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耕耘】【流年】雪落,打烊喽(散文)
一
傍晚时,天气愈发阴沉。风静了下来,似乎是在等待什么。
流年小镇也静了下来,似乎也在等待什么。流年活动室的门依然半掩,娴雅的女子独立二楼窗前,看着庭院里两颗老绿蓊郁的女贞。
你是在看店吗?
是的。
都走了,该打烊了。
还早。会有人来的。
原来北方的冬天,也可以有颜色。
嗯?
你不是在看女贞吗?
没有啊,我在看云。
看云?
看那片低低的、薄灰色的踱着步的云。
会落雪吗?
会吧。
还看什么?
看山。
哪里有山?
就在那里,你看不见吗?
我看不见。一望无际的大平原,哪里来的山?
但是她的目光定定的,仿佛被山上的松涛云海勾了去,被奇峰峭壁勾了去,被飞瀑流泉勾了去。
二
结识落雪,便是源于她的那篇文章《山在那里》。虽然同为流年编辑,我和落雪并不相熟。那天看到这个标题,觉得很有意思,带点儿小小的超脱,小小的傲娇。一口气读完,我在文后留评:
文章自然流畅,读来毫无涩滞之感。不疾不徐的叙述点缀着不经意的哲思,细品分明精雕细琢,画龙点睛。文章有一种阅尽沧桑繁华后的波澜不惊,却又不乏真情。——读父母给钱那段,瞬间泪奔。一切皆成往事,不要再愧疚。特别喜欢这篇散文,特别喜欢落雪的文风。(非原文,我删掉了几个情绪很强烈的词句)
从文章里得知,落雪生活在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小时候根本没见过山,所有对山的认知,完全来自书本里。之后上学,随着知识的增加,认知高度也像她所见到的一座座高度递增的山一样增长。济南走亲戚时见到的英雄山只有矮矮的一百多米,完全不能满足一个孩子对山的向往。烟台求学时学校就在半山腰,虽然山依然不够高,到底可以日日与山为伴,并见证山一年四季的变换,有了多年愿望一朝圆的满足感。暑假里和同学一起登泰山,终于见识了何为“离天三尺三”。那可是泰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五岳之首。“五岳归来不看山”,那是前人的经验和夸张。其实,每座山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都值得去攀爬,游玩。
后来,落雪走出山东,见识了很多其他地方的山:浮来山、九如山、千佛山、云台山、以及香港太平山、杭州虎跑、狮峰山等。文章写山,又不限于山,亲情、哲思贯穿其中。登泰山,不写登山经过,却写跟父母要出行费用的纠结以及二老对女儿的关爱及全力支持。写太平山时两个特写镜头,一个是一双不合适的鞋,另一个是登顶时的豁然开朗。读落雪此文,我总觉得她像个智者,不动声色地对读者说:想认识山吗?他就在那里,无论何时。总觉得她话语中的山不止是有形的山,你想他是什么就是什么。比如境界,比如修养,比如文学的成就。
三
一直以为落雪是写散文的,翻看她之前的文字才发现,她原来也写诗和小说。而且,最初写诗较多。这点跟我挺像的。我最初也写诗,总觉得诗含蓄、优美。写了一段时间,觉得不会写散文了。因为诗是要求高度凝炼的文体,而散文正相反,要发散。这个矛盾对我来说比较难以调和,所以忍痛放弃诗歌,以散文为主了。我也和落雪一样写过小说。小说烧脑,所以,虽然自认为“编的”有几分意思,还是没有坚持下去,在入门之前停了下来。
落雪,为了相同的书写轨迹,我们当浮一大白,对吧?
我读落雪的文,觉得很顺畅,像读自己的一样。这或许是因为我俩的文风比较像,都比较散淡(有些王婆卖瓜的嫌疑,因为我上文说喜欢她的文风)。还有,表达方式、甚至用词都比较接近。
读书是这样的,无所谓好不好,只有适不适合。自己读得进去的就是适合自己的。有些大家的文章,无论如何都读不进去,不是人家写的不好,而是那种表达方式和自己不契合,读起来哪哪都别扭。落雪的小诗其实也挺不错:
我气急败坏
将自己装扮成挑战风车的英雄
气宇轩昂
曳
门
而
出
有点儿唐吉诃德的感觉。尤其是不留情面的自嘲,很可爱。
我还翻到了落雪的一篇文章《你是我最美的遇见》,是写给江山的。其中记录了自己入驻江山、一路行走江山的心路历程,其中有对江山的欣赏与肯定,有自己短暂的失落与苦闷,有对师友的感恩,有对梦想的执着。
从落雪的文,可以窥见她扎实的文学功底和恭谨的写作态度。去岁至今,落雪更是保持着很好的创作节奏,像她的文章,不疾不徐,不骄不躁。
四
小镇各处次第亮起灯光。雪终于纷纷扬扬飘落,小镇开始了它的狂欢。雪落到活动室的石阶上,门楣上,鹅卵石路上,小巧的假山上,女贞的枝丫上。雪似乎分外偏爱小院,不多时就落了厚厚的一层。仿佛天光重现,夜色居然明亮起来。
小院儿里不时响起咯吱咯吱声。每个人进屋之前,跺一跺脚,抖一抖围巾大衣,灯光下碎玉乱飞。落雪忙活起来,沏茶烧水忙个不停。哥哥们来了,有豪放的叫嚷:“绿蚁新焙酒,红泥小火炉”,这天气,没有酒怎行?
笑语喧哗,暖意融融。室内环壁一排排书架,整齐地摆放着一册册文集,都是流年小镇各位居民的厚重之作。
落雪坐在炉火前,手里捧着一本文集,听小镇镇长也是地主纷飞的雪通报交租情况,听二哥和山哥的高谈阔论,听二哥和兵哥、风逝、青鸟斗嘴,笑眯眯地。她总说自己失眠,所以自告奋勇做了活动室的守夜人(其实她原本是守夜人墨痕的助理,她来了,墨痕就做了甩手掌柜),每晚等大家都散了,才抹桌子扫地,洗茶碗闭店。有时候整晚看不到她,以为请假不来了。谁知不经念叨,始知她亦是极敬业的,打着盹还关注着活动室的动向。有时候,迷糊过了头,回来一看痛心疾首:一地红包皮啊!一地瓜子皮啊!也不知道给我留一些啊……
翻开落雪的文集,我看到印象中兢兢业业的落雪,其实也是懈怠过的。可自从那座山之后,她的成绩肉眼可见地提升。我想,那座立起来的山,应该也是她给自己设定的目标吧。
所以,我似乎找到了她失眠的原因。写字的人,有了灵感当然得赶紧抓住,哪管白天黑夜。白天事忙,晚上最适合胡思乱想。觉得有点儿意思的,更要赶紧记下来。不然那点儿文思就像泥鳅,钻到泥沙里就不见了。
我跟落雪说,买点儿蒸汽眼罩用。哪怕治不好,至少可以缓解一下眼睛疲劳。
夜深了,流年小镇活动室渐渐安静下来。
落雪,打烊喽。落雪,晚安喽……
因为平时群里开玩笑老说落雪是负责关门的。所以写文时灵光一闪加了点烘托气氛的虚构情节,我对这个构思还挺满意的。

翻阅你的文集,能感受到你耕耘的踏实,勤奋,不放弃,很受触动。
花姐的文写得好,比落雪还了解落雪,再饮一杯。(我的酒杯呢?)

再走一个吧,落雪宝贝。
一看这题目,好有意境。打开文,非一般地构思,把读者拉进流年小镇,拉进那群为文而生、爱文字如命的人群里,再走进文中主人公的文集里,读着,满眼满面地春风!
“写字的人,有了灵感当然得赶紧抓住,哪管白天黑夜。”花儿姐姐说的太抓写字人的心了,夜猫的由来,或许就是写字人创造的呢!
花儿姐姐笔下的落雪,听雪是最早认识的,却没能如花儿姐姐这般认识的透彻,惭愧呢!
我对落雪了解不多,仅限于文字,所以就只写文字吧。

二哥的意思,俺再写写山东男子?这个似乎很有难度哦。
当文字之花,盛开时,世界真的很美,读文随感。
美文佳作,赏心悦目。
流年家人,读流年文,感觉更亲切。
构思奇妙,写得真好!
大哥夏安!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落雪的文风,流年小镇的特色,有机交融,相得益彰,人与流年,无不被花描述得令人神往,让我有生在福中却不知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