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园】紫砂壶(散文诗)
一
以国壶的名义,宣言一种物质或者文化与审美的存在,紫砂壶就那么以淡然的身姿轻轻走来。
站在了华夏千年的封土,与青铜携手或者并肩,或者在深藏的史迹里称兄道弟。
青铜,一种远去并屹立的历史的魂魄;紫砂壶,中国泥土与火的艺术结晶。诗意而又超然物外,是紫砂壶内敛的温情。
二
火,点燃了远古文明的欲望,亦就烧出了昨天、今天或者明天的紫砂壶。当然,宜兴的泥土,是紫砂壶最好受孕的母亲,父亲就是千年的火种,在窑的子宫里,紫砂壶是沉睡并苏醒的婴儿。
烈火的孕育,烈火的色素,烈火的质感,烈火的激情,还有泥土和大地的厚重,生命的质朴与纯度,紫砂壶是地之娇子,火的遗传。
三
端着紫砂壶,我们在品中国文化,中国人的茶道,中国人的养身与养心之道,紫砂壶传递在谁手里,谁就接住了千年农耕文明的典籍。
是另一种竹简,泥土和着烈火与人心的竹简。
是另一种语言,大音稀声或者默然相向,心领神会的语言。
紫砂壶站在几案,站在日子宁静的隐处,站成了肃穆、端庄、娴雅、脱俗、融通、朴拙,闲着日子,闲看着如时间般流走的红尘起伏。紫砂壶淡定着欲望。
紫砂壶,在慢品着品茗着的思绪悠悠。
四
时间在叩问,谁是品茗者?品茗者是谁?
我们是吗?我们只是品茗者的渴望者。
一壶香茗,亦就是一壶的人生风云际会,亦就是一壶春夏秋冬,亦就是红尘外,人淡如菊的山间明月、小溪清流的境界。
品茗者,在茶的氤氲里品味思想,大智若愚。流连于天地造化的紫砂温情。
紫砂壶盛进了人心中泥土般朴素的沉淀。人心亦在洗涤世事风云。
世间的品茗者多,世外的品茗者稀有。品茗于世外,一种高山仰止的期许。
五
融注着儒、释、道底蕴,紫砂壶生命的根脉。中国农耕文明火的化石。在宜兴的窑里,火传承着世代的温度——文明或者文化和艺术的温度,品茗者的温度,出世与入世的温度。当然的,是一把紫砂壶沉在品茗者心中的温度。
很多人,一生都在追寻心中的紫砂壶,像在追寻生命的注释。
在紫砂壶的世界里,人是匆忙的一个过程。紫砂壶在寻觅知音,也在告别着人的怀抱。烙下几枚曾经温润或者纷乱的指纹。
还有一个品茗者的心香一瓣,思想的涟漪。
六
一把紫砂壶,幽饮在菩提树下。坐在世外,也品着月光或者禅静的露珠。
月光里有淡淡隐去的紫砂壶或者茶的一缕清香。有时候,似有若无。
紫砂壶,茶与人合一,像一片遗失在草庐前或者菩提树下的漾光。
静默在紫砂壶的茶香里,是品茗者思想的禅。
七
有茶,就有了紫砂壶;有了紫砂壶,也就有了醉茶的道场。
醉在茶里和醉在酒里,都是醉。醉的滋味似乎可以访问茶圣陆羽,诗仙李白。
醉在酒里,是难得糊涂的清醒;醉在茶里,是难得清醒的糊涂。
醉在酒里或醉在茶里,需要的是一种境界的糊涂。与脱俗有关。
比如李白和他的酒,比如陆羽和他的茶。
八
紫砂壶,品茗者几案长久的静物。入画也入心。
入画,画出品茗者的心;入心,心中有超然物外的紫砂品格。
品茗者,无须逐名。紫砂壶,是隐者。茶香勾兑着品茗者的心情。
夕阳总在期待一轮明月,执著的美丽。紫砂壶期待着品茗者,一种生活的格调。
人在品紫砂壶,紫砂壶也在千年的光阴里,慢品着世间的人。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从容是一种傲视万物的乐观与旷达。
从容是“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的雅趣,是“桃花流水窕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的悠闲。
掬一份从容,给心灵一份宁静,还生命一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