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文璞书苑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摆渡·遇见】殷墟(随笔)

编辑推荐 【摆渡·遇见】殷墟(随笔)


作者:施起 白丁,9.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069发表时间:2022-05-21 21:32:35
摘要:对甲骨文历史的描写,哀叹国学的遗失!

【摆渡·遇见】殷墟(随笔) 1
   河南安阳城西北,有一条洹河,洹河南岸有一个村落,叫小屯村。那就是商殷废墟遗址,郭沫若有诗云:“洹水殷墟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三千三百年前商王朝那场大迁徙,想必是浩浩荡荡、风尘滚滚。从奄迁于北蒙连绵几千里,当时交通又原始,沿途都是单辕双轮的牛车,载物载人,可想而知,那壮阔的队伍,需要多么坚定的信念。
   这一切由国王盘庚牵头,他力排众议,以其果决的姿态,做了声情并茂、言简意赅的演讲。茫茫绿野洹水间,吹荡起北方的气息,从此北方的粗旷被黄河揉和,从此黄河流域溪奔潮涌,从此日月星辰有了仰望者。
   商都城迁至安阳,沿袭了传统占卜纪事,把想预测的事情,契刻在龟骨和兽骨上,后世称之为甲骨文。刀锋瘦劲锋利,飘逸灵动,起笔多圆,收笔多尖,富有变化。甲骨文本身是书法篆刻艺术,即有用笔、结字章法,又契合了汉字“六书原则”。
   完全可以把甲骨文作为书法的滥觴。一场几千年书法大回荡、大创格,将由它出发,呈示出它不灭的生命力,多少文人雅士前仆后继被它摄去魂魄,多少人抬起头瞻仰它,却低下头默默领受这笔文化宿爱。
  
   2
   殷墟甲骨文有一万个理由消失不见,却又有一万个理由延续下去。不法商人把它当作一味药叫“龙骨”,用来治疗疟疾,为图私利,又百般干扰学者,掩饰它真实的出土地;当时清政府深陷泥潭,自顾不暇,又有列强虎视眈眈,向中国文化投来惊叹而贪婪的目光。而殷墟这里,可以触碰到中华文化的根。天佑中华呀!药师开得中药方,使用者刚好是王懿荣,而他又恰好是金石学家。接过“龙骨”,瞥见上面间或刻有奇怪的古文字,他错愕不已,揣摩判断起来,又花大钱大量收购。终于商朝的问卜声开始发声了、明朗了,黄帝炎帝传说从口口相传、遥想当中,走向真实,走向苍生。
   清王朝要倾覆了,王懿荣以“士大夫”的悲壮殉国,他儿子把搜集来的甲骨,转售给刘鹗。只有把甲骨交给同为金石学家的刘鹗,才不辜负他父亲王懿荣的心血。刘鹗接手后,在此基础上,又大量搜集甲骨,呕心沥血写了《铁云藏龟》一书,甲骨文第一次从私相传递,成了文物史料。几年后,刘鹗因“莫须有”的罪名,流放新疆,不久脑溢血溘然长逝。他留下的甲骨文拓本,无意中被大学者罗振玉看到了,他被惊呆了,他被摄去魂魄了,他以深厚的学识见识,断言这古怪的文字是古往以来,那些古文学家都没有见到过。他巧施妙计,从一位古董商人得知甲骨出自于小屯村附近。
   前代学者的铺垫,给后代学者滋滋以濡养。在罗振玉身后,站立着国学大师王国维,他把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对甲骨文的研究推向最高峰。
   这些学者受到某种诅咒,在研究甲骨文后不久,以一种殉道的无畏人格自我了结,非常悲壮。我不禁想,在历史之上,到底是刀刃之蜜还是凶器之腥,无论是蜜是腥?见到甲骨,即使预料到惨烈的人生结局,也立刻被学者的人格所掩盖。
   每次我去到小屯村,对着殷墟甲骨文,由衷的钦佩、又由衷的悲凉,这熔铸的两种情绪相摩相荡。钦佩起那些在动荡时代仍秉持着学者的自觉自立,为往圣继绝学,义无返顾承担起连结时代的使命;悲凉起那些统治者对文化的无视,导致文化遗产遗失、损毁,眼看着文化的断裂与空白。我徘徊在陈列甲骨台,举步不前,祖先铺排出属于他们时代的仪式,注定要让后一辈人去叩问、去探询,注定要让渺小的心灵占据一角去观礼。
  
   3
   一九二八年开始,对已是满目疮痍的小屯村进行官方组织挖掘。一大批学者把才情横溢倾泻在这里,小屯村令每一个饱尝艰辛的学者,都惊喜不已。那分明是商朝的皇家档案库。
   这些学者明白,他们挖掘出惊艳世界的废墟。一门永久性的学问,将由这里吐纳输出。无数中外学者,抖落了偏见,也抖落了功名,皓首穷经一世在这一片废墟里。中国人悠久历史自信,将由这片废墟向前延伸。
   十九世纪前后二三十年,中国遭遇前所未有的灾难。呼呼而来的文化侵蚀与炮火,使历史不断被民族质疑,文化不断被夷化,大大减损了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就在这时,我们这些学者面临殷墟被盗、乱采,没有气馁。在心里咒骂那些不良商人,嗔怪那些参与挖掘,受苦受难的百姓,甚至可以把苦水向腐败大清朝倾吐。再大的愤恨,在一场民族巨大的灾难面前,显得那么苍白无力。他们噙着泪,满脸无奈、可惜,然后望向殷墟,以更大的决心,投入殷墟的研究。
   早在十八世纪,商博良就解读了艰涩难懂的古埃及象形文字;谢里曼、伊文斯分别对特洛伊遗址、迈锡尼遗址与克诺索斯王宫遗址挖掘,论证了《荷马史诗》源于远古传说;特别是在对古巴比伦楔形文字解读,从读音上牵强相近,就断言华夏文明早期创造的一切,是古巴比伦文明的延袭。国内很多学者被这种思潮裹卷,就连章太炎、刘师培、丁谦等,不惜借用中国古籍寻找蛛丝马迹来呈堂证供。东方民族在哭泣。
   在此,我不想宕开笔,来讨论凝古思潮。固然不思古会把民间的佚事当成历史的浅薄,学者也固然可以有萨义德《知识分子》里持有一种广义的“怀疑”和“批判”。但我清晰知道,西方国家一方面贬斥中国文化,一方面攫取中国艺术品,他们雇佣着一批文化打手,成了西方文化扈从。
   殷虚甲骨文,比之古埃及原始岩画、古欧洲岩画、古西亚泥板书,其功能性、赏心性更含蓄、更形象、更飘动。世界上没有第二个民族,把文字作为一种艺术,并且这门艺术引无数人喜而不寐、动人心弦。
   它是一种寓言,是一种感召。它把事情神化,占卜问天、问地,在龟板用炭火烤出裂纹,以裂纹的走向和长短,寻找仪式上的的答案。一个神化了的民族,注定要腾飞翱翔。它是一种载体,是一种图谱。它承载着民族记忆,又低低细语呢喃。它让人进入新的审美意识,在它那里,僵硬的历史也能成艺术的天堂,一种永久性的活泼力。它是一种自信,是民族的精神旨归。让每个华夏子女,都心中有根。一旦知闻它,就会以拳拳之心,投奔在它混沌时代所蕴藏神秘力量,揭开是黎明的破晓。
   殷墟甲骨文的破译,接着三星堆遗址出土,华夏历史接续到龙山时期,也证明了中华文化是多元一体的。把“西方至上”者用残简断篇编织出叙利亚、埃及和以色列等九千年文明,推到无处藏身的旷野。历史在时间里,都会沉淀出真相。
   直至今天,我们没有给那些研究甲骨文的学者夹道鼓掌,不愿打发点时间,读点他们的著作。姑且让它再蒙上一层尘埃吧,它只是回到它的历史,又有何不可呢?对于这种“姑且”我常不能容忍。我不能眼睁睁看着,脱离文化的根,再假借文化来斫伤文化。
   对此,我一看到殷墟甲骨文,就很自豪!
  
   4
   不止我一个人自豪,只要对中国历史文化热忱的中国人,都会自豪,都会被小屯村吸引。文化最怕寂静无声,假使有一天,小屯村引来过往簇拥人群,那么,中国文化何愁千里江山寒色月呢。
   每每想起甲骨文,倘若我们以谦卑的姿态和历史文化跳华尔兹,无论它是否一张疲态尽显的脸,只要我们保持求知的渴望,我们都能品读出新意,并能作出创新,也就能振兴中华。
   文化强,则中国强;中国强,则文化强,我想甲骨文的意义就在此。
  
   (原创首发)

共 283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介绍和赞叹殷墟甲骨文的文化随笔。随笔介绍了殷墟甲骨文的来龙去脉,尤其是发现之后的文化史实,虽然并未言及甲骨文本身的功能、特征、形制以及相关研究发展过程和成果,但从宏观角度,对甲骨文的影响做了表述。更多地从历史和情感角度来赞美甲骨文,也是对民族文化的一种传习和自信。表达了作者对中华传统文化深深热爱的民族情感,对于我们传承传统文化,赓续文化精神具有积极的意义。随笔大量采用甲骨文发掘、保护以及研究领域相关史料介绍甲骨文,并非单纯罗列资料,而是在这个基础上表达对甲骨文前世今生的慨叹,抒发对这个民族文化的景仰之情,进而彰显一种民族文化自信,起到了烘托随笔主题的作用。随笔中也穿插了作者许多个人感受,抒情和议论结合较为恰切,观点正确,情绪饱满。随笔语言疏阔大气,具有一定的冲击力,也凸显了主题。随笔为征文作品,符合“遇见”主题要求。感谢作者赐稿摆渡,推荐阅读。【摆渡物语编辑:沙漠孤月清】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沙漠孤月清        2022-05-21 21:37:20
  欣赏上古神兵老师随笔作品。随笔介绍甲骨文前世今生,知识准确,尤其对于发现前后的历史描述比较详尽。佩服神兵老师的文化胆气,从外围介绍甲骨文这种特殊的传统文化,对于增强人们文化自信颇有益处。期待新作。
2 楼        文友:孙丽红        2022-05-21 21:48:57
  找到知音了,我也特别折服甲骨文的神奇与伟大。
回复2 楼        文友:施起        2022-05-22 08:19:42
  我对甲骨文没有研究呀,就是用甲骨文来抨击一下当代人数典忘祖!
3 楼        文友:刘艾玲        2022-05-21 22:37:36
  带我们重温甲骨文的前世今生。有详有略,洋洋洒洒,为我们的文化自信摸清脉络!欣赏拜读!
天行健,小女子也当自强不息!
4 楼        文友:别似幽居人        2022-05-21 22:57:21
  作品对甲骨文颇有研究,娓娓道来,读了这篇文章,不仅增长了知识,也增强了文化自信。欣赏拜读!
5 楼        文友:飞不高蝴蝶        2022-05-22 07:34:30
  欣赏施起的文章,语言奇崛、深沉、文采斐然。内蕴丰富,博古通今,有足够的文化积淀,才能写出如此洋洋洒洒的文化散文。
6 楼        文友:优雅如枫        2022-05-22 16:01:29
  一篇具有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的随笔。甲骨文作为汉字的源头,是中华文化的国粹,是全人类的精神财富,需要我们去传承和铭记。佩服作者的文学底蕴,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深深挚爱,扬起中华文化自信,带给读者启迪,十分契合征文“遇见”主题,欣赏学习了。
喜欢伴随着晨曦的脚步聆听世界的声音,闻着文字的馨香穿越时空的隧道,做一个灵魂有香气,骨子里有正气,举止优雅的女子。
7 楼        文友:海宁        2022-05-22 18:48:28
  精彩!没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写不出这么深刻的文章。拜读学习。
8 楼        文友:寂寞看风        2022-05-22 21:06:31
  曾经繁盛的国都,几千年的历史轮回,沦落成偏远的小村落,还好,有文字流传下来,让我们有所追忆。
9 楼        文友:龙泉剑客        2022-05-23 14:30:45
  专业,学习了。
曾经的乡下少年,我愿用我的笔写我的过往,我的现在,甚至我的将来,分享我的喜极而泣,悲从中来,甚至是吊儿郎当。
10 楼        文友:静净        2022-05-23 18:02:12
  看老师随笔,增长知识。对甲骨文的前世今生做了详细的表述。希望现在人能延续传统文化。
共 11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