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神舟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神舟】红军过后(散文)

编辑推荐 【神舟】红军过后(散文)


作者:观海得深 白丁,92.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555发表时间:2022-06-05 22:11:15
摘要:柳林镇庙坪村,位于徽县东北部。发源于天水市李子园的永宁河水奔流而下,在这里呈“几”字形向南流去,最后汇入嘉陵江。在河的两岸,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两个小冲击平原。也许,正是由于这样的地形特点,古人类选择了在这里安家落户、繁衍生息。据考古部门多方考证,在河的东、西两岸先后发现了距今约4000多年的两个新石器时代的古人类遗址——甘沟遗址和庙坪遗址。这里不但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而且是红色记忆荟萃的神奇村落。

【神舟】红军过后(散文) 柳林镇庙坪村,位于徽县东北部。发源于天水市李子园的永宁河水奔流而下,在这里呈“几”字形向南流去,最后汇入嘉陵江。在河的两岸,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两个小冲击平原。也许,正是由于这样的地形特点,古人类选择了在这里安家落户、繁衍生息。据考古部门多方考证,在河的东、西两岸先后发现了距今约4000多年的两个新石器时代的古人类遗址——甘沟遗址和庙坪遗址。这里不但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而且是红色记忆荟萃的神奇村落。
   进入庙坪村,一个个特色鲜明的红色元素会跃入你的眼帘:书写着“红色庙坪”、造型新颖的景区标志,道路两侧墙壁上地域特色鲜明的文化墙,文化广场边土坎下反映红军长征、造型各异的人物雕塑群,广场内鲜红的巨幅党旗、庄严肃穆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古色古香的红色记忆展馆,具有时代气息的村党群服务中心大楼,以及镌刻着反映庙坪村红色文化全貌的浮雕墙等等,这些元素都仿佛在生动地诉说着庙坪村的红色故事。
   1936年9月中旬,一支队伍从礼县崖城出发,经永坪镇、罗家堡,过天水平南川、娘娘坝、白音峡,翻越乏牛坡,17日经徽县高桥、水泉坝,夜宿苟店、麻庄,于18日清晨赶到柳林镇韩湾。这支队伍服装极不统一,战士们有的穿灰军装,有的穿长袍,有的穿短褂,还有的披着兽皮。由于给养不足加之长时间的急行军,他们看上去一个个都很消瘦、很疲惫,但却军纪严明,秋毫无犯。这支队伍,就是执行《成徽两康战役计划》的红二方面军左纵队。
   到韩湾后,他们兵分两路,一路经甘沟、敖子坪去攻打两当;另一路沿永宁河溯流而上,去抢占徽县城。
   其中,攻占两当的红六军第十六、十七师和模范师挥师东进。当晚,前卫部队50多人率先直逼两当城下。红军派尖兵爬上城墙,活捉了敌哨兵。预先潜入城内的8位红军战士迅速打开城门,部队立即进入城内,占领了东、南、北三座城门,驻在城内的敌保安队、警察队共90多人,在睡梦中就当了俘虏。红军未发一枪一弹,即缴获枪支60余支、子弹40箱、手榴弹30箱、军衣300多套。随后,他们继续向东攻打凤县城未克,遂返至两当杨店、显龙一带驻扎休整。
   十八师于18日由韩湾南下奔袭徽县城。当时,只有县保安队在守城,红军向城内射击,击伤了一名守城士兵,保安队长和伪县长就领着随从撤出县城,辗转到嘉陵严坪的梅崖一带藏匿。午后六时,十八师进入徽县城,获军衣百余套及部分枪支弹药。
   19日,贺龙、任弼时率总指挥部进驻徽县城后,十八师即回师永宁镇,驻永街、罗河、岳王村一带。
   10月5日,十六、十七、十八师及模范师为右纵队,分别从驻地出发,在韩湾会合后即原路回师北上,经舒家坝、大门镇到礼县罗家堡,在固城与左纵队会合,后从甘谷盘安镇、经武山洛门镇过渭河北进,于10月22日与红一方面军在将台堡会师,胜利完成长征。
   在徽县驻扎休整期间,红军积极开展了抗日救国宣传、扩红建政、劫富济贫等一系列革命活动,激发了群众的爱国热情,军民关系十分融洽,城乡到处是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闹革命的动人场面。红军发动群众,先后成立了徽县苏维埃政府及伏镇、永宁两个区苏维埃政府,在东关建立了徽县回民自治委员会,在东河、东关、东柳沟、东关口组建了4个抗日反蒋委员会,在县城及永宁、石柱、伏家镇建立了抗日游击大队。十八师驻永宁期间,还派出工作队,协助柳林镇韩湾建立了农会,李文杰任主席,李成章、周俊英任委员。
   红军进出徽县时两次途经柳林,并在庙坪村的韩湾分师、会合。扩红工作队在柳林境内一面开展革命宣传、扩红建政,一面帮助群众收割庄稼、修桥补路、打扫村庄卫生,与当地群众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红军宣传的抗日救国的革命道理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一时间,父母送子妻送郎、兄弟争相当红军的感人场景遍布城乡。全县有730多名优秀青年应征入伍(其中柳林镇籍5人)。他们少小离家,南征北战,历尽千辛万苦,有的为国捐躯,有的革命胜利后回乡务农,为全中国的解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红军在柳林还留下了一些军民鱼水情深的动人故事。据传,有一位掉队的小红军战士被国民党士兵一路追击到韩湾王希禄家门口时,红军战士连喊“夫子,救我!夫子,救我!”王希禄见情况紧急,急忙将小红军拉进屋,藏进米缸,等追兵走后,留红军战士吃了饭,然后送他出后门去追赶大部队了。来追捕的国民党兵扑了空,就向王希禄要人。气急败坏的国民党士兵就还用皮带狠狠地抽打王希禄,并将他抓去关押了一月之久。
   红军过后的第十年,这里又经过了一支革命武装。
   1946年8月,南下支队七一七团北返延安时再一次经过了庙坪村,有两名战士因病掉队,后来一人离去,另一人被当地反动势力杀害,弃尸河滩上,村民们含泪掩埋了死难战士的尸体。1950年3月,解放军第七军21师61团参谋王子安前往庙坪村,令4名凶手立碑纪念,并将其移交司法机关处理。1975年11月,死难烈士墓碑被徽县革委会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12月,徽县民政局、柳林镇党委、政府在原址新修了纪念塔。
   庙坪村的红色记忆源于革命战争年代,而在和平建设时期,庙坪人给这些红色记忆赋予了新的内涵。
   从柳林镇通往庙坪村的江峡,两岸悬崖峭壁、怪石嶙峋。峡谷中没有路,世世代代沿河居住着姚庄、庙坪、江口、磨沟四个村的近3000名群众,进出峡谷只能沿着西岸半山上的羊肠小道,用肩扛背驮的方式运送生产生活资料,稍有不慎就会掉下悬崖或跌入水流湍急的河水中。蜗居在大山深处的人们就像与世隔绝的原始部落,他们迫切盼望着能有一条通往外界的路。
   1970年,在地、县、公社等各级组织的大力支持下,一场以人力改造自然的江峡公路大会战拉开了序幕。柳林公社发动辖区内青壮年劳力2000余名,以大队为单位分为两个连和一个加强排,开始了艰难的筑路历程。为了打通蜗牛峡这一天然屏障,从1974年至1977年,2000余名民兵突击队,用钢钎大锤在这个长约两公里的峡谷内奋战三年,终于在陡峭的悬崖上凿出了一条挂壁公路。1977年,江峡公路全线贯通,沿途群众欢呼雀跃,热血沸腾。在公路两端的水泥护栏上,至今还保留着“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抓革命、促生产”“农业学大寨”等标语口号。在这场战役中,庙坪村发动了所有的青壮年劳力,义无反顾地加入到修路的队伍中,用他们的热血和汗水,打通了当地群众走出大山的通道。
   进入新时代后,庙坪人对红色记忆的理解更深,扬鞭奋进的劲头更足。他们在当地党组织的团结带领下,积极改善基础设施,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精心打造美丽乡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上铸就着一个又一个新的辉煌。
   他们积极争取上级支持,着力改善基础设施。2013年,重修了革命烈士纪念碑。2014年,江峡公路全线硬化。2015年,新建了村级活动室和文化广场;庙坪村退出了“贫困村”行列。2016年,连接永宁河两岸的庙坪大桥建成通车;庙坪村“红色记忆”村史馆建成,被评为省级历史再现工程。2017年,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壮大项目,村上开始有分红收入。2018年,建成“甘沟遗址”文化展览馆。2019年,横贯柳林镇的两徽高速公路通车。2020年,被评为省级文明村和省级卫生村。2021年,实施红色村组织振兴建设红色美丽村庄试点项目。
   在产业发展上,庙坪村结合农村“三变”改革,实施“123带动百千万”产业扶贫工程,按照“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带贫机制,积极创办了徽县龙飞种植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蔬菜、生姜、中药材种植及特色养殖产业。截至目前,共建成有机蔬菜种植基地150余亩,蔬菜大棚50座,日光温室大棚3座,200吨冷藏库一座。2021年,共发展订单辣椒200余亩,种植生姜400余亩、魔芋40余亩,养殖生态鸡2万余只。
   庙坪村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扎实推进危房改造、村庄环境卫生整治、全域无垃圾、人居环境改善等工作。坚持一户一景、一点一景、一路一景的原则,对拆违治乱后的废墟进行复垦、植绿、美化,打造小景观、小节点、小花园、小菜园,村庄内脏乱差现象得到有效整治,全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红色记忆,是庙坪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精神财富。徽县解放后,庙坪人以红军战士和革命先烈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精神激励自己,战天斗地,改造山河,艰苦创业,用勤劳的双手建设幸福美好的家园。今日的庙坪人民,正在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顽强拼搏、奋发有为的精神,在建设“富庶活力美丽幸福”现代化新徽县的征程上谱写新的华章。

共 344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充满了红色记忆的文章,这里的人民为新中国的建立付出了艰辛,先辈们勇于牺牲的伟大精神,值得后人敬仰。但革命成功后三十多年依然贫穷,居住在像原始部落一样的山里,真是愧对了人民群众。今天,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下,大山终于开放了,人民能够富裕起来,真是让人万分感慨。文章历史资料翔实,考察实际,数据精确,把庙坪村从古到今的历史变迁,革命历程,做了详实的说明,给人深刻印象。语言表达准确简练,对红色历史充满了感情,为这里成为红色纪念馆而骄傲自豪。历史事实说明,喊口号容易,确立远大的目标也容易,但具体实施,最终达到目标,却是一个艰难的历程,需要几代人付出努力甚至牺牲,得来确实费工夫。读后了解了这里的红色历史印迹,了解了那一段血雨腥风的过往。文章主题鲜明,爱憎明确,催人奋进!感谢赐稿神舟,祝创作愉快!【编辑:美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峥嵘岁月        2022-06-07 17:19:38
  文笔精湛,语言流畅,描写细腻的好文佳作。感谢观海得深老师投稿对神舟的支持,期待老师精彩继续!问候老师!遥祝夏安!
峥嵘岁月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