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风恋碧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风恋】故乡的山(散文)

编辑推荐 【风恋】故乡的山(散文)


作者:好汉饶命 白丁,0.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994发表时间:2022-06-16 09:24:29
摘要:在山脚下居住的人们,他们对山有一种独特的情感,很多人的名字都带有“山”字,很多人照全家福时以山为背景,很多人百年之后也葬在了山上……

桂西的一个小山村,是我出生和成长的地方。那里的山,既奇又秀还险,在广西内外小有名气。我老家正门前有一座小山,山上草木葱茏,石峰拔地而起,整座山形似一匹卧姿端庄的骆驼,人们都称之为“骆驼山”。
   山是祖辈父辈们赖以生存的平台。我的祖辈和父母都是老实本分的农民,在我印象当中,他们每天早上天蒙蒙亮就起床做工。母亲先去到山脚自留地割红薯藤煮猪食喂猪,然后再胡乱摆弄一家人的早饭。母亲摆弄早饭的时候,父亲在给水牛喂草,并检修整理犁耙等农用工具。爷爷则挽着高高的裤脚,弓着腰背着一捆草料回来了。每天早上到山脚下割草料,是他老人家雷打不动的活计之一。早饭过后,大人们就要上山下田干重活粗活:或是犁田耙田起垄,或是种玉米种黄豆,或者把秧苗和插秧,或是摆弄自留地并种些蔬菜。春种秋收,夏耘冬藏,他们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按照季节更迭在山脚的农田或者山坡旱地上从事着不同的农活,简单而机械。山,是他们生活的主题之一,他们以自己的辛勤劳动,从山那里获取自然的馈赠,用于养活一家老小。
   山是孩子们制作传统玩具的材料来源地。少年时代,我们经常玩陀螺、打尺(打棍)等游戏。讲到陀螺,大家都不会陌生,但打尺可能鲜有人知。根据《广西通志·民俗志》记载,儿童打尺游戏习俗在靖西等桂中桂南壮汉族地区盛行,是用一尺多长的木棍做“鸡母”,用约四寸长的木条做“鸡仔”,用“鸡母”敲打“鸡仔”一头令其弹起,再横打之,使之远飞,计其长度决胜负。制作陀螺、打尺等玩具的硬木,都是我们自己上山砍伐的。那时候,大人们经常上山放牛或者砍柴火,上山的路光溜溜,我们堂兄弟几个不费多大的劲儿就顺利登上山顶,砍伐一种小孩手臂粗细的叫不出名字的硬木制作陀螺,再选一些较细的枝丫做成打尺。我也经常坐在山顶向下望,山下是一块一块形状不一的农田,黄绿等多种色彩错综交杂,黄的是油菜花,绿的多半是麦田,其间还有飘带一般的河流和道路贯穿其中,车辆和行人像蚂蚁一样在道路上来来回回……
   小学一至四年级时,我是在村里的小学读书,那时候经常跟随堂兄弟上山玩。五年级时我转到镇中心小学读书,后来又升入镇初中、考上县高中,再后来又远赴桂林到广西师大读本科,毕业参加工作后辗转几个地方后又在百色市区安了家。我为了学习远离故乡,为了糊口在城市打拼,这几年像一颗蒲公英种子一样离故乡越来越远,回故乡次数越来越少,但我始终惦记着故乡和故乡的山。我从父亲的手机上发现了一张骆驼山的相片,那应该是晴天的早上拍的,淡蓝的天空中夹杂着棉絮状的白云,骆驼山端卧在绿色的原野上,相片下方是我家的一片鱼塘和看守鱼塘的砖黄色泥瓦房,还有一些围着菜园的竹篱笆。我把这张相片设置为微信朋友圈的封面,方便自己经常看到。
   山水养人树养心。故乡的山,为周边居住的人民提供生存所需的各种资源,为孩子们单调的童年涂抹上了鲜明的色彩。在山脚下居住的人们,他们对山有一种独特的情感,很多人的名字都带有“山”字,很多人照全家福时以山为背景,很多人百年之后也葬在了山上。我现在已经将近四十岁了,经历了一些事情,也看淡了一些得失。我想,退休后我要回到故乡,修葺一下祖宅,在那里安享晚年,每天静静地坐着,坐对一山青……
  

共 130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清新隽永!作者通过回忆山中往事,回忆童年那些幸福的过往,回忆山中劳作经常,表达对大山的真情实感。桂西多山,每一座山都有属于山里人的故事,作者笔下的“骆驼山”就是始终的惦记。俗话说,“靠山吃山”,大山虽然有着难以攀登的高度,但对于山里人来说,大山是伟岸的,它述说着一方水土和一方人情,勤劳、勇敢、乐观。离开后,大山的自然和安宁却却成多少游子的牵挂,山养人、树养心,回归,是对大山的念想,是对大山生活的挚爱。作者行文流畅、观点鲜明、主题突出,是一篇值得细品的佳文。感谢赐稿风恋,佳作推荐品读。愿作者笔耕不辍、创作丰收!【编辑:山雨潇潇】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山雨潇潇        2022-06-16 09:44:50
  大山的美,在于它养育了一代人,这种美是一种感恩,也是一种惦记的共同。
回复1 楼        文友:好汉饶命        2022-06-16 17:58:59
  谢谢老师指导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