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雅香】黑人白话之十九(随笔)
◎《黑人白话》
在黑人的相册里,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照片,还有太外公太外婆和姨外婆的照片,还有爸爸读中学妈妈过百日的照片;在黑人的书柜里,有爸爸妈妈留下来的书,有我和月牙儿自参加工作起一直买到今天的书,有女儿从小读过的书,有外孙现在正读的书;在黑人的客厅里,有世界各地的水晶杯,有江河湖海的鹅卵石,有至爱亲朋的纪念品,有名家高手的书画篆刻……这样的相册是家族的历史,这样的书柜是历史的缩影,这样的客厅是缩小的世界。但是,它们都是留给喜欢和欣赏社会历史和文化艺术的人,否则就是一堆废物和满屋垃圾。黑人很希望自己的家就是一座私人博物馆,让后人由此看到这个家族和社会的昨天甚至前天。但是,当下不兴这个,除了真金白银和及时行乐,好像什么也不兴,包括精神、感情、历史、文化……统统不兴。唯一的好消息是,日前外孙对我说:姥爷你把这些东西都留给我吧,别随便扔啊。
20220504
◎《黑人白话》
每次去做核酸检测,都情不自禁的要对大白说“辛苦了”、“谢谢你”。这是心里话,不说愧的慌。凭什么你休息她们不休息?凭什么你穿单衣她们穿厚衣?凭什么你可以躲避,她们却无法躲避……同样的疫情,同样的压力。她们也是需要照看孩子的家长,她们也是需要陪伴父母的儿女。真是辛苦了,真要谢谢你!
20220505
◎《黑人白话》
小区里有几十种植物,黑人大都叫不出名来,只知道她们是前前后后相继开放。如今大多数花期过了,原本是配角的叶子到了前台,“花枝招展”,越来越新鲜且弥久长青,好像人也是这样,有人像怒放的花,有人像不败的叶。当然,也有迟开迟谢的花,很像那种不张扬却很耐看的女人,花期长短来自于品质高低。有谁知道图中这些“男人”和“女人”的姓名,正确答案在月牙儿那。
20220505
◎《黑马由缰》
开车去过绵阳,路过御营小学,见过那里的小学老师、中学校长和教育局长——他们是三代教育人(教育局长是中学校长的老师,中学校长是小学老师的老师)。他们是一群爱学生、爱讲台、爱文学、爱生活、爱朋友的人。在汶川地震中,他们坚守岗位,保护学生,特别是那位小学老师,舍生忘死,舍家忘己,在简易帐篷里,日日夜夜陪伴和鼓励自己的学生,并写下真实而生动的《抗震日记——遭遇地震的日子》。这是十三年前的事情,如今教育局长退休回家,中学校长退居二线,小学老师还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当年“帐篷教室”里的小学生如今都已大学毕业了。正是因为这一代又一代的教育人和一届又一届的小学生,黑人才格外喜欢绵阳,喜欢富乐山,喜欢“种太阳”、种希望的绵阳先生一族。那年去绵阳还送去了我们夜以继日火速编辑的一本文集《戍子记忆——悲欣交集》,其中就有这三代绵阳教育人的抗震纪实文章,如今这本书摆放在汶川地震纪念馆里,书中有我写的序言《以爱的名义歌哭中华》。记得当初做这件“自愿者”的事情,曾经受过非议,说我不务正业,但我还是坚持做了,而当我后来见到这些如此热爱教育事业的绵阳文友时,更觉得自己的这件事情做对了,做的还不够好。这便是黑人与绵阳的故事,借用本文的题目,可以叫做《一场美妙的绵阳之旅》。想念绵阳,想念绵阳的富乐山人,想念绵阳的长弓牧野,想念绵阳的江湖一刀,想念绵阳的霏霏小雨……后来他们也走进了我的文学评论集《落英缤纷》,黑人那篇文章的题目是《绵阳先生一族及其文学作品》。
20220506
◎《黑人白话》
在没有照相机和摄像机的年代里,画家及其画作更加伟大。曾在省博的《唐宋书画展》里看到过梦寐以求的《韩熙载夜宴图》,由此知道了一千多年前中国男人的大胡子、中国女人的大脸盘、中国服饰的大长袍、中国食品的大拼盘,还有中国艺术的歌舞鼓乐大荟萃,还有中国家具的床榻桌凳大展览,特别是独属于那个时代和那个时刻的中国式蚕眉、豹眼、柳眉、凤眼,及其传神留意的大写真,真真是大放异彩,大饱眼福!黑人以为,根据这幅《韩熙载夜宴图》,无需更多的想象和创作,完全可以复制或者说复活一台歌舞剧、一部电视剧、一个悬疑剧……剧名可以叫做《唐后主与夜宴图》或者《顾闳中与韩熙载》或者《南唐歌舞几时休》或者《夜宴声色博物馆》:在博物馆的监控镜头里,当夜阑人静的时候,在渐渐响起的鼓乐声中,一一苏醒并且缓缓走出画面的众多南唐人物……
20220507
(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