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人生家园 >> 短篇 >> 杂文随笔 >> 【家园】雅俗共赏(随笔)

编辑推荐 【家园】雅俗共赏(随笔)


作者:陕西西安张昆 童生,680.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0245发表时间:2022-06-06 18:23:50


   上世纪四十年代,朱自清《雅俗共赏》中就对“雅”与“俗”作出了详尽的解释。回顾汉唐、元明清以来,中国文学体裁、方式的变化。时隔五年,复读之。也有一番感慨,深觉雅俗共赏仍是近代至当代,文学中需要注意的首要。
   论雅俗共赏,实为讨论文学体裁、辞赋、文章或小说的用语。在大众印象里,汉朝的赋、三国魏晋的诗词,都是典雅或高雅的。唐宋后,诗词才逐渐、慢慢被人民大众所接受。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学的发展:由高雅到大众化的转变。
   雅俗共赏,之于唐代与宋代,才真正应用于文学实践中。谈到雅俗共赏,须先谈魏晋文学。作为继承汉赋的词体,魏晋文学呈现出清丽高玄的特点。到了两晋又出了陶渊明、谢灵运。诗词赋用的都是雅言,即文人士大夫钟情的文字。辞藻旖旎、诗律空灵。乍读起来,音韵绕梁。
   但在中国历史上,人民群众总处于相对较低的位置。文化水准相对于这些思想高渺、云山雾水的诗词作者来说,无法理解文学作品的含义。于是,文人士大夫中;开始主张“雅俗共赏”。创造出一种既保存雅致风骨、又适当口语化、能为大众知的文学。“共赏”指雅人与俗人,共同欣赏之。中唐的韩愈发动的“古文运动”主张关注社会问题,写现实的文学。说的也是这条路子。中国的雅俗共赏,也正从中唐开始。韩愈率先举起这面“雅俗共赏”的大旗。
   到了宋代,宋词的出现便是“雅俗共赏”的最佳典范。其中,集大成者当属“苏轼”。东坡曾言“以俗为雅”直接点破了这条文学发展之路。宋代黄山谷《再次杨明叔韵》更明确记载“以俗为雅、以故为新”;提出“举一纲而张万目”。
   再论雅俗,实是中国文学,介乎高层士大夫与中低层、广大民众间,早已存在的鸿沟。雅俗共赏,便是架起桥梁。雅俗欣赏的鸿沟在于“民众只能、只爱欣赏通俗的、甚至低俗化的。而文人、高素养人群则欣赏高雅、有深厚底蕴的文学”。这在欣赏上、审美艺术上是条鸿沟。反观之“雅俗共赏”则更像自中唐、宋代以来的大胆、富有创新的尝试。文人尝试着开创既能保留风骨、高雅的;又被民众广泛接受且易于通懂的作品。
   我总觉得,朱自清写《论雅俗共赏》实质是看见“中国文学的问题”。这个问题,古今皆有。高层知识分子、权贵阶层对文学的理解、欣赏,相对于平民跟底层大众,存在的“文化误差”。这种误差追溯到本质是源于不同的阶层接受的教育不同。千年中,衍变为不同的思想。有的思想是积极向上的;有的思想跟认知是低俗的。而在文人们争相研究“文学”的“雅俗共赏”的出路时,又难免遇到雅文,如何通俗的问题。
   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如果雅语、高深的思想,用的多、占的比例大。普通民众就很难读懂、也很难接受。但如果,完全按民众的期许、喜恶去发展文学、拓新文本格式。又难免进入通俗、甚至低俗化的死胡同。于是,就出现了两难。这两难,又构成两种、彼此对应、对立的文化:底层的低浅文化、畅销作品;高层正确的,却又深邃难懂的文化。前者似乎是元曲、明清小说的延续;后者则承继了唐宋诗词。这两种文化、衍生出的精神相互独立又对立、影响着对方的发展。“雅俗共赏”从中国古代开始,到民国达到高潮。但仍然没有结束。我个人觉得,这更像新旧文化的“融汇”与“碰撞”。在此,影响着文化的繁荣、与大众接轨与否……
   雅俗共赏,在不同时代;遂阐释出不同的奥义。在当代,雅俗共赏依然是中国文学应该留意的问题:我们呕心沥血写出的,无论佳作与否,能否被大众熟知、欣赏。大众常抱怨“文化精英写出的好作品,他们却读不懂;或不想读”。说是“读起来累、难”。最生动的例子:2013年莫言老师,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时;《蛙》在畅销排行榜上,只居第十位。郭敬明《小时代》却在畅销榜的前三位。
   之后又有评论指出“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民众的不读书、读书少”。导致了与正统文化的距离,日渐增大。我个人以为,有部分原因,确实如此。但也不完全。一个人的欣赏乃至于他人的欣赏,相对于作品的优劣好坏,其实,一直都是主观的。作品的好坏,较之为客观。但放在不同文化下,评判的标准又不同;产生欣赏的差距也不完全归咎于读者的欣赏水准。这里,都很难讲清楚。
   雅俗共赏便又成为当代的中国文学应正视的事。发展出大众乐于赏读、易于接受的;但又不完全低俗的文学体裁。乃当务之急。我觉得,雅俗共赏的突破口是“文学语言”的“通俗化”、“小说思想”的“现实化”。关注底层的苦难、中层的彷徨。以这个为基础,探索新文学的表达。这在俗的部分其实“俗”或“口语化”的只是表面。而思想依旧是积极向上的。正如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文艺座谈会上倡导的:我们要写出积极向上的、带有个人特征的、有思想的作品。但作品又得符合现实生活、贴近社会底层的问题的文学。雅俗共赏,也正应以此为主要的突破口。
  

共 193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随笔,关于雅俗共赏的阐述,诠释了雅俗共赏,实为讨论文学体裁、辞赋、文章或小说的用语,作者回顾了朱自清《雅俗共赏》中就对“雅”与“俗”作出了详尽的解释。作者就当今的文学现状阐述了雅俗共赏在当今文学中重要性。内涵厚重的文字,感谢发文分享,推荐阅读共赏!【编辑:秋觅】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秋觅        2022-06-06 18:25:05
  内涵厚重的文字,关于雅俗共赏的感悟。感谢赐稿,欣赏佳作,期待更多精彩!
秋觅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