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耕耘】【流年】风花雪月(散文)
风花雪月,出自宋•邵雍《伊川击壤集序》:“虽死生荣辱,转战于前,曾未入于胸中,则何异四时风花雪月一过乎眼也。”它的原意是指四季景色,后引申为词句华丽内容空泛的诗文,或是指爱情和生活的荒淫无度。词义变化之大,令人瞠目。
词义的发展有一个过程,追溯不容易。风花雪月,诞生于邵雍的《伊川击壤集序》,出身高贵,又一副孤傲清高,不流世俗的样子。它们应该都是是大家闺秀,如云南大理四景: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它们都是自然之物,各有其美,聚合在一起当然是美上加美。
云南地势高峻,幅员辽阔,十六个地级市,除了北边的昭通,东南的文山,西南的临沧没有涉足,我已行走了它的多半壁江山。我曾经先后五次深入腹地,抵达边陲。到过香格里拉、泸沽湖;去过瑞丽、西双版纳。有的地方虽说是浮皮撩草,但大多因其特色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如玉溪的卷烟普洱的茶;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以及在公路上悠游的大象,还有当地俚语:三个蚊子一盘菜、小姑娘吊个大烟袋、老太太上树比猴快、火车没有汽车跑得快等等,几十年过去我仍然记忆犹新;还有哈尼梯田建水故事、腾冲的银杏和火山温泉,保山英烈和顺古镇……更不用说那次专程前往曲靖,拜访流年大拿山地,探访“两爨”碑了。
我对大理情有独钟,去云南5次有3次到了大理。遭遇过下关风,会唔过苍山雪。虽然上关花是个美丽的传说,无法一探究竟,但我还是坚持去了上关镇。在那里既听到了美丽的传说,也饱览了时令鲜花的风采。热情的朋友还带我绕道双廊,见识了那里因杨丽萍而声名远播的白族舞蹈。双廊镇西临洱海,北与上关镇连成一片。虽然“朝珠花”早已香消玉殒,但上关和双廊,都是花的世界,叫的出名,叫不出名的鲜花争奇斗艳,浓艳香烈得化都化不开。
第三次去大理,我是专为洱海的月而去的。
那一天,正值月中,我从昆明到大理,出火车站打车直奔滨江路洱海公园南大门,既未乘游轮环湖,也未坐车绕堤,一个人在洱海边走走停停,与野鸭子游戏,与海菜花对视;踏石跳跃,在巨石上坐卧行止,独自盘桓了一整天。如今想来,那仍然是我此生最惬意的一天。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是我当时心情的写照。我在洱海边流连,水鸟花虫的呼应唱和已经令我心旌荡漾,那些未曾经历过的美好一点点渗入我的内心,给予我视觉、听觉、触觉冲击,等到月出东山,月光乍现,那种一波一波被推高的心理满足,达到了极致,在一阵大喊大叫过后,我心满意足。
我上不了“青天”,只能在夜幕降临前爬上团山面东而立,突然间洱海的尽头,仿佛也是天的尽头,一轮圆月蹦出了湖面,那温煦的光芒一下四散开来,给朦胧的夜色披上了一层轻纱。那些散落在各处的灯光,渐渐萎迷,竟至于黯然失色。只见水面倒影,澄彻通明,水天一色。洱海在圆月的笼罩下,像是一个蓝莹莹的吹涨了的气球,细腻匀称、纯净空灵。我看呆了,使劲屏住呼吸,害怕用力喘口气,那人间美景就会幻灭。因为竭力屏住呼吸,我的思绪也凝固了,搜肠刮肚怎么也找不出一个合适的词,来形容它,来赞美它,来感叹我当时的心情。我眼晴一眨不眨地眺望远方,突然“鸣一一”的汽笛声穿透夜空,把我从痴迷中点醒,瞬间脑海中闪现出苏东坡《赤壁赋》中的句子。我于夜色中旁顾,见四周无人,于是忘乎所以,大声吟唱起来:“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一下子,我的喜悦,我的感动,都得到了渲泻,并且跨越千年,与苏老夫子形成了默契。
老子主张:“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孟子》认为:“人性向善,犹水就下。”水是自然之物,其“不争”“就下”的自然之美,在道家鼻祖、儒家亚圣那里成了体现人性之美的价值追求。所以,我以为那些以自然之物冠名的人,一定深谙其理,意在把自己的品性追求、成事风格因循自然之道,追求水到渠成。流年的“风花雪月”就是如此。
风逝是个热闹的人,她经常在群里与石语互掐,与清鸟二哥斗嘴。她也真是厉害,一个人舌战群儒,毫无畏惧,还战绩辉煌,常常引来众人叫好。有时看她一个人左冲右突,也有落于下风的时候,我于心不忍,正想声援,但见她话锋一转,或是卖个破绽,又反败为胜。风逝忽悠起来,那是一套一套的。群里好几个人经不起她忽悠,只消三言两语就缴械投降,我是其中之一。也有打不倒的小强,譬如二哥,两个人势均力敌,胜负难辨。或许是她厚厚的眼镜,或许是照片中她严实的一丝不苟的穿着,我总是把她战斗的姿态与唐吉诃德做对比联想,并为此忍俊不禁。每次感受她的伶牙俐齿,我都觉得不可思议。我们俩同庚,都有冲刺高考的经历。她比我刻苦,同一年考进师范院校,她上本科,我进专科。她大学学地理专业,却当了一辈子语文老师。长期养成的从业习惯,使她对字词句都格外较真。我是个马虎的人,读书写作常常不求甚解。有一段时间,风逝不厌其烦,指出了我文章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让我受益匪浅。最近,或许是恨铁不成钢,她懒得与我多费口舌,连影子都见不着了。群里因此冷清了很多,我也寂寞着,有时难免会想她。
下关镇位于苍山和哀牢山之间的豁口处,冬春西风和夏秋西南风长驱直入后,再绕山往复回旋,产生了一些奇特的自然现象:上窜下跳。据说,人如果迎风而行,帽子掀翻于地,不是落在身后,而是跌在人前。
下关的风,有其成因,取名风逝,又像逝风一样来无影去无踪,应该也有其成因。
石语与风逝是一对欢喜冤家。我来流年,只知有石语,后来在流年出入多了,才知石语就是落花。
“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否出自于此?不得而知。去年的某一天我们加了微信,石语就自我介绍,真名王岩。当时我就揣测“石”与“岩”有关。石头能开花,当然也能说话,要不怎有“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呢?只是石头梆梆硬,吐口唾沫是颗钉。石语必然掷地有声,一定性格果敢,是位女汉子。但通过接触,觉得她是个温柔有余的人。说话做事行文隐忍克制,还知性美丽,有着小家碧玉般圆润通融。石语确实是位思想者,见解独到,写出来的文章,无论标题还是内容都别具一格,流露出来的情感却温婉细腻。她或许有坚强的一面,但一定不坚硬。取名“岩”可能是父辈通过名字施加影响,希望她坚韧,在艰苦的环境中,成长为坚强、坚定、坚持的人。“石”是对“岩”的传承,依然有硬度,但同质不同形。一个少女时代对“衣服”“村子”萌动春情,并在恋爱季节追踪而去的人;一个对麦子心存感激,并呼吁世间人都不可轻慢麦子的人;一个全心养育儿女,对孙女米宝弹奏出多来米的人,其感性一定多于理性。虽然“石语”用了许久,但远不如“花”那般贴切,那样亲切,那样朗朗上口。“花”“花丫头”“花妹妹”“花姐姐”,甚至“花奶奶”在流年张口就来,就很能说明问题。
花之美,美在天然。上关的花,虽然无迹可寻,但白族人爱美的天性一直都在。从“落花”改作“石语”可能是一种传承,更是一种提醒,提醒自己保持思想者的姿态,努力用理性驾驭感性,在激发出生命活力的同时,初心不改,努力追求“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的至美境界。
有“风”,有“花”,还有“雪”。流年根本就是一个雪的世界。除了雪世仁之外,还有一群雪佃户。有时我想,纷飞的雪、雪飞扬,哪一场更猛烈?也许在她们自己,哪一场更猛烈无所谓,她们追求的是飘逸的姿态,是无拘无束的洒脱,还有越是严寒越显扬的精神。纷飞的雪是有力量的,从她催债逼租可见一斑。闲云落雪、素心若雪,一个在山东,是对山有执着信念,心里装满诗情画意的北方佳丽;一个在新疆,像雪一样飘逸,上马可以驰骋,下马可以赋诗的俊俏美人。她们同名(音同),不同姓,一个“落”,一个“若”,意思大相径庭,性格、喜好各不相同。还有天上雪,始终追求飞翔的姿态。我为她的坚持点赞,亦为她的艰辛牵挂。临风听雪却不同,显示出不同于一般人的冷静,是站立着的勇敢者的形象。她以坚韧顽强、坚定执着的姿态,顶风冒雪,毫不退缩,聆听恶劣天气中的世语人声,体悟残酷环境里的世间百态。
流年的雪,不管身处南方,还是身处北国,都是雨的精灵,它们具有晶莹纯洁的质地,具有自由飘扬的个性。每一朵雪,看似不着烟火,都蕴藏着成长的艰辛,都经历过人生的曲折。但即便如此,她们依然纯洁,像苍山雪一样,挺立于群峰之巅兀自美丽。
月一直是文学的宠儿,流年当然少不了月。“一海明月”是流年的老大哥,敦厚朴实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我的这位老同学喜欢文学酷爱读书,最近又迷上了篆刻。曾在朋友圈发表《一海随笔》467期,内容包括旅行感言、读书收获、瞬间感动等方方面面。他笔耕不辍,流年是他的主阵地。无论是担任流年社团诗词主编还是评论部长,从来都是一丝不苟。不到一年的时间,他的《一海推荐》长篇评论已经发出31期,很多作者因为他的评论大受裨益,深受鼓舞,甚至热泪盈眶。前些天,我和石语聊天,她问我:“明月大哥家经济条件是不是很好?”我回答:“他女儿很有出息。老两口只有退休工资,收入不算多。”我知道,石语这样问是有缘由的,明月书买得多,又热衷篆刻这样烧钱的营生,并且在流年群红包发得勤且厚实。一个人的阔绰程度大多与经济条件有关,但花费的去向因人而异,有人舍得吃,有人舍得穿,愿意花钱的地方,一定是觉得值得的地方。明月大方,实在是觉得买书、学篆刻值得,花在流年兄弟姐妹身上值得。
明月的一丝不苟,还体现在他作文上。近段时间他在流年发文少,一则因为学篆刻占用了一些时间,但更主要的是因为他对自己要求高,要求自己倾注深情有感而发并以质取胜。他曾经跟我说,他的知识储备不足,要博览并精读一些书,做到厚积薄发。他把正在阅读的书拍照片发给我,有哲学、美学、历史、文学,包罗万象。眉批、注音、划线,横平竖直,一笔一划,都带有他求知若渴的热诚。
月亮反射太阳的光辉,所获不多,但它倾其所有,返照人间。洱海的那轮明月,亘古不变,照亮过无数人前行的脚步,愿流年的明月踔厉奋发,评点文字,为流年人实现文学梦想举烛照明,笃行不怠。也愿他饱读诗书,下笔有神,在流年读到他更多优美的文字。
1990年12月,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进行“人的研究在中国——个人的经历”主题演讲时,总结出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一处理不同文化关系的十六字“箴言”,引起巨大反响。这一“箴言”具有普适性,当然,在“流年逝水”也适用。

祝贺老同学,又一篇佳作诞生。【鲜花】

把风给揪进去凑数,实在是不胜荣幸。
坏蛋。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