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杂文随笔 >> 【东篱】从“滚一单”说起(随笔)

编辑推荐 【东篱】从“滚一单”说起(随笔)


作者:红花草 举人,3963.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689发表时间:2022-05-07 08:43:10
摘要:抽烟吗?滚一单吧。

【东篱】从“滚一单”说起(随笔)
   “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吃饭后适当地运动,对身体是有益无害的。不过,也甭管是否真能活到九十九,只要活着时健康,生活能自理,不给他人添太多的麻烦就行。
   每天吃罢晚饭,到比较安静又干净的马路上散步,是我平时的习惯。
   今天,我又是独自一人心无旁骛、优哉游哉地在大路上晃荡。丝丝晚风吹,心情格外爽。一阵金银花的味道飘来,啊,好香啊!已是五月初,路旁有好一大片金银花,昨天还只见花丁丁,开出来的也只有个别,今天已开出一大半了。白色的、银色的小花混杂一起,竞相开放,那香味实在是太有诱惑力,感觉整个人都醉醺醺轻飘飘的了。这么好的金银花,站在路边伸手便可以摘,不费力、不脏身。我得顺便摘些回家,这是纯原生态野外生长的,比市场上人工栽培的要强很多很多。还好,口袋里有个小塑料袋。我一边哼着“路边的野花不要采”,一边小心地摘。正摘得高兴,见迎面走来刘伯与吴叔。他们走到了我跟前,我问他们这会儿忙啥呢,刘伯说:“我们刚到村部去买香烟来着。”吴叔还说:“金银花是好东西,我去年摘了一大包,一直泡茶还没喝完呢!”是的,金银花确实是好,我开玩笑说:“不是说吸烟有害健康吗,听说赵大爷都戒烟了。你们多喝点金银花茶,用金银花代替香烟算了,还免得花钱。”他们异口同声地说:“那不能代替的,茶是茶,烟是烟。饭,半天吃一顿可以,烟,可得几十分钟抽一支。那个老赵戒了半个月烟,又抽上了,我们干脆不戒,几十岁的人了,不想受戒烟那份罪。”接着他们又说:“现在的烟好是好,香味也浓,就是太差口劲,不过瘾!”他们边走边议论:以前的那种老叶子烟比现在的烟要强很多,干活累了,滚上喇叭筒,你滚一单,他滚一单,抽上几口,休息一会,真是带劲!可惜现在没有那种烟咯,就连那烟叶种也没有了。
   听到他们说起滚喇叭筒香烟,我突然想起一件事情来,那是一件有些尴尬的笑话。
  
   二
   记得我七八岁的时候,秋天里的一天。那时我还没发蒙读书,我外婆(我们称呼嘎嘎)娘家的弟弟,也就是妈妈的舅舅,我叫他舅外公(舅嘎公)。到我家应该是有点什么事情来着。因为天快黑了,回家路途又远,那个年代是没车的,都是靠两条腿丈量道路的长短。我家本就住在大山里,舅嘎公住的地方比我们这儿山还要大些,翻山越岭的,那山特高,路又陡又窄,山上还有野兽毒蛇之类。如果独自一人,夜晚在月光下走山路很是危险。我妈好说歹说,便留舅嘎公住一晚,第二天吃早饭后再走。舅嘎公也勉为其难地答应了。我们家是大家族,院子挺大的,与伯伯叔叔们都是屋挨着屋。那时连电灯都没有,到处都是漆黑一片,更没有电视机了。因此,晚上坐在禾场里乘凉,说说话、聊聊天,可以缩短一些长长的无用梦。他们见我家有客人,也就不请自来地聚到一块儿了。
   聊天嘛,少不得要喝茶抽烟。茶嘛,我妈是每天都会烧的,山里的这样藤那样花那样叶,许多都可以泡来喝。那个年代的烟,哪怕只有几分钱一包的“沅水”香烟,也是没钱买的,都是自家菜园里栽种的老叶子烟。这种烟长得高高大大,叶片也很宽很长,要是在肥沃的地方,一棵都会收几斤烟叶。家里栽上十几棵烟,一年抽烟的开销基本就够了。抽烟的人一般都会自己简易制作。首先,将成熟的烟叶依大小、依老嫩分开,清理成小捆,然后在自家大锅灶上蒸烤,再让其自然冷却晾干,保存好。闲的时候便拿出来,抽掉烟叶上的筋,用自家剁猪草的锋利大刀,切成细细的丝。家里有酒的,便用抽烟人的嘴喷上几口自家酿的高度粮食白酒。他们会边喷边用手搅和均匀,然后便收纳好。抽烟的人平时都会交流经验,该怎么样切才又长又细,喷多少酒,喷那种酒,该如何保管等等。就这些个话题一讨论就是半天。抽烟的人,每人都有一个随身装烟的小塑料袋,想抽了,便拿出来,用自家孩子或者他家孩子用过的废作业纸。我记得我读书后,写完了的作业本可是很畅销的,这个那个还要预订。他们将这些纸很精细地裁成适合自己卷烟的小纸片,想抽烟了,便从腰间掏出塑料袋,用两三个手指小心地扣出一小坨烟丝,铺在小纸片上,然后从一个角开始,朝对角的方向卷成喇叭状,然后沾上口水合拢封口。卷一只烟,单位不是说的“支”,而是说的“单”。卷的动作也不叫“卷”,而叫“滚”,这个动词还是蛮确切的,从这头往那头卷动,与“滚动”无异。
   舅嘎公和我爸妈,伯伯叔叔等散坐在一块儿,我们这些娃娃安静地围坐在旁边,扇着蒲扇。他们是说了天上再说地下,说了东方再说西方,说了山里又说平地,说了过去又说现在,说了大人还说孩子,说了稻谷还说麦子…。嘴讲干了便喝茶,来烟瘾了便抽烟。他们都是抽烟的人,爸爸的烟袋和火柴就放在一个矮凳子上。说了好一会话了,爸爸是最好客又特懂礼貌的人,便起身拿过烟袋,首先想要递给舅嘎公。我爸叫了声:“舅,抽烟吧”。舅嘎公正说得起劲,方向又是反的,没听到。伯伯离舅嘎公近,便接过烟袋递过去,说道:“舅舅,你先滚单吧,然后我们滚。”舅嘎公接过烟袋,说话声戛然而止,好像脸色也稍微变了一下,只是都没注意而已。他慢慢开始卷烟,然后在坐的每人依次都卷了一只。聊天的气氛好像没先前那么高涨了,又闲扯了一会,便各自散去。
   第二天,妈妈早早做好了饭,那时也没啥好吃的待客人,妈妈用辣椒煎了几个鸡蛋。记得妈妈说过,鸡蛋是留给哥哥去代销点换本子和铅笔的。妈妈让我叫去舅嘎公起床吃饭,我屁颠屁颠地跑去一看,咦?人呢?床上没人,一床薄被子也已折叠好。我边叫边找,没找到人,爸妈也到处找,都没发现!问邻居,都说没看见。估计是天还没亮,我们一家人还没起床时,他悄悄地走了!怎么会不辞而别呢?全家人百思不得其解。那时候也没电话,心想,肯定是他家里事情多,早上凉快,要趁早赶回家干活吧,爸妈就都不再纠结。
   两个月后,我们到嘎嘎(外婆)家里,我妈妈说起这事,问嘎嘎,那天舅嘎公着急回家干嘛,招呼都不打早饭也没吃,就回家了。嘎嘎说:“他都气饱了,还吃啥饭!一晚上没睡着,气冲冲地走的。”爸妈丈二和尚摸不着头,咋回事?没得罪他呀!还气冲冲地走了,见鬼啦?
   嘎嘎随即又莞尔一笑地说:“你们仔细想想,晚上都说了些什么,把你们的舅舅给得罪了?”爸妈见嘎嘎在笑,觉得应该问题不是很严重,便说:“晚上一直东西南北地扯白话,并没说他的长七短八,他是舅舅,娘亲舅大,爹亲叔大,我们敢得罪他吗?”嘎嘎又说:“抽烟时,是谁说的要‘滚单’的?”啊!原来问题出在滚烟上,爸妈突然恍然大悟,随即便是强忍住笑!我们那里请别人抽烟,都是习惯性地且客客气气地递过烟袋说:“滚单吧”,直接去掉了“一”字,显得亲切对人尊重些。可乍一听,就成了“滚蛋”“滚蛋”。舅嘎公离我们也才二十多里路,怎么说法都不同、理解不一样呢?
   嘎嘎把爸妈又轻言细语地给说了一顿,说爸妈在长辈面前说话太随便,一点都不注意。还长的短的说了一大堆,日后该注意的事项等等。舅嘎公,是祖宗级别的,无论对与错,即使是不经意间、不是爸妈说出的,这委屈也只得受着。
   几天后,我爸爸专门给舅嘎公,准备了一大包丝烟和纸,还买了礼物,与妈妈一道到他家里给赔礼道歉,说清楚了其中原由。舅嘎公仔细一想,又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说白了,误会一场,不过一个笑话。做为长辈,不辞而别也不对,也就和好如初了。
   这都是同音不同字给惹出来的,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中国的文字语音各有各的用意,稍有不慎,便弄出笑话。
  
   三
   从前有个好吃懒做、不爱读书的纨绔子弟,有一天要仆人去买枇杷,字条上却写着“买琵琶五斤”。他妻子看后题了一首打油诗:枇杷并非此琵琶,只怪当年识字差。倘若琵琶能结果,满城萧鼓尽开花。
   这些笑话,常常变成舒缓气氛的笑料。可细细一品,还是不可马虎大意。“大意失荆州”,“马虎失街亭”,小小的误会往往会引发不可逆转的大矛盾,许多的马虎大意是无法买单的!
   前不久的网上报道,某地方一老人去世,用餐时,液体燃料误当成白酒给客人喝了,直接导致几人死亡多人重病的结果。此等大意,却直接要了多人的性命!
   各个地方的语言读音也有一定的差异,比如“粮食局”的“局”,正确读音应该是ju,可有的地方口音太重读成zhu。一天,一个重口音的人到粮食局办事,他又不识字,到了粮食局门口,手指着粮食局大门,慌慌忙忙问旁边一位大爷:“请问大爷您,粮食局吗?”大爷眼一瞪:“你娘才是猪,今天我招谁惹谁了!妈的,一条疯狗!见我就骂我娘!”说完起身便走。这人急了,紧跟一步:“怎么骂我是疯狗?我只是问一下你,粮食局不是?”大爷更加火冒三丈:“你娘才是猪,是蠢猪!你娘是狗,养了你这条疯狗!”,大爷边说转身就给这人一拳,这人也不是吃素的,两人便扭打起来。粮食局的保安发现,立马出来制止,问清原由,才给与解释:这粮食局的“粮”是吃的“粮食”的“粮”,不是指“母亲”。“局”也不是“猪”,是读音的问题!保安说了好一会,双方终于听清楚、弄明白,原来是一场误会!还好,双方伤得并不重,两人“哼哼”几声才分开。瞧,这事整的!
   一些误会往往会使人产生不同程度的压抑感,一方怒气冲冲充满怨恨,一方满腹疑惑,委屈无处申诉,脾气一来,便大打出手。如果都不冷静地来一番内查外调,不弄清楚问题出在哪里,又没有第三方加以调解说明,双方的隔阂会越来越深,又会产生新的误会。再好的人际关系也会弄得一团糟,造成的后果,有时候还真无法估计!
  
   四
   曾看到一个关于孔子周游列国的故事。有一次,孔子和弟子们已有七天没吃饭。这天,颜回在外面终于找来一些米,并亲自去煮。正当饭快要熟的时候,孔子不经意间看到颜回抓了一把米饭放进自己嘴里。孔子只当没看见,默默走开。待吃饭时,孔子说:“我刚梦到祖先了,我想,我们应该把这锅没有动过的米饭,先敬献祭祀祖先。”颜回立即说:“不行,我刚吃了一口了!”孔子又问为什么,颜回说:“煮饭时,从屋檐上掉了一些灰到锅里,我觉得沾了灰的白米饭扔掉可惜,便抓来吃了。”孔子听完,便教育它的弟子们说:“平时,我最信任的就是颜回,可今天看到他抓饭吃,我还是怀疑了他。我们要牢记这件事,不要随意用自己的看法去度量别人。要了解一个人,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
   因此,产生误会,沟通就相当重要了。有时候看到的不一定就十分正确。凡事应当从多个角度去认识、去分析,不要主观地去“我认为”、“我觉得”、“我肯定”,那样很容易造成误会。连孔子这样的圣人都会产生猜疑,何况我们这些普通人。如果孔子选择了默认或者回避,不去正视颜回这个问题,那么颜回在老师的心中就存有抹不去的污点了,时间越长反而越说不清,误会也就越深。
   ……
   正想着这些事,路上传来叽叽喳喳的说话声,原来又是几个“饭后百步走”的散步人,正叫着我,朝我这边走来。
  

共 432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晚饭后,作者优哉游哉的在一条僻静的公路散步,见到盛开的金银花,忙不迭欣然采摘,遇到了朋友,通过聊天展开了思绪。引出第一个主题“滚一单”,作者孩童时期舅嘎公夜宿在家,纳凉聊天时候,乡民一句亲切的“你先滚,我们再滚”引起长辈误会,不辞而别,有点啼笑皆非。真是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不该省略之处略去一字,让外人理解差之千里。接着作者联想起纯粹是口音差异引起的互殴的故事。可能在北方人耳朵里“粮食局”“娘是猪”根本就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可是在南方大山某地愣是发音近似,令双方争执的脸红脖子粗,继而老拳相向。这些由于土语不当简化,口音差异导致的笑话还是表面的误会,可以通过学习说标准语,普通话加以沟通,减少误会。也确实近几十年随着普通话推广,沟通越来越便利,这种误会也逐渐减少。但还有一种基于“眼见为实”的误会,就更需要智慧,心灵求解了。故事讲述的孔子一行七日未食,偶得米粮,几熟,孔子却见门生颜回偷偷往嘴里塞饭,心生猜忌,继而巧妙言语敲打,解除误会,圣人尚且被自己眼睛蒙蔽,心生芥蒂,我们普通人遇事更应该多方求证,不要轻易给一个人下结论,力求公正,谨记即便是眼见也未必为实。作者笔触风趣幽默,讲述道理层层递进,由浅入深,娓娓道来,似乎在告诉我们,沟通需要技巧,该省则省,不该省则不能省,眼见未必为实,遇事三思而后行。不急不躁。生活就像是采摘路边的金银花,普普通通,却也香气袭人,随手而得,泡水品茗,可得得一时之大自在!感谢投稿东篱,力荐阅读,祝夏安如意。【东篱编辑:天方夜谭】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2-05-07 08:58:40
  这是一篇风趣幽默的随笔美文,作者一边采花,一边思考生活中的花絮,告诉我们如何正确沟通,减少误会,遇事多方求证的道理。我记得我很小的时候听说过南方新姑爷到北方做客,北方待客都需要拖鞋上炕,可能也是多饮几杯,眼神不好,饭罢,此仁兄就开始找“孩-”,“我的孩-哪去了”,孩,鞋南方语音不分,其实是在找鞋,村民不懂,窃窃私语,只说这个姑爷真不害臊,刚结婚就想孩子......
回复1 楼        文友:红花草        2022-05-07 09:24:04
  嘿嘿,还真是这样子的,我们这里说“鞋子”,就是说“孩子”,常常闹出许多啼笑皆非的笑话,谢谢天方老师百忙之中编辑,给我拙文予以肯定,老师辛苦了!祝福老师!
2 楼        文友:李湘莉        2022-05-07 10:08:23
  文章很有趣!笔调幽默风趣,让人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得到思考与启迪。好文章,湘莉拜读学习点赞!遥握问候老师,谨祝写作愉快,精彩纷呈!
回复2 楼        文友:红花草        2022-05-07 10:10:12
  多谢老师鼓励,问候老师!
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05-07 11:03:24
  各地的方言不同,这是中国文化的特别处,作者就“滚一单”说开去,写出了随笔的韵味。常言道,三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要理解一种文化,需要功底。这篇文章特别有意思,不但让人丰富了见识,还有阅读的快感。
怀才抱器
回复3 楼        文友:红花草        2022-05-07 13:55:21
  多谢老师鼓励与肯定,我也就是想到哪里写哪里,每天坚持练笔罢了,嘿嘿。
4 楼        文友:枫桦        2022-05-07 11:38:05
  随笔的味道非常的浓郁,读来心暖!老师好文笔!调侃的味道,我喜欢!拜读!
回复4 楼        文友:红花草        2022-05-07 13:56:24
  多谢老师鼓励,祝福老师!
5 楼        文友:白玄        2022-05-07 16:17:56
  文章运用误会法构思文章框架,从语言习俗、语音误差、行为误会等组织材料,构思巧妙,语言幽默风趣,道理深刻,观点鲜明,生活气息浓,令人信服。问候作者,学习欣赏。
回复5 楼        文友:红花草        2022-05-07 17:52:23
  老师这么多的总结话语,给了我莫大的鼓励与支持,多谢老师,老师吉祥!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