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月】老去的时光(散文)
从农村来到城市,一转眼已经十多年。
记得刚来的时候,从老家汽车站先是坐公共汽车,再转城市公交车来到所谓的家。那时候坐车晕车,最怕车走走停停。公交车则是一站一停,一路下来我吐得一塌糊涂,两眼昏黑,感觉来到城市怎么这么遥远,这么可怕啊。
都说城市里的夜生活很丰富,第一次体验是去了有名气的鼓楼夜市。好家伙,夜市上用车水马龙,人头攒动一点都不为过。短短百米长的一条街上,在半空中挂着很多串整齐的灯光,灯泡下面,商品琳琅满目,有日常用品,有学习用具;有电子产品,有老旧物件;有人唱戏,有人跳舞。有人走来,有人离去;有人吃饭,有人说话;有人买,有人卖;更多的人是找一处合适的摊位品尝自己喜欢的大餐,欣赏一处免费的戏曲。记得我的夜市第一餐是吃了一碗炒凉粉外加烧饼一个。那时,端起沾着锅巴的凉粉,闻着飘香的豆瓣酱,这在很多年都让我回味无穷。
夜市的一角是一处戏曲茶楼,对面是书店街。那时候的茶楼是我可望而又不可及的地方。因为高雅,因为古老,因为敬畏我一直没有进去过,只是在远远的地方偶尔听听隔街传出来的地方戏曲。不过后来我学习摄影了,为了给传统文化留下记载,倒是去拍过几次片子,但是已经体会不到当时的韵味了。当然,现在很遗憾书店街的这座茶楼已经不复存在了。提起书店街,它是这座城市的独特风景。没有改造前,街道两旁没有书屋而是有好多书摊。看书可以买,可以租借。一毛钱或两毛钱看两个小时。一本热销的书店家为了吸引读者,都是拆开来卖,或5元前半部分,或10元中间最热闹的部分。为了能看到一本完整的好书,喜欢书的朋友都是商量着买,回来后再约定的地方相互交换传阅。最后一本完整的书落在谁的手里大家都不知道。不过现在的书店街设施更加完善了,书的品种更加齐全了。随着城市的发展,目前好多街区都成立了“城市书房”更加方便了大家读书,借阅。
当时,年轻人找工作非常容易。来到城市,我新聘的单位是一家民营医院。同事们来自五湖四海,有退休的,有刚入职的,大家来的共同目的不外乎两点,一是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二是这家单位口碑不错,薪水也不低。在这里发生的一件事情我让时刻铭记于心。
记得和我分在同一个诊室的同事的是一位退休的老中医大夫,个子不高,操着外地口音。老大夫看病有一个特点,来了病人根本不去着急开药、诊疗,总是严格按照中医的诊疗原则:望、闻、问、切。你是新来的病人,他东家长西家短的“闲聊”,把病人的前前后后问个遍。你是复诊的病人在外面排着长队,他不急,病人也不急,等他慢慢地开诊、切脉,诊断。他看过的病人最后去不慌不忙地该去化验的化验,该作检查的检查,该拿药的拿药。
每天诊室里病人络绎不绝,门外也是车水马龙。我那时候年轻,不理解老大夫的诊疗方式,总嫌弃病人吵闹,嫌弃老大夫墨迹,更不理解中医的博大精深。
“最近总是右肩膀疼痛,一阵一阵的疼,肩部片子前后左右拍了几十张,CT、核磁都做过,更不说吃药了,可就是不见好。”一位四十岁左右的男性患者诉说到。
“片子都带来没?”老中医问。
“没有。因为每一次检查过大夫都说肩部正常,关节没有积水,没有炎症,肌肉没有萎缩。”患者补充道。
“做过啥治疗?”
“多了去了。除了外敷膏药,推拿按摩,针灸理疗,红外线照射外,还输液体,吃的止疼药、活血化瘀药等等。你说象我这么年轻力壮,吸收能力优强,咋就不见好呢!”患者一脸的苦笑。
老中医不在回答,他习惯性地拉拉自己的白大衣袖子,在患者伸过来的手臂上轻轻地把脉,一会神色凝重,一会眉头舒展,花白的头发绽放着丝丝自信。
“住院吧,做个全身的检查!”老中医说。
“有必要吗?我这身体?”患者疑惑地问。
“有必要,而且你现在必须先做个胸部的CT!”大夫肯定回答。
“这是哪跟哪儿啊?挣钱不能这样吧!”患者瞬间变了脸,拿起检查单走出了诊室。
我顿时心里也跟着慌慌的,感到很尴尬,也很难过,为老中医也为患者。因为在那个动不动就发生伤医事件的年代,我们年轻的大夫是最害怕患者“发脾气”的。嘿嘿!外面的天空似乎也很理解我们的心情,只记得当天天气阴沉沉的,空气凝固了似的,患者走后,我们都各自长长地出了一口气。
“大夫,这是真的吗?是真的吗?我这么年轻就得肺癌!”半个小时后那个患者拿着CT片子沮丧地说。
“我相信现在的诊疗技术和医学发展。”老中医说。
“我建议你去专科医院住院,这样对治疗有好处。”老中医又补充一句。
“好的。谢谢您!”患者深深地鞠了一躬,慢慢地离开诊室。
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我和老中医也都离开了这家医院,我们再也没见到过,也没有再见到这位年轻的患者。据说,患者手术后治疗效果很好,给我们年轻一代的人敲响了警钟。技术要精益求精,珍惜自己也要珍惜未来。
如今,十年过去了。我们都告别了曾经骄傲的自我。我也由曾经的健康卫士变成了文化宣传干事。在隔着玻璃的高楼大厦里,我们对城市的发展变化有了深深地无限的肯定,对人生有了更多的思考和认知。
每当暮色降临,独自行走在大街上,城市里的灯火繁忙灿烂,车辆川流不息。私家车,共享单车穿梭于马路间。但是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更加注重了健康的生活方式。年轻人不再追求夜生活的丰富,过去以胡吃海喝,大肚腩为美,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注重了健康养生,一夜之间,城市多了许多打卡的健身房。周边建立许多的公园、绿地,免费的健身器材随处可以见,可用。无数这种让人意料不到的新生事物,是我们看不到的却能想到的人间万象。
我发现自己和当年的年轻人一样都在一天一天地陪着年轻的城市变老了许多,渐渐地成为城市里的一口空气、一滴水、一粒尘埃。在岁月的河流里慢慢老去,在一代一代的接替中,完成着生与死的交接。
我不由自主感慨:人,真的会一点一点让自己渐渐地走远,慢慢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