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香·泉】细节之美(随笔)
看完《琅琊榜》念念不忘,于是搜了与胡歌(梅长苏的扮演者)相关的影视,趁兴去追《伪装者》,发现两部电视连续剧竟是同班人马演绎,当我看到他们以完全不同的服装造型出现,先是一惊,随即便被其微妙的表情带入设定的环境。好的剧本好的演员,必然有很强的代入感,切断前生与来世,你拥有的只有剧情中的现在。
一部影视剧的开篇至关重要,在这个娱乐花样层出不穷的科技时代,没有谁会有耐心去关注平淡无奇或是晦涩难懂的故事进展。
点开《琅琊榜》,峰奇峦秀,云雾缭绕,恰似仙山一座。楼宇内别有洞天,虽是木制结构,却不乏机器时代的现代感。齿轮的运转加快了信息的传递,这里便是按酬金予以锦囊妙计,名震江湖的琅琊阁。
“他果然办到了!”琅琊阁少阁主蔺晨(靳东饰)感叹时,大梁太子和七珠亲王誉王也知道了北燕册立六皇子为太子,麒麟才子梅长苏功不可没,“麒麟才子,得之可得天下”并非虚言。大梁两位皇子开始了笼络梅长苏的明争暗斗。开篇气氛烘托到位,轻而易举地让观众相信了剧情的设定,琅琊阁果然是冠绝天下,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而梅长苏的出现更坚定了观众的信念。辽阔苍茫的水面,卓青遥护送状告庆国公亲族的夫妇进京,遭到双刹帮追杀,追至江左盟地界。梅长苏翩然舟头,于风中飘至。对方欺他病弱,举止轻慢。说是迟那是快,凭空俯冲下一少年,尚未看清面目,人已被扔在河里,落水者大呼救命,满船人却无一敢动。少年飞流(吴磊饰)返回舟上,将一件毛领披风搭在梅长苏身上。镜头推近,梅长苏睿智的目光穿透暗夜,嘴角微含笑意。个人感觉毛领是梅长苏这个主角最适宜的服装修饰,让整个人有一种不同俗世的光泽度,柔而不弱,慧而不冷。
开篇取胜,故事的展开其实是一个全面说服并感染观众的过程。说服力在于情节的合理性与布局巧妙,让观众看得进去不忍离去;感染力是细节的设计与演员表现力的综合体现,是影视作品深入人心的关键。
梅长苏没有让观众失望,运筹帷幄,巧设机关,人不知鬼不觉地上演了一出惊天动地的大反转。明面上他和太子、誉王谁也不亲近,却让两位皇子暗以为他亲厚自己,有收服的可能。直到最后,两人才恍然大悟,梅长苏策划的一起起甚至他们也参与并感恩的事件,不过是在一步步削弱他们彼此的势力,助长了最不起眼的皇子靖王萧景琰(王凯饰)的实力。
靖王与林殊(梅长苏)是表兄弟是发小。后来在所谓的赤焰一案,皇子祁王谋逆,林氏附逆,林氏赤焰军七万人丧生,祁王赐死。赤焰军少帅林殊落崖生还,身中火寒之毒,经削皮挫骨解毒,声音容貌俱改、更名梅长苏。十二年后,再现金陵帝都,面对面,靖王却不识旧友,冷冷地与执意要辅佐他的梅长苏约法三章,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伤害忠臣良将。梅长苏点头答应也恳请靖王信任他。靖王不语,他对谋士素有偏见,厌恶暗中算计中伤他人的行径。梅长苏望着刚正不阿,心怀正义的靖王有欣赏也有委屈,正是这份欣赏让他选择了皇子中最落魄的靖王,但他却不能告诉他自己是谁,一旦靖王认出他,断不允许他置身险境,处处设限必然延误时机。这是一个弱与强的博弈,容不得半点迟疑与闪失。然而隐瞒身份无疑造成了两人沟通的障碍,但也因此产生了更多的细节美。不得已的隐情总是在有意无意间的反复试探与反复回避中产生更多的碰撞,直抵人心。
梅长苏与靖王第一次相遇的场景我至今印象深刻。宫中,见过太后,梅长苏与郡主穆霓凰(刘涛饰)走至廊下,看见公公责罚掖幽庭的罪奴庭生,靖王相护,公公仗着越贵妃撑腰,全然不把失宠的靖王放在眼里,霓凰看不过去,挥鞭训斥公公。梅长苏扶起庭生问他多大了,庭生回复11岁。梅长苏打量着他略加思考,拾起地上的书,告诉庭生如果他想读书他可以教他。靖王见状说掖幽庭的罪奴终生为奴,梅长苏似乎没听见,继续和庭生话将来,霓凰与靖王对视了一下进一步解释除非陛下特赦,但陛下忌讳别人为罪奴求情,否则以靖王皇子的身份早就把庭生带了出去。梅长苏淡然一笑说事在人为。靖王陷入沉思,掖幽庭这样的罪奴几百个,为什么梅长苏单单注意到庭生?霓凰见靖王追问,意味深长地反问他为什么一直这么照顾这个孩子,难道仅仅是因为同情吗?
三人其实目标一致,只因梅长苏的身份不明而各怀心思,相互试探,三位演员机智而细微的情感处理让画面富有层次感,令观众在观看时加强想象力,更紧密地融入剧情。
这种细微的情感波动,频繁而又微妙地出现在之前与林殊相熟的人群中,只是梅长苏与靖王之间更为隐忍更让观众揪心。梅长苏极力包裹隐情,哪怕靖王不理解甚至是曲解他,他也不肯说破甘愿承受这种伤害,只为还七万赤焰忠魂一个清白,还世人一个真相,让百姓能够拥有明君从而安居乐业,不再成为权力争斗的牺牲品。
然而梅长苏毕竟就是林殊,偶然无意识的习惯流露,还是引起了靖王的疑心。梅长苏五味杂陈,他有多期望就有多忧惧,他害怕功亏一篑,命在旦夕的他输不起。他多希望他还能是过去的林殊,多希望过去的一切都还在,从未远离!靖王则近乎疯狂,他不敢想象死去多年的林殊还活着,不敢想象眼前这个全然陌生的面孔会是昔时亲密的挚友,然而就是那么一个时刻他真的以为他们就是同一个人,他欣喜若狂,为自己异想天开的念头着魔,又为突如其来的否定而崩溃。
胡歌与王凯这两位演员将这些细节处理得细腻而饱满,令观者动容。如果他二人多是局限于内心与细微的表情变化,那么靖王的母妃(刘敏涛饰)则以更外化的形式体现了这一心情。她拿起靖王遗忘宫中梅长苏的书,医女出身兰心蕙质的她很快从书中批注发现端倪,凡遇林殊母亲的闺名梅长苏都会少两笔以避讳,结合平时对梅长苏的听闻,她断定此人十有八九就是林殊。于是每次送靖王点心食盒,必送梅长苏一盒。靖王爱吃榛子,林殊却食之过敏,为了避免错送,靖王的食盒里再无棒子出现。这种细致靖王并无觉察,但梅长苏已了然于胸。
静妃越发地关心梅长苏,为了和梅长苏单独对话,找理由将靖王撵出行宫。靖王心中疑惑,却找不到答案。只知母妃能够控制梅长苏的病情。
梅长苏病倒,靖王急忙请母妃出宫诊治,这是整个剧中最让我心痛的一幕。局势动荡,山雨欲来风满楼。昏迷的梅长苏双眼微睁,拼尽最后一丝力气说:“景琰,别怕……”只是一句低语,经演员的演绎与声音的处理,便有了细若游丝却穿透人心的力量。
靖王似乎听到却又不敢确认。他望向母妃,脸上惊喜交加,又藏着一份小心翼翼与茫然失措,唯恐一个不慎,打破梦境,他做过太多类似的梦,多到分不清虚与实的交界点。“母亲,你听清他说什么了吗?”
“只不过是一些呓语,听不清。”静妃垂下眼睫。她听见了林殊的低语,她明白他的心思,也知道他危在旦夕,可正因为清楚这一切,她才什么都不能说,只能躲在内心哭泣。
镜头切换。靖王极力求证,他要找回儿时的挚友小殊,梅长苏和母妃不动声色的无缝对答让他的希望再次破灭。他绷紧的身躯晃了晃,一如观众拉成弦的心猛然松了劲,在风中飘摇叹息。三位演员以准确入微的表演展现剧情的同时,也将情感浓缩于细节的处理中,让画面有了质感有了生命。
《伪装者》和《琅琊榜》是同班人马演出,阵容相仿,剧情设计巧妙也不相上下,均是一场智慧与勇气的较量。比较而言,《琅琊榜》侧重于谋略,《伪装者》则是智勇双全。因而,后者更有视觉效果。
《伪装者》顾名思义,也是一部隐情贯穿始末的剧。大姐明镜(刘敏涛饰)是上海明氏企业董事长,红色资本家。家中三兄弟,大哥明楼(靳东饰)三重身份,代号“毒蛇”。明台(胡歌饰)军统特工,代号“毒蝎”,后加入中国共产党。明诚(王凯饰)明楼秘书、私人助理。
姐弟几个自觉隐瞒巧妙,无人识破,殊不知他们以为的大汉奸明楼洞悉一切,甚至是他们未曾谋面的直接领导人。正如开场明楼对明台所言,无论在哪里,我都是你的大哥!全剧讲述了明家人殊途同归,抗日救国的故事,其中兄弟情并不仅仅体现在亲情的角度,或者角色并不停留于从属关系,而是充分体现了个人魅力,令电视剧异彩纷呈。
明台和共产党程锦云联手潜入日本领事馆窃取重要文件,与鬼子搏斗时丢失了名贵手表。特高科课长南田召唤,明诚跟随明楼来到现场,发现了手表,因担心明台暴露,不及多想走过去。南田通过镜子紧盯着接近表的明诚,像一头发现猎物的猛兽。在明诚拾起手表的那一刻,明楼眼角余光轻扫,略略微闭双眸。只是这么不易觉察的一眨,那种痛惜之情衍生出的紧张氛围溢满荧屏。
两人离开日本领事馆,明诚驾车回公馆。途中,明楼问:“东西拿到了?”明诚点头去掏手表,明楼嘴角微撇,语气如常,但眼中闪过一分凌厉,“证据本身无害,它是南田故意放那儿的。你一旦触及它,那么所有证据带来的危险都会指向你,还有我。”明诚闻言顿时清醒,惊出一身冷汗,他下意识地扭转方向盘,明楼提醒他不要停车,任何反常举动都会导致南田立即采取抓捕行动,严刑拷打,直到他说出事情的真相,咽下最后一口气。明诚双眉拧成一团,瞄了眼后面的跟踪车辆,说自己犯的错自己拿命扳回来。明诚肉眼可见的惊恐与悔恨加剧了危险的冲击力,观众屏住呼吸,一切似乎已成定局,明诚无路可逃。
“是要拿命扳回来,但要看拿谁的命。”明楼看了看明诚的背影,加重了语气。夜色中,明楼眼神欲加坚定,让观众于阴云密布的天空看到一线曙光。
敌人在楼外监视,楼内明楼设局,成功转移了南田的注意力,赢得宝贵的七日宽限。狡猾的南田放长线钓大鱼,收网时殊不知自己已成了他人刀俎上的鱼肉。明楼二人人手不足,配合行动的共产党小组被敌人牵绊一时无法抵达,万般无奈只能调遣军统明台这一小组。发报无法言明只得指示:刺杀明楼。在车门没有打开的刹那,观众也不知道刺杀的其实是乘坐明楼专车的南田,明楼和明诚根本不在车内。明台一样蒙在鼓里,尽管兄长是大汉奸,可毕竟骨肉相连,更何况明台对明楼的身份一直抱有怀疑态度。但军令不可违,他还是按指令来到现场。真相大白,饱受折磨的明台猛然举起枪击中打开车门的南田。
明公馆,明台拿枪指向明楼,明诚见状立刻枪指明台。
“你敢拿枪对着我,你敢开枪吗?把枪放下!他放我就放!我不放你敢开枪吗?你怎么知道我不敢!”三个人循环命令与质问,一声高过一声,观众的情绪也伴随着三人的神情急速变化,在一波又一波的声音旋涡里旋转扩张,这是一场要席卷了整个明公馆的龙卷风,是情绪的高度集中与释放,也是检验演员演技的时刻。
细节的把控与渲染让敌我较量惊心动魄,让明家手足情深有着别样的气度与豪迈,与此同时,家国怀情更有一种可信度与感染力。
影视剧中,剧情走向控制大局,演员侧是细节体现的关键。角色的设定与演员相辅相成,可增色但不可逆转。这也是明楼的扮演者靳东在两剧中不同效果不同收获的原因。他是《琅琊榜》中最先出场的角色,扮演少阁主蔺晨,可我却没能记住他,直到偶然看到有关《伪装者》演员介绍,才勉强对上号。于是又去回放了他在《琅琊榜》剧中表现,他原本帅气出众,可剧中发型服饰扬短避长甚至是硬生生地将其丑化了一把,加上剧中人物性格的设定,颇有几分油腻大叔之感。在《伪装者》中无论是人设还是拚演技,明楼不输明台,靳东不输胡歌,是剧中最具光彩的一个。
主角自带光环,演技精湛的配角在好的剧本好的人设里也同样光华四射。比如《伪装者》明镜的扮演者刘敏涛,与《琅琊榜》中飞流的扮演者吴磊就为角色增色不少,前者刚柔并济出神入化,后者心智不全惟妙惟肖,灵性的演绎让各自成为剧中最生动的一抹色彩。
记住一部影视剧,首先浮现脑海的,不是剧情,而是一幅幅画面,是剧中细节最具价值的记忆抓拍。这些细节是剧情、人物、演技三方面共同努力的成果,是延长影视剧生命力的决定因素。两部剧在细节处理上可圈可点,因剧情的设定细节的作用也有所不同。《伪装者》是视觉盛宴,《琅琊榜》更多的是内心触碰。出于个人喜好我更倾向于《琅琊榜》,觉得演员胡歌和王凯在《琅琊榜》中的表现也优于《伪装者》。静谧的时光里,每每回望,那些影视剧的细节依然鲜活,成为观众心中不落幕的永恒。
感谢幽兰老师致稿书香文学,问候,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