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大爬犁小爬犁(散文)

精品 【东篱】大爬犁小爬犁(散文)


作者:枫桦 举人,3238.4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858发表时间:2022-05-30 05:28:37

【东篱】大爬犁小爬犁(散文)
   有个相关东北的冷笑话,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在东北这疙瘩儿撒尿,手里要提溜一条棍子,防止撒的尿被冻住,要一边撒,一边敲才可以。
   是不是这个笑话有些故弄玄虚呢?其实,真实的情况与这个笑话差不多少。在数九寒天的时节,把一盆热水泼向天空的时候,会在瞬间结成冰晶落下。滴水成冰是这里的常态,呼啸的北风像挥动着的大马鞭子,抽在脸上、手上可是够疼的,这时候,如果真的在野地里方便,可一定要注意了。
   这东北的森林浩瀚无边,给世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柴禾柈子是东北人家的必备之物,只是这些柴禾柈子都远在山野,距离家门还有一段距离。如何把柴禾运下山呢?天长日久,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中,摸索到一些生活的经验,爬犁便应运而生。
   别看爬犁的外形简单,却凝聚着东北人的智慧。充分利用冰雪所产生的动力,来获取最大的效益,无疑是对生活现状的极大改变。爬犁也不知不觉地伴随着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成为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具。
   我们这里的爬犁种类大致分为大爬犁和小爬犁。大爬犁用来套牲口用,养牛养马的农户人家,会在耕种完田地,农闲之余,套上牛或马,去拉上些柴禾。为牛和马制作的大爬犁,有所不同,牛用的是“硬套”,爬犁可以横压在牛脖子上。马爬犁却不能如此制作,它拉的是“软套”,有两个辕子套上便可。制作爬犁的长短也很关键,要看自家的牲口大小,进行量体裁衣,爬犁杆儿短了,搭在爬犁蓬上的柴禾会撞牲口的腿。两根爬犁杆的选用,是要把树根部分都要挖出来。树根的质地是非常坚硬的,这一部分着地,即耐磨又耐用。
  
   二
   有大爬犁的人家大多是非常豪横的,说话办事都与众不同。我身边就有这样一个人,家里有条非常健壮的大牤牛。人都说,这牲口的脾气是跟着主人的性子走的。主人身上的某种气质,顺带着影响到了自家的牲口。
   这个人都叫他“孙大牛”,意思是大大咧咧,牛气哄哄的,什么事情都不放到他的眼里。他家拉柴禾简直就是不费吹灰之力,院子里的柴禾垛,好像是吹气吹起来的,今天看还没有呢,明天就一下子鼓起来。
   别人家去拉柴禾,还套个车啥的,一早晨出去,也得大晌午才能回来。他却不用,只套上个爬犁,人一声吼,牛都跟着嗷嗷直叫,生龙活虎地出发了。也就个把钟头吧,看哪,平坦的大道上,他们“呼呼隆隆”地回来了,牛有使不完的劲,就这么平地拖爬犁,硬生生地拖回来一大爬犁柴禾。
   如果拉得少了,就不值得去宣扬,也不值得去显摆。孙大牛是什么人?一定得是面子上跑得了马的人。他是有这个资本的,他的这条牛与众不同,身材高大,健壮,一对弯弯的牛角,一双大眼睛炯炯有神,它不喜欢有人站在它的前面,只要有人挡住了它的视线,会忍不住用两只角去拨拉开。
   牛壮爬犁也大,别人家的爬犁比起他家的爬犁,明显要小一号。小一号和大一号的区别,就在于所干的活儿上。一爬犁柴禾的多少,我们这里有着自己独特的计量单位。在我们这里,衡量柴禾多少的标准是“丈”,就是三米长,一米高的柴禾垛,为一丈柴禾。按照这个标准来计量一爬犁柴禾,孙大牛家的牛拉回来的柴禾,整整摆出了三垛,也就是说有三丈之多。而别人家的牛呢,勉强能摆出两垛,还有些松松垮垮,不够富余。
   这样的结果,让很多人都心服口服。拉回来的柴禾堆在那儿,是个硬道理。他家的柴禾多了,有剩余,便对外售卖。我们这里的柴禾售卖标准,要视柴禾质量而定。如果是柞木一类的硬杂木,价格会高一些。如果是杨木一类的软杂木,价钱就会低许多。
   孙大牛家的柴禾,在我们当地是供不应求的,是众人趋之若鹜的对象。一天差不多有三四丈柴禾可以售卖,挡不住的好日子直往他家的门缝里钻,说实在话,真让人眼热啊!
   谁都说,柴禾多的人家瓦上无雪,柴禾少的人家玻璃挂霜。没办法,热量在东北的严寒季节里,是最奢侈的,是最昂贵的,也是最难得的,谁想要拥有,就要付出艰苦的努力。
   只是孙大牛和他的大牤牛,还有后续事件,让人意想不到。这年冬天,有林场的生产任务拿不下来,不知道他脑子里的哪根神经给搭错了,鼓动他去山场救急,竟然同意了。
   但凡是完不成的生产任务,一定具有它的特殊性。那些山场任务都堆在一个陡峭的山顶上下不来,老板在山下拿出重金,只要从山上下来一米生产任务,便立刻点出现金。
   好钢都是用在刀刃上,孙大牛和他的大牤牛是不折不扣的好钢,却折在这条要命的山路上。生产条件的严苛,把这里的活计推向了极致。山高坡陡,许多的不确定因素在这里埋藏着,好像一只大老虎,张开血盆大口,随时吞噬着一时疏忽的生灵。
   孙大牛的大牤牛有力气,在这里却发挥不出来。山坡的陡,对于每一条牛都是公平的,在这里更需要的是经验。有经验的牛,在这里会把自己的聪明展现的淋漓尽致,危险临近时,它可以很轻巧地躲开。
   一棵迎门树就在山坡上,让许多牛都在这里吃了亏。孙大牛的大牤牛也不例外,别的牛只是撞碎了爬犁,它却撞断了腿……
   以前,我没有听到过一个男人真正的哭声。那撕心裂肺,惊天动地,大放悲声,毫不掩饰自己心里的后悔,谁听了都为之动容。这么好的一条牛,就毁在自己的手里,让一个爱牛的人情何以堪?他跪在雪地上,那个惨痛的哭声在山野里回荡着,至今都在耳边萦绕,从来都没有消散过。
  
   三
   我记得自己制作的第一个小爬犁,还很笨拙。拿着斧子,脑子里放着曾经的影像。那是父亲的制作,我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老爬犁经过风吹日晒,磨损消耗,已经不好再用。好不容易,照葫芦画瓢,完成了自己的第一个作品,尽管很丑陋,好在是自己用,怎么也不会嫌弃。
   这一天的爬犁有点不听使唤,好像它也认生,欺负我是个嫩手,走路不走正道,一下子窜进大沟里。没有办法,只有解开绳索,把一根根柴禾扛出去。爬犁腿也已经撞掉了,没有修理工具,只能捡一块石头,把弯曲的钉子砸直了,再钉进去。
   爬犁很不好用,好像是瘸了腿的伤兵,一拐一扭着,发力也不顺畅。被这样耽误的时间,像流水一样流逝着,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柴禾弄回家,贪了个大晌午。这一趟柴禾实在不易,不过想想,能把温暖带回了家,心里多多少少是个安慰。
   我还见过另外一种爬犁,介乎于大爬犁和小爬犁之间。这种爬犁不多见,那还是在三道煤矿上班的时候,在租房户区看见的。那时候,因为工作需要,我只能把家也搬到那里去。
   那天,我刚搬家到那里,安顿完毕,就看见有人拉着一爬犁柴禾,很轻松的走过来。让人有些吃惊的是,这时可是绿叶葱茏的夏天,怎么就能用爬犁拉柴禾呢?而且一点都不吃力,尽管我是东北人,还是完全颠覆了对爬犁的认知。
   这时候,我才知道这个人是我的邻居,名字叫张荣。他拉着的这张爬犁并不算大,相反还显得非常的小巧。两根长长的手柄,还有两条长腿,并且是刻了榫卯的,有个爬犁篷子,柴禾的长短按照爬犁的长短截断,摆放到爬犁上,并不是拖着很长的一个尾巴。
   我仔细观察着,发觉能够在旱地拉动爬犁,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两条爬犁腿上是有玄机的,在两条爬犁腿下面,固定着两块铁板,怪不得呢,有铁板镶底,自然会产生滑度,当然可以在夏天拉柴禾了。
   这张小爬犁差不多有一辆小推车的功能了,只是,小推车不见得有它这般灵便,山间各处都可以去到,有没有路都无所谓,是小推车所不及的。
   我为这张小爬犁而迷醉,倾心于它的精巧设计。我对张荣的初步印象,也是非常的干练,一身的精明,是村民中不多见的。能想到夏天去拉柴禾的人,一定是思想宽泛的人,也一定是头脑灵活的人。我这么想,是被这第一面的印象所蒙蔽,其实,他这个人不过是个马粪蛋,外面光而已。
  
   四
   这个张荣是个村里有名的懒汉,一年到头,能上山拉柴禾的日子,屈指可数。那天不知道他发什么神经了,去上山了一趟,被我撞见。那一天他像个人,其余的每一天更像鬼。
   我是他的邻居,没两天他便现了原形。他是煤矿的一名临时工,上班不着调,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平时他穿的是西装革履,小背头梳得油光锃亮,好像被牛犊子舔过似的,说他是归国华侨,都有人相信。
   这个懒鬼不去上山,没办法,逼得他老婆顾不得身体的虚弱,病歪歪地去山上。她老婆瘦小枯干,走两步咳三声,身上也没有多少力气,只能去捡些干枝回来,生火做饭。这些小柴禾,夏天尚可,不用热炕,把饭也能做熟。冬天来临,他家彻底悲剧了。
   东北的冬天太冷了,家里不备些硬实些的柴禾,是万万不行的。一天的火烧不到位,屋里的温度便直线下降,只是炕温乎还不够,屋里的温度跟冰窖差不多,水缸里的水冻住了,说话时,连白色的哈气都有了,实在比外面强不多少。
   张荣如果是个单身汉,也就算了,冻死他也没人可怜。让人感到揪心的是他还有老婆和两个孩子。两个孩子是女孩子,年龄不大,还没有上学,我天天都能看见两个孩子在院子里,蹦来蹦去地做游戏,以此来驱寒。她们不时发出欢快的笑声,怎么让人觉得那么的心酸呢?这样的苦中作乐对于孩子来说,有些残酷。孩子天真无邪,她们还没有把生活中的苦难放到心上,大概她们觉得这份苦难,是生活里本来就有的。
   这天,张荣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极不情愿地上山去了。这个家伙是怎么上山去的不知道,我觉得一定是气急败坏了吧?他上山前一定被谁点着脑门,训了一顿。他上山顶了,才发觉爬犁腿下的铁板没有卸下来。这时候已经晚了,雪路本来就滑,加上铁板的滑,真的是雪上加霜啊!爬犁窜起来,他人在两根把柄间,一时撤不出来。他滑倒了,爬犁从他的身上碾压过去……
   他受伤了,一时爬不起来。幸好山上有人在捞柴禾,发现了他,立刻给背回家。他的伤很严重,需要立即送医院。他家穷得叮当响,去看病是要花钱的,没办法,老婆向邻居们借,我家也在列,我拿出了五十元钱,放到了那双干枯而苍白的手上。
   张荣的腰椎被撞坏了,不过问题不是很严重,需要住院治疗一段日子,才能好。没有钱,就不存在住院的事情。他们回家来,只能在家里躺着静养。寒冷的天,可想而知,那冰凉的炕,怎么躺人呢?冷冬数九的寒天,一个瘦小的身影在雪地里挣扎着,一抱干柴禾在这时是多么的宝贵啊!张荣一定是上辈子积了大德,身边才能有个这样的好女人不离不弃,生死相依,让人唏嘘不已。
   人间最宝贵的东西,是纯洁的人性。人间真情总是在最关键的时刻,显现出来。这个瘦弱的女人以顽强的韧性,硬生生地扛起这个几乎破碎的家,把漫长的冬天熬了过去。春天到来的时候,张荣在老婆孩子的搀扶下,可以拄着棍子,在院子里遛弯了。从他们一家人脸上露出的笑容,可以看到久违的家庭温馨,也让人感觉到了希望。
   没过多久,我搬家了,离开了那个地方,有关张荣的信息,也听不到了。不过,当我看见家里的小爬犁,便会想到他。
   许多年过去了,爬犁已然成为了过去,许多现代化的拖拉机已经取代了爬犁的作用。不过,这张小爬犁还是留在那里,它的作用还是不能取代。我想,张荣也是如此,小爬犁将会一直伴随到我们的余生吧!
  

共 439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爬犁是大多数乡村的人熟悉的,是农耕文明的智慧结晶 。套在牛脖子上就可以犁地。东北人的爬犁是另一种智慧,可以在冰天天雪地里,毫不费力拉着柴禾,温暖着极酷严寒的冬日。森林王子的视野,总是倾注长白山下以森林为家园人们,那是世代难以消解的乡愁。这儿的人,渴望有只大牤牛,力大无穷,那才是趾高气昂的事,拉爬犁去驮柴禾,才叫爽。孙大牛,有了好牲口,牛气冲天,人一声吼,牛嗷嗷叫。一趟柴禾两三垛,大约十几立方。自己烧炕足矣,还卖着柴禾。人家玻璃挂霜,而他瓦上无霜。烟火的温暖,让寒气遁去,日子滋润呵。而陡峭山路,却让牛腿废了。这种痛,是撕心裂肺,一家人的温暖和生计也没指望了。张荣,好吃懒做之人,家里没柴烧,爬犁夏日里才去弄柴,这是无奈之举。犁下面加铁片,光滑了些,夏日无雪,却依然可拉柒救个急。而冬日里,爬梨用铁片滑冰,太滑,必然会失控,毛噪的懒汉,又是极不情愿去雪地拉柴禾,车况也不查,车速失控,把腰椎折了。女人带着孩子,睡的是冰凉的炕。他们用自己体温,守护着这个家,熬过漫长的冬季。女人本柔,为母则刚。这份坚守的温暖,足以堪比柴禾垛。爬犁运柴的日子远去,那是岁月里的温暖,沉淀了多少人的乡愁!老师怀着对土地的无限深情,回忆爬犁走过的岁月,有幸福,有伤痛,也有无助和无奈, 更有坚强和不屈。好文荐读。【东篱编辑:鸿雁南飞】【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2053000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鸿雁南飞        2022-05-30 05:45:10
  爬犁是东北这片土地上,一代人的乡愁,拉着柴禾,可以让冬日1驱赶严寒,温暖一家子人。所以赋于人们特殊情感。爬犁的故事有喜悦,有牛腿折了的痛。有勤劳人的甜日子,也有懒汉的凉炕。更有东北女人的怪韧,还有了苦尽甘来的温暖。爬犁,是岁月沉淀的乡愁。森林王子的笔下熠熠生辉。感谢老师的分享 !问候夏祺!
回复1 楼        文友:枫桦        2022-05-30 13:20:51
  谢谢鸿雁老师的精彩编按,谢谢精彩解读,编辑辛苦了,敬茶!
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05-30 08:18:00
  正如鸿雁老师所言,爬犁是华夏农耕文明的产物,在漫长的生活进程中,它没有被淘汰,反而成为人们喜欢的生活生产工具,不能不说其中有着喜欢的情结,也有一种精神内涵在其中。这篇文章向我们推出了东北地区寒冷条件下人们生活的一个侧影,让我们了解了一地人们如何生活。通过爬犁,我们看到了人性故事,温暖总是可以抵御寒冷的。怀才抱器拜读,问候枫桦老师夏祺,谨祝创作快乐。
怀才抱器
回复2 楼        文友:枫桦        2022-05-30 13:25:48
  东北还有一种可以去拉人娱乐的爬犁,只是我们这里看不到。我们这里马也很少见,不如牛实用。生活就是这样,接近现实,更适合生活的,往往是人们容易接受的,如果我们这里是风景区,相信马拉爬犁是很常见的了。谢谢老师的精彩解读,遥握顺祺,谨祝身体康健,万事如意!
3 楼        文友:红花草        2022-05-30 08:24:07
  长见识了,我南方人,不知道也没看到过爬犁,故事错落有致,生动有趣,也透着生活的艰辛。哪里的老百姓都是一样,都是在不断探索生存之道,老百姓都是聪明的,他们心灵手巧发明创造适合当地自己人方便快捷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快乐有过,心酸有过,唯有坚强走下去!老师好文笔,学习点赞!祝福老师!
回复3 楼        文友:枫桦        2022-05-30 13:27:36
  北方人的生活与南方人的生活,差距太大了。老师没有来过北方,期待来长白山!谢谢老师的精彩解读!遥握顺祺!
4 楼        文友:琳达如菊        2022-05-30 13:13:05
  我生长在东北,深知东北的冬天很冷,大半年的时间冰天雪地,爬犁就有了用场。文章中关于大小爬犁的故事很感人,孙大牛为了帮助山场完成任务,在一次救急中驾驶大爬犁时,由于撞树导致拉爬犁的牛受了重伤,爱惜牛的孙大牛伤心欲绝。邻居张荣驾驶小爬犁在冬天上山拾柴取暖,意外受伤,张荣的妻子用柔弱的双手撑起了一家人的希望,让人动容。文章语言质朴,风格独特,情感真挚, 描写细腻,非常贴近生活。拜读老师佳作,大赞! 问好枫桦老师、遥祝快乐!
回复4 楼        文友:枫桦        2022-05-30 13:32:54
  关于爬犁的话题,本来是不想写的,有很多关于东北的事情,其中有很多关于爬犁的事情,都是把东北描写的那么好,其实不然,爬犁给予东北人更多的是生活的压力与痛苦。马拉爬犁的那一点快乐面太狭窄了,说句实在话,我都没坐过。之前我曾经写过牛爬犁的事情,还是很侧面吧。谢谢如菊老师的精彩解读!遥握夏祺!
5 楼        文友:李湘莉        2022-05-30 13:57:49
  读着老师笔下的爬犁感觉跟我们南方农村那独轮车有点像。同样是走着山路,载着山货,不,载着一家人的命望。对东北人的生活,我这个从小生长的南方的人是无法想像的,但通过读枫桦老师的东北系列,对东北生活好像略知一二。生活充满着喜乐也伴随着辛酸。好文,拜读学习点赞,遥握问候,谨祝精彩纷呈!
回复5 楼        文友:枫桦        2022-05-30 23:00:45
  这里介绍的爬犁,都是针对柴禾的。这篇文的配图上的马拉爬犁,才是真正游玩的爬犁呢。这种爬犁都是在风景区配备的,样子很不错,不过,我也没坐过。谢谢湘莉老师的来访留评,谢谢精彩解读!遥握顺祺!
6 楼        文友:白玄        2022-05-30 15:12:38
  构思巧妙,用大爬犁小爬犁这一交通工具切入,选取孙大牛和张荣两个典型小人物的故事,写寒冷的冬天,有没有柴禾熬冬是很重要的事情。写出东北人生活的艰难和人心的光辉。也抒发一种浓浓的乡愁。问候作者,学习欣赏。
回复6 楼        文友:枫桦        2022-05-30 23:02:31
  爬犁在我们这里常见,与爬犁相关的故事也常见。谢谢白玄老师的来访留评,谢谢精彩解读,遥握祝夏安!
7 楼        文友:雨中太阳        2022-05-30 15:19:55
  读森林老师的文,才知大爬犁小爬犁是怎么回事。爬犁在东北这片土地上演绎了一代代人的乡愁与生活的艰辛,也折射出东北人的人性光辉。字里行间饱含森林老师对家乡的深情厚爱,好文,大赞!
女人不仅要丽质更要励志!
回复7 楼        文友:枫桦        2022-05-30 23:03:42
  谢谢太阳老师的关注,谢谢老师来访留评,谢谢精彩解读,遥握顺祺!
8 楼        文友:罗莲香        2022-05-30 16:01:28
  大东北的劳动工具很有特殊性,大爬犁小爬犁承载着生活所需,承载着冬日的温暖。柴禾拌子是家家必须的,大小爬犁便是东北人智慧的结晶,人们用它来运柴禾拌子。那位孙大牛的大爬犁厉害了,牛也厉害了,孙大牛家庭殷实,得益于牛和爬犁的给力,但一次运载货物的经验不足,使他引以为豪的牛变成了残疾,这让他情何以堪?他的哭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悲痛。作者靠自己的手艺做成的小爬犁虽有些笨拙,但好歹也可运送柴禾,只是那次爬犁不听话,不好使用,让作者吃了苦头,最终艰难地将柴禾运回,生活不易,且行且珍惜啊。那位叫张荣的懒汉在众人的帮助下捡回了一条命,害得全家人跟着受苦遭罪,他那贤惠的妻子的所作所为让人感佩不已。该文作者善于选取生活中典型的人和事,以镜头式的刻画描写定格,让读者对大东北的生活与风俗有了真实而立体的了解。语句灵动,用词妥帖,还夹杂着地方特色,缕缕乡愁荡漾在字里行间,极富质感和韵味,启人共鸣。盛赞才思,问好枫桦老师!
回复8 楼        文友:枫桦        2022-05-30 23:04:59
  谢谢罗老师来访留评,谢谢精彩解读,遥握顺祺!祝身体康健,万事如意!
9 楼        文友:简柔        2022-05-30 16:25:30
  爬犁就是雪橇吧,在电视里看过,是过去北方民族冬天在户外活动的重要交通工具。爬犁里有故事,故事里有心酸,有温暖,有情有爱。文中人物个性突出,东北的冷让人震撼,文章颇具地域特色。
回复9 楼        文友:枫桦        2022-05-30 23:07:38
  雪橇如文中的配图所显示,是一种雪上娱乐的项目。我所写的爬犁与这个有些区别,谢谢老师的来访留评,谢谢精彩解读,遥握顺祺!
10 楼        文友:岚亮        2022-05-30 17:05:08
  大爬犁小爬犁,白山黑水的传奇,大森林里的精灵,枫兄有说不尽的故事,真好,拜读佳作,大赞!
回复10 楼        文友:枫桦        2022-05-30 23:08:36
  谢谢岚亮老师来访留评,谢谢精彩解读,遥握祝夏安!
共 12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