人。
   人老了,怕孤单,渴望陪伴,人人如此。
   今天老人的心愿,就是我们明天的心愿。
  
   (2022-04-28)

共 213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了街头巷尾谈论的普遍话题。实际上,这个问题是老年人最最关注的事。他们不是怕老,而是怕孤单。辛辛苦苦奋斗了大半辈子,儿女已长大成人,自己却变成了“空巢老人”。由于行动不便,他们更需要家人的陪伴。因此,好多老人便考虑找几个合得来的人共同养老,既解决了儿女不能长时间陪伴问题,又能互相有个照应。其实,不管老人采用什么方式来弥补孤独的心,做儿女的还是要尽量做到常回家看看,就像歌词里唱的那样,“哪怕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哪怕帮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编辑:想飞的企鹅】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想飞的企鹅        2022-05-01 12:00:49
  人总要学会慢慢长大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人都会慢慢变老。这样想,为了给儿女做个榜样,咱们也应该多陪陪父母才好。
告诉你多少次了,1+1=3,怎么还成天2、2、2的?能不能长点儿心?
2 楼        文友:木文子午        2022-05-01 12:09:37
  儿女成长与父母变老是对立统一的,对立是一个越来越好,一个越来越弱,统一是同时发生与存在。
记录时代特色,反映历史痕迹;记录生活现实,反映百姓心声;记录风土人情,反映生存状态。
3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2-05-01 19:07:46
  常回家看看,多一些陪伴,做子女应尽的义务。文章抓住老龄化社会的突出问题,分析透彻,说理清晰,拜读,学习。
一本正经说胡话,嬉皮笑脸吐真言。
4 楼        文友:淡泊宁静社        2022-05-02 13:50:17
  佳作欣赏,已向精品审核组申报!
淡泊宁静社
5 楼        文友:木文子午        2022-05-02 15:50:30
  感谢宁静推荐,我会继续努力。
记录时代特色,反映历史痕迹;记录生活现实,反映百姓心声;记录风土人情,反映生存状态。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