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雅香】龙山氏诗词别裁集(诗词) ——-----父亲的诗词遗作(上、下)
目 录
一 序
二 情爱篇
——长恨之歌
——蝶恋花•忆旧
——蝶恋花•最怕花笺题锦字
——蝶恋花•相思
——清平乐•仙乡路断
——凤凰台上忆吹箫
三 哀思篇
——西江月•敬老
——点绛唇•独思渡
——朝中措•心愧
——八声甘州•丧椿
——采桑子•两度伤心
四 达观篇
----逍遥歌
——七律.即景
——忆秦娥•骑牛背
——浪淘沙•坚心
——浪淘沙
——七言.牧牛乐
——鹧鸪天
——南乡子
五 晚晴篇
——蝶恋花•雨过春晴
——满庭芳•重阳
——清平乐•家宴
六 附 : 诗词用典
一 序
总揽父亲一生,终归一个读书人;但他读的书,多为古籍。在写作上,偏爱诗词,且对填词情有独钟。我因外出求学,较早地离开了他,可惜没有留心收藏他的亲笔文字,我现在手头上竟有的一点点父亲的诗词作品,还是大弟从三叔的遗物中留心寻觅出来馈赠于我的,而且多为词作。
父亲出生在商人家庭里,从经商到教书,从原配妻子的分离,到下放农村又返城,人生历经坎坷艰辛,内在情感受到冲击,催化了他晚年绽开了诗词之花。词的基调偏重于言情,父亲晚年的词作,就将一切憋闷在胸中的心绪,他都在词中得到了尽情的宣泄;一切深藏在心中的隐情,他都在词中致力于表达得缠绵悱恻,从湖北单独邮寄到远在湖南衡阳的三弟。
三叔前后收到父亲几十首诗词,他收藏并编辑成一本<<大兄诗词集>>连同父亲的<<龙山氏词稿别裁集>>,大弟见我喜爱文字,便赠于了我。现在读到父亲的这些文字,篇篇均是情至之语,发至肺腑的心声。
学生“芸芸众生”曾在网上读到这些词作时就感慨地评出: “诗言志,中国从古至今文人寄托思绪,情感,志向的方式就是通过诗词赋抒发,尹老先生也不例外,在逆境中,唯一能找到精神慰藉和灵魂出口的便是诗。尹老先生不是政客不会有曹操《观沦海》的踌躇满志,也不会有张养浩《潼关怀古》之忧国忧民,不是帅才,不会有岳飞《满江红》的壮志豪情,更无当代伟人《沁园春》中“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迈气魄。在他心中只有五柳先先的悠悠见南山,二度重生的老先生在困境中挣扎,悟出人生之道,悟出人性之本,对余生充满了想往,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尹老先生仍怀有至善至美的心界,写出自己“饮露餐霞”的浪漫和“真金炼九阳”的豪迈。岁月如霜,却保持有“门有三梧非五柳,家无万卷羡文华”的名士风流。还有“坠牛”诗中“醇醪自饮,日惟三醉;明心见性,勿忘三昧”的妙句。即使“坠落沉沦”也不会随波逐流,而苦中作乐,也能谈笑风生,吟唱“朝牧牛,暮牧牛、、、、、、翱翔天地一沙鸥”。尹老先生满腹诗书,逆境中的作品无不体现出浪漫的境界,高贵的情操。这是一位值得崇敬,值得景仰的中国知识分子。”
父亲一生,热爱古典,无论顺境行时,还是逆境背时,与他相伴的仍是古籍与文字;也无论是他在谋划生计,还是时势动乱拍击他,他的灵魂却仍在文字中游离,所以盖定父亲终生,仍属文人学士一类。
我的父亲、母亲,透过一个世纪的滚滚烟尘,他们的情缘,宿命天定,无所谓缘深缘浅。自从若干年前父亲瞒着母亲,在外娶了另一个女人之后,我的人生中就另添加了一位“娘”,但母亲隐忍于心,外在仍有一时明艳的美好,内在却潜存着酷烈的伤痛;这些曾经的悲欢合离,演绎了我的父亲、母亲和娘他们自己的天性和天命,注定了他们三人交织一世的悲情。 ( 另著有长篇十九章纪实系列散文<<父亲、母亲和娘>> )
母亲的整个青春年华,都在30岁以前浓缩盖定;30以后,骤然转身,情如止水,遁入空门,将心皈依。此后几十年,父亲只能远远地看她,似乎远远地失去了天地,他只能远远地悔恨一生、眷恋一生! 后来,我从父亲的诗词中,才得悉父亲的心已由深深的眷恋趋向痴迷。父亲痴恋母亲一生,直至临终,还在那里空茫迷醉填词;母亲究竟是何魅力吸着父亲一辈子如痴如魔、神魂难安地恋着呢?
其实,我母亲自十七岁嫁入尹万顺,并不是国色天香,也算不得楚楚佳人。只因母亲在娘家自幼有良好的教养,入嫁后德、言、容、工又得以丰化,加之母亲内在的贤淑温婉、刚强独立的秉性,这就决定了母亲一生的精神品位。母亲“上善若水”,积德于道,有着“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的人格魁力,这是父亲梦魅寐以求的女性。
母亲年轻时出生于殷实家庭,又嫁入商贾之家,处在家庭较殷富的境况下,但她生活从不奢浮。初为人妇,母亲在那样殷实的家庭里,仍执意要父亲打造两台织布机与姑子勤俭持家,巧手织出全家上下享用温暖柔和的绵织品。母亲认认真真做着一切家务,不仅自己获得了一种内在的平静和充实,而且总是把她份内份外的事做到极致。母亲在20几岁时,祖母生下了第5个儿子,比我还小两岁,母亲见公婆无乳汁抚养,于是强忍着自己的宝贝儿子吃米糕、喝稀粥,母亲也要怀抱小叔子开襟哺乳。父亲看在眼里,对母亲的贤慧善举十分敬重,打心眼里钦佩之极。母亲在家是长媳,但对姑子和几个叔父均十分地爱护,并以德管教,赢得在叔父们中有“嫂娘”之称。即使后来母亲带着只有几岁的幼小儿子,苦渡八百里洞庭,千里寻夫至湖南。当她长途跋涉走进长沙西泰岭公馆,见到父亲又娶了一房人时,母亲当时只有20几岁,却能隐忍变伤痛为镇静,智慧驾驭人生。母亲在后来的岁月里,十分善待这位湖南潇湘妹子,竭诚以姐妹相待,这是我这位娘的幸运,也是母亲宽宥恕道品质的体现。母亲当时在长沙水陆洲只有两年的日子,尽管只有两年,但母亲仍然舞出了豁达美妙的生命节奏,人世刹那一瞬,佛祖亦可拈花一笑;瞬间也可囊括母亲毕生的精华。白乐天两句诗说得好:“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这是母亲当年显露禅思的绝妙写照!母亲隐忍在长沙水陆洲,度过了她独立行爱两年的情爱生活,牵手与父亲登上岳麓山取悦了自己的一生,浓缩了与父亲的今世情缘。这才导致了父亲在母亲皈依佛门那一刻,在<<苦炼静修寺>>大殿主持海修大师面前长跪不起、哭天撞地、求佛慈悲还我妻子的悲摧的一幕。
母亲一向对父亲体贴入微,直至心灵的抚慰;我从小就发现母亲是位拥有懂爱入情、有很高的爱的能力的女性,可惜父亲年轻时没有珍惜。后来父亲不只一次地对我谈起母亲这种纯美的真情;现在看来,这种逝去的,在父亲心中未必不是一种永恒难再的美好,是故,母亲骤然转身,在父亲若干年后的笔下,顿成绝唱!
在母亲毅然离去的半个世纪中,父亲始终在经年的岁月里,在他诗词文字里哭泣,成了今天留存在世间的断章绝唱;父亲恨自己当时糊涂,怎能让你去佛门皈依呢?当时没尽心力挽狂澜,如今悔那没未雨绸缪何用?心上人早去了仙山,插翅也难挽回终身的憾!三生石也好,山盟海誓也罢,如今全都尽付东流,已成千古遗恨!父亲词笔临终,更是情思荡漾无边,留下不尽的拳拳心、眷眷情,其中一阕<<凤凰台上忆吹箫>>,成为他传世咏流传无可替代的经典!
尹 作 霖
2019年9月28日
二 情 爱 篇
长 恨 之 歌
抒情诗十二首示三弟群
(1977.11.11因事下汉在环仙家偶遇春卿,触景生情,感而赋此,借作长恨之歌,吾弟读罢,亦可识余心之苦衷矣。)
( 一 )
恩断情牵二八年,
红颜易老奈何天。
此生难偿乘龙願,
何日方消未了缘。
( 二 )
不期而遇两心惊,
忽晤当年心上人。
有言难尽胸中事,
遮莫愁怀洗不清。
( 三 )
海誓山盟犹未忘,
鸳鸯枕上梦魂香。
已知金镜圆无日,
云雨巫山枉断腸。
( 四 )
汉江尽处偶逢春,
一见如酲感慨深。
玉节久怀幽谷怨,
金闺空惹旧啼痕。
( 五 )
自云将有东北行,
慷慨赠金仗义深。
睹物思人难再见,
小楼明月淚沾巾。
( 六 )
咫尺天涯感旧情,
巫山犹在不为云。
地久天长时有尽,
绵綿此恨永难平。
( 七 )
回想当年忆旧情,
偶来汉地遇贤卿。
天涯咫尺徒相望,
水月镜花愁煞人。
( 八 )
离愁别恨两茫茫,
岁月漼人鬓已霜。
久别重逢如隔世,
教人怎不断肝肠。
( 九 )
邂逅相逢在汉滨,
两情默黙暗消魂。
三生石上叹缘浅,
惹得离愁似海深。
( 十 )
一从恩爱两分张,
便尔情迁意转伤。
生若参商终不见,
人如隔世费思量。
( 十一 )
百年身世等浮鸥,
恩尽阳台一梦休。
魚水合欢何日再,
玉颜不见使人愁。
( 十二 )
旧恨新愁总未忘,
遊仙枕上梦黄粱。
重圆破镜知何日,
无那相思淚两行。
蝶恋花 • 忆旧
(一)
我念卿兮卿念我,
事到如今,
两地闲愁过。
记得乐昌分镜破,
何时才得重园箇。
我念卿兮卿念我,
怀想当年,
错种前因果。
一念之差真为祸,
悠悠岁月如流火。
(二)
我念卿兮卿念我,
深感贤明,
使我将身躲。
避却重婚无犯过,
更生自力勤操作。
我念卿兮卿念我,
女嫁男婚,
全靠卿掌舵。
凡百耐心多稳妥,
精粗细巨双肩荷。
蝶恋花•最怕花笺题锦字
(1983年3月17日)
往事如烟频记忆。
无限凄情,
瞬息眉头聚。
最怕花笺题锦字,
柔肠婉转供憔悴。
双凤朝阳成泡影。
人面桃花,
不似当年意。
幽梦欢缘未可继,
相思惟有枕边泪。
蝶恋花 • 相思
(壬戌腊月十七、八阴雨连绵,卧床两天,枕边看书,心绪所至,偶赋一阕。)
欹枕观书神易倦,
一霎朦胧,
已入阳台梦。
云外依稀神女顾,
醒来又是佳期误。
为问三生缘在否?
破镜难圆,
只含相思苦。
金凤钗钿无觅处,
欲归已隔蓬山路。
清平乐 • 仙乡路断
(1976年秋)
仙乡路断,
人在尘埃岸。
苦海茫茫长夜漫,
竟似云边孤雁。
悟凡悟圣难成,
老来独念仙卿。
回首归期已误,
凄凉怕有蝉声。
凤凰台上忆吹箫
(癸亥暮春三月作“春思”书此)
春去春来,花开花谢,都来莫非闲愁。
怕惹相思起,懒做春游。
休向桃源问渡,迷去向,枉负渔舟。
归来处,凄凉满目,万事悠悠!
休休,此情不尽,纵梦绕高唐,也是浮沤。
似狂澜未挽,空费绸缪。
忍看蓬山远阻,难插翅,飞上层楼。
叵耐三生石上,缘薄浅,折翼中途。
千古恨,山盟海誓,尽付东流!
三 哀 思 篇
父亲在孝顺双亲上,他是问心无愧的,1969年,祖母病逝,父亲悲痛不己,对年迈的祖父就特别留心开垦自己的心灵土壤了。
西江月 • 敬老
亲老无依无倚,伶仃孤苦备尝。
藏含眼泪度时光,镇日木钟自撞。
为念烛霜短景,晨昏定省承当。
敬将菽水奉高堂,聊作报恩教养。
点 绛 唇 • 独 思
送父归来,独思有始无终养。
朝思暮想,难遣心惆怅。
人静夜阑,梦绕椿堂上。
心灵上,这回受创,愧作男儿样。
朝 中 措 . 心 愧
养亲无力我心愧,菽水承欢难。
一个仃伶晚景,谁能体贴心宽。
其中《牧牛乐》是用纪实的手法描写父亲当时下放到农村放牛的情形,笔触里没有埋怨的情绪,而抱着一个随遇而安的心情,饱览辽阔且美丽的大自然,与农村的一起放牛的小孩成了忘年交,岁月虽苦,却乐于其中,别有一种田园诗人悠然的情绪,意境深远。《门前即景》门前绿树禾黍连天碧,鱼池瓜圃棉麻花,一派生机盎然,三梧非五柳,其实这里有一个典故,作者自谦说自己不是五柳先生,没有他家那么多书,但是门前依然给人一个读书人家的气势。这些诗词,写的都是农村优美的宁静的生活,精神上的富有,有一派豁达的情绪,但是《凤凰台上忆吹箫》写的就不一样了,全是感情内部的心情,格调低沉委婉,在我母亲毅然离去的半个世纪中,父亲始终在经年的岁月里,在他诗词文字里哭泣,成了今天留存在世间的断章绝唱;父亲恨自己当时糊涂,怎能让你去佛门皈依呢?当时没尽心力挽狂澜,如今悔那没未雨绸缪何用?心上人早去了仙山,插翅也难挽回终生的憾!三生石也好,山盟海誓也罢,如今全都尽付东流,已成千古遗恨!父亲词笔临终,更是情思荡漾无边,留下不尽的拳拳心、眷眷情,一阕<<凤凰台上忆吹箫>>,成为他传世的经典绝章!
真诚地再次感谢<<江山文学.室雅兰香>>全体编辑及闲妹社长所给予的厚爱,你们辛苦了,敬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