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年】听闻远方有你(散文)
一
三十年后才发现,“衣裳”这个词比“衣服”好听太多。不信你把李白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换成“云想衣服花想容”,哪哪都不对味儿。“深绿衣裳小小人,每来听里解相亲”(唐•张祜《赠窦家小儿》),家长里短一下子也有了素雅的色彩。白居易用“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琵琶行》)来表达郑重,孟郊用“始知结衣裳,不如结心肠”(《结爱》)来概括认知。每一句信手拈来的“衣裳”,都是春风牡丹一样的大唐风流,我却一度觉得“衣裳”很老土。只能说,是无知导致的对方言的误解。
三十年前我有一位同窗,来自豫西黄河边的一个小城。同窗高且瘦,身体习惯性地稍稍前倾。为人不跋扈不张扬,很有几分谦恭温和。莫名地觉得他的相貌带有地域特征,就对那个地方有了谦恭温和的印象。譬如同系黄色人种,气质因国家不同而有微妙的差异类似的道理。
除了相貌,同窗的口音也有些特别。他不说“衣裳”,而说“衣服”;他不说“庄儿”,而说“村子”,都是我认知中的书面语言。因此觉得他很洋气,或者说很有书卷气。
我们的衣裳包括“布衫”和裤子。“布衫”指上身的单衣或夹衣,发音是“卜衫儿”。日常对话,除非特指上衣,我们一般都笼统地以“衣裳”概括。读音和普通话也不同,前者发三声,后者则是轻声:
今儿去当客(kai),你准备穿啥衣裳啊?
过年了,上街买件新衣裳吧。
再品“村子”,平平的语调,很沉稳,咋听都比我们的“庄儿”好听。我们的“庄儿”声调走向像字母u,带点儿莫名的轻佻。
你是哪个庄儿哩呀?
俺庄儿离这儿三十里。
不同的词汇,加上不同的语调,同学的谈吐就显得鹤立鸡群,就比我们这些土著显得文雅。不能不说,这是一种典型的文化自卑,认为不同于自己的就是好的。
同窗写留言,是“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同窗说向你学习,是“见贤思齐”。
同窗说分享心得,是“以飨读者”。
都是文绉绉的句子。所以,觉得他的“衣服”也像刚刚熨烫过,簇新,得体。所以,自己每每说到“衣服”都多些郑重,仿佛言及长袍马褂,而不是布衣短打。所以,那个小城就成了彼时我心中的诗意远方,而不是我置身其中后感受到的乡野市井模样。这真是匪夷所思的事。影响一个人的,不是苦口婆心或狂轰滥炸的长篇大论,而是不相干者一句不经意的话,一个无心的举止。
二
后来,我去省会的一个学校读书。报到时间有点晚,高峰期已过,报到处支愣着一张简陋的登记桌,桌前只有一位老师,有些无精打采。一位瘦高个儿的男生和我前后脚到。男生报了姓名和籍贯,我不由多看了他一眼。他和我那位高中同窗差不多高,清瘦,身板儿挺拔,有些冷傲。
老师说,收据用完了,回头开好了给你们。这是我们的初次见面。彼此瞟了一眼,各自一言不发。之后有一天他送收据给我,仍然没有一句多余的话。深秋叶落的某一时刻,我和同学坐在学校后门外梧桐树下的长凳上,看到他从远处走过来,看我们一眼,仍然不说话。傻白甜时期的少女,会一厢情愿地给有好感的人加各种滤镜。就觉得他的漫不经心挺好,没有大部分同龄人的年少轻狂或谄媚讨好。后来,班里几位男生邀同桌和我轧马路,——那是真正的轧马路,一群人绕着学校四周的马路一圈圈走。再后来同学单独约会去了,一群人也就散了,不过联系较以前多了起来。两年以后,我随他来到小城实习,从此定居于此。
时光流转,回想当初,总疑心命运之神早早就借同窗给我打了预防针,只差托梦明示了。它不经意中告诉我一个地方,并用不经意的方式让我记得那个地方,然后在未来的某个时间某个地点让我邂逅某一个人,把我带到那个地方。如果是人的安排,我大约要质疑他的居心叵测了。然而这是命,没人可以掌控。
听闻远方有你,动身跋涉千里。我离小城接近千里,需辗转多次方可抵达。他偶尔会说起那个大雪的春节,他如何从他的村子出发,下塬走到街上,坐公交到市里,转车到东都,转车到我的小城,转车到我的小镇,徒步几公里到我的“庄儿”,问路于我姐姐,被姐姐领回我家的一系列过程。我想,他走那条线路次数终究有限。我逆他而行,一走便是一生。
三
曾经的小城,两条主路东西纵贯,若干短路南北切割。两条路名称很好记,取自家门口的一河一山。台上的叫黄河路,台下的叫崤山路。黄河离小城是真的近,可谓亲密无间。崤山远些,如《崤之战》那般远。崤之战发生在公元前627年,是春秋时期秦晋争霸战争中的一场决定性战役。晋国军队于崤山设伏,全歼越晋国偷袭郑国返回的秦军。南北路有条上阳路,也颇有来历,和3000年前周朝时期的西虢国有关。西虢国于周宣王即位时期(公元前828年)定都于上阳,算起来居今也有2800多年的历史了。2000多年后,后人冠之以路名每每念及。我想这种呈现无关态度立场,只是想表明这个地方历史底蕴深厚吧。
下了火车站的台阶便是黄河路。搭乘公交一号前往市中心,一路慢下坡。初始两三站荒坡荒沟,更像郊区。直到看见一座三层的百货楼,说是市中心。再往前,道路被一个小小的岛形花园分流,这是市区唯一的街心花园。之后道路重又合拢,人流车流减少,直到陕州老城旧址,市民称之为风景区。那里黄河路的尽头,也是城市的尽头。穿过景区就是黄河了。
火车站的另一条分支即崤山路,有公交二号东西贯通。黄河路和崤山路功能划分明确,前者为商业区,后者为行政区。市委市政府位于崤山路中段,还有些大的局委各立门户,点缀东西。黄河路有些老旧凌乱,崤山路新阔整洁。
南北路有两三种形状,一个直坡冲下去,或者一个弯坡绕下去,或者两个弯坡合抱下去,像极了儿童乐园里不同形状的滑梯。出行靠自行车的年代,那些坡就是个矛盾的存在:下坡时紧握刹车,轻盈如鸟;上坡时推车步行,气喘如牛。想如鸟一样地飞,就得似牛一样地爬。我是平原长大的妞儿,非常不习惯这种地势。不巧家在台上,单位在台下,上班下班,那一条条坡道就反反复复为我讲辩证法,为我阐述人生没有平坦大道的真言。
我每天走不宽畅的路上下班,做枯燥无味的工作,见有限的并不那么谦恭有礼的人。是的,不是所有的人看起来都那么谦恭富有书卷气。这也没什么奇怪的,本来城市就是三教九流融合之地,何况这个城市还有相当数量的外地人口。万里黄河第一坝的建设,当时可是举国大事,自然是由国企来承建的。所以,小城虽小,外籍人口却不少。走在街上,经常会听到夹带地方口音的普通话。这无形中为推广普通话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直至今日,可以说在中原,这是唯一一个普通话最普及的城市。
塬上农民相貌特征很明显,大部分紫红脸膛,或者不太紫的面颊上晕染着两坨高原红。地形也特别,尤其是黄土塬,跟家乡的平原完全不同。远看似山,登顶才发现是原。塬与塬之间纵横沟壑,坡上梯田层叠分明。在家乡,哪里有村庄,打眼一看便知。阔平的田野上,一团庞大的黛色氤氲,便是村庄了。这里却不一样。塬已然阻隔了人的视线,坡上沟壑里又多灌木,塬上多果园,村庄便藏在那塬的皱褶里、果园的遮掩里。
对这一方水土,我说不上喜欢,也说不上不喜欢。我也无暇顾及这些。我忙着生存,忙着养育小儿。无论在哪儿,生存总是第一位的。但在这里我很踏实,这踏实不是小城给予的。崤函古道与我无干,函谷关隘与我无干,假虞灭虢、唇亡齿寒的计谋与我无干,夸父逐日的酷烈、鸡鸣狗盗的手段都和我无干。这踏实来自身边人的关爱,他说得不多,但却足以成为一个家庭的中流砥柱。
四
春日午后的阳光总是让人无法抗拒。我坐在阳光里,盆栽桂花的香气一阵阵飘过来。从阳台窗户望出去,视线尽头是青龙涧河南岸的楼群。曾经市民们说,小城也就这样了,没处发展了。可没两年,小城就像一个饧好的面胚,膨大而饱满。河南岸成了商务中心区,忽然间长出一片又一片高楼。
日新月异。这是个被用滥的词,却是个很贴切的词。
三十年前,我居住的楼以南都是农田,青龙涧河就是一座堆放垃圾的臭水沟,蒿草疯长,蚊蝇乱飞。青龙涧河市区段的东头有座九孔桥,桥下是处决死刑犯的地方。后来,田地上盖了楼,楼南面又修了路,路南面污水横流的工厂搬走了,那一带又起了许多高楼。青龙涧河上又多了几座桥,河两岸长出了大片的花圃、儿童游乐场、市民健身广场。青龙涧河继续西流,在入黄河处形成了一个很大的湖。湖中间借地势筑了长堤,湖被一分为二。青龙涧河南面还有一条苍龙涧河,也在近黄河处形成了一处湖泊。大片的湖泊湿地,招来了数以万计的天鹅来小城越冬。
常在青龙涧河边散步,对那河也渐渐多了喜爱。原来,那还是条有来历的河。《水经注·橐水注》记载:“橐水出橐山,北流出谷,谓之漫涧;与安阳溪水合;又西,迳陕县故城南,又合一水,谓之渎谷水。”橐水即青龙涧河,是黄河的一条支流。这么一条不起眼的河,居然1500多年前就被记录在册。
一座有历史、有活力的城市。不知不觉间,我于此生活已三十余年。皎皎白驹过隙,庆幸逸豫无期。一生未曾有过誓言,于小城,我大约可以说:生死契阔,与子成说了。
2021年末有一首歌火得一塌糊涂,叫《听闻远方有你》。歌的旋律很美,我很喜欢。歌词最触动我的是那句“听闻远方有你,动身跋涉千里”,让我想到我与小城的缘分。听闻于我,就是个小小的诱因。因为听闻他是小城人,我的爱情才没有擦肩而过。譬如现在一部分年轻人成家,总要先选择就业地,一样的道理。
苏轼说:“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或许诗人是一种自我安慰吧,起起落落的宦海人生完全由不得他。普通人如我辈,飞鸿复东又复西或者是因为没有找到可以停留的地方,或者是因为年轻、因为天性而拥有的一种无可无不可的洒脱。这种不依附的状态其实很棒,但终究会被时间所否定。我不再说“衣裳”和“庄儿”,这次不是文化自卑,只是觉得没必要非得以一种名片一样的口音告诉别人,我是外来者。我不着痕迹地隐藏起我的乡音,淹没在小城的芸芸众生里。

这篇文我只想写给小城,写完发现不止如此,一个人和一座城是分不开的。
按语深得我心。总觉得,落雪是最善解文意的编辑之一。
幸亏是落雪按我问,不是你。
不过能来已然感动,给你上好茶哈。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谢谢子青姐对文章的解读,开心!
落花姐姐的文字一如以往,大开大合却又浪漫多情。
是的呢,我依然喜欢用“多情”这个词来形容姐姐的文风。
其实通篇没有一句煽情旖旎的字眼,如果说有,最多只有那句“死生契阔,与子成说”,可是却仍旧能够轻易拨动读者的心弦,让人心生柔软。
或者,这个夏夜太深,也或者年岁渐长,泪点低至尘埃,通篇读来,竟然泪湿眼眶。
微雨燕双飞,落花人独立。
抱抱姐姐,问候姐姐夏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