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河】庐山揽胜(散文)
庐山揽胜
庐山,古称匡山或匡庐,属江西九江市。传说,早在殷周时期有匡氏七兄弟结庐隐居于此。若干年后成仙而去,其所居之庐幻化为山,故而得此名。
那年夏秋之交,气候宜人,我游历了江西的黄冈山、三清山、龙虎山、井冈山,最后来到了庐山旅游。
早在1200多年前,唐代诗人李白到访时,便道出了庐山瀑布的壮观。“日照香炉生紫烟,遥望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笔下的庐山瀑布,让多少文人雅士神往。这地质公园的庐山,向世人展示四季秀美和含鄱口、五老峰、三叠泉、仙人洞、花径,锦绣谷等处风景。“一山藏六教”的独特宗教文化和政治风云人物的频繁造访,更是给这座千古文化名山大川,笼罩上一层神秘的面纱。
庐山飞峙于长江和鄱阳湖之间,其风姿闻名于世。雄奇秀拔,云雾缭绕,飞泉瀑布,名胜古迹遍布。这里,雨量充沛,气候温润,故四季多云雾和瀑布,“绝壁、云海、瀑布”为庐山三绝。
俗话说“不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的三叠泉。我们仰望落差155米,被崖石所阻,分开三折,每折各有特色,从下往上仰视,更具气势。还有被巨石的刀锋分成五股的乌龙潭以及其他幽深静谧的黄龙瀑。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山上的云雾变化多端,时而如烟,时而如海,忽而又似波涛汹涌。我们惊讶发现茫茫雾海中,蓦然露出一座红柱绿瓦、飞檐的亭台,俨然如人间天堂,又似像海市蜃楼。不远一处绝崖,下临万丈深渊,面对千仞削壁,峥嵘嶙峋,观赏绝壁当数龙首崖、石门涧,而含鄱口、五老峰等地则是观海的最佳选择。
相传,文殊菩萨登山,见秀山唯缺秀水,于是双手插石击出双池,故名天池。昔日天池旁建有天池寺,现已废。寺西有一半月形的拜月台,因供奉文殊菩萨而得名文殊台。
始建于宋建炎年间,耸立在天池山一座五层六面的宝塔,四周布满了青松,山风吹过,松涛起伏,颇似一杆船桅,荡漾在碧波之上,传说现塔为民国将领唐生智募款重建。
我们游兴冲冲,自仙人洞沿山顶小路向南行不久,便见一圆穹式石构建筑,称圆佛殿。出仙人洞门,走过小径不远就到了锦绣峰顶,有块平地便是“白鹿升仙台”。此处建立一石亭,名称“御碑亭”,亭内矗立一块大碑石,碑刻有周颠仙人传及朱元璋提写的《颠仙诗》。两侧诗云:“一亭烟雨壑万松,四辟云雾江湖棹”。形象描述了这里的绝伦景色,是庐山风光无限的真实写照。
下面的游览景点,在牯岭东谷的长冲河畔,坐落一幢精致的英式别墅,是民国总统蒋介石和宋美龄在庐山旧居——美庐。由主楼和附楼两部分组成,美庐设计精巧且又宽敞,活泼而不失端庄,面积有千平方米。1934年,英国人赫莉与宋美龄交好,便将这栋楼赠送给宋美龄。蒋介石见这里庭院内有泉水淙淙流动,环境十分恬静,而宋美龄的名字又有一个“美”字,于是命名为“美庐”,园地卧石上的“美庐”二字即为蒋介石手书。我们步入别墅,映入眼帘的是庄严典雅、中西文化合璧的会客厅。墙壁上挂着宋美龄不同时期的照片,以及蒋介石夫妇在“美庐”的生活照片。
来到二楼,依次为蒋介石的办公室、会议厅、卧室等。对面是侍从室第二处主任室,有“文胆”之称的陈布雷办公室兼卧室。左边有凉台和阳台,均为石柱、石栏,显得宽阔而又安逸。
美庐是民国时期,国民党军政大员经常云集的地方,在这里召开各种重要会议。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庐山会议期间,毛泽东主席曾住过这里。著名的“七律·登庐山”诗篇,就是伟人跨入“美庐”当晚,伏案在二楼蒋介石用的檀香木书桌上书写的。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翌日清晨,我们沿着芦林大桥西端的石径小道下行,便是黄龙谷。谷口枝杈掩盖,浓荫遮阳,在这十里古木之中,就有无数溪涧瀑潭,其中以黄龙、乌龙命名的黄龙潭、乌龙潭最令人神往和喜欢。
相传,很久以前,黄龙山谷里有两条桀骜不驯的黄龙乌龙时常争斗,引发山洪暴发,周围百姓无法安居乐业。适逢彻空禅师云游至此,他见恶龙涂炭生灵,百姓不得安宁,便运用法力将二龙分别镇入碧潭之中,镇压黄龙的潭叫黄龙潭,镇压乌龙的潭叫乌龙潭。至今,乌龙潭上方的巨石上,还镌刻着“降龙”两个苍劲有力的大字。
我们兴致勃勃,大家都在纷争拍摄花絮,再从龙首崖下去不远的路程,很快就到达石门涧。
石门涧面对峰崖,隔涧箕立,构成了危楼险阙。最窄处的“小石门”处于两崖仅存一缝隙,我们先后入“门”必须侧身才能过去。仰望峡谷间,高崖悬流成瀑,不绝于耳,深谷积水成湖。俯视潜隐湖底的杂乱无章的怪石,恰巧与兀立溪涧的巨岩形成“石台”,前面最大的磐石上可坐数十人,石上镌刻着“石门涧”三个大字。
位于牯岭东谷掷笔峰麓,松柏茂盛,溪流潺潺,环境优美。该处建筑于1934年民国时期,石木结构,富丽堂皇,有中西合璧的特色,格调高雅。作为庐山的“三大建筑”之一,它的前身是庐山传习学舍的大礼堂,曾是蒋介石培养国民党骨干的重要基地。
建国后,这里曾召开过三次中共中央的重要会议:1959年的八届八中全会(庐山会议),1961年的中央工作会议和1970年的九届二中全会。而今,这里已辟为庐山会议纪念馆,里面保存着当年许多珍贵的实物、照片、材料和纪录片,供游客观赏。
历代文人慕名而来者甚多,李白、杜甫、白居易、柳公权、陆游、王宋仁等均在此题写诗词,保留有碑刻。西林塔又名千佛塔,建于唐开元年间,明代曾重修,塔呈六面七层,均有佛,正门向南塔的南面每层门顶都有题额,底层为“灵就来”,五层为“天上清”,六层为“聪雨花”,七层为“元明藏”。西林壁存有清代乾隆皇帝题:“庐山竹影映千秋,跃眼大地滚金球。万里长江飘玉带,天缘何日再来游。”气势磅礴的诗篇。
庐山优雅明秀,素称春如梦,夏如滴、秋如醉、冬如玉之赞誉。盛夏气候宜人,是闻名于世的避暑胜地。以“奇秀甲天下”兼有雄、奇、险、秀的特色,我则该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来
形容庐山揽胜更加多姿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