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静】看人看心(散文)
他不在了,我还是舍不得删除他的微信。每隔一段时间,我总会习惯性地在微信里一笔一划写出他的名字,查找他微信,然后点开他头像看上一眼。尽管那头像不是他本人,只是“阿弥陀佛”四个红色繁体字代替,但已然让我心安不少,仿佛他还活在眼前似的。
我看完头像,又去看他朋友圈,封面只有三尊佛像,底下一条横线,朋友圈空白一片,啥都没有,也不会再发表任何动态。我却没有当初得知他离开人世时那么难过了,反而觉得这才是他的风格,他已在去西方极乐世界的路上,或者已经到达那里,过上了他想要的生活。如此便安好。
生命有很多种形式存在,活着或死去,想念或忘记,无心或有心,无用或有用,享乐或受苦,空茫或拥堵,自在或束缚,矛盾或挣扎等等,总会有多种形式并列闯入心境,以感悟的状态相互依存。
思考着的生命,都有矛盾与挣扎,不管命运途中多拥挤,人生路上朝向哪方,自由畅通或弯延堵塞,总会有一条小道守在风雨里,只要趟过风雨,见到彩虹的机率就大了。所以人要善于思考,只要不让大脑生锈,它总会一直在运转的。大脑灵活了,有光浮出脑海,长出藤蔓缠绕花枝,便会结出智慧果实。
在我心里,他一直是个很有智慧的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才华横溢,脸上常是倨傲不羁表情,不熟的人觉得他威严不好接近,熟人却觉他慷慨无私乐于奉献,也很平易近人。受过他帮助诸多,他从不求回报认真在付出,只希望你越来越好,能尽快成长起来。是精神上共鸣的朋友,甚至超越性别存在。
我一直在心里默认他是师父,我不知道他是否认我为徒,因为我们终是错过了传统磕头拜师礼。尽管他先前提过收我为徒,但因为种种,抑或机缘不够深,终错过没能实现。现在想来是很遗憾的,更遗憾是没送他最后一程,至今也不知他安葬何处,也没能在灵位前上过香,只能寄希望于共同好友,盼望有日祭奠。
他曾说我有慧根,但太懒不爱思考。说话过于坦率不留余地,很容易让自己陷进莫名烦恼中。别造太多业障,不过好在善多贵人也多。那段时间,我跟他学习写剧本,被批评得一无是处,也便练就厚脸皮,但从中也受益颇多。
某日阳光普照的下午,我们本来在探讨历史典故,多是他在讲我在听,他忽然说到佛学,我醍醐灌顶中有所开悟。其实人世繁华与苍凉,不过一瞬一念间。吃穿住行好坏,终是虚壳而已。人借助一张虚壳而活,终有一天也会跳出虚壳而存在。
所以从此之后,我越活越简约了,常素色衣服裹身,帆布包挂肩,休闲鞋套脚,不追求吃穿住行,只沉默地向着书海的最深处走去。书海深处有历史,历史尽头能看见花开花败,时光交替,岁月更迭。平生静好或流漓,都只是过客匆忙罢了。人间烟火,不过一场浮云梦而已。
当然了,还在人间者,就还在做美梦,也还在看人看心,察言观色。在红尘之中寻找色味相同的人,总是不简单的,三观或五官,感官总会先行探路。唯心者,免不了被心束缚,想改变,但惯性思维就停这了,也就只能止步不前了。
脚不想朝前迈路,心倒是可以先行探路。探路时,随身携带茶叶出发,更有一种旷然神怡之感。茶叶在水里沉浮,飘散出香味,就像这起起浮浮的人生况味,只要用点心,生活总会很有韵味的。就像茶,只要懂它的道,心就会奔向无穷无境处,酿造出茶人匠心的精神!
看人看心,最后倘若能遇见匠心,并学会铸它,哪怕千锤百炼未成钢,至少也可凿出一方净土,开垦出一块心灵圣地,滋养灵魂以光泽,也算没有遗憾了。我曾那么近距离地遇见过一个如匠人般的他,他赤诚地捧着匠心来到我身边,有幸听过他授课,这也算是生命中最美好的旅程之一了。
活得通透者,心灵是可以一眼就清澈见底的。现实中木讷不代表什么,重要的是灵魂深处要纯净有质感。我知道,无论是谁,总有一天我们都会离开很久很久的,现在学会记住一个人,走的时候就不会那么疼痛了。现在学会感恩生活和奉献他人,走的时候也会很美好愉悦的。我以为。
谢谢您的评论,遥祝幸福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