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雅香】黑人白话之三十九(随笔)
◎《黑水白沙》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有如五十年代的新中国,是一个精神焕发,思想解放的年代,是一个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充满生机和希望的年代,是一个文学艺术深入人心,文学青年如雨后春笋的年代,总之,是一个既有诗歌,又有远方的年代。对于黑人来说,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是激情燃烧的岁月和阳光灿烂的日子,是享受爱情和追求自由的年代,是父母重获新生、女儿快乐成长的年代,是共青团的光荣和大学生的美丽年代,是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奋斗年代,是痛恨腐败,大声疾呼整党整风的年代……这个年代也是黑人的而立之年,十年中相继在团市委、学生会、整党办、政研室、监察厅工作,身边有许多朋友,还有不少读者,常有随笔小品见诸报刊杂志,随后编辑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杂文集《清明雪》。凡此种种,都是中国人开始怀念八十年代的重要理由,也是黑人纪念青春和理想的美好回忆。
20220608
◎《黑人白话》
在比亚迪王朝系列里,黑人一眼就看上了“宋”;之所以如此喜欢宋朝,主要是因为北宋的苏轼和南宋的陆游;苏轼的光芒不仅照亮大宋江山,而且温暖千秋万代。
20220609
◎《黑人白话》
关于理智,关于学识,关于友谊,关于婚姻,关于修为,关于流言……钱钟书的《围城》都给予了教科书般经典的人生启迪,其哲学意义远远超出文学范畴。当年,黑人就怎么看自己怎么像既可爱又可悲的方鸿渐,于是才对生活的真谛有所觉悟。
20220610
◎《黑人白话》
在苏轼的这首写于黄州的《鹧鸪天》中,最是喜欢后两句“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面对人生夜雨,有人只看到雨中迷茫,有人却想到雨后清凉,这就是截然不同的精神境界。难怪那些整治苏东坡的人大都气的半死——酷夏早起“又得浮生一日凉”,因此感谢“殷勤昨夜三更雨”!这就是苏东坡不同凡响的旷达情怀和深邃哲思,的确为这炎炎夏日注入一片清凉。正是:
学习苏东坡,
风雨皆为歌,
三伏清凉在,
一路唱坎坷。
20220610
◎《黑人白话》
昨天在伊利亚特湾见到一位越活越年轻的歌友,花甲之年仍然少女蹁跹,芳华不败——还能唱高音,还能跳芭蕾,还能瞪大惊喜的眼睛,还能保持纤细的身材……或许这“四个还能”就是青春永驻的重要原因:自信、自爱、自乐、自律。
20220610
◎《黑人白话》
有识之士对无耻之徒骂了几千年,仍然士不如徒,可见无耻社会是怎么打败有识阶层的。
20220610
◎《黑人白话》
黑人一直认为,一本书,即便作者已经过世,可他(她)的精神气息仍在书中活着,还会和读者产生同频共振,即心灵共鸣。我们读屈原的孤忠、读李白的浪漫、读苏轼的豪放、读陆游的爱憎、读曹雪芹的幻灭、读周树人的决绝……都会在心中响起雷电,涌起波澜,这雷电和波澜就是我们和作者的心灵感应或者说心有灵犀。当然,共振的前提是精神同频,感动的条件是文化同类。
20220610
◎《黑人白话》
从《球迷日记》的扉页开始起步,经常跟着刘齐的脚后跟往回走,往旧厂走,往老街走,往童年走……不是往黑暗的地方走,是往黑暗中的光亮走,走的一点也不累,走着走着还笑出了声。这一笑,就年轻了不少,甚是年少了不少。由刘齐兄弟的八王寺,想到到黑人哥俩的果汁露,需要感冒发烧才能喝到,因此特别希望感冒发烧。有些回忆,不是衰老的表现,而是童心未泯。
20220610
◎《黑人白话》
除了宅家可逛的网上博物馆,还有在家可建的私人博物馆。后者是黑人心底的一个夙愿。
20220610
◎《黑人白话》
秉烛夜行者,木心也。别人看到的是光亮,而他看到的是蚊虫。
20220610
◎《黑人白话》
一直很喜欢这首《歌声与微笑》,更是喜欢这首歌的男小合混声版。
20220610
◎《黑人白话》
木心是一支雪白笔直的蜡烛;木心的思想是跳跃闪烁的烛光;木心的思想精华是烛光迸发的星火。
20220610
◎《黑水白沙》
十六年前,黑人五十二岁,觉得自己是个小老头,可是现在看起来,只是一个老小伙。五十二岁真好!以此类推,将来有一天还会说,六十八岁真好!相对明天,每一个今天都是最好的,好好珍惜。
20220610
(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