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耕耘】【东篱】找寻支撑生活的力量(散文)
我时常想,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为了吃、穿、玩?到人间来一趟有何实质意义?为了传宗接代、升官发财、追名逐利、随波逐流?
雁过留声,人过该留下什么?改变生活的力量在哪里?我不想臣服于平庸的日子,我要找寻。
——题记
一
我是一个在湖南常德大山里长大的女子,也是一个地地道道没见识没阅历的农民。曾经读过高中,但高中毕业后,老师曾经教过的知识,伴随着常年累月的劳作,都荒疏了。我也知道,高中的那些知识,改变生活可能是微不足道的。汗水、泪水,我给了田里、水里、和山里,我明白,我将继续为生活奉献自己的热情和力量,即使一点希望我也不会放弃。但埋头于田间是否就是可以改变呢?我疑惑起来,于是我想寻找一份精神的力量,去引导我诗意地开垦我的生活空间。因为生活不仅仅是物质的,还有精神的。说不定两者之间存在着一种互为影响的关系。
这么多年,我一直在田地里耕耘。湖南的女子,有辣妹子之称,有种不认命、不服输的犟性,是“霸得蛮,耐得烦”的主,我也不例外。十多年前,我家承包别人田地三十多亩,两个孩子读书都需要花钱。婆婆老年痴呆不能劳动,爱人肢体残疾,外出打工没人要。所以,家庭状况一贫如洗,我没办法外出打工,只好和爱人没日没夜地在地里劳作,向土地要生活。
土地里的生活都是痛苦的吗?守着土地,我是幸福的,能不能让这种幸福更有分量?我不断思考着。
由于我们属于偏远山区,各种条件相对较差,没耕田机,没收割机,更没钱请他人干,那个累那个苦,可想而知。夏天里,太阳毒,皮肤晒破,手上的老茧,脱一层又长一层,而面颜与非洲黑人差不多。冬天里,一双手随纹路撕开的裂缝像鱼嘴,即使是钻心的疼痛也要干活。水稻、棉花、麦子等农作物,随着季节的变换,我都要适时地掌握并调节好。我常常是很晚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回到家,看见婆婆坐在大门口往外望着,可怜巴巴地等着要吃晚饭;栏里的猪,大叫大喊拱门啃墙;本已进笼的鸡,听到我的脚步声,见到屋里拉亮的灯,又重新跑出来要吃晚食。我只能叹息一声,喝口水稍作休息,急忙给鸡撒几把谷,然后赶快做晚饭、煮猪食。婆婆不帮倒忙还好点,若帮倒忙,那就半夜都不得安宁。我们睡半夜、起五更是常有的事,整天整月整年,都在沉重而又繁忙的劳作中,每天都在透支我本来就瘦弱的身体。看书看报写文娱乐,我是想都没时间去想,就连在家看电视都是奢望,我最多也就掐准时间听听天气预报。
拼命干活,生活费没换来多少,换来的却是身体垮掉,胃病、腱鞘炎、关节炎、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腰腿疼痛等毛病随即找上门来。因为上有老下有小,任务还很大,我还不能有个三长两短,得保护好自己的身体才是。后来实在支撑不住了,只能将别人的田地给退了,仅留自家田地,自己种,也不再那么劳累。
我必须寻找一种支撑的力量。劳苦是会把人压垮的,这样的生活并非就是一味地忍受才是正确的,我还是想为我的日子添加一些快乐的元素。
二
迷茫与困苦中,老天爷总算给我开了一扇窗。大概六年前,很久没联系的闺蜜,主动联系了我,让我大喜过望。闺蜜一直在外从事教育工作,她爱好文学,擅长写作。我第一次与她通话,将近三个小时,彼此絮絮叨叨说了很久。闺蜜强烈建议我重新拿起笔,不要让所学知识荒废掉。我有些悲观,对她坦言道,我的黄金时段已经过去,很久没看书没看报了,笔墨基本已荒废,与社会已严重脱轨,现在只知道插田种地、养猪喂鸡,管好家庭。如果再重捧书本,再拾笔,字也生疏了,记忆力也减了,这如何是好?她说,所有的问题都不是问题,关键在于自己,活到老学到老,只要坚持就会进步。闺蜜为了鼓励我,还举了好几个例子,说谁谁原先都不如我,但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最终都取得不小的成绩。闺蜜可谓是苦口婆心,跟我说了好长时间。最后,她还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你虽然日子一直过得十分艰难,但不要气馁。物质上的匮乏,可以从精神上来弥补,从今往后,你要给自己的精神找一份寄托,让自己充实起来,绝不能气馁,更不能稀里糊涂过日子。
闺蜜的一番话,猛然惊醒了我,哦!原来我心中的梦一直还在,灵魂深处一直还藏有儿时梦想的位置?那天我背着家人偷偷流泪,流了很久。同时,自己也暗暗下决心,不为出人头地,只愿为自己的心灵,找个安放之所。
我要让自己看到自己在这块土地上的真正快乐。闺蜜说,写作是写自己的心,心振奋了,心就不累了,种地也来劲。这是一个怎样的逻辑啊,我想演绎这段逻辑推理的准确性。
闺蜜把我带进了她的歌词群,还时常鼓励我,要大胆写,常发群里,不要自卑,多看多练,虚心请教,贵在坚持,只要每天动笔就会进步。我知道,我必须从零开始,搜寻一切能唤醒记忆的东西,要尽最大努力将自己找回,给自己一个交待。
我也得意过,我就想用歌词的力量来给我的土地增加旋律,种地的时候,嘴里哼着歌儿,土地似乎在欢唱。比以前好多了,我这样评价我的生活。
我网上买了一些文学创作之类的书籍,同时又买来字典词典等工具书,农闲之余便开始啃,不放过分分秒秒时间。家里还有田有地,有猪有鸡,农村里天晴下雨都有事,我也不会有节假日休息天,更不可能大白天坐在家里,长时间看书练笔,只能忙里偷闲,见缝插针。我不知道是不是他人所说那样,我走火入魔了:经常手掌写着从字典里查的字和拼音,走路时想句子,除草时谋篇琢句,烧火做饭时想平仄。一旦想到一个句子,我赶紧拿笔或拿手机记下来,就连吃饭也不放过。有时候打开听书功能听文学巨著,时刻不忘找寻知识,搜索文字,用心观察周围的人和事,激发自己有灵感。值得庆幸的是,目不识丁的爱人从不反对我的这些做法,他常说,我是个才女,不能挡着你学习的路。所以,我在家里读书写作从不遮遮掩掩,可以大胆做自己的事情。只是家里来其他人,我才会稍稍收敛一些,以免被人家说三道四。我的人生已过大半,失去的已无法弥补,只有把握现在,往后余生,没有哪一天比今天更年轻,再也不能白白浪费。
我觉得我找到了一种崭新的活法。我写的那些东西还不能称得上是文学,但我向文学的方向在靠拢,在接近。
三
我到江山文学之前,是在几个公众号里练笔写作业。一些公众号隔三差五地会整出一些作业,让我去做,内容离不开诗词歌词之类。刚开始,我纯属乱写一通,错别字多,又经常文不对题,毛病百出。因此,很多时候,公众号并没能将我写的东西发表出去。但我不灰心,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无论发不发公众号,我每天都要坚持练笔,不管怎么忙,哪怕只有几分钟时间,也要利用起来。
就像我等待自己承包的土地,我拼力耕耘,希望有所收获,这个收获不是要文章惊天地泣鬼神,而是别人给我一个点赞而已。
如果说闺蜜是我重新拿笔的引路人,那么开启我文学之旅的启蒙老师,是菊韵社团主编——黄金山老师。我记不清是什么时候与他加上了QQ好友,平时也不曾说话,只是常看黄老师的空间。他的小说、诗词、散文、随笔、剧本等,浅显易懂、生动形象又富有哲理,很有嚼劲。黄老师的作品,很多都与农村农民有关,写的是底层人的生活。我是农民,因此爱看他的空间,有时候还点赞发表一两句感慨,黄老师便予以回复。一来二去的,彼此也渐渐熟悉了。黄老师知道我写作功底有些差,却又有一股想写的动力,因此想帮助我一下。2020年冬,黄老师给了我一个QQ群号,说几天后的一个晚上,此群里会讲课,他也是主讲老师之一,让我去听。有这样好的寻找自己的机会,我肯定不会放过,因此来到了江山夜校。
在夜校,我常常看群里老师们发的链接,里面的文学体裁五花八门,他们的写作水平都比较高,无论是什么文,我是可望而不可及。黄老师是退休老师,也是一个农民。他每天干完农活,还坚持练笔写大几千上万的文字,各种体裁都有涉及。为了提高我的写作水平,黄老师特地给我寄了一些他写的文学书,还专门为我写了几篇作品,让我参考。可以说,一路走来,黄老师对我的帮助非常大,给我的鼓励也最多。
我也觉得,自从尝试写作,似乎并不累了,下地去,那是为了生活,伏案写作,那是为了心,心不累,身体就不会累。
一直以来,我对江山文学网,始终抱着敬仰和学习的态度,因为她很优秀,也很正统。我常常阅读众多写作高手的作品,因为阅读这些高手的作品,自己的心灵就会得到净化,写作水平会得到提升。我虽然在其他网络空间常练笔,但起初不敢在江山注册,怕门槛太高不收我。后来还是黄老师我鼓励,让我大胆注册,大胆投稿。因此,去年五月份,我便开启了江山文学之旅。我首先在清风社团投稿几篇后,又到了菊韵社团,之后又到乐亭投了几篇文章。
流连于江山社团,感觉自己就像一个侠客了,对自己也有了信心,仿佛是一个靠笔杆子吃饭的能人了。这份自信,让我的精神状态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也改变了我在家庭里的地位,老公说,就喜欢看到我活出了精彩,尽管我们的日子并不很好,但精神这块完全可以弥补。
一个文学爱好者的时间都相当宝贵,我的闺蜜如此,黄老师也是如此。因为工作忙,我闺蜜没有注册江山文学网,但她一直在关注着我,给了我很多帮助。来到菊韵社团,黄老师更是给了我莫大的帮助。往往,我是写着写着就写不下去了,因为我根本分不清散文与随笔的区别,诗词与歌词的区别等等,怎么办?我只好便将写的东西发给黄老师过目,他也会给出一些中肯的建议,并帮我修改。像这样有耐心、且长期义务给我补习文学知识的老师,我只有常怀感恩之心。有时候,我唯想给老师一点点报答,却始终没有机会。给他寄点土特产吧,他是湖北农村,我是湖南农村,我这里有的,他说也有,他是啥也不缺,说什么也不肯要。我只有默默祝福老师健康长寿,幸福平安!
不要觉得我这份心思是那么狭隘,因为我来自农村,那些想法,我觉得是很温暖的,在别人看来,一点东西真不值当,但我的心意如此。不管怎么说,我的生活空间开拓了很多,一个暖心的人,也是支撑我生活的力量,温暖是可以穿过长远的距离抵达内心的。
四
在菊韵社团,我收获颇多,尤其社长和一些文友,知道我是长期生活在农村底层的普通女子,文化底子薄,但因此从来没有嫌弃过我,相反,还经常帮助我,给我的文章提一些宝贵的意见,我很是感激他们。来江山投稿几十篇文,虽然全是青绿葱翠的标识,但我还是乐在其中,青绿是陪衬,美丽的花朵都是从青叶之后开出的,这是破茧成蝶的过程,这个过程可能会很长,但总是可以让我有所期待,这就是江山的力量,她的吸引人的地方就在这里。看着别人红红的精品、绝品文,惊艳着社团空间发的那些奖状,我除了羡慕还是羡慕,从不嫉妒,那是他们不懈努力、勤劳踏实、苦心耕耘的结果,付出的努力与结果是成正比的。
我从此就萌生了不安分的心,我想摘取一颗红豆豆。我明白,摘豆豆在别人那里可能是轻而易举的事,在我却是一趟艰难的跋涉,但正是这颗豆豆有着魅力,我就愿意为之付出。我常常想,我这个例子太个别,也太有影响力了,如果像我这样一个农民,一旦写作梦变成现实,那对成千上万的农民该是怎样的观舞,我是一个老人尊重的榜样了。我相信生活不会欺骗我,土地不会总是沉寂,如果我能够用手中的笔撬开金色的土地,不也是给了农民一个希望吗?我把自己看作是土地的开垦者,带着这份使命,我种地的日子仿佛有了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
江山文学,是知识的海洋,是圆文学梦的天堂,是寻找丢失灵魂的地方。江山文学网非常庞大,社团众多,却是一个和谐大家庭,有着满满的正能量。一个月前,我尝试投稿一篇散文,到东篱社团,没想到当天就给发表出来。社团的编者按、文友的评语,真能触及到我的灵魂,我一遍又一遍地认真读着他们写给我的评语,感觉到他们确实是读了文章后才写出来的,并不是敷衍点赞。所以,我干脆点开看这个社团,发现这个社团太温暖了,每一篇文章都是点评满满,这是一份热情,我相信热情可以催生出精彩的文章,我也希望我在这样的氛围可以收获精彩,那颗红豆已经在向我招手,向我媚笑。东篱社团让我产生了向往。社长怀才抱器老师发来飞笺,热情邀请我加入社团,我没有想到我会被这样重视,要比金榜题名还兴奋,尽管我没有那样的体验,但我想象一定是披红挂彩的喜庆。
我进东篱社团不到一个月,就收获了我自写文以来的第一篇精品文,让我很是高兴,也给了我前进的动力。来东篱社团后,社长怀才老师多次教我如何写好散文,并且让我多读他人的精品绝品文章,看他们的文章布局、写作技巧、语言如何组织。他还对我说,生活从来不缺美,农人最朴实。农村里写作素材库大,要捕捉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多加思考,多加润色,大胆写,大胆投稿。社长的鼓励,让我更加充满信心,感觉我在这里定能收获更多。我的那片红豆文,是怀才抱器老师一字字一句句指导我修改的,他把精力用在了培养一个作者上,他代表是江山的力量。
生活突然豁然开朗起来,摘取红豆的那天,我去了自家的地里,那些待收的小麦泛黄了,但我眼中还是红豆豆的样子。口粮地是我家的生活希望,江山写作园地是我的精神家园,我拥有了两片神奇的土地,我是丰富的,我是富足的,支撑我生活的力量,我终于找到了。
五
我是幸运的,因为我有可以推心置腹的闺蜜,有素昧平生的黄老师的经常辅导,现在又有东篱社团怀才抱器老师的无私帮助,还有网上太多太多素不相识的老师,给我指点迷津,作为农村的女子,我是高攀了,我很知足也很珍惜。
我想,我焕发出了生活的希望,也一定是关注我的那些好人,也包括江山这个文学网站值得欣慰的。我现在还拿不出什么来报答,但我早就把一颗心捧着,给了文学,给了帮助我的那些人。
在田地耕耘了大半辈子,我知道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艰辛,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一颗种子从播种到收获,要经过多个工序,除草、杀虫、治病、施肥等精心管理,还要天时地利,才能有所收获。耕耘文学也是这样,也得从一个字、一个词、一个标点符号、一个语法、一个修饰、一个句子开始,用心对待,哪一层都不可马虎,这样才能写出好文章。对于文学,我要用心去感受,用心搜寻,捕捉它们的美、捕捉它们的情、捕捉它们的真、捕捉它们的精彩细节,要让它们加倍还我。
才华是血与汗的结晶,才华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苦难并不是屈辱,而是财富。生命本是一泓清泉,只有挑战自我的人才能品味出其中的甘洌,生命也是一首优美的旋律,只有挑战自我的人才能谱出优美的旋律。我相信,只要我勤劳、勇敢、坚持,放下自卑,在江山文学这块良田,我肯定能收获更多的精神食粮,逐步寻回丢失的自己,加油!
有人把文学当作治愈的良药,我视文学为一种改变生活的力量。寻寻觅觅,不再惶惶惑惑,我用文学支撑起我的天空,文学成了我的生活的一根支柱,我抱住了,我不会让她倾斜。
昼为耕田女,夜做写作郎。老公说,在过去,写作是男人的事,如今天变了,女子也持笔写自己的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