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风恋碧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风恋】那年,我十六岁(散文)

编辑推荐 【风恋】那年,我十六岁(散文)


作者:肖和良 白丁,39.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1138发表时间:2022-06-16 08:54:24
摘要:在历史长河中,每个人都有十六岁。十六岁,那是青春的象征,多彩多姿最美好的年华,是展望理想,放飞梦想的年华,是读书学习、掌握知识最佳时机。也许十六岁还是温室里的花朵,被父母呵护,上学陪读,接送,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那不是你的错,错就错在大人们过分的溺爱,什么都包办,束缚了你的手脚。我们作为过来人,追忆十六岁,告知后来人如何珍惜和把握十六岁这个青春年华……

在历史长河中,每个人都有十六岁。十六岁,那是青春的象征,多彩多姿最美好的年华,是展望理想,放飞梦想的年华,是读书学习、掌握知识最佳时机。也许十六岁还是温室里的花朵,被父母呵护,上学陪读,接送,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那不是你的错,错就错在大人们过分的溺爱,什么都包办,束缚了你的手脚。我们作为过来人,追忆十六岁,告知后来人如何珍惜和把握十六岁这个青春年华。
   1974年我在洞口公社中学毕业后,没有推荐读高中,1975年我在队里劳动了一年,成为洞口县洞口公社平梅大队肖家湾生产队社员。
   十六岁那年,我学会了做农活。
   青青的禾苗插满田,金色的稻穗忙收割。轰隆隆的打谷机声,哗啦啦稻谷装满仓,充满着田园生活诗情画意。唱着二十四个节气歌,收获着粮食丰收的喜悦。
   首先是做农田活。我虚心向老社员请教,有疑问就问,不会做就要老社员做示范,照样画葫芦。从水稻插秧,施肥,镰刀割禾,打谷机打谷,谷箩盛谷挑担等做起,到后来学会犁田打耙。只要你有力气,都能学会的。那时刚开始种植双季稻,早稻不插五一禾,晚稻不插八一禾。然后做旱土活。主要掌握旱作物小麦、玉米、大豆、花生的播种和收割时间。小麦9-10月播种,次年4-5月收割;玉米种植二季:春玉米3月种植,7月上旬收获,夏玉米7月下旬种植,11月收获。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肖家湾山多田少,水田生产的粮食不够吃,人们就往山里开垦旱土,种上麦子、玉米和红薯,每年要吃上4个月的旱粮。所以肖家湾的旱土活较多的,也比较累人。
   十六岁那年,我学会了配比农药杀虫。
   有禾苗的季节,天天都要背喷雾机喷农药杀虫。有杀虫双,甲胺磷等农药,虽然各种农药标签上有配药比,但具体到早、晚用,不同禾苗期用量是有区别的,还要看治虫效果,加以调整。
   十六岁那年,我是水库工地的小通讯员和战斗员。
   在毛主席大兴水利,水利是农业命脉的指示下,洞口公社也大建水库、水渠工程。公社统一到各大队各生产队抽调男劳力修建水库,后来男女老少都派到了水库工地。
   工地上人山人海,红旗招展迎风飘。“战天战地、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横幅醒目,人们挑着担子,人来人往,你追我赶;水库坝上,人们四人抬着一小锤(石锤),八人抬着一大锤(石锤),“嗨哟、嗨哟”的喊声,此起彼伏,压实一层一层土层。好一幅壮观的劳动场面,让人不知不觉身在其中而不知劳累。太阳晒黑了脸庞,汗水浸透衣裳,扁担压弯了腰杆,双脚跑起了水泡,双手紧握锄头起硬茧。劳动空闲,让我不知不觉拿起钢笔,写起5篇通讯稿:水库工地你追我赶,肖家湾汉子立新功。毛泽东思想指引,书记勇挑重担行走如飞。行走飞毛腿,土往坝上堆,嗨哟号子声,坝上土一层多一层。知识青年斗志昂,不怕苦来不怕累。男女老少齐上阵,水库工程当首位。我的通讯稿多次在水库工地、大队、公社喇叭广播,大家亲切称我小通讯员。
   我那时参加修建了石灰窑、光明、乌龟塘3个水库。
   正是我们那辈人,兴修水库和水渠,打下了旱涝保收的农业水利工程基础,水稻之父袁隆平等科学家研究杂交水稻高产品种,包产到户的农村责任制改革,才解决了困扰中国60年的温饱问题。
   十六岁那年,我参加了毛泽东思想宣传队。
   下半年我参加大队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学会了识谱和吹口琴。并被派往元丰大队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学习2星期。元丰队队长袁光能能唱能跳,演《白毛女》中大春,数他跳得最高,年底公社汇报比赛演出,元丰队第一,平梅队第二。后来袁光能从大队干部,一路升为公社干部、书记、区委书记到县林业局局长,后来他给了我很多帮助。
   十六岁那年,我与公社谢书堂书记有过交集。
   其实有过3次交集:第一次是初一时,我到我爸公社基建队,见到谢书记,我爸要我喊他谢叔叔,我怯怯地喊了一句:谢叔叔,就跑开了。那时公社书记在我眼里是大大的官,只有大队书记、大队干部才能见得到官。我爸是解放前湖南大学高才生,原是学水利水电的,解放后自学成才学建筑,设计绘画、施工都会。后来公社调他到公社基建队当施工员。他和公社领导熟,如公社书记谢书堂。谢书记他们也非常尊重我爸,叫我爸肖工程师。第二次是我们初中毕业会上,学校意外请来谢书记讲话,他人高马大,嗓门也大,说:同学们,毛主席教导我们说,年轻人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前途远大,你们今后还有上高中上大学的机会,就要认真读书成为栋梁之才。不上高中了,同样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扎根农村一样有作为和出息。他代表学校发奖状给我,是2个奖状:数学比赛第一名,作文比赛第二名。第三次就是在水库工地与我比赛挑土。谢书记来水库工地,看到我说:肖猛子,听说你力气大,跟我比赛挑土,看谁挑得多。
   十六岁那年,我体会到养猪多么不易。
   那时养的猪叫黔邵花猪,扯猪草煮熟食,那时粮食不够,主要用米糠、油菜饼、麸皮、平常淘米的潲水以及红薯来喂猪。每年11——12月喂食较多红薯加少量米来育肥,叫壮年猪。并有杀年猪习惯,做的一道菜叫花猪肉大杂烩,以花猪的肥肉为主,并将花猪的少量肝、肺、心、肠混合做成,不加任何佐料,其肉质细嫩、香脆、甜润、肥而不腻,特别味美可口,是洞口县传统过年猪传承,其他猪种做不出这道菜的味道。但黔邵花猪生长慢,出肉率低,要喂14一15个月才130来斤。
   那时是计划经济时代,公社食品站给每家派购生猪任务,2年1头猪,直到1983年才取消。那时猪肉成了奢侈品,每月能吃到2一3次肉,哪比现在把肉当小菜吃。发肉票,平价7角6分1斤,高价的要9角8分1斤,都争着要肥肉,拿肥肉熬油,用来炒小菜。
   那年7月,我家到食品站出售1头130斤猪,得人民币64.2元。我用板车木笼装的猪送食品站,我先回家,老娘结账后,把钱用汗巾布包好,放进口袋里,到群欢饭店吃了一碗光头面,出来后钱被小偷偷走了。一路哭着回家,对我、我姐说:“对不起你们喂了一年多的猪。”过了2个星期左右,我带侄儿子2人到生产队牛栏玩,那时牛栏墙是用土砖垒的,没拌水泥和石灰泥的,墙没稳的。正巧,这次我们刚走出牛栏没几分钟,牛栏墙就倒了,还好没砸着侄儿们。我娘听说后说:“失财转烂生。”是她自己安慰自己。
   十六岁那年,我体会到劳动之余的乐趣。
   那时队里除双抢和修水库外,其它时间出工做旱土工,空闲时,往往三五成群在树荫处讲白话、拉家常。常言道:白话,白话,老鼠啃西瓜。我在白天听他们讲,晚上用本子记,收集了很多民间故事,如山门王屋九故事、朱天子白云遮阳、朱天子鲤鱼跳龙门、三兄弟学乖、女儿换臭萝卜、丑猪婆你夸什么嘴等故事。后来我把王屋九巧治懒婆娘和骗子、卖猫、亲嘴、得了七仙女老婆等7个小故事,编成《洞口民间王屋九故事》,另编《朱天子与美云姑娘爱情故事》一起发表在《稻田文学》,入选《新时代散文作家集》一书。
   这里讲述1个《丑猪婆你夸什么嘴》的故事。从前一女婿,拿10两银子学乖,学到了:独木桥真难过,独木不成双。一塘好鱼,可惜没有好筝。牛脚窝的鱼个个该死。……丑猪婆你夸什么嘴。一共学到了10句话。最后一句是:丑猪婆你夸什么嘴。是一妇人到猪舍去拿猪食盆,饿了的母猪叫得格外欢。那妇人却不知骂母猪的话,也得到银子。这次到岳母娘家做客,人家面前放一双筷子,他面前放一只筷子,他就说:独木桥真难过,独木不成双。家人马上拿来另一只筷子。人家面前放汤匙,他面前不放汤匙,他就说:一塘好鱼,可惜没有好筝。家人马上给他拿来汤匙。……他就说:牛脚窝的鱼个个该死。……如此前9句都用上了,且用得恰到好处。岳母娘一路表扬女婿:女婿变聪明了,是我的好女婿,等等,说个不停。这下好了,在女婿听来,岳母娘的声音就好像母猪叫声一样,他就对岳母娘说:丑猪婆你夸什么嘴。
   1998年我在洞口塘雪峰山一带收集了养猪小调。我把它编为《洞口养猪小调》:丑猪婆,你莫夸嘴/山里的妹子哟,一日三餐伺待你/我养的那个懒猪哟,是又肥又大/我乐呵呵,乐呵呵/你是我的小钱罐哟/我乐呵呵,乐呵呵!就是我16岁听到的“丑猪婆你夸什么嘴”的翻版。两个版本,就好象一个剧本一个上半场,一个下半场,喜剧开场和结尾。《洞口养猪小调》,郎朗入口,人们乐于朗诵。后来我把它搬上了中央7台节目,名不经传的《洞口养猪小调》,登上了大雅之堂,这是一件值得我高兴的事情,这是后话。
   十六岁那年,我品尝到了人生中酸、甜、苦、辣。
   一年的人民公社社员生活,体验到了随日而出,日落而归的农民终年汗水辛勤劳动的田园生活以及丰收时的喜悦,深刻体会到李绅悯农古诗真正含义: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养成了吃苦节俭习惯,对我后来的成长有莫大的帮助。
   十六岁那年,我永远记住了肖汉祥生产队长、肖本领大队贫协主席、肖新民生产队会计、肖汉聪社员,在那个唯成分论的年代,他们对我的帮助、身传言教以及大公无私、勤劳勇敢、助人为乐的品质,让我没齿难忘。
   十六岁那年,命运之神再一次光顾了我,让我有了上高中的机会。
   在生产队劳动一年,我吃得苦耐得劳,成为可以教育好一代的劳动典型,大队书记黄开芳在大队社员会上多次表扬了我。后来在谢书记关心下,第二年把推荐读高中的指标给了我。我想,这固然有我爸为公社做了贡献有关,但也与我积极劳动和品学兼优的初中档案以及学校推荐分不开,不然好事不会无缘无故降到我头上。知道农村工作和学习条件差,生活之艰难,让我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高中学习机会。
   往来如烟似梦,转眼岁月怱怱。我永远记住我那人民公社社员的时光,是它锻炼我的体魄和胆略。在这里,我非常感恩谢书记、黄书记和父老乡亲们。
   1975那年,我正好十六岁。
  

共 392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历史的长河中,有着历史的记忆。作者着笔的那个特殊年代是历史发展中的一个特殊境头。每个年代都有每个年代的记忆,作者把那个特殊年代记忆中的闪光点进行放大,让广大受众和读者真实地了解那个特殊年代的特殊事情。劳动是光荣的,纵使年代久远,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和劳动精神永远值得弘扬,劳动创作价值,劳动开创未来。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有着强大的集体力量,纵使科技比较落后,但伟大的中国人民却通过人的力量,创造了无数载入史册的历史奇迹。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文艺之花同样绽放,体现和反映特殊年代那些人、那些事。作者思路清晰、记忆深刻、如实呈现。佳作,推荐阅读。问候作者,感谢赐稿,祝创作顺利。【编辑:山雨潇潇】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山雨潇潇        2022-06-16 09:43:52
  写实文章,一篇值得品读的那个年代和那个年代的事。
2 楼        文友:碧潭飘雪        2022-06-16 15:03:38
  作者通过回忆记录了16岁那一年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几件事,那是特殊年代的特殊记忆,反应了当时农村的生活实况,人们的思想情态。回忆自己的青春,以告诫年轻一代,要有信仰和目标。人有了信仰,再难都不苦,再累都不困,再饿都有劲,再乱都不昏。文章主题立意明确,给人启示和思考。思路清晰,情感真挚,描写细腻,有较强的感染力和共鸣感。佳作拜读!感谢赐稿支持风恋碧潭!期待更多首发佳作呈现!问好夏安!
碧潭飘雪
3 楼        文友:碧潭飘雪        2022-06-16 15:04:10
  佳作已申报精品。
碧潭飘雪
4 楼        文友:肖和良        2022-06-16 15:59:41
  谢谢编辑们点评,让人奋进!我将笔耕不辍,不断提高写作水平,文艺新兵变老兵。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