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传奇小说 >> 【星月】古墓疑云(小说)

精品 【星月】古墓疑云(小说)


作者:淇水碧柳 进士,7921.4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2475发表时间:2022-05-12 14:36:47
摘要:原创首发。本文取材于一个真实的考古案例,对事件进行了合理的加工。

2006年的夏天,江西省靖安县李家村。
   村长李正雄刚从镇里办完事,他一到村口,就看到村头的老银杏树下一群人围在一起,像在商量什么事。他走近一看,原来是村里最爱谝闲话的李二能,他压低声音,快速地说着什么,看起来神秘兮兮的样子。
   “说啥呢?这么神秘?”李正雄钻进人群,谁料村民们一看他进来,竟然尬笑着一哄而散。李正雄拉住了李二能不让他离开:“二能,你不能走!你们刚才是不是在说我的坏话?不然为啥我一来你们就都散了?”
   “没有没有!哪儿敢呢?我们在扯闲话!”二能陪着笑脸说道,他被正雄拽住了衣领,想走又逃不脱,看起来很狼狈。
   “说实话!瞧你那鬼鬼祟祟的样子,就不是在说闲话!”
   “村长,我怕说了实话,你会揍我!”二能故作委屈。
   “少放闲屁,快说!”
   二能把头凑近李正雄耳边:“咱村后山闹鬼了!”
   李正雄一听火冒三丈,一巴掌拍在了李二能的光头上:“你这个二能,还嫌我事少啊,竟给我添乱!再胡咧咧我把你送派出所,造谣生事是要判刑的!”
   李二能急得都快哭了:“村长,我骗你我是你孙子!咱村好几个人都看见过。不信你去问问三柱子,他前天夜里去常有理家打麻将,回家时看到后山那儿好多鬼影子,回家后就被吓病了,现在还在床上躺着呢。你要是还不信,今天晚上等天黑了咱俩去村后面看看!”
   “好,今天晚上我就跟你去村后面看看,要是没有鬼,我就让你变成鬼!”李二能按辈分应该叫李正雄叔叔,所以李正雄教训起二能来丝毫不客气。
   这天傍晚太阳一下山,匆忙吃过晚饭的李正雄就叫上李二能,两个人就准备去村后山,在村里他们遇到了常有理。常有理真名叫李世杰,当过兵,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退伍后回家种地,因为博览群书,能言善辩,所以一般人说不过他,就给他起外号“常有理”,真名倒很少有人叫了。李正雄看到常有理,就对他说:“常有理,拿上你的猎枪,跟我去后山一趟!”
   常有理说:“哥,后山有鬼哩!你不怕!”
   “亏你还当过兵!人是正气,鬼是邪气,邪不压正,今天我倒要看看鬼到底长啥样?”李正雄正气凛然地说道。
   常有理毕竟见惯了生死,用他的话说,自己就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捡了一条命。他回家拿了一杆猎枪就出来了,他的枪法在村里也是数一数二的,死在他猎枪下的野兽不计其数。
   三个人来到村后,他们穿过几块麦田,来到了一个机井房旁边,后山就在不远处,白天里郁郁葱葱的树林被夜色勾勒出一个个奇形怪状的轮廓,随着晚风来回变幻,无形中增添了一丝诡异的气氛。
   “咱就在这儿看着,我倒要看看是不是真的有鬼!”李正雄从口袋里掏出一盒烟,分给了两人每人一根,三个人一边吞云吐雾,一边注视着不远处的后山。
   一个小时,两个小时……时间过得很慢,后山一丝动静也没有,李正雄有点不耐烦了:“真是吃饱了撑的没事干,专门扯闲篇,害得老子在这儿喂蚊子!算了,啥也没有,回去!二能以后再管不住你的臭嘴瞎咧咧,我就让你去住不掏钱的房子!”
   李正雄站起身,拍拍屁股,准备走人。他走了几步,发现常有理和二能没有跟上来,就呵斥道:“你们还不走,准备喂狼了?”
   “村长……出来了……”李二能的声音哆哆嗦嗦从身后传来。
   李正雄回头一看,他的心瞬间提溜了起来。
   只见不远处的后山上,不知何时出现一大片花花绿绿的火焰,在山林之间来回穿梭,偶尔还可以听见一阵呜呜的声音传过来,就像鬼片里的音乐,气氛顿时变得阴森可怖起来。
   李正雄从来没有见过这种场景,他明显感觉到自己头皮发麻,头发都吓得一根根竖了起来,身上一阵发凉,尽管是夏天,山村里的夜晚温度还是比较低的,可是李正雄突然就出了一身冷汗。他呆呆地看着后山,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李二能此刻吓得浑身哆嗦,李正雄听到他的上下牙齿都在打架,发出“嗒嗒”的声音:“鬼灯笼……”
   此刻,最冷静的就是常有理了,毕竟是上过战场的人,他镇静地说道:“这不是鬼灯笼,是尸体腐烂以后产生的磷,天热会自燃,遇到风就从棺材里飘出来了。”
   “那这呜呜声是咋回事?”李正雄说。
   “应该是后山上有个山洞,风刮进去就会发出这种声音。”
   听常有理这么一说,李正雄松了一口气,他说:“后山就是一个大土堆,我从来没有看到山上有山洞啊,以前也没有发现这么多鬼火和怪声。要不咱们去看看?”
   “要去你们去,我要回家了……”李二能战战兢兢地说。
   “你一个人敢回去?还是跟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再说我有枪,咱怕啥?”常有理晃了晃手中的猎枪。
   李二能可不敢一个人回去,只好跟着他们二人向后山走去。
   后山并不大,其实就是村后面一个大山包,山上长满了树,最多的还是银杏树,平时村里人很少来这儿,只是秋天有人来这儿摘银杏果,所以树林茂密,杂草丛生。
   在强光手电的照射下,那些花花绿绿的磷火顿时不见踪影了,李正雄和常有理用树枝拨开杂草,在山上转了一圈,确实没有发现什么鬼呀怪的。慢慢地,李二能也不害怕了,他们见没有异常,就准备下山回去。
   忽然,常有理说道:“你们看,这儿有个洞!”当转到山北面时,借着手电筒的亮光,常有理发现山坡边有个圆形的洞口,根据旁边新鲜的泥土来看,这个洞应该是不久前才挖开的。
   李正雄拿起手电,往洞里照了照,洞很深,他看到洞口有一块软绵绵的东西,就拿了起来,一看是一块旧布,上面还有一些奇怪的花纹。
   常有理说:“这应该是个古墓,有人来这儿盗墓了!”
   常有理又解释道:正是有人挖了一个洞,那些磷火就从墓中的棺材里飘了出来,至于那呜呜的怪响,就是风吹进这个洞里形成的。
   李二能说:“要不咱钻进去看看?或许能发一笔财呢!”
   李正雄照他头上又是一巴掌:“发财?你小子做梦去吧!古墓属于国家的,盗墓是犯罪行为!你要是不怕挨枪子就进去发财吧!”
   李二能捂着头跑开了。
   李正雄站起身,对常有理说:“回去!报警!”
   第二天,天刚亮,村民们一起床,就发现村里来了好多陌生人。
   接到报警的公安局民警还有市里的考古工作者相继来到村里,他们在后山拉起了长长的警戒线。中午时分,一辆中巴开进村里,几个人下了车直奔后山,带头的那个中年男子是省里著名的考古研究所所长徐长青,身后几个人都是省内很有名望的考古专家和历史研究人员。
   村里的老百姓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的外地人,他们站在村边远远地望着,当听常有理说后山下面有一座古墓时,村民们都惊呆了:他们祖祖辈辈在这儿生活了好几百年,从来不知道他们的村子下面会有什么古墓。
   徐长青在李正雄的带领下来到了后山,当他看到那个洞口时,他先拿出强光手电往洞里照了照,然后他就钻进了墓穴中仔细勘察。
   在墓穴中,徐长青不时从地上捏起一些泥土仔细观察,他注意到了黑色的泥土之中有一些发白的膏泥,他用手指头捏起看了看,闻了闻,认出这是一种特殊的泥土青膏泥,现在叫微晶高龄土,因为粘性比较大,土质细腻不含杂质,十分适合用来做墓葬土。这种土不仅在当地十分少见,而且根据他以往的考古经验,能用得上这种青膏泥的基本上都是高高在上的将军或者是丞相级别的人物,既然这个古墓里有青膏泥,墓主可能是一名重要的历史人物。
   按捺住心头的兴奋,徐长青小心翼翼地弯着腰往里走了几步,越往里空气越稀薄,行动也越来越困难,徐长青只好走几步就休息一下。
   忽然,徐长青又有了新的发现,他发现地上有一块青铜片,这应该是盗墓者遗留下来的。他捡起来放在手中仔细观察,上面有着精美的纹路,看起来有点像商朝的青铜器,但是它有一部分是赤红色的铁锈,这样一来它就不是单纯的青铜器了。根据他以往的经验,这块青铜器要在商朝之后,可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铁铜合金。
   再往里走,徐长青发现了三个被破坏的棺材,里面只有人的骨骼,从棺材的样式和人体的骨架上看,基本可以确定这就是春秋时期的墓。由于棺中物品被盗,无法发现更有价值的线索来确定墓主的身份,周围也没有可靠的线索,徐长青只好失望而归。
   徐长青出来之后,跟同来的几个人商讨了一阵,他们认为,这个墓应该不止是那三个棺材那么简单,但是在勘察清楚地形之前,他们又不敢贸然行动,只好安排好警戒工作,先在村里住了下来。
   这段时间,徐长青让李正雄带着他在村里走访,去拜访村里那些年纪大的老人,听他们讲述本村的历史,可是因为古墓年代久远,鲜为人知,他们的收获甚微。
   就在徐长青陷入山穷水尽之际,突然公安局的警察给他带来了一个好消息:这伙盗墓贼被抓获了。得知此事的徐长青火速赶往拘留所,询问他们关于上次盗墓的情况。
   那个盗墓的头儿说:这个墓是他们偷过的最倒霉的一个墓,不但面积大还隐藏得深,而且那三个棺材还不是简单的封盖式,棺材板上涂了一层不知道是什么的胶状物,根本撬不开。没办法他们只好暴力破坏了棺材结构,但是打开以后里面空荡荡的,什么宝物也没有……
   听了盗贼的话,徐长青产生了巨大的疑问:如果他们说的是真的,那这样一个罕见的古墓,不可能没有贵重的陪葬品;要么就是他说了假话,偷拿走了宝物;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这三具棺材根本不是墓主的,其他地方应该还有墓室,真正的墓主还没有被发现!
   徐长青回来以后跟同事们进行了商讨,他们决定动员警方和当地老百姓,对后山进行全面勘察。结果发现后山下面真的有一个巨大的墓坑!可是通过原来的洞无法进去,徐长青决定直接从上面挖掘。
   李家村的村民们在村长李正雄的带领下,积极投入了挖掘工作。经过几十个青壮劳力半个月的挖掘,一座规模巨大的墓框出现在众人面前:这个墓框是一个不规则的方形,长度达到14.7米,宽度达到11.4米,面积将近168平方米。这么大的墓穴可以说除了君王墓之外前所未见,这实在是太大了,而且这仅仅只是框架的部分大小。
   这后面的工作就需要考古队们亲自完成了。他们拿着专业的挖掘工具,顺着墓框一步步往下挖。随着深度的增加土质越来越紧密,挖掘难度也在增大,稍有不慎就会挖塌墓穴,或者是损伤墓中棺材。
   正当墓中的棺材显现出来时,一场大雨突然降临,雨水顿时灌满了整个墓坑,挖掘工作不得不停了下来。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气得徐长青只想骂娘,可是面对这恶劣的天气,他也无可奈何,几天后,雨过天晴,挖掘工作继续。为了排除墓坑里的积水,李正雄拿来了村里的几台抽水机日夜不停地轮番往外抽水,当地老百姓的热情援助让徐长青非常感激。
   好在后面几天都是晴天,很快挖掘工作就可以正常进行了,几天后,墓穴的真实面目终于被揭晓:墓中共有46具棺材,因为盗墓贼只是打开了外边墓穴里的三个棺材,而没有打开内部墓坑里的棺材,因此这46具棺材保存得非常完整。
   徐长青和专家们一开始断定这是一个殉葬坑,可是很快他们又推翻了自己的判断。
   殉葬是古代一种非常残忍的殡葬制度,最早起源于奴隶社会,就是君王或者贵族死后,下葬时杀害很多人为自己陪葬,有的是奴隶,有的是奴仆,还有可能是自己的小妾。他们认为只有将这些人跟自己陪葬,才能在另一个世界继续享受奢华的生活。除了人殉,有时候还会用一些家畜、金银财宝等物品陪葬。但是,殉葬的人是不用棺材的,他们一般就是被杀害后一起埋在一个墓坑里,通常他们也不跟主人埋在一个墓穴里。
   而这些人都有单独的棺材,说明他们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徐长青猜测这四十多个人可能是墓主的妾室。现在只有尽快对每一具棺材进行勘察,找到墓主,才能真正弄清楚这个墓穴的秘密。
   按照以往陪葬墓的形式,徐长青决定先挖掘最中间那个棺材,因为墓主应该在墓穴的最中央。等考古队员打开棺材,却发现里面只有一具已经完全腐化的尸体,在骨架旁边还发现了几根裁缝针具和一个纺轮。
   难道墓的主人是一名裁缝师吗?他平日里跟这些工具打交道,死了就将这些工具随自己一起下葬。可是经过探测,这副骨架的主人是一个女子,而且年龄在二十岁左右,这充分说明了这个尸体不是墓主。
   徐长青有些疑惑,随着对墓中其他棺材的开掘,除了二十几个棺材里的骨架完全腐烂之外,其余棺材里都是年龄15到25岁之间的女性骨架。在这46具棺材里,除了一部分纺织用具,还发现了为数不少的文物,包括144件竹木器,12件漆器,13件玉器,以及30件青铜器等等。如果简单地说这只是一个埋葬纺织女工的墓葬坑,可从墓穴里发现的各种文物又显示出这个墓的极不寻常。
   “墓主一定还在某个地方。”在临时搭建的简易帐篷里,徐长青对大家说,他们准备第二天再去墓坑好好观察一下,看能不能有新的发现。

共 8547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古墓,是我们了解历史的窗口,打开古墓,就是打开了通往远古之迷的路途,江西靖安县李家村古墓便是这样。一座不为人知的古墓被一群盗墓者盗掘,千年白内遇到空气化为磷火,被略有胆识的村长和常有理意外识破,遂向公安部门报案。考古队经过数月艰苦挖掘考察,去伪存真,终于发现主墓,并推测此墓为一春秋战国时代国君或贵族的长眠之地。历史不能重现,只能通过史籍和考古相互印证得以粗略还原或演绎,于是便有了常有理那一段艺术化的故事梗概,46名女工是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服用了毒酒,用来给死人殉葬。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中,用活人殉葬的悲剧上演了几千年,直至明英宗将其废止。故事已经随着古墓走向了历史深处,真假难辨,疑云重重,但曾经存在的阴谋和杀戮却不容置疑。文章首尾衔接,以发现古墓始,以填埋古墓终,似乎这里从未发生过什么,过去的事情都是一场梦,贵族的春梦,女人的噩梦……本文写作手法娴熟,转圜自然,以发现古墓为端展开合理想象,故事情节曲折紧凑,另人信服,语言运用紧接地气,声景描写声情并茂,不失为不篇佳作,推荐欣赏!【编辑:沧桑战神】【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2051300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沧桑战神        2022-05-12 14:46:54
  我好像看过这个考古的记录片,印象比较深刻的就是“香瓜子”,很好,小说的原型就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人说中的人物就是把生活中许多人的形象拼凑在一起形成的。
回复1 楼        文友:淇水碧柳        2022-05-12 20:39:54
  谢谢战神,你的编辑非常精彩!辛苦你了,奉茶问安!
2 楼        文友:刘昊        2022-05-12 16:33:16
  碧柳老师的才学非同一般,小说连出,而且篇篇精彩,引人入胜,佩服!
回复2 楼        文友:淇水碧柳        2022-05-12 20:40:50
  谢谢刘老师的大力支持,你的文章也很好,我们互相学习!
3 楼        文友:白常学        2022-05-12 19:26:24
  淇水碧柳的小说篇篇是佳作,建议申报精品。
回复3 楼        文友:淇水碧柳        2022-05-12 20:41:20
  感谢白老师一如既往的支持和鼓励!
4 楼        文友:柏丫        2022-05-12 20:02:41
  碧柳真是文思泉涌,佳作一篇又一篇,星月因你而精彩!
回复4 楼        文友:淇水碧柳        2022-05-12 20:42:28
  我们因共同的爱好相伴星月,星月成就了我们的文学梦想,我们也要成为星月的骄傲!
5 楼        文友:彩蝶飞舞        2022-05-12 22:56:27
  这个考古新闻我也看过,没想到碧柳老师把这个题材加工,变成了小说。
愿做一株野草,简单,自然,宁静,美好。
回复5 楼        文友:淇水碧柳        2022-05-15 15:22:21
  遇到好的新闻题材和史料都可以进行二次创作,小说这种形式简单易懂,容易被读者喜欢和接受。
6 楼        文友:赵积琦        2022-05-14 22:07:45
  碧柳老师真是又用心又勤奋,故事讲得出神入化,历史考究得细致入微。整个结构严谨安排有序,结尾妥妥的。
回复6 楼        文友:淇水碧柳        2022-05-15 15:25:34
  考古过程是比较严谨的,不能虚构。只要合理安排小说框架,设置小说情节,进行二次创作,就可以把别人的东西“据为己有”了。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