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恋爱花(散文)
一踏进好花红村,感觉到缕缕乡愁阵阵袭来。
走在石板小巷里,两边是片石砌的墙。沿村里小巷穿流而过的水沟流淌着清清的泉水,不时还有老乡在水沟边洗菜、淘米。这些旧时古朴的房舍、院墙,让我回到了儿时的梦境,好温暖。
我的采风联系人是好花红村的朱文虎支书。
朱支书介绍了好花红村近些年的基本情况,领着我到村里参观了中华布依第一堂屋、金钱橘园、各种花卉基地和辉岩风雨桥。其间讲了些有关的历史传说,好花红村的前世今生,我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路问个不停。从朱支书口中,我知道了好花红村的由来。
原来,好花红村的名字源于一首布依族的传世民歌《好花红》。
在拥有贵州高原第一大坝的惠水县,奔流着美丽的涟江河,布依族的先民们在河畔繁衍生息。涟江河南岸,有一个古老的村庄叫辉油寨,村寨的小溪边、田坎上、路边、坡脚,生长着许多刺梨树,是当地人们崇拜的物种。古歌“好花红,好花生在刺梨蓬;好花生在刺梨树,那朵向阳那朵红……”传唱百年,歌声寄托着布依先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就是《好花红》的文化源头。
历经风雨沧桑,练就和丰富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贵州省布依族学会已将其定为会歌,《好花红》曲调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朱支书与我边走边聊,我已沉浸在这美丽动人的故事里,不觉来到了辉岩风雨桥上。
凭栏而望,涟江河清波荡漾,绿荫夹岸,风光绮丽。看着这美丽如画的景观,我不禁感慨万分。记得有位哲人说过,“历史是一条河”,一条流着人文记忆的河,一条生命的河。布依族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创造了美丽淳朴的文化,产生了优美动听的山歌。我感受着这历史人文的温暖,正想请教朱支书,再给我讲一下布依族生活中的歌谣时,忽闻阵阵欢声笑语传来。循声望去,不远处有一群青年男女正在一蓬藤前争相拍照留影。藤上开满许多鲜艳的小花,与人比肩。热闹的场景吸引了我们,便走上前去一观,只见层层密密的花藤上开着许多小花。令人惊奇的是,这些开在藤上的小花都是两朵并开在一起,我道:“奇了奇了!这是什么花?”
朱支书告诉我:“这叫恋爱花,都是两朵一起开的。唯此地有,很罕见,系野生物种。”
我闻言暗惊!恋爱花,我还是第一次听说。在我的记忆中,花的名录中好像没有听到过这个名称。难怪青年男女争相拍照留影,是取其寓意幸福和吉祥吧。
我问朱支书:“有这种花名吗?”
朱支书说:“是观花的人们这样说的,因为开花时都是两朵并蒂同开,没有单独开一朵的,也没有三朵或四朵开在一起的。”
我又贴近仔细观看这花,确如朱支书所言,都是两朵并蒂一起开的。这时身边的青年男女们很礼貌地请我让一下,他们要拍照留影。我闻言离开,站远一些观赏这奇特的花。
据我所知,无论草本木本,两朵并蒂而开的花,实是稀有罕见的。曾闻说有并蒂莲,但难得一见,人们视为珍品。其概率据说是几万分之一,只能天然生成,不可复制,因其基因尚在研究之中。其他的花,也有并蒂同时开的,但不是有规律的两朵,而是两至五朵。较为常见并蒂一起开的杜鹃花,一般也是二至五朵。
唯有这种花,是两朵并蒂同开,且又是在一篷枝藤上。鲜艳地开着,同为一个集体,一个根系。观花的人们称之为恋爱花,十分符合这花的生长形态和要义。我浮想联翩,在这古老民歌《好花红》传唱百年的地方,居然生长出了这样一种花!万物有灵,每一物种的产生有其特定的因缘。这里是《好花红》的发源地,是古歌传唱、古歌新唱的地方。生长出这一奇异的花,是这里的灵气所至吧。
恋爱花鲜艳地开着,在前来观光的青年男女前花枝招展,好像寓意忠贞的爱情和吉祥的祝福。
时间不早了,该与朱支书道别了。面对此情此境,我对朱支书说:“这是一种别样的温暖,青年男女们在花间拍照,嬉戏,欢声阵阵。这是吉祥喜庆之象,真是恋爱花开寓吉祥讶!”
朱支书对我说:“乡亲们幸福吉祥,观光者喜庆吉祥,是我们工作的目标,是我们村委一班人的心愿。”
朱支书的话非常平实,平实得像这里的泥土。道别了朱支书,我转身踏上了归程,身后仍传来青年男女们恋爱花篷前的阵阵欢声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