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星月】故土之上——大铁王(散文)

精品 【星月】故土之上——大铁王(散文)


作者:赵亚亚 秀才,2514.6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384发表时间:2022-05-21 09:17:01
摘要:一处处历史遗迹让人喟叹,多少风云激荡的故事曾在此上演,俱往矣!看今朝,铁王古镇北面的甘泉山上,大风车在蓝天下吱扭扭地转,乡村振兴的大幕已经拉开,在壮美的渭北旱塬上,善于干大事的铁王人民,一定能绘就大气磅礴的历史新画卷。

杨花乘风飞扬,轻抚过含苞待放的月季后,又攒成团偎依在鸢尾的绿叶边。农家院前,雪白的羊羔在门前杏树下撒欢,上高崖,下低硷,“咩——咩”地叫唤。在这风光旖旎的四月,万头奶牛新型农牧产业综合示范牧场在铁王开工建设。
   “撤乡并镇,原来的案子哇、秦河统统并入铁王镇,市委书记市长又来参加开工仪式,阵势大了。”广场上拉呱的男子对众人说,“从胡家庙到铁王,在两个沟上,架两座大桥,路宽20米,听说招商来的是伊利集团。这回,铁王镇咥了个大活儿……”
   淳化人夸人,跟咥肉夹馍一样解馋,和吸饸饹一样过瘾。
   其实自古以来,铁王人大手就没捏过碎角角,干事都是大手笔。
   一条大路——秦直道
   世界上高速公路的鼻祖——秦直道,其起点位于铁王镇的凉武帝村。公元前212年至公元前210年,为抵御匈奴侵扰,秦始皇命大将军蒙恬率部修建一条快速军事通道,南起京都咸阳北的军事要地云阳,北至九原郡,全长700多公里。耗时三年,秦直道建成,秦朝军队三天三夜可从咸阳一路奔袭,直抵边塞,作战效率大幅提升。
   据《史记》记载,秦直道修建“堑山堙谷”,就是挖山填谷,将山间的土挖倒弄碎填平夯实。遥想当年,秦直道工地上,成千上万的劳力,日夜劳作,挥镐掘土,肩抬手提,硬是凭借人力完成了这巨大的工程。铁王作为大秦帝国交通大动脉的起点,如同当今京广铁路广州站一般繁华,整日里人流穿梭,驿马奔驰,忙碌一片。
   秦直道的建成,让大秦帝国“车同轨”成为了现实。秦王朝形成了以驰道为主、以咸阳为中心、向四方辐射的全国交通干线,全国范围内土木工程、军队调动、邮传驿递、情报传送等大量工作因此得以展开。一条秦直道,是一幅气势磅礴的历史画卷,从这里徐徐展开;一条秦直道,是一条中华民族文明的根脉,从这里渐渐生发。
   一处宫殿——甘泉宫
   许多家乡人的微信名叫甘泉人、甘泉宫、甘泉山等,因为历史上铁王镇还有第二大工程——甘泉宫、林光宫。西汉时期,每年从初夏到深秋,少年天子刘彻来甘泉宫避暑,在这里处理朝政,接见使臣,督察军事,威慑匈奴,当然了,抽空和钩弋夫人吸碗荞面饸饹。
   近几十年来,很多文物专家在甘泉山南的凉武帝、城前头、董家等村子附近的遍地瓦砾上,挖挖,刨刨,刷刷,看看,研究研究,希冀有新的考古发现。甘泉宫,在历史算得上超级豪华的皇家宫殿群。如今荠麦青青,老农除草时扔出的一块瓦渣片,可能就是汉甘泉宫的瓦当碎片。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著名作家阿莹来此地采风时吃惊地发现农民的猪圈里,靠着一根一米多长,一头粗一头细的圆柱状的陶制管筒,布满粗细均匀的绳纹,内径光滑,质朴中沉淀着高贵。农民还嫌碍事,一分钱不要让阿莹拉走。阿莹凭直觉此管不寻常,塞给了老农几十块钱,回西安后把陶管筒送给了一个画家,后来他在陕博发现了这陶管的文物价值,想要回来,可实在不好意思。当他鼓起勇气再次去索要时,画家已经当废品处理掉了。
   汉陶制管筒不知所踪。
   怅恨良久!
   千百年来,这样的故事不知上演了多少次。
   更有汉武帝如今遗址上,只有两座土冢,那是通天台,即皇帝祈祷祭祀之坛。当初建成时上面有铜仙人,手捧露盘,承接甘露,供皇帝饮用,以期延年益寿。如今铜人不见踪影,只见芳草萋萋,黄刺玫花在风中摇曳。漫步遗址周围,紫色的野豌豆花如星星,眨呀眨着眼睛。这不起眼的野草,曾触动多少征人的乡思。野豌豆,在《诗经》中叫“薇”。“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一首《采薇》,在舞台上久演不衰。
   遗址附近的沟壑,紫花苜蓿一丛丛,引得蜂飞蝶舞。苜蓿原产西域,由张骞出使西域带回。这些如今看来平常无比的畜草,在汉代喂肥了军中宝马,为打败匈奴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在以后饥荒岁月里,曾填饱了无数人饥饿的肠胃。谁也想不到,一只吐丝的蚕,可以走出一条丝绸之路;一把苜蓿籽,会改变一场战争的走向。
   时光不居,岁月流逝,历史的烟尘渐渐散去,只有这些小花野草,生生不息。而今淳化小城建筑物上灰色的秦砖汉瓦,在现代化节奏里闪烁着秦汉文化的流风遗韵。
   一座陵墓——汉云陵
   在距离汉甘泉宫遗址东南8公里处,有一座巍然耸立的墓冢——汉云陵。本地人叫大疙瘩,野语有之曰:“淳化有个大疙瘩,离天只有丈七八。”汉武帝驾崩前,欲立八岁的刘弗陵为继承人,担心三十岁的钩弋夫人成为吕后第二,心一横——赐死她。汉昭帝刘弗陵即位,追封母亲赵氏为皇太后,征发役徒二万人修建云陵。少年时代,曾站在卜家的城前头村,或伫立城关的罗家庄,隔着几个沟,也能清晰看到几十里外的云陵。倒扣的斗状陵墓苍苍乎,巍巍然,孤独地屹立在渭北旱塬的晴空之下。
   小姨家在大疙瘩村,我曾沿着墓冢上的羊肠小道,分开野草丛,避开枣刺窝,数次登上墓顶。极目远眺,北面甘泉山逶迤,南面仲山巍峨,东面黄花山连绵起伏,俯瞰脚下农家屋舍,绿树红墙,红砖碧瓦。墓顶之上,大风呼啦啦地吹,云在头顶哗啦啦地奔,我的思绪在风中凌乱。赵婕妤想让三十岁的生命得以延续,可皇帝的三丈白绫赐给了她;坐了江山的儿子修了三万平方米的豪华陵墓,也换不来母亲的朝夕相伴;尊贵的皇家夫人,劳作一生的农家妇女,谁的人生更幸福?无从知晓。皇恩有多么浩荡,皇帝变脸就有多快速多无情,汉武帝如此,唐玄宗又何尝不是这样?江山是自家的,美人是外姓人,孰轻孰重,帝王心里自有分寸。人活着,身不由己的事情太多了,命运有几分掌握在自个手里呢?
   钩弋夫人没有好死,身后也不曾清静。汉代讲究厚葬,云陵的陪葬品引得历代无数盗墓贼觊觎良久。前几年公安部挂牌督办的文物大案,也因云陵而起。2017年6月底,淳化公安在巡查时发现云陵北200米的苹果园里,有一块地明显的土质疏松。他们刨开薄薄的土层,发现里面有疑似盗墓用的作案工具。公安民警当即向县文物局及淳化县公安局汇报,由此拉开了“7·20系列盗掘古墓葬案”的序幕。这个文物大案历时一年多,淳化公安不辱使命,抓获了盗墓人员和文物贩子91人,共追回各类被盗文物1000余件,央视一套多次报道。
   幸运的是,汉云陵安然无恙。
   一群人物——大丈夫
   小时候去铁王赵家村大姨妈家,翻沟越岭,细腿快跑断了,肚子都走饿了,还到不了目的地。大姨妈家日子紧巴,晚上几个人顶一条破被,身底下铺的是羊毛毡。羊毛毡又扎又硬,我吵闹着不睡觉。大姨妈骂黑女子多事,然后给我说,天不明去疙瘩,远远能听见公鸡打鸣,还有人在月亮下推碾子磨面,有人雨过天晴在疙瘩下面拾过金疙瘩、牛眼窝。我既向往,又害怕,迷迷糊糊进入了梦乡。我不爱铁王,穷乡僻壤,离县城远,人木讷无见识,但是在县烈士陵园拜谒祭扫烈士墓碑时,我才发现铁王有一大批有作为的革命先烈。
   解放前,铁王地处陕甘宁边区的前哨,秦人风骨,汉人魂魄,在血与火的考验中,铮铮作响。
   王振显老先生1890年出生在铁王,他是个农民,平日省吃俭用,革命队伍一来,他却是“海吃海喝”,抢先让家人擀淳化“煎汤臊子面”,用一碗碗热气腾腾的面条喂饱子弟兵的肚子。他的大儿子叫王登才,当时任桃渠塬一区组织委员,1935年10月10日去下堡子村开会时,一行六人全部被国民党逮捕,10月17日被押解到卜家城前头村处决。残忍的反动派为了唬住老百姓,杀一儆百,将王振显绑赴刑场陪斩。他们用长矛刺死王登才等人,并强迫群众用长矛、大刀戳尸体,其状惨不忍睹。四十五岁的王振显眼睁睁看着长子被敌活活戳死,他的顶门杠子就这样没了,老汉老泪纵横,但却没被吓到。他擦干眼泪,掩埋了儿子,他毅然送次子王登玉、三子王登新参加革命,发誓要和反动派干到底。他被边区政府评为“支前模范”,这是一个多么伟大坚强的革命父亲啊!
   在此之后,王振显将家建成共产党的秘密交通站,经常为组织传送情报,接送出入边区的党政军要人。时任陕甘边区政府领导人的汪锋,曾在他家住半年之久。国民党视王振显为眼中钉,肉中刺,1947年敌人逮住将他活埋他时,黄土埋到了博主上,老汉都没松口说一句软化,用淳化人的话说老汉“壳子硬”。幸亏降游击队及时赶到,他才幸免遇难。
   王振显的二儿子王登玉1935年加入共产党,并任淳耀县二区青救会主任,1942年担任区委书记时,被误为国民党特务,关押半年;“文革”中因不说假话,保护同志,被造反派揪斗游街。但他始终对党忠心耿耿,革命意志如甘泉山一样,岿然不动。
   王振显的孙子王瑜彦录,1941年生于铁王街,毕业西北军事电讯工程学院。一生科技报国,曾获中国质量管理贡献奖,1997年获第八个五年计划全国技术改造先进工作者奖。
   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王家三代,是真正顶天立地的大丈夫。那些牺牲的铁王籍烈士,还有多少和王家一样的英雄啊!
   精准扶贫战役打响,铁王镇的北塬村,又一次硬气地让人惊叹:这个村没有帮扶单位,没有第一书记,在党支部书记袁述平带领下,村内结对,互助帮扶,走自主脱贫之路。建设移民新村,让全村140户人都住进了敞亮的新居;建设蔬菜大棚,栽植新型苹果园,发展温氏家庭农场……干部群众紧紧抱成一团,走出了一条共同富裕的路子。这种大气硬气还在传递,在铁王镇塔尔寺村,第一书记付聪将40岁的生命,永远献给了这块红色热土。
   近几年,铁王镇打造“番茄小镇”。西红柿,圣女果,甜甜的,酸酸的,红色的,黄色的,源源不断销往西安的大型超市。
   一处处历史遗迹让人喟叹,多少风云激荡的故事曾在此上演,俱往矣!看今朝,铁王古镇北面的甘泉山上,大风车在蓝天下吱扭扭地转,乡村振兴的大幕已经拉开,在壮美的渭北旱塬上,善于干大事的铁王人民,一定能绘就大气磅礴的历史新画卷。
  

共 392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铁王镇,名不见经传,在辽阔的中国版图上可能找不到这样一个点。然而,在作者的笔下,我们认识了铁王镇,认识了一个具有悠久文化历史的地方。这里有秦直道,这里是秦猛将蒙适的手笔,有过千马万马的呐喊,有千古一帝始皇的丰功伟绩。这里有甘泉宫,有汉武大帝的欢声笑语,亦能见证汉武大帝的雄才大略,不见故人,遗迹尚存,山河有情,日月不老。这里有云陵,刘弗陵为纪念自己的母亲——汉武大帝的宠妃钩弋夫人,特地修此陵冢,以此表达一个儿子对母亲的爱,亦能见证最是无情帝王家的悲哀。这里有一群大丈夫,诸如王振显一家,前赴后继,为了天下太平,为了民族大义,不怕牺牲的铮铮铁骨。这里有为民着想的领导干部,这里有勤劳朴实的民风,这里朝气蓬勃,这里生机勃勃,一个文化底蕴深厚,人民安居乐业的铁王镇活生生地摆在我们的面前,不由得让人心生向往!【编辑:红尘一莲】【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2052700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红尘一莲        2022-05-21 09:19:30
  铁王镇,终于记住了这样一个名字,如此历史悠久,如此朝气蓬勃,让人感觉不去不行!
回复1 楼        文友:赵亚亚        2022-05-21 11:51:07
  感谢一莲,利用周末编辑,起了大早,写了这么长的按语。
2 楼        文友:红尘一莲        2022-05-21 09:21:09
  丫丫好文,欣赏学习,笔法娴熟老练,文字功底醇厚,再接再励,美文不断。
3 楼        文友:燕飞舞        2022-05-21 16:31:47
  历史知识丰富,文学底蕴深厚。拜读学习。
当认真成为一种态度,生命便不会在虚无中度过。
回复3 楼        文友:赵亚亚        2022-05-21 21:20:47
  谢谢您留言!
4 楼        文友:柏丫        2022-05-21 18:26:45
  八百里秦川,孕育了悠久的历史文化,滋养着这块土地,人杰地灵。跟随作者厚重的文字,仿佛在阅览一段史书。而新时代的发展,使这块土地更具魅力。好文,向亚亚学习。
回复4 楼        文友:赵亚亚        2022-05-21 21:20:19
  又不出去,挖掘脚下的这片土地,其实有很多故事值得讲一讲!
5 楼        文友:刘昊        2022-05-21 22:44:12
  大师级的佳作,拜读此文时一种享受!
6 楼        文友:彩蝶飞舞        2022-05-22 07:25:51
  大铁王,虽然是个农民,在战争年代,却深明大义,疾恶如仇,一心向党,一家三代都是铁骨铮铮的汉子 让人敬佩。欣赏老师佳作。
愿做一株野草,简单,自然,宁静,美好。
回复6 楼        文友:赵亚亚        2022-05-22 21:28:10
  就是,第一次读他们的事迹,我也很震撼!
7 楼        文友:小鹿纯子        2022-05-22 08:44:40
  欢迎来铁王镇旅游,哈哈哈!先分享。
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回复7 楼        文友:赵亚亚        2022-05-22 21:27:31
  欢迎你来铁王旅游,我做导游!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