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北风情 >> 短篇 >> 诗词古韵 >> 【东北】莺啼序·灭南朝梁者陈霸先(古韵)

编辑推荐 【东北】莺啼序·灭南朝梁者陈霸先(古韵)


作者:写手孙世元 白丁,0.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435发表时间:2022-05-09 11:43:06

《莺啼序·灭南朝梁者陈霸先》
  
   词林正韵·第四部(仄声)·一组韵·四段二百四十字,第一段八句四仄韵,第二段十句四仄韵,第三段十四句四仄韵,第四段十四句五仄韵——吴文英正体。
  
   徒登燕矶绝壁,览苍茫吴楚。
   大江阔、飞架双桥,锁岸天堑无阻。
   五马渡、龙骧虎踞,铜雕栩栩朝天诉。
   听涛声依旧,帆追遏浪鸥鹭。
  
   十代凝痕,六朝夙迹,趁钟山幕府。
   忆当昔、萧衍登基,赦封归顺文武。
   执朝纲、勤于政务,扶国本、拓疆开土。
   纳谏言,倡导清廉,针砭贪腐。
  
   痴迷佛教,醉恋围棋,竟陵八友举。
   展肚量、蔡樽耿直,到溉放浪,两范齐名,子云独步。
   仁慈宽厚,严苛窄薄,青灯古刹菩提树,念禅经、错失达摩度。
   收容万景,养虎祸患朝堂,救蛇饿毙宫宇。
  
   萧纲继位,萧绎登基,恰背时命苦。
   两兄弟、丧生末路。兴国龙腾,僧辩鲸转,后继前赴。
   盟坛歃血,茅湾拼酒,却因拥立反成敌,叹君才、鱼肉逢刀俎。
   霸先废杀梁皇,建国南陈,极登九五。
  
   注:
  
   南朝梁-----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南朝第三个朝代,由雍州刺史萧衍取代南齐称帝,定都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国号梁,以萧衍封地在古梁郡,故定国号为梁。因皇室姓萧,又称萧梁。
   陈霸先-----字兴国,小字法生,吴兴(今浙江省长兴县)长城下若里人,祖籍颍川(今河南省禹州市),东汉太丘长陈寔后裔,南北朝时期陈朝开国皇帝。
   燕矶-----即燕子矶,位于南京市栖霞区幕府山东北角观音门外,作为长江三大名矶之首,燕子矶有着“万里长江第一矶”之称号。
   五马渡------位于南京市栖霞区幕燕滨江风貌区的幕府山北麓江边。相传西晋末年“八王之乱”后,琅琊王司马睿、西阳王司马羕、南顿王司马宗、汝南王司马佑、彭城王司马纮渡江至此。现今,五马渡广场建有五匹奔马铜铸雕塑,跃向空中,栩栩如生。
   十代凝痕------即历史上十个朝代所留下的古迹,自公元229年起,先后有东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南唐、明、太平天国、中华民国在南京定都。
   六朝夙迹-------六朝(222年–589年),是中国南方历史上三国至隋朝的六个朝代,即孙吴 、东晋、南朝宋、南朝齐、南朝梁、南朝陈这六个朝代。又因六朝皆以建康(今南京)为京师,所以许多文献皆以六朝或南朝代指南京,所以南京又称六朝古都。
   萧衍登基-------萧衍,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兰陵郡东城里人。南朝梁开国皇帝,谥号武帝,西汉相国萧何二十五世孙,南齐丹阳尹萧顺之之子。永元二年(公元500年),起兵攻讨南齐东昏侯萧宝卷,拥戴南康王萧宝融称帝,次年攻陷建康。中兴二年(公元502年),接受萧宝融“禅位”,登基称帝,建立南梁。
   执朝纲、勤于政务------萧衍称帝之后,初期的政绩是非常显著的,他吸取了齐灭亡的教训,自己很勤于政务,而且不分春夏秋冬,总是五更天起床,批改公文奏章,在冬天把手都冻裂了。
   扶国本、拓疆开土-------自公元505年始,梁武帝萧衍,组织了一系列的北伐活动。首次登场的便是以临川王萧宏为首的北伐,这次北伐虽然萧宏的表现一塌糊涂,但却诱发了钟离之战,在韦睿、昌义之、曹景宗等人的努力下,最终导致北魏惨败,死伤近30万人。天监五年(公元506年),梁军在洛口溃败之后,北魏中山王元英请求乘胜荡平东南,得到北魏宣武帝允准。同年十月,元英率领号称百万之众的大军包围钟离城,北魏方面又增派大将邢峦合围钟离。邢峦度时审势,两上章表,恳请罢军撤围。北魏宣武帝召回邢峦,代之以镇东将军萧宝寅。十一月,梁武帝诏右卫将军曹景宗统二十万梁军援救钟离。次年正月,元英与北魏平东将军杨大眼调兵数十万强攻钟离。钟离三千守军在梁将昌义之的督统下进行了艰苦而有效的防御战。梁武帝又增派豫州刺史韦睿援钟离。韦睿用兵神速,十日从合肥到达邵阳。连夜筑城,并派人潜水给钟离城中守军送信,使守军士气大振。元英、杨大眼昼夜轮番进攻,都被韦睿击退。曹景宗、韦睿用火攻分别烧魏两桥,致使魏军大败,魏军被斩杀及淹死者各有十余万,五万人被俘。此役为梁武帝讨伐北魏中具关键意义的一战,亦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争之一,取得了自宋元嘉初年“南北交战以来南朝所未有之一大捷”稳定了淮南形势。公元524年,裴邃、夏侯亶接力收复寿阳。裴邃是南朝名将,率先派遣3000人马直奔寿阳城下,和北魏扬州刺史长孙稚大战了9个回合。由于人数太少,后援力量又没跟上,结果无功而返。此后裴邃收拾残部,陆续攻克了狄丘、甓城、黎浆等城。转年,裴邃复破魏新蔡郡,略地至于郑城,汝颍之间,所在响应。魏寿阳守将长孙稚、河间王元琛率众五万,出城挑战,竟被裴邃埋伏下的4支人马杀得大败,死伤1万多人,自此北魏大军不敢再出城作战。可惜没多久裴邃就在军中去世了。主将去世,可北伐大业却不能耽误了,于是萧衍让夏侯亶接替了裴邃的工作,继续北伐。看来上次浮山堰的教训还不够,萧衍居然又想着玩一出水淹寿阳城,吓得北魏大军瑟瑟发抖。由于淮水暴涨,夏侯亶果断出兵围困寿阳。当时长孙稚已经被调走了,新来的扬州刺史李宪压根顶不住这双重压力,居然选择了举城投降,北伐大军还没怎么用力,就轻而易举收复了寿阳,不得不说裴邃在这次收复寿阳之战中,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公元527年,梁武帝萧衍指派夏侯夔、湛僧智收复涡阳。尝到甜头的梁武帝萧衍,转年组织起另一场北伐战争,这次是指派司州刺史夏侯夔、谯州刺史湛僧智等人攻打北魏的东豫州。此时的北魏内部,由胡太后主政,可谓是一塌糊涂。北魏军心动荡,直接导致南梁大军连战连捷,陆续攻克北魏的平静、穆陵、阴山三关。其中谯州刺史湛僧智的战斗力爆棚,将北魏东豫州刺史元庆和围困在了涡阳,采取围城打援的方式,击溃了北魏元显伯带来的援军。而夏侯夔也前来助阵,切断了魏军后撤的路。最后,元庆和在重重压力之下,压根无心恋战,只好选择出城投降,自此,涡阳便落入了南梁之手。从此以后,梁武帝失去了一统天下的最佳契机。梁武帝萧衍自公元524年第一次正规北伐到公元532年最后一次正规北伐止,足足用了9年时间,而这一时期北魏整好处于内乱状态,但遗憾的是,梁武帝萧衍并没有宜将剩勇追穷寇,换言之,梁武帝实在是没有把握不住这些千载难逢的机会。
   纳谏言,倡导清廉-----梁武帝萧衍执政后不搞一言堂,更不把愚蠢当聪明事无巨细一把抓,只要是权利就搂住不放,而是广泛纳谏,广开言路,满朝文武可以当堂辩论,各抒己见,为了最大限度地用好人才,梁武帝下令在皇宫门外设立两个盒子(当时叫函),一个是谤木函,一个是肺石函。如果功臣和有才之人,没有受到赏赐提拔和重用的,都可以往肺石函里投书信;老百姓想要给国家提什么批评或建议,可以往谤木函里投书,绝不打击报复,秋后算账,更不会派东西两厂锦衣卫以言治罪,到处抓人。
   梁武帝萧衍更是提倡节俭,倡导清廉,在这一点上堪比汉文帝刘恒。据《史记》记载,汉文帝刘恒节俭在三方面有典型体现:在修建宫室方面,他连价值百金的露台都舍不得新修;在日常生活之中,他不许后宫出现拖地的衣裙和有纹绣的帷帐;在陵墓方面,他不许墓中出现金银铜锡陪葬品,只能使用陶器……且在最后的遗诏中,汉文帝再次强调:"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 吾甚不取"。以至于汉文帝刘恒死后,连盗墓贼都不想盗他的墓。至于说,梁武帝萧衍的节俭也是出了名的,史书上说他“一冠三年,一被二年”,一顶帽子能戴三年,一个被子能用两年。他不讲究吃穿,衣服是洗了穿,穿了洗,很旧都舍不得扔;吃饭也是粗茶淡饭,基本不吃肉,也不喝酒,汉武帝曾经写过一篇《断酒**》,认为酒是“恶本”,酒是“魔事”,荤食是“一切众病”的病因。于是,汉武帝则以吃蔬菜和豆类为主,而且每天只吃一顿饭,太忙的时候,就喝点粥凑合凑合,其节俭方面,在中国古代皇帝中实在是出类拔萃,中国现代著名史学家、国学大师钱穆曾说过:“独有一萧衍老翁,俭过汉文,勤如王莽,可谓南朝一令主”。意思是汉文帝刘恒的节俭是亘古出名的,而王莽的勤奋是世间少有的,至于梁武帝萧衍则是俭过汉文,勤如王莽,台厉害了。
   痴迷佛教------据史载,梁武帝萧衍原本信奉道教,而其称帝后却宣布“舍道归佛”,开始笃信佛教,并在无碍殿受戒,法名冠达。随后,梁武帝任命法超和尚为僧正,相当于全国佛教协会的会长。法超为南朝僧人,俗姓孟,十一岁投灵根寺僧护出家,后从安乐寺智称专攻十诵律。智称示寂(公元500年)后,无人可与之并立,普通六年(公元525年),梁武帝敕令于平等殿宣讲律法并亲临受学。梁武帝还亲自撰写《断酒**》,带头“色戒”禁断房事,不吃鱼肉,俨然一个慈悲为怀的“大菩萨”。在梁武帝大力提倡下,南梁时期江南大地,佛教寺庙空前繁多,正所谓:“南朝四百八十寺,多收楼台烟雨中。”震惊海内的是,南梁曾一度出现十余万僧民在香烟缭绕的殿宇内匍匐诵经忏悔之盛景,而这一佛事盛典的总导演兼总指挥,便是历史上著名的“色戒皇帝”萧衍。纵观历史,可以说三番五次出家当和尚的皇帝也就只有梁武帝这一位,别无分号。为此,梁武帝不惜重金在京都建康建造规模宏大的同泰寺,每天早晚两次,都要到寺院去烧香拜佛,声称这样做是为了积功德,替老百姓消灾。梁武帝到老年,竟然决定舍弃皇位,而出家到同泰寺做全职和尚,以显示自己对佛法之虔诚。然而,国不可一日无君,皇帝出家了,朝廷大事由谁说了算?大臣们急得团团转,于是,梁武帝只做四天和尚,大臣们就把他接回皇宫,要他继续主持朝政。梁武帝回宫后,越想越不对劲:“普通百姓出家后,要还俗还得拿一笔钱向寺院赎身;我是堂堂一国之君,还俗怎么能不出钱呢?”于是,梁武帝再次“舍身”到同泰寺出家。这次大臣们又来请他回宫,他说什么也不答应。此刻,有个大臣忽然灵机一动说道:“皇上既然‘舍身’为僧,我们就要为他‘赎身’,才能请他回宫啊!”大臣们一听都觉得这话有理,随即将一万万钱打包装箱,赶到同泰寺为梁武帝“赎身”。寺院住持收到这大笔赎金自然高兴,便爽快地同意这位皇帝和尚还俗。谁知这位皇帝梵心未眠,过不久,梁武帝便第三次“舍身”到同泰寺出家。而且,梁武帝为表示虔诚信佛,不但“舍”弃自己身子,还把宫内的人以及很多土地都“舍”给了寺庙。梁武帝“舍”得多,为他“赎身”的钱也就花得更多,大臣们用整整一个月时间,才勉强凑足二万万钱,把梁武帝赎回皇宫。可要命的是,也就刚刚过去一年,梁武帝又第四次到同泰寺出家,大臣们只得再筹足一万万钱为梁武帝“赎身”,简直是荒诞至极。更要命的是,上行下效,梁国人自古就有看皇上眼色行事的传统,于是不仅走卒贩夫,就连王侯子弟也都以受戒为荣,例如梁武帝的长子萧统昭明太子、三子萧纲简文帝、七子萧绎元帝以及许多文武官员,也都开始信奉佛教,真真是洋洋大观。
   醉恋围棋-------据《梁书》记载,梁武帝经常召集臣下进宫通宵对弈,精力之旺盛常常使得对手难以招架,但碍于君臣之礼,那些棋艺颇受梁武帝“赏识”的人也只能舍命陪君主。诚然,尽管梁武帝时期的棋坛仍以士族大夫为主,但出身草根地位微寒的人士也得能到提升的机会。作为一位围棋痴迷者,梁武帝不仅身体力行弈棋不止,而且还亲自主持一系列的围棋对弈活动,而随着举国棋品活动的展开以及大量棋艺作品的问世,围棋其发展也达到一个空前的高峰。梁武帝不仅对大规模品棋活动推波助澜,而且还亲自撰写有关围棋的专著,曾著有《围棋赋》、《围棋品》、《棋评》各一卷。只可惜,这些珍贵的著作都没能流传下来。毋庸置疑,热衷围棋的梁武帝,每当拿起棋子,就完全沉浸到运筹帷幄拼杀决胜的方寸之间,心无旁骛。然而,这黑白棋子带给梁武帝的并非都是如意之事,因为沉湎对弈,也曾闹出误杀高僧榼头师的悲剧。榼头师是当时有名的高僧,据说其道行已全,能知过去未来。不过,也许他从没替自己预测过凶吉,要不然后来被杀的误会也就不会发生。说的是一日,梁武帝在宫中和大臣沈约弈棋,同时令人去召榼头师,准备对弈结束听高僧讲佛。榼头师得到召命立马赶到宫中,可惜他到的真不是时候。当侍从进宫内禀报时,正巧皇帝落棋子大呼“杀掉”。于是,侍从得令召来卫兵,将榼头师推出午门斩了。等下完棋,梁武帝想起要召见榼头师,侍卫说:“启禀皇上,你不是说杀掉吗,榼头师这会儿早到西天了。”?梁武帝大吃一惊并立即反问侍卫,自己什么时候说过要杀榼头师了?这时,侍卫把执行“杀掉”命令的情况一五一十告诉了梁武帝。梁武帝这时才想起来自己刚下棋太过认真,竟然误下了杀令。于是,后悔不跌的梁武帝赶紧问侍卫:“榼头师在临刑前有没有说什么?”侍卫道:“榼头师说他从不杀生,没有罪孽,但在很久以前做沙弥时,用锄头误将一条蚯蚓杀死,看来梁武帝就是那条蚯蚓讨债,以至于遭到今日之报应。“梁武帝听后,愈加后悔自责不已。

共 21931 字 5 页 首页1234
转到
【编者按】这首词的上片依然以写景入手,绝壁、波涛、大江、双桥等等,构成一组大气磅礴、蔚为壮观的画面;下片则由景寄情,忆起往昔朝堂之争、兴盛与落败之战。这首词的文笔犀利、意境阔达、情与景之间穿插多则历史故事,使得整篇文字拥有一定的厚重感,值得品读。感谢赐稿东北,推荐阅读!【东北风情编辑:子琛】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共 0 条 0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