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审丑》漫谈(随笔)
丑是比美更深刻东西,无论是何种形式的丑,都能引发人思考、审视,进行追根溯源的剖析。这是我在无意中看了严歌苓的小说《审丑》后,内心最大的感受。
《审丑》是一篇以上帝视角展开的叙事小说。讲述了一位捡垃圾的老头含辛茹苦把唯一的孙儿抚养成人,为了给孙儿成家,去美术学院当人体模特,获得丰厚报酬,给孙儿最好的物质享受,却被孙儿孙媳遗弃,遭世人轻蔑,最后默默死掉的故事。
小说中,“他”的名字叫无定,长大后成为美术学院副教授,无定的老婆叫巧巧;无定的父亲叫赵斌,职业是美术学院副教授;文中的主角“那老头”,是一个相貌奇丑,肮脏,有大脚风病,一身臭气,以捡拾垃圾为生的老人,他有个孙儿叫“小臭儿”,和无定年龄差不多。
老人靠捡垃圾养大了“小臭儿”。后来,“小臭儿”当兵了,参加工作了,要买房,要结婚了,这些都需要钱。一个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相貌丑陋,一身疾病的老人,哪里有挣钱的能力呢?
机缘巧合,美院需要一个老年男性给学生上人体课,当裸体模特。无定的父亲便将这份差事介绍给老头。当时,一个人上班每月只有几十块钱的工资,去美院当模特一小时就十块钱,是相当丰厚的一笔报酬。
在那个特殊年代,物质极度稀缺,生活普遍艰辛,各种新旧观念处于激烈碰撞中,人们内心的秩序亟待重组,更新。当裸体模特,很多人在观念上还不能接受,老头一开始也不愿意,推辞了这份差事。后来,老头又“开窍了”,那是因为孙子“小臭儿”从部队服役回来了,要买电视机、洗衣机、进口家具,没有这些东西就讨不到媳妇。媳妇还要钢琴,一架钢琴五千块,在那个年代是笔巨款。试想,一个大学的副教授,都觉得自己此生此世跟五千块无缘,可见,拥有钢琴是多么奢侈的一件事。
老头为了给“小臭儿”娶媳妇,也不管年龄大,身体差,忍受着他人的冷眼,豁出去了。文中有一段对人体之丑的描述令人怵目惊心:“宿命的丑,丑得悲惨,丑得浓烈,丑得恶心。”将一具被生活折损到极致的丑陋的躯体,用文字解剖开来,透着浓烈的血腥气。
这“丑”,是先天的,更是后天环境造就的,过度的辛劳,朝不保夕的生活都是皮囊的杀手,战败者自然是惨不忍睹。
因为无定父亲的“审丑说”在学院热了起来,老头一下子变得供不应求。从而也让他完成了自己的心愿,“小臭儿”如愿以偿地娶到了媳妇。老头本想把孙儿抚养成人,晚年有个依靠。可谁知,“小臭儿”日子混好了,却不认这个爷爷了。“我哪儿来的爷爷,他老不要脸,我可要脸!”每次他爷爷来找他,他都避而不见,让媳妇打发走。他害怕爷爷每到饭点来找他,一锅三鲜饺子宁可沤在锅里闷得稀烂,也不肯拿出来给老人吃一口。
看到这里,是多么令人寒心。以前,无定的妈妈给了“小臭儿”一小块冰糖,他都记得那么清楚,而为他付出一切的爷爷,他却不管不顾。不禁让人诘问:这心是用什么做的,竟如此无情无义,凉薄如斯。如果说嫌弃老人脏,你可以打包让老人带走,总算有点良心吧。
无定因事去找那老头,根据老头留的门牌号码“341”号,一直找到了菜田里的一个小柴房,才知道“那老头”姓曾,已经死了很久了。
作者用艺术的对比手法表达了人性之丑,大家都知道:“老头有一个很好的孙子,混得体面,孝敬,挣了钱给爷爷花,要接爷爷去他的新公寓住,天天给他吃饺子”。结果恰恰相反,真是天大的讽刺。
人性最大的丑恶是忘恩负义,不知感恩。这是《审丑》所要表达的主要方面。
还有一种丑是由贫穷滋生的丑。贫穷从来都不是什么财富,贫穷让人看不到食物之外的东西,让人言行粗鄙,内心冷酷无情。
人一穷,感情就成了奢侈品。无定的母亲,无定的老婆,因为贫穷,性格日渐粗鄙,动辄破口大骂,对他人充满了仇恨和蔑视,尤其是对那些无辜的女学生。
无定因为出门没带伞,老婆直接将伞从楼上扔下, “之后一把伞砍到他面前的雪地上。”一个砍字,道尽了人心的凌厉。“你屁本事都没有,跟楼下那垃圾老头差不多”。这是无定老婆经常骂他的话。穷困不知不觉间摧毁了人性中美好的东西,让丑恶暴露无遗。贫贱夫妻百事哀,文中描述的场景,想必是大多数处于贫困中的夫妻日常生活的缩影。
随意把恶劣情绪转嫁给身边的人,是人性的恶,更是一种软暴力,对人身心的伤害是巨大的。在日积月累的摧残中,可以让人丧失生活的斗志,渐渐产生自我怀疑与否定。每天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无疑是一种精神上的凌迟,所以无定的心如死水一样毫无生气。
不懂得尊重自己,更不懂得尊重别人,活得没有尊严也是人性之丑。不知尊严为何物,哪怕是对家人,也是如此。当人把活下去当成生物的第一本能,不懂得自我约束和反省时,丑的东西就开始滋生,放纵。
无视他人的苦难也是一种丑。“每张脸都板硬,盛着显著或含蓄的恶心。”当一个人缺乏同情心的时候,就会对别人承受的苦难视而不见;当他缺乏同理心的时候,他就会以自己的价值标准衡量一切,站在道德的制高点,用批判的眼光去看待他人看待社会。他不懂得,批判别人并不是道德,批判自己才是。
冷漠,歧视,偏见,流言,谎话,这些游离于法律之外的丑恶,隐藏在人性最深处,不易觉察,对人的伤害却无处不在,危害更大更持久,是丑恶的温床。
一个社会的良心体现在对待孤寡弱小者的态度上,当所有人都以漠视的态度对待底层的卑微者,就算这个社会表面再光鲜,再富有,它也只是一个丛林,不能算是人的世界。
也许有人会说:优胜劣汰,这个社会就是丛林法则。大多人欣赏强者,仰慕强者,认为弱者根本就不配生存。我觉得,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有恻隐之心,假如世上只有狼存在,想想该是多么可怕的事。丑的存在,提醒我们,保持起码的良知有多么重要。
在生活中,你可以观察到,无论是皮囊,还是心灵,丑是比美更常态化、更普遍的存在。一个人的皮囊很容易被岁月的风霜欺凌,若缺少自我修炼,由内而外腐朽是弹指一挥间的事。
联想到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我想,无论是心灵还是视觉,我们谁都不可避免地被人性的“丑”伤害过,被社会的“丑”刺痛过。丑,作为美的另一面,不仅能参照出美的存在意义和价值,还能让人产生一种要战胜和消灭“丑”的决心和勇气。
美取悦于眼睛,让人的心灵感到愉悦;丑让人不忍直视,让人的心灵感到厌恶和痛苦。正因为看到了丑,才知道丑的可怕和危害,才要去寻找美,塑造美。世间最美的,莫过于永怀感恩之心,善待一切人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