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枫】早晨和午后(散文)
晨起洗漱完毕,就去了早市。
我喜欢早市,尤其喜欢乡镇的早市,卖菜的卖枇杷的卖茶叶的都是附近村庄的农人,自己种的菜蔬,在小河边上洗过,然后挑到街上,摆在筐里或筲箕里蹲在路边叫卖,熙熙攘攘热气腾腾的人间烟火,置身其中让人有一种心里踏实和真实存在的感觉。蔬菜都是鲜嫩嫩的,摘得干干净净的,卖菜的女人仰起头来一脸朴实又真诚的样子。城市里的菜场都是菜贩子或者叫二道贩子。我不喜欢菜贩子,菜贩子都过于精明,他们不是靠创造挣钱,而是靠算计挣钱。士农工商,贩运的叫商,中国古人瞧不起商人尤其是瞧不起小商小贩,觉得不是个正业,可能是因为对于算计者的不屑。
回来开始准备自己的早饭,馏了一个馍,碗里加水打一个鸡蛋,跟馍同锅蒸熟,再一块豆腐乳夹馍,就是早餐了。天天如此简单,无论上班还是假日里,在早晨都吃不下许多的东西,渐渐成为习惯。就如有些素食者,原本与信仰无关,而是小时候生活条件艰苦,没有肉食可吃;或者偶然有了肉食,贪吃了,吃出了恶心,我就有过这样的经历。渐渐地身体里竟产生了对肉食的抵抗。有时也想喝一点粥,江米、小米、玉米,配点红薯一起煮,就着咸菜吃,就很满足了。
打开音乐,听一曲《帘动风荷》,只觉得寂静、心静;烧开水,沏一壶花茶,就感觉置身荷塘边上,看风吹莲动。
想起《论语》里面一句话:“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心中如池塘一样泛起涟漪。吃最简单的饭食,喝清水,困了就枕着手臂歇息,心中却十分的快乐。
快乐来自简单的生活。准确地说是简单的物质追求、简单的人际关系、没有病痛的折磨。温饱之后,除了病痛,人的痛苦和烦恼实在都是来自欲求和外部的烦扰,想要的东西很多,却又没有运气没有能力得到,而不想要的丢又丢不掉,比如疾病、某种责任,还有多余的人情,这就生出许多烦恼甚至祸端。
“中庸”二字是大道理。大道至简,这个道理黑格尔不懂。孔子“述而不作”,没有留下鸿篇巨著,也因此不被黑格尔重视,他认为孔子讲的都是常理而非系统的独到的哲学见解,配不上先知。天地万物,当然也包括人,一切都要恰到好处,不早不晚、不偏不倚、不多不少,过犹不及。人际关系也是如此,人多了事情就会变得复杂,牵动的情感就多,一百个人就有一百个心思,彼此的烦扰就少不了。有一首彝族民歌唱道:
山被水分开,
羊被路分开。
女人被男人分开,
人被心分开……
看到“人被心分开”一句,心里咯噔一下!世界原本简单,只是人间复杂。而人间的复杂不就是各有各自的心思吗?因为各有心思,各怀私利,所以“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天下有公害而莫或除之。”世界总是不得安宁。
想要简单,其实也不简单,很难简单。那么多的东西都割舍不下,到死都割舍不下,不然又欢喜什么、忧伤什么?苦苦挣扎实际上就是想放下又放不下,“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辈子的修行实际上都是在说服自己要放下。
人在精神上却不能简单,需要有所追求,否则人就变成了行尸走肉。物质享受与人际关系的简单可以减少烦扰,却不是必然地能够带来心灵的快乐;没有烦恼也不等于就会喜悦,内心的快乐与平静还是需要精神上有所寄托的,比如读书、写字、音乐、绘画、欣赏艺术,做一些自己喜爱的事情。
人没有不自恋的。人需要的是自己的内心对自己的褒奖与肯定。
面对同样的一件事情,有的人会欣喜若狂或惊恐不安,有的人会安之若素,波澜不兴,其实都在于内心怎么说服自己。
中饭烙几张烫面饼,白菜排骨炖豆腐,这在我看来就不算是“饭疏食”了;即便是“疏食”也要带着艺术的匠心去烹制,孔子还说过“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呢!
春困,也不必“曲肱而枕之”,还是枕着柔软的枕头盖上厚厚的棉被入睡吧。再醒来的时候,就是对窗看花、喝茶、收拾小园的午后时光了。
(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