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耕耘】【东篱】文学让我去捕捉美(散文)
人生的每一段岁月,都应该被灿烂包围着。文学就是灿烂之光,可以把最美的射线投向我们的心底。
一
文学是什么?语言的艺术。这是教科书上冰凉的概念。在我心中,文学是教人去捕捉美的艺术。一旦染上文学的蛊,就会跌进美的漩涡,不必自救,甘愿沉醉。
文学,两个字可以把我带到从前,甚至可以穿起我一生追求美的历程。特别是入驻江山文学的四年里,疯了似的创作追美,将我的人生推向了最高潮。
轻轻一段缘/拉近了我与文学的间距/就像脉脉相视的情人/挑逗着我的眸子/把满目红尘变成了诗意/一生的心绳/从此,牵系了你——文学
第一次看到“文学”两个字是偶然获得的一本书,封面就这两个字,是五十年代高中语文课本。泛黄的书页,大32开本,挺厚的,封面已经残损了,我用牛皮纸做了修复,一直珍藏着,在装订线处我走了针脚,变成了古籍线装本的样子。那时,我心中的文学就是一种线装的美,古朴典雅,仿佛是可以穿越三百年的通行证。
20岁考上了师范,拿到的第一本书是《文学概论》。一个学期结束了课程,我曾在书的后记处写下我的读书感受:文学,是每一个时代都有杰出的人带着我去寻美,每一页都是为了书写华章。
因为爱文学,我将37年的岁月交给了高中语文课。文学之美,让我觉得能够成为一个语文教师是无比自豪。每一篇新授的语文课,我会以文学的语言开场。
一塘春水,养得下亭亭的荷;一面水镜,有月儿来相照;一湖净水,浣洗着江南的采莲曲。你可知,春水再美也难养一颗安于教书的心,月儿再多情也无法温慰一个对时局有着忧虑心的为国分忧者,莲曲再怎么缠绵也勾不住不安于现状的人。请让我们走进朱自清的世界……
没有想到,1987届的一个学生居然在聚会时学着我当年的模样登台赋诗一样,用美和回忆,给了这次聚会一个崭新的开始。这是我当年教学《荷塘月色》时的一段“导语”。那些年,受到我所坚持的上课美学思想的影响,几乎每一篇课文我都会以这样最华丽的开场语来吸引学生的眼球。美,有着惊人的穿透力,可以超越30余年,仍犹回荡如昨。美,可以打开每一扇心扉,一个追逐美的老师,一定会让学生记住他的音容笑貌,不惧时光改变了他的容颜。
二
退休了,眼前一定不是灰色的世界,但也不是若夕阳时片刻的灿烂,更不是腾空的烟花,散落之后剩下微凉。别人不会去寻找我重温青春的故事,但我可以去寻找、捕捉美,文学是唯一可以担当此任的笔端使者,恰好,江山给了我一片文学篱园,耕耘一块地,播下美的种。
喜欢黄昏后的散步,与妻并肩,但眼睛去被一路的风景勾住,她知道我的那些散文内容有太多的细节来自路上所见,她说,我的散步是为了捕捉美,不是饭后的无聊。跌汀入池,池水静美,蛙声四起,一对夫妇开启了手机录音功能,我跟妻做了个嘘声的动作,生怕惊扰了蛙声,生怕把自己嘈杂的脚步声录进那段蛙鸣曲里。妻说,这是成全了蛙鸣的美。青山谷中开一块场地,那是一群老者的舞池,我会驻足看他们舞一曲,我从那些并不专业的舞步里,扭臀摆臂的笨拙动作里,看到一踏足一挥手里的坚强,因为他们是一群抗癌分子。美,在身边,不能无视。那些玩抖音的年轻人,或附身,或仰面,甚至匍匐在盛开的桃李下录着花开的镜头。我明白,他们是要把花的美传递到朋友圈里,让更多的朋友分享灿烂的一瞬。无聊被花开感动了,空闲被精致的时光填满,这样的美,很容易从身边错过,流逝,我捕捉到了,记录在我的脑海,刻在我的心底,这些对于我的文学创作,是不可纵逝的精彩。心头有时浮现出一些灰色的影子,拿这些美的镜头过滤一遍,马上就换了色彩。我总觉得,美可以养颜养心,原来就是这个样子。
没有拿起文学的笔,故乡就是一个轮廓而已,那种亲切是带着陌生,曾经的故事,以大致的梗概重播于眼前。我知道,文学是最让人动情的表达方式,一旦和乡愁结合,就会产生催人泪下、荡气回肠的力量。一直不敢碰触这份情感,但越是陈放得久了,越是有冲开胸襟的可能。这种对故乡的感情,更让我心意舒畅,尤其是以多情的文字重新描摹故乡,仿佛是崭新的,不再蒙尘了。我感觉我的故乡,还有距离故乡很近的这座城,都一起变得浪漫起来,浪漫是最高形式的美,是被提纯了的美。从前以为“浪漫”只属于爱情的专利,哪知拾起了故乡的故事,浪漫成了主旋律。故乡的浪漫不是刻意臆造的,是骨子里的流淌出来的,只是我没用心去发现去捕捉。城市里的人们把聚在灯红酒绿的酒吧喝酒闲舞当作了浪漫,以为到了情人节给情人送上一束玫瑰、一点礼物、几句情话是浪漫,把周末相携郊游野炊视为浪漫,把双双比肩走进剧院电影院沉浸在剧情故事里当作了浪漫,太多这样的“浪漫”都被包装起来,似乎显得很精致很纯粹,其实,是带着病态的。走进家乡的田园,那些为小麦施肥浇水后在地头树荫下,或坐或卧,哼着《小麦熟了》的曲子,这是本色的浪漫;农人们劳作一天,坐在院子里,看着漫天的星斗,抽上一袋烟,这是田园风情式的浪漫;农妇们趁着春光在山野挖着野菜,听着鸟鸣;开着手扶拖拉机送完土肥然后到小酒馆,聚几人喝上一壶暖酒,听几首乡间俚曲,畅谈着今年的墒情——这种带着野趣的浪漫,更让人舒服随意。我更喜欢故乡人的这种不亢不卑的浪漫,这样的浪漫会唤起我青春务农的时光记忆,很容易共情共鸣,我的文学就喜欢从中捕捉这样朴素得掉渣的美,这种美的表现,也决定了我的人生态度,我得到的是掏心掏肺的情感熏染。虽然故乡里我认识的人一天少一天,但故乡的亲人味儿总是不失,美洋溢在他们熟悉而又陌生的面孔上,变成生动的文字落在了我铺展的纸上,留住在心底,令其成为美的永恒。
三
时光太匆匆,假如没有遇见“江山”,我不知那些温情可寄予何处何人。我把“江山”当作了可以传递我的书信给父母的驿站,将我的倾诉,如翻江倒海般,说给父母知。那些年,工作着,母亲曾和我一起憧憬过,叮嘱我,捧着公家的饭碗,要吃得起那碗饭。生活的节奏,不能让我沉下心去回想与父母相处的短暂时光里的点滴,退休了,有大把的时光,我可以向父母倾诉衷肠。曾经的那些细节宛若花,但是霜花,呵一口气就融化了。作家迟子建说:“霜花是美丽的,我知道有一种美是脆弱的,它惧怕温暖,当温暖降临时,它就抽身离去了。”但我宁愿让回忆的温暖降临,也不能不捧起这朵花。我庆幸的是,我曾经目睹过也体验过那种美。所以,那座老屋尽管沧桑易主,我也要以曾经是主人的身份,靠近它。母亲贴在老窗棂上的红色剪纸依然焕新,母亲用红线穿起的清明节面捏的小雁依然飞在老屋的梁头上,母亲为我留着的小苹果也在篮子里,父亲那个烟笸箩里的旱烟空了没有?冬晚里,父亲燃起的炕前土炉的炭火熄灭了没有?我知道,我是在过一个没有母亲的母亲节,没有父亲的父亲节,有了节日的温暖,即使那些曾经的美在瞬间消失于温暖中,而不是在寒冷里发抖,就足以让我自慰和兴奋了,就像迟子建所言:“如果美离开了我,我愿意它像霜花一样,虽然是满含热泪的离去,但它却是在温暖中消融!”我尽情地捕捉关于父母的点滴,用回忆来完善曾经的细节,就是希望向读者传递一种爱父母忆父母是最美的孝敬。我甚至希望,曾经的不敬和无知、乖戾,能够凭借文学的一张纸,写出一份迟来的检讨,更期待,我可以含泪读给父母听。我相信,文学是为留住美而存在的,因为人心向美,一切丑陋的东西都是文学所不屑的。我想用美好的回忆,让我的时光惊艳。
我们的生活并不都是美好的,文学让我们可以有质量地感受一切过往的东西,不管是喜怒哀乐,无论是坦途逆境,在文学的笔墨下,这些都会慢慢沉淀而变成诗,生活一旦走进文字,那就成了另外一种诗意,是炼丹的凝练,是琢玉的精致。文学人就是神奇的勤奋的酿酒师,将生活过滤了,沉淀了,发酵了,如此入杯,才可口,才美味。我们很看重生活的过程,而有了文学创作的过程,生活越发精彩起来,而且文学创作还是过程与结果兼得,创作者在美里熏陶,然后捧出美的成果。体验美妙,美感特别。
生活才是诗的全部,生活里的诗是无需平仄韵律的,一样精彩,若把文学理解为纯粹的诗词歌赋,那就太形式化了。听众人怎么说,捕捉他们口中最美的句子,时常念一下,自己也就生活在诗意里。他人在我们的眼中成为风景了,我们就会看到美的风景线。如果我们只是看到了普通与平凡,甚至抵触这些,就有可能会错过本该属于我们得到的精彩,哪怕只是昙花一现的精彩瞬间,这也是对美的属性的暗示。朋友说:“住院回家吃一顿母亲做的胶东锅贴鱼,胜过多少次输液。”(我的《胶东锅贴鱼》)饭胜过药,母亲就是为儿医病的医生。一个靠卖肉供儿子上大学的女人说:“妈行的,为什么要助学金,妈一刀一刀割出你的学费。”(我的《平凡的时光》)不必高调自己坚强,每一刀都是自食其力,我觉得完全可以和海子的“喂马、劈柴,周游世界”的诗句媲美。一个人应该有自己的理由去坚强,她是相信自己也有一种力量可以坚强。那个每年清明节整天站在杏园里,为回家祭祀的乡邻送一束杏花枝的老毕说:“你等着,我去剪枝。”(我的《崮山坡头等剪枝》)多么爽快的语言,一点也无拖泥带水,他可以把自己的整个杏园给清明节,为了怀念,为了环保。我记住了,当别人有求于我,我也会说,你等着,我就去……美,不是押韵,不是平仄,更不是雕琢,是性格的率性,是心底的温良。生活里的这种美,出现了,就不能让她黯然失色,文学的眼光,就是去捕捉这些容易被人忽略的美。
四
世界上能够使其复活的东西太少,能够原样照搬来的也不多,所有留在文学视野里的,都是经过过滤和沉淀之后的,是美,是精华,如果我们不能达到这样的认识,那就说明我们离文学还有点远,要捕捉美,首先要有发现的眼光,作家雪小禅说:“光阴早就把最美妙的东西加在了修炼它的人身上。那个美妙的东西,是清淡,是安稳,是从容不迫,也是一颗最自然的心。”是的,美不一定是惊天动地的,用文学,从平凡里复活美吧。
文学创作,可能是寂寞的,往往是一个人在絮语,其实,这样寂寞才记得住,热闹是短暂的,寂寞才是长久的,是高不可攀的样子,是一朵雪莲花,凄凉而艳丽,采一朵,寂寞如臻境。
当我们提起笔,窗外射进淡淡的月光,此时的感觉仿佛是人世间最美好的事情都相约于这一刻,在这样唯美的意境里,笔下流淌的必须是美的旋律,美的色彩,美的韵致。
文学一定拯救不了世界,但它却一定可以给我们带来美感和幸福。美也无法完全美化世界,但起码可以给我们的心涂上最靓丽的颜色。
记得有一位诗人这样说:给我一支笔/画一朵积雨云/让久旱逢甘霖
我更有奢望:给我一片园地/掮着我的文学耕犁/我把美的种子播进去
写下这些,演绎我的文学世界,我觉得光荣的是我扶着文学的耕犁,垦了自己的文学之荒,收获了属于自己的人生最美季。做个结论吧,江山,遇我不薄。
寻寻觅觅,得“江山”已四年,不再负剑行天涯,甘居沃土修篱种菊。
2022年5月14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