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年】遗址的光辉(散文)
西安市未央区是一片不平凡的土地,在这里分布有秦阿房宫遗址、汉长安城遗址、唐大明宫遗址。这三大遗址是古长安城曾经成为十三朝古都的见证。
它们屹立在秦岭渭河山水间,是中华民族灿烂历史文化的荣耀。面对这些遗址,我对它肃然起敬,浮想联翩。
一
阿房宫是秦始皇在渭河南岸的上林苑建造的帝王宫殿,前殿大堂可坐万人。始建于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动工不到两年,秦始皇去世。秦二世胡亥继续修建,还未完工,公元前206年被项羽命令放火焚烧。
秦阿房宫前后营建了六年,气势恢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宏伟的宫殿建筑。限于当时的条件,未对阿房宫作出历史记载。
事过千年,唐敬宗宝历元年(公元825年),诗人杜牧作《阿房宫赋》,文中这样写道:“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履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墙宫。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勾心斗角……”这是古代赋文的文学典范,受到了人们的称赞。
赋文《阿房宫赋》流芳百世,传诵至今。杜牧是一个正直的文人,他以忧国忧民的情怀,借古喻今讽刺唐朝没落。
杜牧对阿房宫规模盛大、豪华奢靡的描写,足以见证了阿房宫是历史上最早最大的宫殿。它宏伟博大,精美壮丽而又繁华。
回顾历史,眺望秦阿房宫遗址,我感到秦朝在历史的长河中,时间是短暂的,而激起的浪潮是巨大的。秦朝结束了诸侯争纷立国的局面,建立了统一集权的王朝,统一了文字、度量衡、货币和道路,开辟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新纪元,始建于秦朝的长城成为中华民族的宏伟建筑。
在这里,我看到了古代人民群众的智慧和才能。阿房宫遗址虽然已不见丝毫的碎砖残瓦,但沉寂在这块土地上的历史记录永不磨灭。
如今的秦阿房宫遗址,还有天台和前殿,这是秦阿房宫最为核心的建筑。秦阿房宫遗址彰显了大秦帝国的威风,彰显了秦朝开辟社会发展新纪元的气象。这片遗址见证了秦朝的辉煌成就,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巨变。
遗址是先人留给后人的遗产,是文化财富。遗址是历史的见证,是历史留给后世的重要痕迹。没有遗址,就没有历史记录,没有文化传承,也就无法见证以往的历史文明。
阿房宫遗址,你记录了中国历史光辉的一页,你见证了中华民族勤劳和智慧,你表现出了中国古代文明。我为你骄傲,我为你自豪,为你自信。
二
汉长安遗址位于西安市西北部,与咸阳市隔渭河相望。这里土地辽阔,地势平坦。未央宫、长乐宫、讲武殿坐落其中,四周为城墙护城河遗迹。这片遗址彰显出了汉长安城恢弘雄伟、浩荡悠远的磅礴气势。
刘邦率大军打败项羽楚军后,以洛阳为京城,登基称帝,名为汉高祖。张良提议听取齐人娄敬谏言回关中被采纳,刘邦决定将都城迁回关中。因咸阳宫房屋破损严重,就住在临潼,安排丞相萧何去建造宫殿。
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修建好宫殿,刘邦将其命名为长乐宫,择吉日在宫内临朝,礼仪隆重,声势浩大。因为急于修建,长乐宫未免简陋,但只能做行宫。于是萧何又在渭河南岸正式修建了未央宫,虽比不上阿房宫,但仍不失为壮丽。萧何还说,现在天下还不太平,建造了这个壮丽的宫殿,才能显示出帝王的威严。汉高祖刘邦从长乐宫迁到未央宫,并且将渭河南岸地名确定为长安。
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刘邦在长乐宫去世,立刘盈为汉惠帝,吕后被尊为皇太后。他们征集了大量劳动力,用了五年时间,修建了周围65里的城墙。这是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第一座最大的城堡,它宏伟的城墙在当时是人类建筑史上的首创。
汉长安城是汉朝的都城,汉朝300多年出现了文景之治、昭宣中兴的盛世。一个集众多人口的汉民族形成了,汉隶汉赋汉乐被广泛推行。通西域,开辟丝绸之路,建立西域都护府,一个民族、一个大国,首先在世界东方站立起来。
由于历史的原因,绿林赤眉军进攻长安城,汉朝都城东移,使得汉长安城成为一片废墟。岁月的碾压,没有泯灭汉代留在这片土地上的痕迹,两千年后至今还能看见汉长安城城墙、护城河、未央宫及众多宫殿的遗迹。那大气磅礴的汉风,仿佛是昨天刮过。
时代的车轮向前转动了2000年后,进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西安市政府积极保护这个具有巨大历史文化价值的遗址。设立遗址保护机构,将保护区内的机构和人员迁出,禁止土地交易和开发,筹措资金建设汉城湖公园、汉长安城遗址公园和未央宫遗址展馆。
如今的汉城湖是由古护城河演变和改造而来的,已经成为供市民游乐的公园,有封禅广场、灞城溢彩、汉桥小镇、角楼叠翠,御景覆盎、流光伴湾、安门盛世等景点。还有许多雕塑展示了汉代张骞出使、班昭安西,昭君出塞,苏武牧羊,漠北征战的历史故事。在封禅广场,汉高祖刘邦雕像高耸屹立气贯山河。在这里游览,游客可以感受到西汉的强大和繁荣,接受到大汉文化的熏陶和渲染。
我去过汉城湖公园,它的景点未能满足我追寻汉朝遗迹的欲望,我越过古护城河,踏上古城墙,古城墙已经成为狭长的土丘,长满了各种草木。城墙内田野百顷,有零星的民居,沿着道路前行,我找到了未央宫遗址。这是一座较高的土丘,在这里,我肃穆站立,仿佛看被人们敬仰的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仿佛听到了汉高祖刘邦气势磅礴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汉人勤奋,已成为华夏儿女品格中的基因。汉风磅礴,让中华民族传承千秋万代。汉长安城遗址是一副壮丽的历史长卷,是一曲旋律优美的乐曲。随着遗址保护修复工程的进一步开展,定会绽放出更加绚丽的风采。
三
唐大明宫遗址公园建成于2010年10月,对广大游客开放。
大明宫是唐朝的皇宫,是世界最大的宫殿建筑群。它始建于隋末,隋之后作为唐朝皇宫使用。经过多次改扩建,逐步完善,在长达300年的唐朝,是一座辉煌的皇宫。它的面积是32000公顷,相当于3个凡尔赛宫,12个克里姆林宫,13个罗浮宫,它比故宫还要大一倍。
长安作为大唐王朝的都城,屹立于秦岭山下渭水边,成为古代最大的城市。城区繁华,集市兴旺,人口众多,车水马龙,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光辉灿烂的东方文明。
在唐大明宫发生了一系列古今传奇、耐人回味的故事,唐太宗李世民贞观之治、唐玄宗李隆基开元盛世、使大唐王朝达到鼎盛,武则天、杨贵妃等精彩绝伦的人生奇迹,让人赞不绝口,回味无穷。
由于安史之乱唐朝衰弱,黄巢起义唐朝灭亡。都城大明宫逐步破败,最后成为百姓居住耕种的村落。20世纪30年代日军侵华,又有大量的河南难民来此避难居住,该区域成为西安市的贫民窟,破旧不堪。
解放后,1961年国务院将大明宫遗址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入新世纪,西安市实施大明宫遗址保护项目,出巨资对大明宫遗址进行保护,将大明宫遗址保护区内的居民迁出,关闭了有多年历史的工厂,建设了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丹凤门、含元殿、麟德殿、大液池、梨园等被整理修复,一大批遗失的文物被发掘。
大明宫遗址公园彰显了大唐王朝浩瀚大器、辉煌壮丽的风采,再现了大唐古都绚丽多彩、繁花似锦的风韵。遗址公园内的场地宽阔,焕然一新,树木青翠,花草芬芳。
一个全新的唐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展现在世人的面前,成为集游览观光、休闲健身、文艺表演、娱乐欢庆的公共活动场所,在西安市区中心开辟了一片绿地,改善了生态环境。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彰显了西安市的特色,是西安市千年古都的象征。
这个公园建成后,在全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大明宫遗址保护公园建设的经验传遍全国。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的建成,在我国历史文化遗址保护工作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是我国文化遗址保护的典范,为我国文化遗址保护开创了新局面。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让西安市这座千年古都锦上添花,成为了西安市的一张名片。
四
遗址是古代历史的遗存,这是已经发生的故事的记录。我们不仅要保护完好无损的古城、古建和文物,而且还要保护被损坏的历史文化遗址。保护遗址是现代文明的一种行为,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丰功伟绩。
我曾经游览凭吊过一些遗址。北京圆明园遗址大水法,是一堆被损坏的碎石,无序地摆在地面。在这里,我感受到了清王朝的腐朽无能,仿佛看到了外敌入侵烧杀抢掠时燃起的熊熊大火,感悟到了我们民族的悲愤。
在意大利古罗马角斗场遗址,映入眼眸的是圆形的角斗场残垣断壁,我看到了建立在奴隶囚笼上的辉煌,仿佛听到了民主自由文明的呐喊。在柬埔寨吴哥石窟,宏大的佛窑建筑群,被风雨侵蚀仍风格遗存流芳世问,我感受到了佛法的博大神奇,仿佛听到了空间永不停息的诵经声。
这些遗址,无论遗留时间长短不同,无论分布地域不同,都十分一致地见证了人类历史文化。所以,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人们都需要坚持不懈地珍惜遗址,保护遗址。
秦阿房宫遗址、汉长安城遗址、唐大明宫遗址,不仅是西安的、陕西的,而且是全国的、全世界的、它见证了中国这个东方文明古国的兴盛,代表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
在西安市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孕育了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化,遗存了中国历史文化的根源。西安市各级干部各方志士,不负历史使命,不懈努力工作,有效地保护了这些遗址,取得了成功的经验。
我们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守护历史,守护文化,守护民族之根源。我们伴随着遗址,走向未来,走向现代化,走向民族复兴。
长安关中是中国文化发源地,古代千年古都,它是国外游客来中国旅游的主要游览地。西安的秦陵、雁塔、曲江、寒窑、城墙具有无比的文化价值,具有特有的文化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