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归】杜宇声声(散文)
清夜,月光如练,声声杜宇震荡着我的耳鼓。我不禁睡意全失,情绪完全融入这十分特异的声音里……
年少时生活在乡下,每到春暖花开之时,故乡的山间便鸟声盈耳,其中尤以杜宇的叫声更为明亮而奇特。那是在抢种抢收的农忙时节,一只只杜宇穿梭在天地之间,或白天,或夜晚,或停在树梢,或从头顶飞越而过,一声声、一遍遍地叫着同样的声音。
杜宇又叫杜鹃、子归、催归等,孩子时的我并不喜欢这种鸟,原因便是基于它的那种非常阴损的习性——这鸟自己不会筑巢,不会孵化和哺育孩子,当繁殖季节到来,它就四处寻找芦苇莺的巢穴,把一只卵下在里面,并偷走芦苇莺的一枚蛋,以防芦苇莺发现破绽。一般而言杜宇会先于芦苇莺孵出,当它还闭着眼睛时,就会伸腿把还未孵出的芦苇莺蛋挤出巢穴,从而让自己能堂而皇之地得到芦苇莺的疼爱。所以,当我见到它停在某处鸣叫,便会投掷石头或泥块驱赶它,甚至还和其他孩子们用弹绷子比赛,看谁射得准。当然,杜宇身手的敏捷远远超过了我们,我们的“阴谋”自然从未得逞过。
我对杜宇印象的第一次改变源于它的一个传说——孟姜女。就这个尽人皆知的爱情故事而言,孟姜和丈夫李贵阳之间的恩爱绝不亚于天下所有的痴情男女,而故事迷人的程度也绝不逊色于天下所有的爱情故事,我甚至觉得杜宇的叫声听起来就是“李贵阳”三字。听见它那凄苦的叫声,我从内心多么盼望她能找到自己的爱人,并与之重新过上甜蜜的日子!可惜世事并不如人意,否则世间就不会有这样的传说,或许我们也没法听见杜宇那奇特的叫声了。对待这样一只神鸟,我怎可无礼而不心存一丝同情呢?于是,我内心的情绪化作了一首小诗:
子归声中思贵阳,暗恨始皇怜孟姜。人生若得此真情,化作黄土又何妨?
我再次改变对杜宇的印象是源于一句诗歌和它的另一个传说——“望帝春心托杜鹃”,望帝原名叫作杜宇,传说他年轻时曾率部参加了武王伐纣的战争,为推翻暴政立下了盖世功勋,后成为蜀国国王,晚年时见洪水患难,臣民不得安宁,乃化身杜鹃察地形,测水势,引导人们消除了水患,蜀民得以安处,这里杜宇又成了天下好官的化身。
这个典故不由我不对杜宇产生一份敬重。是的,举凡天下之人,哪个不佩服这样的好官?哪个不敬重这样的人品呢?“当官怎为民做主?杜鹃啼血说甘苦;当官若为民做主,杜宇声声把功数。”我将自己的美好愿望和人生理想都化在杜宇的身上了。
然而以上的想法和行为不过是自己年少时的幼稚和冲动罢了。人过中年,当我也经历了生活的漂泊和坎坷后,我才真正懂得这叫声的含义。“两边山木合,终日子归啼”、“听杜宇声声,劝人不如归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无端旧梦驱残醉,独对灯阴忆子归”……这是游子的唱响,更是艰辛生活的真实写照!此时我才发现,被先贤们用诗歌吟诵得最多的鸟声便是这杜宇了,杜宇声声,其中包含着多少热泪啊!联想到自己的生活经历,这声音,叫我何忍谛听?这声音,叫我情何以堪呢?窗外夜色沉沉,屋内静寂如墓,我只得起身,希冀借用其它事物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然而此时这声音成了天地间唯一的绝唱,它是那么地入肝入肺、入心入神,我又怎能撇以得开?我又怎能抑制住自己的热泪?
晨曦将夜色撕开了一道裂缝,新的一天悄然来临,此时我低沉的情绪才逐见振作。这一个不眠之夜在我只能算是一次情感的小小旅历,在人或许更是不值一提,我何须这样地多愁善感,浮想联翩?但是一念既去,新思却又不由自主地生发起来:物竞天择,失去父爱母爱的幼杜鹃生存一定比别的雏鸟更加艰难;天命难违,阴损也罢,执着也罢,造物主造就了杜宇的一生,它岂能做别的选择?假如我是一只杜宇,面对非议、艰辛等等诸如此类好比啼血的人生,我又该何去何从?
“咕咕,咕咕……”此刻,又一阵哀婉的悲啼绕过耳畔,我抬起头,向着一片丛林极目搜寻,仿佛看到了一群杜宇,它们正张开尖嘴,伸张着殷红殷红的舌头,演绎着一曲生命的绝唱……
杜宇声声驱旧梦,晨光初照又一天!声声激越中,我不由得握紧拳头,目光坚定,向着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