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点]安静的五月之忆“六一”(随笔) ——时间都去哪儿了
去年的这个时候,校园里早已热闹得有点儿无法形容了,这时的校园会真正地变成孩子们的天下。敲锣、打鼓吹号声会在每天清晨和下午在校园里回荡,原来这是为庆祝六一儿童节,学校在训练仪仗队。大概这是童年时光里,除了学习之外,在孩子心目中,能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事了。
大概三十年前,我那时候还不到十岁,正在上三、四年级,每年五月最期盼的就是过六一儿童节了,因为可以尽情地玩一整天。那时候,是各个教学点集中到中心校去过六一,可以说是当时教育界乃至镇里最大的事了。很多所学校聚在一起,再加上观看的人,就显得异常热闹了。那场面、那阵势完全不亚于现在的一场县级运动会。
记得六一当天,所有孩子都会起个大早,收拾好东西到学校集合,然后步行去中心校。虽然距离并不近,但一路上大家心情激动、说说笑笑,不知不觉就到了目的地。到了“大会场”,从四面八方汇聚起来的人们熙熙攘攘,好不热闹。大家都是来看六一表演的,应该是家长居多。卖冰棍、汽水的、玩具的,吆喝声此起彼伏。卖冰糕、冰棍儿的人推着一辆自行车,自行车后座上有一个用白棉布包起来的箱子,冰糕、冰棍儿就放在里面,一根冰棍才两毛钱,在当时也不算便宜。还有卖水枪的,生意兴隆,扎堆购买的以男孩居多。男孩子们都希望买上一支,希望可以通过玩水枪来冲淡六月的炎热。
每次过六一,妈妈会给带上几元钱,作为过六一一天的花销。但妈妈还会带些干粮——自己烙的饼,还有妈妈认为最抗饿的鸡蛋。花销几乎全花在冰糕和汽水上了,还有零卖的“方便面”。
六一庆祝活动在八点整正式开始,第一项活动是各个学校队伍齐步走绕会场一圈来接受主席台的检阅。经过主席台的时候,把提前练习好的口号用响亮的声音喊出来。大家都特别的卖劲儿,不光是为了展现饱满的精神面貌,更是因为“六一”一年才有一次,所以会格外地珍惜。
队伍检阅完之后,进行的第二项活动就是团体操表演,这算是庆六一活动中高潮的环节了,因为每个学校要通过表演来比赛,看谁能拿到全中心校前三名。比赛竞争得很激烈,各个学校的表演队都会拿出看家本领,往往最后能拿到前两名的都是在中心校或者是规模比较大的学校。印象中我就读的学校拿到的最好名次是全中心校第三名。
中午经过简单的修正以后,下午进行舞台文艺表演。这个表演以舞蹈、独唱及语言类节目为主,特别是语言类节目出彩的地方都能引得现场观众笑出了声。随着一个又一个高潮,在观众们此起彼伏的掌声和笑声中渐渐到了尾声。
精彩总是稍纵即逝,总有几分不舍;童年就在这一次又一次的美好记忆中,渐渐走向了终点,也把我们带到了现实之中。人总要长大,然而长大了就意味着永远失去了那一份童趣和童真。童年是一张单程票,是一艘有去无回的船,经历过的风景都是纯洁无瑕的,过目不忘,又无限珍贵!
今年因为疫情的原因,没有了锣鼓喧天,没有了孩子们整齐响亮的口号声,校园里显得安静极了,即将来临的“六一”也注定在一片安静中度过。虽然六一没有了那种热烈的气氛,但孩子们心里的童趣、童真依然存在,就像一首童年的歌,永远在时空里回荡。它的旋律悦耳动听,百听不厌,会一直伴随着孩子们走过难忘、美好的童年时光。
我的已经渐行渐远的童年时光,依然在我的记忆里萦绕,挥之不去,如五月的微风吹拂着脸庞,那种感觉真的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