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雅香】黑人白话之十六(随笔)
◎《黑人白话》
苏东坡最早的一首诗应该是做于1059年的《初发嘉州》:朝发鼓阗阗,西风猎画旃。
故乡飘已远,往意浩无边……苏东坡最晚的一首诗,应该是做于1101年的《观潮》: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这两首诗遥遥相隔42年,却也很像一早一晚只是过了一天,这就是人生的缩影。从南行到西行,从离家到回家,从看遍到看透,从游子“往意浩无边”到“庐山烟雨浙江潮”,人生漫漫逆旅,不过如此而已。
20220503
◎《黑人白话》
下雨的日子,没有影子,却又脚印。
20220503
◎《黑人白话》
感谢闲妹,将2022——94届奥斯卡10部获奖影片,隔空送给这个被疫情封锁、被战火分割的暮春。在这个支离破碎的世界上,总会通过没有国界的艺术形式,精彩表达人类的共同情感。
20220503
◎《黑人白话》
无论《窈窕淑女》,还是《罗马假日》,还有最早的《荷兰七课》、还有最晚的《直到永远》,我们都是通过独属于赫本的无比明亮的大眼睛,去看清不同角色的多彩心灵。
20220503
◎《黑人白话》
一句“在懂你的人群中散步”——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懂你”,这是前提;一个是“散步”,这是目的。于是一切随缘,让生命乃至余生轻松而从容。昨日和几位多年之识、忘年之交小酌于鸭绿江畔(包括与上海囚友隔空碰杯),都是深深懂我心中忧欢,愿意陪我慢慢散步的小朋友。六个小时不知不觉……晚上,伊利亚特湾,武夷岩茶,又是四个小时,同样的理由和朋友。
20220503
◎《黑人白话》
因为中国,所以才女鲜于才子。易安如此,蒙曼如此,迎新亦如此。
20220503
◎《黑人白话》
或许与审美理论中的陌生化原则(距离产生美)有关,南方文人初到北方,或者北方文人初见南方,都会产生强烈的创作冲动。而立之年的苏东坡也不例外。从西湖到潍河,密州赴任是他平生初到北方,于是才真正开启了其文学生涯中的豪放之旅。同当年喜欢朗读辛弃疾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一样,黑人最是喜欢背诵的苏东坡的“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而这首最为经典的豪放词就诞生在豪放有加的密州。此外,还有写给亡妻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还有写给胞弟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还有写给挚友的“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还有写给蝗灾的“平生五千卷,一字不救饥”,还有写给旱灾的“二年饮泉水,鱼鸟亦相亲”……爱情、亲情、友情、悯农之情、救灾之情,字字都是千古名句,真真感谢北方密州。在我看来,苏东坡一生有三座文学艺术创作高峰,一座在密州,一座在黄州,一座在杭州。本来,在今春的“运河行”计划中,是想去诸城拜谒“超然台”和“雩泉亭”的,无奈疫情阻隔,只好再作打算。只是,辽宁人眼里的山东,不会像眉山人笔下的密州。
20220503
◎《黑人白话》
前面刚刚说到苏东坡在密州的文学成就斐然,这里又是相当经典的密州词《蝶恋花•春景》“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在好多人眼里,这是一首爱情词,而黑人觉得它是一首哲理词:莫伤春,春后有夏花;莫多情,情中有烦恼。人生的确如此,生命必须豁达:东方不亮西方亮,道是无情却有情。苏东坡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即便被流放到天涯海角,照样可以寻见爱情、友情、亲情、文情、民情、吃情之芳草。连他的对手都奇怪:怎么就整不死他呢?原来“人生有味是清欢”,原来“吾心安处是故乡”,原来“浓妆淡抹皆相宜”,原来“也无风雨也无晴”。
20220503
◎《黑马由缰》
几十年来,黑人曾在灵隐寺拜过三次佛,一次为自己,一次为证券部,一次为父母孩子。至于拜求如何与是否如愿,这里不能言说,一说就错,不隐则不灵。倘若再去杭州灵隐,就拜飞来峰下的弥勒佛和冷泉亭。
20220503
(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