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一】最幸福的“仆人”(随笔)
亲爱的宝宝,你知道世界上最幸福的“仆人”是谁吗?奶奶告诉你,是爸爸和妈妈。
从你在妈妈肚子里生根发芽的时候起,他们就开始对你的成长作准备,吃什么营养会对你生长有利,听什么音乐会对你的心情有益,看什么画像会让你生得更英俊,等你瓜蒂自落,妈妈要为你哺乳,洗尿布,擦屁屁……非常繁忙的抚养劳动,是一个未生育过子女的人难以想象的。你学会的第一句话,迈出的第一步,识别世界的颜色,感受四季凉热,都是父母一点一点教会的。一日三餐,冬暖夏凉护你周全,他们从来没有怨言,即便你任性,不乖,爸爸妈妈也不会嫌弃你。他们奔波赚钱,养活儿女从来没有一丝一毫的松懈。请问宝宝,爸爸妈妈是不是最幸福的“仆人”?
宝宝是个男孩,爸爸妈妈必须要培养男孩的担当和责任感。在宝宝四五岁的时候发生过一件小事。那天爸爸妈妈要打扫卫生,姐姐也在家里,妈妈分配了各自的工作。听说宝宝领到拖地的任务,姐姐已经十六岁,他们三个成人很快做完自己该做的事,坐在沙发上休息。只有宝宝一个人还在吃力地拖地,也没人上前帮宝宝完成任务。宝宝不说话,一直坚持到底,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可是谁也没有想到宝宝委屈极了,拖完地后放下拖布,哇地哭了!说你们这些大人,都坐在沙发上看一个小孩子干活,你们把我变成奴隶了。宝宝一把鼻涕一把泪哭了好大一会儿。
这件事妈妈告诉我的时候是失笑的样子,大家都觉得“奴隶”这个名词好笑,实在不该从一个五岁孩子嘴里说出来。你妈妈一定给你讲了很多道理让你心悦诚服了吧?不然你不会停止哭泣。“奴隶”这个概念是怎么进入宝宝大脑里的,我到现在也不得而知。
关于这件事奶奶也想说一下自己的看法,奶奶开笔就告诉你世界上最幸福的“仆人”是谁了,那么当你会做事的时候,就要开始训练自己如何做世界上最幸福的“仆人”。上学做功课,找工作赚钱,结婚生子,然后你也会当上幸福的“仆人”,这是人生的程序。
其实,世上任何事都是互相给予的关系,爸爸妈妈养了你,等你长大,她们老了,你就要孝敬他们。你有了本事养家糊口,你的宝宝长大之后,你老了,他们就要像你当初养他们一样来反哺你,这就是中国的孝道文化。父母不会嫌弃子女,子女也不会嫌弃父母,无论他们老了是什么样子,或者病了,或者不能自理,子女也不能嫌弃他们。这个轮回就是让一代一代的人懂得,我从哪里来,我来世上为何,我应当如何?这个轮转就是一个字“爱”。
在这里,奶奶给宝宝讲一个关于鸟族的故事。鸟妈妈生下小鸟,鸟宝宝不会飞,没有能力养活自己,鸟妈妈就飞出去捉虫子,捉到虫子自己舍不得吃,回窝嘴对嘴喂给鸟宝宝,直到把鸟宝宝养到会飞出去觅食,长了本事,可以自食其力了,这才放手。这时的鸟妈妈也年老飞不动了。年轻的鸟宝宝身强力壮,飞出去捉虫子,以同样的方式供养鸟妈妈。人类发现了鸟族的哺养方式后非常感动,就把这种行为叫做“反哺之心”。你看,鸟类和人类是不是有着同样感恩报恩的美好心灵呢?这个事例告诉宝宝,万物都有各自的情谊,谁也不是奴役谁,而是互相给予和关爱,只是表现方式不同而已。
推而及之,宝宝学了本事,到社会上做事,无论是对上司、同事和部下,时时想到人与人是互相给予的关系,并非谁是“奴隶”,这是心态问题。要知道“心”是自己的上帝!你的心怎么想,世界就会呈现出你想要的样子。在人生过程中,宝宝会慢慢体会到,世上有很多不公平,认真做事并有业绩的人,有时不一定会获得同等的待遇,反而那些投机钻营者,又不好好做事倒是得到不该得到的待遇,这样的事会常常发生。但是,宝宝要有智慧看到背后的利益:表面上看害,实际上是益;表面上看是益,实际上可能是害。比如妈妈让宝宝拖地,他们坐在沙发上做出这种表相,让宝宝觉得有奴役之感。可是,妈妈给予宝宝最大的利益是,可以学到承担的精神,生存的能力,没有爸爸妈妈的帮助,自己也能解决一切问题。一个人吃得了苦,受得了气,还有什么坎坷过不去?长大还可以为自己的宝宝做典范。
同理,那些投机钻营者只是碰对了运气,虽然看起来有效,但绝不会久长。而有恒心立大志者,上天是不负苦心人的。有了那些投机者,让宝宝在失落中奋起,锐气愈挫愈勇,从而做出一番大事业。这个时候宝宝回头再看,是谁获益最大?关键是不要被表相蒙蔽,《易经》思维是,每个人遇到任何事都不是坏事,看起来是坏事,假以时日就会变成好事。要在坏事上扩充自己的心量、勇气、意志,谁笑在最后谁才是胜者。那么那些投机者是不是又变成宝宝的贵人?反之,一些善缘,看起来帮助宝宝,赞许宝宝,难免让宝宝沾沾自喜,生出堕性,从此停留在一处不思进取,那么这些善缘是不是又成了宝宝前进的障碍?常言道: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宝宝要懂得:世界上最不变的就是“变”。投机者相信运气,立长志者相信命运。人生都有抓不到的云,想实现而得不到的理想。但圣人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思是说,只有自强不息,才能收获健康和健全。宝宝慢慢会应证到这句话。最后奶奶送给宝宝五件宝:
心怀孝,身体勤,言有恕,心有量,事有成!这便是人生的修养,供宝宝人生参考。
2022年4月1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