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耕耘】【流年】在文字里修行(散文)
一
2011年7月21日,我在江山文学网落户了。此去经年,流年偷换。当时正值人生盛年的我即将步入花甲老人的行列。屈指西风几时来?岁月留痕,爱在江山,情系流年。将近十一年的光阴,在江山这片美丽的沃土,我走出了一条条深深浅浅的脚印,种下一行行平平仄仄的文字;在逝水流年这个温暖的大家庭,我度过一个个忙碌充实的日子,收获了一份份美好恬适的心情。
2011年的夏天出奇的热,让人喘不过气来。还没放暑假就传来了儿子奶奶去世的噩耗。彼时,娘家嫂子又罹患肺癌,在生死线上挣扎。生老病死虽是人生的常态,但落到每个个体头上,却是一次次撕心裂肺的生离死别。童年的时候,年仅6岁的妹妹突然暴亡,让我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死神的凶残;29岁那年,38岁的大哥因罹患胰腺癌英年早逝。后来又经历了大嫂、父亲的去世。于是我对死亡产生了极大的恐惧。我害怕家里办丧事时那种阴森的气氛,我不忍卒听亲人们一次次令人肠断的悲啼,我更难以承受失去至亲的痛苦。好好的一个人,转眼就消失得无影无踪。而这样的事情不知哪一天又会降临到自己头上?如此想来,便觉人生如梦,毫无意义。
2011年夏天,当我再次面对亲人的死亡,精神几近于崩溃。尤其是小嫂子重病缠身,对我的打击特别大。她跟我同岁,却没有我幸运。她没上过一天学,没过上一天好日子。操劳半生,眼看曙光就在前头,儿子研究生毕业在即,她却一病不起。谁能告诉我,这到底是为什么?生而为人,难道就是来受苦的?
那些日子,我像一具行尸走肉苟活于人世,又像一个孤魂野鬼游荡在网络。偶然的机缘,我游荡到了“好心情”网站。在岸上观察几天之后,我悄悄下去试水了。虽说我是正儿八经的科班出身,但毕业后忙于工作、生活、孩子,曾经的文学梦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博客兴盛的时候,也曾写过一些小诗、短文,与博友们唱和,但那差不多是闹着玩的,算不上文学创作。如今,孩子大了,去澳门上大学了,空余时间多了起来,何不将自己对生活的感受诉诸文字?一来可以填补内心的空虚,让自己没有太多的时间胡思乱想,同时还能重拾年轻时的梦想。可是,从哪里写起呢?几十年的人生际遇,千头万绪,理不出个头绪。思忖再三,我决定从大哥写起。因为大哥的过早离世,对我整个大家庭的影响实在太大了,我一直耿耿于怀,有一种不吐不快之感。
那天晚上,我正好一个人在家。坐在电脑前,轻击键盘,一行行文字从心底流向指尖,倾泻到屏幕。写到动情处,情不能自已,泪水打湿了键盘。三个小时,一篇三千多字的初稿便完成了,题目是《那些流年中的痛和爱》。家乡一位文友读到它,感同身受,特地写下一篇评论,其中有这么几句:“读燕剪春光这篇写手足情深的文字,我是读一次,心跟着哭泣一次。读到最后,我沉在她的文字情感里,泪流满面。只有依靠吸烟,来拂拭与缓和伤悲。”我想,并非我的文章写得如何好,而是我将心中积存已久的情感一股脑倾注于笔端。刘勰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要想感动别人,先要感动自己。
我的散文,不敢说文字有多么优美,技巧有多么成熟,但就真诚和朴素这点来说,我做到了。尤其是亲情散文,每一篇都是蘸着血泪写成,故能引起共情,让读者跟着我的感情一同起伏。
《那些流年中的痛和爱》初稿完成,我没有急着发出去,而是雪藏了几个月。同年十二月,我正式加入流年。我将它修改之后,作为见面礼,发到了流年。虽然这篇文章在江山没有得到精品,却是我自己最满意的作品之一。
当时写完这篇文章,我已经初步体会到文字是心情的出口,它可以舒缓你内心的焦虑、减轻你精神的负担。于是,我一发不可收,接连写了几篇亲情文字,发到了当时所在的天涯诗语社团,其中有《剪一缕母亲的白发珍藏》《我苦命的嫂子》《母亲,你的苦难让我痛彻心扉》。至此,我积郁已久的心情轻松了许多,似乎通过文字这条通道,给内心腾出了一个豁口,阳光可以进入其中。
二
我在《好心情》呆了不到半个月,就跟随纷飞的雪到了江山。先是在天涯诗语呆了几个月,后又追随雪和风到了流年,从此便没有离开过。
流年,有一个良好的文学氛围和人情氛围,让人有一种家的感觉。社长纷飞的雪是一个痴迷文字的上海女子,有号召力,更有执行力,还有亲和力。当时的执行社长风逝是一个热情似火的山东人。我和她是同行,沟通更加顺畅。如果没有她真情的邀请,我来流年的时间可能会更晚一些。对于顾问江凤鸣,开始我是有些惧怕的。我怕他恃才傲物,目中无人。我这人也有点小清高,一般不会主动与人搭话。后来的事实证明,流年二哥既才高八斗,又平易近人,甚至还喜欢跟人抬杠斗嘴。在流年论坛,他与江楼老先生棋逢对手,抬起杠来,斗智斗勇,那叫一个精彩绝伦。在流年编辑群最开心的事是看二哥和风斗嘴。一个故意挑逗,一个伶牙俐齿,针尖麦芒,互不相让,眼看吵得有点不可开交。如果你以为他们是真的吵架,那就错了。他们只是兄妹逗趣,越吵越亲。当时其他几个流年人,也各有特色,怜幽安静,琉璃活泼,大哥憨厚,李子幽默,舞儿娇媚,小娴可人。
我是一个不太爱热闹但内心丰富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基本上是三点一线,家庭、单位、菜市场,圈子很小,朋友不多。自从进入流年,和一群有趣的灵魂在一起,我渐渐地卸下盔甲,露出本真的自我,融入了这个让我倍感亲切的大家庭,和兄弟姐妹一起,开心写字,开心聊天。生活变得充实,心情也开朗起来。
此时的流年正处于上升期,吸引了不少爱好文学的才子佳人,我的写作也进入了一个相对丰收期。我开始学习写短篇小说,一篇篇一万字左右的小说脱颖而出。与散文大都写个人生活不同,我的小说基本上每篇都截取社会生活的一个横断面,揭示一些带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
毋庸讳言,女性写作一般范围比较狭小,宏观叙事不多。我也不例外,但我一直关注政治、历史和时事,阅读范围相对广泛一些。自从成为江山的签约作者之后,我希望自己能从个人的小圈子里跳出来,多关心民生疾苦,多为弱势群体发声,这是文学的神圣使命。有了这个意识,我写作的天地更加广阔。《一份低保户名单》反映了一些地方政府在执行上级政策时的不正之风;《爱,没有原罪》描写上山下乡知青的苦闷与爱情;《较量》展示了农村丧葬改革的艰难;《村庄,我们的爱与疼痛》,写的是一个村庄的变迁,映照出时代的发展变化;《寻》展示了当代大学生不同的人生追求;《不准出生的孩子》将中国重男轻女传统观念与当时的计划生育政策叠加在一起,具有一种深刻的悲剧力量;《太阳花》将笔触伸向一群特殊的留守儿童。至此,我的写作不再囿于个人的小资小调,而是把目光投向广阔的社会,去触摸时代的脉搏和人性的幽微,具有了一定的社会意义。
写作的范围拓展了,我的心胸自然豁然开朗。遇到生活中的难题,我勇敢地面对,往往能举重若轻。因为我知道,每个人都要经历生老病死,人世间每天都在上演各式各样的悲剧,世界上比我更加困顿、比我更加不幸的人太多了,我有什么理由唉声叹气、怨天尤人?每个人到世间走一遭,都是在修行,只是修行的方式不同。有的人在生活中修行,有的人在深山古刹修行,而我,就在文字中修行吧。
三
不太熟悉我的朋友,常常对我说,你的性格就像你的网名“燕剪春光”一样,总是春风满面。相由心生,你一定是个特别幸福的女人。其实,我的人生充满了各种甜酸苦辣,恋爱婚姻尤其不顺利。《无可奈何花落去》《初恋的回声》回顾了我年轻时一场刻骨铭心却无疾而终的初恋。在写完这两篇文字之后,那段恋情在我心中彻底画上了句号,从此放下心结,无爱无恨,相忘于江湖。
在我所有的散文作品中,我比较满意的还是《岁月飞渡》和《别为我哭泣》,巧的是这两篇正好获得江山绝品。前者以家乡县城老码头为中心,浓缩了我大半生的经历,也反映出时代的变更,给人一种沧桑感。后者是为母亲去世而写。
流年的朋友都知道,我对母亲满怀悲悯之心和感激之情,文集中有不少篇章是写母亲的,甚至小说《当我遇见你》也是以母亲为主人公。母亲,生活于新旧社会交替的年代,是特定历史时期中国劳动妇女的代表。她一生受苦受难,却始终保持着善良、乐观。当母亲的生命走向终点,我拿什么来纪念她呢?只能是长歌当哭,让母亲最后的容颜、最后的动作、最后的话语永远活在我的文字里,烙印在我的心底。于是,我用三个章节分别写了最后一次回家探望母亲的情景;母亲生命最后一刻的从容;探访母亲最后的归宿——墓地。我想以这样的叙述来致敬母亲,致敬生命。正是因为写了这篇文章,我对生命有了更加深层次的思考:人的生命是有期限的,人终归一死,但人生是有意义的,那就是你留在世上的精神财富。
四
上个季度,流年再次荣登上江山社团首位。我陪着流年一路走来,深知其中的艰难和曲折。犹记得2019年,流年遇到了建团以来最大一次挫折,往日热闹的编辑群鸦雀无声,社团主页难得见到一颗红豆豆。我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却无能为力。其时,我的生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故。虽然经过多年的修炼,我的内心已足够强大,但心情还是一度低落,提不起写字的兴致。这时我发现,比我年龄还大的玫瑰姐姐每天还在坚持编辑;流年几十位家人一个都没走远,都还在默默关注着流年。我感到深深的自责。作为流年的老人,我有责任为流年的复兴出一份力。恰巧这个时候二哥交给我一个艰巨的任务,劝说雪回归江山,重振流年。
2020年6月,各地疫情还没停息,我和玫瑰姐、雪三人结伴去贵州旅游。我们从各自的城市出发,在贵阳会合。这是一次在流年的历史上有着重大意义的旅游。6天的行程,我们不仅欣赏了贵州的青山绿水,还一起规划了流年的复兴大计。
流年强势归来,我也重拾搁置了快一年的文字,创作再次进入一个平稳的轨道。人都是有惰性的,而惰性的天敌是督促。雪勇敢地担任起“地主婆”的角色,不厌其烦地“逼租子”。在雪的督促下,流年人你追我赶,争取完成每月两篇的写作任务。在这样一种氛围里,我没有理由懈怠,基本上都能按时交齐“租子”。我感觉我的散文风格不知不觉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变得更加自然纯朴,少了一些早期的浮躁、煽情,多了一份平和淡定。这个时期,我自己比较满意的作品有《雨打芭蕉洛闲庭》《娥姑》。前者描写我在美林湖的闲适生活,带有一种文化气息;后者写家乡一位发小卑微的一生,透露出浓郁的悲悯情怀。
我退休后定居在广清交界的美林湖,过着半隐居的田园生活。这里空气清新,环境优美,贴近大自然。还有一个院子,可以种花种树种草种菜。我之所以能自得其乐,是因为阅读和写作充实了我的生活,我的精神有了支撑,心灵有了栖息之地。文字,是我的信仰,是我的爱人,也是我的修行。
流连江山将近十一年,我在文字中修篱种菊,抵挡红尘中的纷纷扰扰,在心中蓄一片晴朗的蓝天。偶尔有几片白云飘过,那是远方的朋友托清风送来的问候。
未来的日子,我将继续在文字里修行,不惮世事浮沉,不惧时光老去,静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带着一份淡然,一份禅意,静静守候着每一个似水流年的日子。
春光姐的文一贯朴实厚重,意犹未尽。问好姐姐,祝愉快!


怀念在青岛相聚的日子,姐姐那张明媚的笑脸和那双温暖的手一直复现我的心头。祝姐姐幸福快乐。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