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年】忽如一夜春风来(散文)
虞关,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但是,由于山大沟深、交通闭塞,这里一直以来都是全县最贫穷、最落后的乡镇之一。就好像亭亭玉立的少女一样,养在深闺人不识。然而,通过近年来精准脱贫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栖居在大山深处的虞关人民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在很短的时间内扬帆启航,实现了华丽转身。从此,虞关乡也渐渐地进入了人们的视线,而且大有让人眼前一亮之感。
不久前,在全县科级领导干部第一期专题轮训班上,虞关乡美女党委书记王娟作了题为《强化党建引领,探索新时代乡村振兴之路》的精彩授课。她运用制作精良的PPT课件,以简明扼要的文字、大量精美的图片和视频,分别从党建引领、农业必须强、农村必须美、农民必须富等方面,就自己对乡村振兴相关政策的理解,结合近几年的亲身实践,声情并茂地讲述了虞关乡在乡村振兴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在讲解中,她多次用“翻天覆地”来形容虞关乡的变化。讲到精彩处,台下不时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学员们深深地被打动了,思绪仿佛都随着她的讲述穿越到虞关,去感受那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听完课后,一方面为其高超的授课艺术所折服。另一方面,也为虞关乡所发生的巨大变革而惊叹。惊叹之余,却也难免产生一丝怀疑,虞关乡我曾去过好多次,虽谈不上十分熟悉,却也略知一二,那里的变化真有那么大吗?会不会是美女书记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夸大其词了呢?带着这种怀疑,我的脑海里突然略过一丝冲动,期待着有朝一日再去虞关乡探个究竟。说来也巧,真是天遂人愿,培训刚刚结束一星期,我的期待就由梦想就变成了现实。
5月18日上午,突然接到县文联的邀请通知:5月20日前往虞关开展采风活动。看到通知后,真是喜出望外,激动之情,难以言表。
20日上午,我提前十分钟到达指定地点,远远地看到西桥上已经围站着一些熟悉的身影。看来这帮美女、帅哥们迫不及待的心情要远胜于我。
一、商旅小镇,拔地而起
我们采风的第一站是虞关乡政府驻地——许坝村。其实,虞关乡政府旧址在虞关村,5.12地震后,因原址交通不便,且受地质灾害隐患的影响才搬迁到此。而许坝新农村,则是通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将本乡未子、阳平、山岔等村因自然条件差、生存环境恶劣、增收难度大、原地脱贫无望的一部分村民搬迁到了这里。追今抚昔,十年前一片透着荒凉的农田现已变成了一个初具规模、颇具现代气息的商旅小镇。
我们首先参观了吴玠文化广场。这里,原是一片高低不平、荒草丛生的乱石滩。经过这些年的精心打造,现已成了满目苍翠、鲜花盛开、内涵丰富的文化广场。广场西端,是在嘉陵江堤防顶部修建的城墙垛口造型,这更加彰显了虞关的文化魅力。广场东侧,巍然屹立着抗金英雄吴玠的塑像。远远看去,吴玠一身盔甲,右手紧握偃月刀,左手拽着马缰,战袍随风飘起,目光如炬,透着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他胯下战马四蹄腾空,昂首向前作奔腾状,表现的正是当年大战仙人关的情景。接下来,大家移步到乡政府大院东侧的文化展览馆,浏览着吴玠抗金路线图沙盘和反映虞关乡历史文化的展牌,以及一件件诉说着人世沧桑的展品,聆听着博物馆曹鹏雁馆长对虞关乡前世今生、文化遗址、历史名人的讲解,使大家从过去一些碎片化的记忆上升为全方位、系统化的了解,真是受益匪浅啊!
看完展厅,紧接着参观了许坝新农村建设。当看到一排排整齐而充满现代化气息的民房,干净整洁的街道,还有墙壁上展示虞关乡主要旅游景点、风土人情、产业发展的喷绘彩图,以及惟妙惟肖、活灵活现的十二生肖剪纸图案,还有许坝村男女老少那一张张开心的笑脸墙,都让人啧啧称奇,艳羡不已。同时,村子里还配建有学校、卫生院、幼儿园、电子商务中心、邮政代办所、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等设施。有的村民就地开起酒店、餐馆、小卖部、修理铺等,一座新兴的商旅小镇已经拔地而起,且繁华初现。
二、破茧成蝶,华丽转身
结束了许坝村的走访,我们又乘车前往虞关村。这个村原是乡政府所在地,坐落在半山腰,听说以前不通公路,想来这里,先要乘班车到谈这庄,再坐火车到虞关,然后再爬上二三百级台阶,才能到达。然而现在,宽阔的水泥路直通到村里,人们不必再为出行艰难而发愁了。
大家来到马家梁修路摩崖石刻和虞关义渡记石碑前,由曹馆长对碑刻内容和历史事件简要作了介绍。由于这里的几处石刻都比较隐蔽,没有经受太多的日晒雨淋,所以保存比较完好,一些字迹依稀还能看清。通过听和看,脑海里仿佛浮现出明代许清率众开山修路、民国将领李铁军恢复义渡的画面。同时,也对这些为民造福者油然而生一种敬意。
进入虞关村口,只见峰回路转,瓦舍竹篱,小桥流水,曲径通幽,让人耳目一新。路的右侧是一条小河,河水清澈见底,河道呈两级阶梯状,河床及两岸分别用卵石或板石衬砌而成,河水从第一梯级缓缓流下,自然而然地形成一道瀑布,水流不是太大,瀑布像一串串透明的珍珠一样,散落到第二梯级的底部,然后向下游流去。道路左侧,有一片青翠茂密的竹林。右侧每隔一段就有一棵枇杷树,上面密密麻麻地挂满了果实,有的果子已经泛黄,看来丰收在望。路的两侧依坡就势,错落有致地排列着一幢幢农宅,有马鞍间瓦房,也有楼房和平顶房,它们的墙壁都用仿真涂料涂成黄泥颜色,与周围环境很般配,看上去给人一种怀旧感。两侧的墙壁上,悬挂着展示当地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农耕文化、农特产品的图片或实物,有的悬挂着红色大“福”字,有的布设了宣传展示栏。所有图片或图案的边框,都制作成仿古窗棂式样,俨然就是一扇扇向世人展示的窗口。当看到那一串串鲜红的辣椒、红彤彤的柿子、金黄的玉米棒等物品和一罐罐晶莹透亮的蜂蜜图片时,真有一种馋涎欲滴的感觉。
在这些墙壁上,有三幅画面最引人注目:第一幅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大幅照片,照片人数超过一百人,据说是前年过春节时专门组织拍摄的,凡在家的村民基本上都参加了。蹲在最前排的是20多个孩子,按服装的不同颜色插花排列;第二、三排坐着老人,她们不论男女,脖子上都围着一条大红围巾,平添了几分喜庆色彩;青壮年站最后两排。人群两侧的树上,对称地各挂着一串大红灯笼和中国结。照片以身后起伏的群山作为背景,虽是冬天,但山上的苍松翠柏与蓝天白云浑然一体,十分协调。照片中的人们都开心地笑着,没有一个人闭眼,也没有一个人表情难堪。能把村子里的人全部聚在一起合影留念,这是一件多么不容易而有意义的事啊!第二幅当数公共卫生间墙壁上的“虞关人民早起十件事”,这些诸如开窗子、叠被子、刷牙、洗脸、讲礼仪、擦桌子、扫院子、净厨房、清圈厕、屋整洁的文字分别装在十个扇形框内,看上去既温馨,又不失风雅。听说村民们由于太过忙碌,大多数人每天起床后没有洗脸刷牙叠被子的习惯,更不用说擦桌子、扫院子、讲礼仪这些更加琐碎的事了。为改变这一陋习,村内专门制作了温馨提示栏,乡上领导每到一处都会顺便对这些细节进行检查。虞关人渐渐地开始“文明”起来,这看似简单的“十件事”已成了他们的治家格言。在参观时,我也随意走访了几户人家,家家屋里屋外光鲜亮丽,窗明几净,就连生火用的柴禾都堆放得整整齐齐,四棱上线。村民们还在自家的房前屋后,用篱笆围成菜地、花园,种上各种各样新鲜果蔬和花草,有的院子里还摆放着造型精美的盆景。看来,村民们对美的追求真是越来越强烈了。第三幅图片就是张贴在道路左侧一面墙上的光荣榜。光荣榜分为文明家庭、好乡贤、美丽庭院、好婆婆、好孝子、好媳妇、好少年等类型,定期评比,定期更换,来激励先进、弘扬正气。听王娟书记说,原先的虞关村时常发生一些矛盾纠纷。通过光荣榜的评选活动,家庭之间、邻里之间的纠纷越来越少,村民们和睦相处,团结得真像相亲相爱的一家人。这种做法确实值得大力推广。
村子里还有一处幽雅之地——龙凤井,这里遗存有两口一模一样的辘轳井,看样子很古老,井水清澈得看不见一粒杂质,有一桶刚打上来的水在桶壁间荡漾着,在阳光照射下泛着金光。水井东侧,是一片挺拔茂密的翠竹林,最大的竹子直径有10多公分粗,这是我在徽县见到的最大的竹子。大家在这里摆着各种造型,抓取着浪漫瞬间。
三、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接下来走访的是穆坪村。这里是当年吴玠、吴璘兄弟率军抗击金兵的主战场。据《宋史》记载,绍兴四年秋,金国元帅完颜宗弼与大将撒离喝率师10万长驱南下。吴玠退守仙人关,率万人当其冲。其弟吴璘由七方关倍道而至,与玠会合,大败金军。仙人关大战遂成为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
史书记载虽寥寥数百字,却生动地描绘了当年两军对战的激烈场景。仙人关之战,阻断了金人南下入蜀之路,保住了大宋王朝的半壁江山。后人在穆坪村的何家寨、马家寨、杀金坪、吴王城等地,发掘出土了箭镞、扎马钉、长矛等兵器和石马槽、石碓、瓦罐等用品。这些物件对于深入研究吴玠抗金历史有着非常珍贵的参考价值。
除了历史文化资源丰厚外,穆坪村还是在5.12地震废墟上获得新生的一个村落。5.12地震中,全村200户村民住房全部受灾,其中,穆坪自然村有66户群众受灾最严重,被列为全省整村重建试点村。在重建过程中,我陪同上级检查组来过多次。当时,村子里一片狼藉,满目疮痍,从废墟上拆下来的旧砖瓦、旧木头、旧竹子、废墙土堆积得到处都是,村民们住在临时搭建的帐篷里,烟熏火燎,一脸无奈的神情。经过各级组织和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仅用半年多的时间,66座砖木或砖混结构的房屋全部竣工并搬迁入住。后来,通过各项惠农政策的不断实施,村里的环境面貌更是焕然一新。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青山环抱、绿树掩映、古朴典雅、规划科学、布局合理的美丽村庄。在走访中发现一户村民的院子里摆放着石马槽和一对石缸,听说村子里还有不少这样的器皿。
紧接着,大家走进穆坪村党群服务中心,详细参观了村史馆和农耕文化长廊,对穆坪村厚重的历史底蕴,尤其是大战仙人关的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接下来,大家三五成群地围拢在农耕文化长廊里展示着能唤起我们儿时记忆的那些旧农具、旧器皿前,相互询问、交流、探讨着它们的名称和用途。参观结束后,大家围坐在一棵据说是吴玠当年拴过马的如一把巨伞状撑开的老皂角树下,交流着吴玠抗金的一些轶文趣事,并为穆坪村今后如何发展旅游产业献计献策,各抒己见。
稍事休整后,我们先后又去了罗汉洞、吴王城和石峡栈道参观。罗汉洞在穆坪村通村公路与宝成铁路交汇处以北的山坡上,里面很开阔。据说洞内原有三清天尊、观音大士及500罗汉塑像,但在修建宝成铁路时和文化大革命运动中遭损毁。后经修葺,现有佛像3尊,罗汉像16尊,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吴王城遗址位于穆坪村悬崖下嘉陵江边,为吴玠、吴璘安置宋军将校家属之地,也是屯兵固守仙人关的城垣,后世俗称吴王城。宝成铁路隧道正好从这里穿过,所以无法对遗址进行开发利用。站在城址对面,眺望着这个距今已有近千年历史的军事重地,能看到的除了满山青翠的灌木、野草和一块块庞然巨石外,再也没有了一丝一毫古城堡的痕迹。触景生情,我倏忽想起了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名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昔日的刀光剑影,以及一代名将的千古风流,已被历史的烟尘掩埋得无影无踪,留下来的唯有眼前这座连残垣断壁都算不上的一堆废墟。
石峡栈道遗址位于八渡沟村西的手扒崖石崖上,崖壁上整齐地排列着间距约1至2米的栈道孔。该处峡谷长约200米,宽仅2至3米,两侧数十米高的悬崖就像用刀切的一样挺拔险峻,当地人称“一线天”,当年的栈道之险可见一斑。另外,峡谷口的左侧路基下一块巨石上有落款为“明代万历四十三年八月”的石硖修路摩崖石刻,记载了当地乡民自愿结社修路,积德行善,祈求佛祖保佑平安、福祉的文字。据说,这条栈道是陇蜀古道的一段。当年诗圣杜甫入川时,从水会渡过来,就是沿这条栈道南下前往成都的。
四、春风吹度,百花盛开
短暂的虞关之行很快就结束了。大家只是走马观花地到访了几个村子和景点,还有很多地方如梁沟瀑布、首阳洞、北雀观景台、百亩马兰花基地等等,都无暇去探访。但从所走过的这些地方,就足以看到虞关乡的巨大变化了。而且,对虞关乡大力实施“一江两山三基地”产业发展规划和“1234万”发展目标的神来之笔也早有耳闻。近年来,乡党委、政府积极推进延链补链行动,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据了解,目前,全乡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达到两万亩,许坝村中药材加工基地建成投产;仅马兰花产业就实现产值1200万元。徽县双兴农牧三期年出栏3万头规模化繁育基地已开工建设;依托中蜂养殖“德米特”认证区品牌效应,线上线下销售异常火爆,并开发了蜂蜜核桃等系列食品;多方筹资270万元,促成了冷水养殖基地扩容增效。全乡已初步形成“地下有药、地上有花、林中有果、空中有蜂、水中有鱼”的立体式、多元化特色产业发展格局。同时,按照“一乡十村百里千家”秀美虞关建设思路,立足国家级“卫生乡镇”创建,围绕“生态宜乡,秀美靓乡”目标,大力推进乡村建设“五大革命”,积极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全乡已建成135个干净整洁的美丽庭院。
建成了镇区垃圾集中转运站和污水处理站,卫生厕所覆盖率达到90%;在村与村、户与户及镇区各单位之间广泛开展环境“比美赛”,掀起了“脏、乱、差”整治热潮。与此同时,立足吴玠抗金历史文化,在建成虞关文化展览馆、穆坪农耕文化展览馆的基础上,精心打造五龙溪、纸房崖、迎客松等特色景点,与梁沟瀑布、龙山红崖等自然景观串珠成线,“两环三线”的乡村旅游线路已初步形成。听说今年五一长假期间,前往虞关乡旅游的人群比肩接踵,络绎不绝,因客流量太大,曾多次发生堵路的现象。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一句古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虞关乡已经迎来了乡村振兴的浩荡春风,但吹开的并非漫天的雪花,也不是千树万树的梨花,而是那一朵朵、一树树、一片片迎风盛开的马兰、芍药、枇杷、天麻、猪苓、柴胡等产业之花,还有那农家院子里格外鲜艳的牡丹、月季、对红、令箭、石榴,以及开在虞关人民心中的幸福之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