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晓荷】生命常有缺失,深情总得圆满(随笔)

编辑推荐 【晓荷】生命常有缺失,深情总得圆满(随笔)


作者:秋水翁 秀才,1763.8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059发表时间:2022-05-10 13:08:15
摘要:“变生不测凤姐泼醋 喜出望外平儿理妆”。此为《红楼梦》四十四回笔记。


   这一回是凤姐生日宴的高潮,贾府里众女性,正围绕着她吃酒听戏。什么戏呢?——此小说里的戏可不是白看的。
   众人看演《荆钗记》,黛玉因看到《男祭》这出上,便和宝钗说道:“这王十朋也不通的很,不管在那里祭一祭罢了,必定跑到江边上来做什么,俗语说:‘睹物思人’,天下的水总归一源,不拘那里的水舀一碗,看着哭去,也就尽情了。”宝钗不答。宝玉听了,却又发起呆来。
   先说说《荆钗记》。它是元朝柯丹丘所作的剧本。写一个男主人王十朋上京考试,中了状元,却拒绝丞相逼婚,被贬到湖州。而他的妻子也拒绝豪强的逼迫,投江自杀,后被人救起,使得夫妻团圆的故事。此时众人所听的《男祭》正是男主人得知自己的妻子投江自杀的消息后,去江边祭奠的故事。
   黛玉是贾宝玉的知己,她知道贾宝玉在凤姐生日之际,背着众人跑到别处去祭奠了金钏。她理解宝玉的心情,但她却不赞成贾宝玉祭奠的方式:祭奠之事不需要更多形式上的东西,只要有一颗真实纯洁的心,就算尽情尽意了。
   这让我想起“竹林七贤”的阮籍。有一天他母亲死了,朋友来吊丧,他表面显得不以为然,喝酒吃肉,谈笑风声,人家都认为他不孝,枉自为一个读书的人。可是等朋友走了后,阮籍因伤心过度,连吐几次血。阮籍此人讨厌世俗礼法,他觉得悲伤是自己的事,不应该以一种形式表现出来。林黛玉的看法,与阮籍一样,所以说她的人生境界很高,世俗人是看不明白的,只有贾宝玉听懂了她的意思——宝玉听了,却又发起呆来。
   当然这一出戏,不单单指的这些。凤姐的痛乐之中,也隐藏在这出戏的结局。只不过,期间的经历过程却是大相径庭。
  
   二
   此时贾母发话了,要凤姐在今天痛乐一日,贾母说她为贾府操持一年,够辛苦的了,所以叫尤氏好好照顾一下凤姐。贾母也曾是贾府的管家,她懂得管理这样一个大家族的辛苦和不容易。此时凤姐正享受着众星捧月的快乐之中。人生最得意的时候意气风发,所以凤姐是这场宴会的主角。尤氏向她敬酒,家里的老佣人也向她敬酒,鸳鸯代表大丫头也向她敬酒。
   在中国人的文化里,敬酒是很有讲艺术的。在一场酒宴上,一个人往往被敬酒的次数越多,说明此人要不是位高权重,要不就是德高望重,敬酒取的是一个“敬”字。那些有权利欲望的人,也最享受别人前来给自己敬酒的那种荣耀,自己也会从中感受到一种尊贵之感。而内心孤傲的人,往往会远离这种喧嚣和热闹,那些花天酒地的场所,其实归根到底,都是人们欲望的体现和发泄。
   而王熙凤呢,最是喜欢享受这种感觉的人。然而人生起起伏伏,谁能预料到下一场繁华后的寂寞呢。所以尤氏见凤姐得意忘形,说了一句很有哲理的话:
   “说的你不知是谁!我告诉你说罢,好容易今儿这一遭,过了后儿,知道还得象今儿这样的不得了?趁着尽力灌两钟子罢。”
   尤氏的话里讲到一个道家的思想——《道德经》上讲:“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这是很多人都听过的一个哲学道理,也是人生一个非常有用的一个准则。真正的明白福祸相依的道理,能让人生活得更坦然。很多的事情往往都是灾祸或者福气是相依偎的。所以我们在遇到事情的成功的时候不要去沾沾自喜,失败的时候也不要去气馁。因为很多的时候,我们往往以为事情糟糕的时候,说不定又会在灾祸之间有峰回路转的余地。
   然而凤姐此时正沉浸在自己美好的生命世界里,她哪里会想到这样的道理。她当然也不知道,此时自己的丈夫贾琏正与下人鲍二的老婆在屋里厮混。
   所以当她醉酒“溜号”回屋时,看见小丫头躲避疯跑,顿时起了疑心。于是抓住小丫头便来审问:
   凤姐儿道:“屋里既没人.谁叫你来的?你就没看见,我和平儿在后头扯着脖子叫了你十来声,越叫越跑。离的又不远,你聋了吗?你还和我强嘴!”说着,扬手一巴掌打在脸上,打的那小丫头子一栽,这边脸上又一下,登时小丫头子两腮紫胀起来。平儿忙劝:“奶奶仔细手疼。”凤姐便说:“你再打着问他跑什么。他再不说,把嘴撕烂了他的!”那小丫头子先还强嘴,后来听见凤姐儿要烧了红烙铁来烙嘴,方哭道:“二爷在家里,打发我来这里瞧着奶奶,要见奶奶散了,先叫我送信儿去呢。不承望奶奶这会子就来了。”
   当一个人正享受权力达到顶峰所带来的荣耀时,怎么可以容忍他人挑战自己的权威呢?所以凤姐从高兴的情绪中,马上翻脸,而且非常严厉。可怜那个小丫头,被打得多么伤心!有时候我读到这里,心里会犯嘀咕:为什么凤姐会这样狠?那个小丫头又是多么地难做:在这种情况,帮谁都会受到处罚,贾琏不敢得罪,凤姐更不敢得罪,所以陷入两难之中。然而作为主子可不这样认为,无论站在哪一边,在这种情况下都是对主子的不忠。
   从另一方面讲,凤姐的狠也是有道理的。这样大的一个家庭,不狠一点,又怎么把它管理得下来。然而管理者的狠,往往又会给人留下骂名和祸患,所以作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掌握那个“度”很重要,凡事不可做绝。
  
   三
   凤姐此时听了丫头的话,知道贾琏勾了下人的女人在家厮混,于是悄悄地在门外偷听。
   凤姐来至窗前,往里听时,只听里头说笑道:“多早晚你那阎王老婆死了就好了。”贾琏道:“他死了,再娶一个也这么着,又怎么样呢?”那个又道:“他死了,你倒是把平儿扶了正,只怕还好些。”贾琏道:“如今连平儿他也不叫我沾一沾了。平儿也是一肚子委屈,不敢说。我命里怎么就该犯了‘夜叉星’!”凤姐听了,气的浑身乱战。又听他们都赞平儿,便疑平儿素日背地里自然也有怨言了。那酒越发涌上来了,也并不忖夺,回身把平儿先打了两下子。一脚踢开了门进去,也不容分说,抓着鲍二家的就撕打。又怕贾琏走了,堵着门站着骂道:“好娼妇!你偷主子汉子,还要治死主子老婆!——平儿,过来!你们娼妇们一条藤儿多嫌着我,外面儿你哄我!”说着,又把平儿打了几下。打的平儿有冤无处诉,只气得干哭。骂道:“你们做这些没脸的事,好好的又拉上我做什么!”说着,也把鲍二家的撕打起来。
   从小说的情节来看,其实鲍二的媳妇也不是那么漂亮的女人。而贾琏却也要去勾引,可见贾琏的欲望是多么地强烈,只要王熙凤一时不在身边,他就要花天酒地,逗猫惹草。有时候想想这些富贵之家的子孙后代,如果少了严厉的管束和教育,他们成年后的放荡和挥霍,的确是家族衰败的原因之一。
   但从另一方面讲,贾琏常年因为受到王熙凤的严厉管束,男人的自尊心受到侮辱,所以潜意识里就会对王熙凤有一种背叛,以此来弥补男人的权威和自信。所以贾琏选择发泄的对象是不分人的,甚至小说前面还提到她与男人之间发生关系。欲望的无法抑制,会导致人迷失最基本的道德底线,使人性显得丑陋和恶心。
   在这里,我们得为平儿抱不平,作为王熙凤的贴身助理,时时刻刻都尽心尽力地协助凤姐管理贾府,且大度而令人感到温暖,是一个难得的德才兼备的好女孩子。然而此时凤姐却只听贾琏与那鲍二媳妇的枕边风,为了发泄自己的怒火,居然把平儿也打了一顿。在王熙凤的人生价值观里,我似乎看到了曹操所说的:“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负我”的那种霸道和无情。跟着这样的领导,是很恐怖的。
   可有谁能理解平儿的此时的委屈呢?
   所以当王熙凤与贾琏闹到贾母那里时,李纨便把平儿拉到了大观园里进行安慰和劝解。此时薛宝钗说话了:
   宝钗劝道:“你是个明白人,你们奶奶素日何等待你,今儿不过他多吃了一口酒,他可不拿你出气,难道拿别人出气不成?别人又笑话他是假的了!”
   薛宝钗站在伦理道德与理性思维上来看待这事。她认为丫头受主子的气,是正常的,这是有阶级社会里天天面临的事情,所以他主张丫环应该有逆来顺受的态度,而不应该有反抗的情绪,那是对主子的不忠。
   站在社会学上来看,为了大众的利益和社会的稳定性,薛宝钗的话很有道理。也符合当下人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在正统思想下,主子就是主子,奴才就是奴才,你得认这个命。
   然而这里忽略了一个人性的问题,人生来应该平等,没有哪一个天生成为主子和奴才的。两千多年之前,陈胜那句“王候将相另有种乎”其实已经喊出了对阶级和压迫反抗的口号。独立自由,个性解放是人应该追求的东西,也是人的本能。
  
   四
   所以贾宝玉的温暖和可敬可爱就表现在这里。
   当平儿来他的怡红院时,他并没有像薛宝钗一样,讲出忠诚服从的大道理。
   宝玉忙劝道:“好姐姐,别伤心,我替他两个赔个不是罢。”平儿笑道:“与你什么相干?”宝玉笑道:“我们弟兄姐妹都一样。他们得罪了人,我替他赔个不是,也是应该的。”又道:“可惜这新衣裳也沾了!这里有你花妹妹的衣裳,何不换下来,拿些个烧酒喷了,熨一熨;把头也另梳一梳。”一面说,一面吩咐了小丫头子们:“舀洗脸水,烧熨斗来。”
   贾宝玉的怡红院给了平儿一种温暖,也给了人一种自由,在这里贾宝玉像救世主一样,担待人间一切的苦难和痛苦,有一种慈悲之心。有一次我去峨眉山报国寺,看那里的菩萨,个个方额慈面,略带微笑,显得非常俊美和善,那时候我突然就想到贾宝玉这个人。
   很多时候,小说里并没有过多地描写贾宝玉的外貌,然而读者读完这本小说,总感觉他形容俊美,风度优雅,是世上难得的好人儿。这是为什么呢?人心善良,外表就会和颜悦色,慈眉善目,让人陡生一阵温暖。相反人心不善,便是一副奸相,他一言一行,必将令人作呕倒胃。
   所以有时候,人应该做一个善良的人,也做一个温暖的人。
   示仅如此,贾宝玉见平儿流泪,胭脂花了,还劝他重新补妆。于是便主动给他调制胭脂水粉:
   宝玉忙走至妆台前,将一个宣窑磁盒揭开,里面盛着一排十根玉簪花棒儿,拈了一根,递与平儿,又笑说道:“这不是铅粉,这是紫茉莉花种研碎了,对上料制的。”平儿倒在掌上看时,果见“轻”、“白”、“红”、“香”,四样俱美;扑在面上,也容易匀净,且能润泽,不像别的粉涩滞。然后看见胭脂,也不是一张,却是一个小小的白玉盒子,里面盛着一盒,如玫瑰膏子一样。宝玉笑道:“铺子里卖的胭脂不平净,颜色也薄,这是上好的胭脂拧出汁子来,淘澄净了,配了花露蒸成的。只要细簪子挑一点儿,抹在唇上,足够了;用一点水化开,抹在手心里,就够拍脸的了。”
   各位,看到这里有什么说法?贾宝玉已经不是一个男人,似乎是一个很懂深闺生活的女子一般。看它讲脂粉的知识,讲胭脂的调制,那胭脂盒的装饰,胭脂的使用,这真是千奇百怪的写法:一个男人,怎么会比女人还懂得这些知识呢?从平儿的眼中看贾宝玉房间所用的脂粉,皆为上品:轻、白、红、香四样俱美——轻,指粉细腻;白,指质纯无杂质;红,指色纯,色相正;香,指气息,一种淡淡的味道,这无疑于我们说一道美食色、香、味齐全一般。一个人有细腻的心思,有关怀他人比关怀自己更重的情感,才能从一群女孩子的生活里学到这些,这也正是贾宝玉的温柔和可爱之处——男人的粗犷,只适宜于江湖,男人的细腻却更得人心。
   同样宝玉看平儿受了委屈,内心一定也很难受。他觉得一个美好的生命受到了侮辱,就好像自己受到了伤害一样,这种忧伤和不忍,是贾宝玉可爱的地方,更是他对生命的一种领悟。
   叫平儿更换衣服,补妆,还帮助平儿调制胭脂水粉,一方面是用身体的温暖让平儿的心平复下去,另一方面他用行动修复被破坏的美好事物,其实这是对生命的一种尊重。我想起前几年的一件事,家里养了一只荷兰猪,孩子特别喜欢,每天放学回来必去看一阵,独自喂食,与那小动物悄悄地说一会儿话,后来那宠物死了,孩子非常伤心。我想可能在青春的生命意识中,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是值得尊重和爱护的。青春年少的生命里,对情感的流露都是真诚的、纯洁的、平等的——青春的生命多么美好!
  
   五
   平儿在怡红院,一颗受伤的心也得到了安抚。而王熙凤在贾母的调解下,也与贾琏和好如初——情感其实已经破裂,只不过是一个形式而已。正如本回开场的那一出戏,最后王十朋与自己的妻子团圆,中国人传统的美好愿望实现了,这是贾母喜欢看到的,也是中国所有的老人喜欢看到的结局。
   然而生活不会处处是大团圆,最高的艺术成就是悲剧,而不是喜剧。
   王熙凤的生日,表面上风光而热闹,她在贾府里当管家,受众人敬仰,然而在她的人生历程中,是不完美的。如果人的一生以事业、爱情的圆满来认定为成功的话,王熙凤的人生最多算一个平手,贾琏在情感上的背叛,是对她生命的极大讽刺。虽然在贾琏的偷情问题上,王熙凤大吵大闹了一场,似乎在贾母的主持下,她赢得了面子,然而男权社会里,贾琏的行为并不受到太多的负面压力。所以在社会的角度上看,王熙凤仍然是一个悲剧的人物。
   只是在这一场闹剧中,贾宝玉因为照顾平儿时的言行,却让更多的读者所感动。在喧嚣的吵闹中,我们看到的是令人作呕的欲望;在平静的怡红院里,我们看到的是人性的温暖。
   现实中,是选择欲望,还是选择深情,有待每个人自己去考量罢。
  
   2022年5月5日夜于新都

共 5160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本篇解读的是红楼梦第四十四回“变生不测凤姐泼醋 喜出望外平儿理妆”。读《红楼梦》,就像品茶,看似寻常,门道却深。有人面对一杯茶,只知好喝,却不知好在哪里。作者品之,知晓用的何种茶,取的哪方水。小编读红楼原著,亦觉生涩难懂,读之昏昏,在老师浅显又生动的解析中,才进一步明了红楼梦的博大精深:比如《荆钗记》里的故事,比如著中人物言行举止背后隐藏的阶级背景,人性与利益的交锋,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所展现出的不同生命形态和命运走向等等。从这篇赏析中,小编也看到作者的三观:众生平等,仁厚待人,以及以人物为代入,引发的种种思考。感性而不失原则,理性而不失温度,透着智慧之光。具有极强的现实指导意义。【编辑:亭上秋风】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亭上秋风        2022-05-10 15:36:39
  读红楼如品茶,世间百态,生命轮回,尽在一壶中。不同的人都可品出不同的滋味。
世间万事,皆有利我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