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岩门溪的“水老鼠”(散文)
少年时,在岩门山砍柴的记忆,常常清晰再现,岩门溪里那个“怪人”,总觉得就在我的身边。
一
暑假时,我们几个孩子去岩门山砍柴枝,挑柴担回家,总是喜欢在半山腰处的临溪山路上轻快地转悠。高高低低的山塆小路,就像起伏不定的旋律,伴随着我们的快乐。我们透过树缝,总会看见一个“怪人”,他把柴捆放在溪水中,漂流而下。有时,他如仰面佛,枕着柴捆,晒着太阳,浸着溪水,优哉游哉的样子,令我们非常羡慕。有时,他似浪里白条,让柴捆自流而下,自己在溪水里游泳。有时,他犹如青头潜水鸭,让柴捆自流而下,自己在溪里潜水抓鱼,一手擎着他的鱼,一手划着水,往柴捆的鱼篓里送。有时,坐在运柴的竹排上,喝着小酒,偶尔也会吼几声戏文或山歌,惊飞了溪边的白鹭和树上的山鸟。他是个怪人,也是一个逍遥的人,我们这些孩子都看呆了,个个摩拳擦掌,也想跳进溪水里,学着他的样子,我甚至想吆喝那个怪人,能不能收我做个徒弟,喊声到了嘴边却又咽回去了。
我们大汗淋漓,累得气喘吁吁,他却清凉快活,轻松逍遥。我们把柴捆挑到岩门村矴步齿时,他早就走了。因为从三板桥到岩门村的山路是水路的三倍还多。我们很羡慕他,能想出走水路直路的办法减轻劳累,化苦为乐,真是太聪明了。我们希望再见到他时,一定讨个近乎,交个朋友,哪怕是忘年交也好。
听人说,他就是“水老鼠”。他可以在水里浸泡三天三夜不上岸,潜在水底半天不换气,能抓住各种大小的鱼,石斑鱼、鲤鱼、包头鱼等,可以手到擒来。溪螺、大虾、溪蟹等,更不在话下。他是专业樵夫,除了挑柴卖以外,常常还卖自己吃不了的溪鱼、溪螺、野兔、野猪肉等。活得很滋润,二十多岁,还是孤身一人,还没娶亲。
我想,一般人,在水里浸泡一二个小时不成问题,但在水底憋气半天不换气就不相信了,有机会真的要认识一下这个怪人——“水老鼠”。
他身上留给我们太多的谜底和神奇,孩子们怎么可以错失与之交往的机会呢?下一次遇到他,我一定要想办法靠近他,让他成为我的朋友。带着这个想法,夜晚才好不容易入睡了。
二
一天,在去岩门山的路上,突然后面有人喊:“水老鼠,这么早就进山了?”“是啊,不早点,怕时间紧张不够用啊,这段时间天气好,要多砍些柴枝晒晒干好赚钱呢!”一个身材高高的、瘦瘦的、黑黑的恰似非洲黑人的青年人走过来,背着冲担、棒柱、大包,还有一支猎枪,带着箬笠,穿着背心、短裤。走近一看,这不是祉娒吗?怎么就变成“水老鼠”了呢?砍柴的怎么还带着猎枪?
我惊奇地问:“祉哥,好几年不见了,你还认识我吗?”
“当然认识了,你是读书很好的玄弟嘛!你都长成这么高了,你个读书人怎么也来挑柴枝?”
“我想挑柴枝卖掉赚点学费,也可补给家用,为父母减轻负担。”
“好样的,你真懂事。当初在丰溪的蛎灰潭、牛儿潭、吊丝竹潭、长潭游泳时,就发现你很聪明,一学就会。我就知道你是厉害的角色,比一般人悟性好。”
“哪里,哪里,你在潭里抓鱼的技术和‘忍水下’(潜藏水底下憋气)那么久,我就学不了。你一只手可以抓住鱼,游上水面,我两只手才能抓住鱼,就游不了。当时公社书记老虞替我们扣(计)时间,你忍水下五分钟多,我最久只有三分钟。大家都很佩服你的。”
“那是练出来的,你连游泳都偷偷摸摸的,一下子练得成的?再说后来去外地读书了,自然就没有时间练了。”
“祉哥,人们都传说你忍水下半天都可以不换气,是真的吗?”
“别听他们瞎说,最长久也就十来分钟,从溪水这里潜下去,十来分钟后就从很远的地方上来换气了,他们没有看到我上来换气,就把头发丝说成棒那么大了。”
我们一边走,一边聊,心情时而欢快,时而沉重。
祉哥毫无保留地说着他的那些事,没有炫耀,很谦虚的样子。一下子我们的关系又拉近了。
三
我叫他“祉哥”,他比我大六岁,村里人都叫他“祉娒”,本名叫徐来祉,和我是同村的,是外屋东叔的小儿子。他从来不欺侮我们山上人,别人欺侮我们,他会站出来打抱不平。父母都不让我们游泳,可几个小孩都是鬼头刀,瞒着父母偷偷下山到村里溪潭里游泳,许多游泳知识还是跟着祉哥学的,当时祉哥的游泳技术是最好的。后来我到外地读书,很少碰见祉哥,其情况就不清楚了。
从我父母口中得知,因为东叔有五个儿子,两个女儿,祉哥是最小的。当时家里穷,东婶怕养不活,就和东叔商量,想把祉哥过继给邻村东婶的弟弟当儿子,祉哥也同意,他知道舅舅对他很好。他到舅舅家后,随舅姓,改叫许来祉。名字“许来祉”,方言近音“水老鼠”,再加他水性好,邻村人都叫他“水老鼠”。舅舅很勤劳,人也和善,只是当时穷,错过了娶亲年龄,后来当包工头,条件稍好,人家女孩又嫌他年龄大,故四十多了,还是“孤家寡人”。他舅舅让许来祉读书,许来祉只读了三年书就不读了,主要是许来祉的年龄比其他同学大一大截,年龄最大,成绩最差,常惹笑话,自觉没趣。
不读书后,许来祉就参加生产队劳动,人长得瘦骨嶙峋,手无缚鸡之力,连大锄头都拿不动。掘番薯园,人家四五百藤,他只能四五十藤,人家一天可拿10到12个工分,他只能拿3分,还讨人嫌。舅舅就带他到工地当监督和记功夫(记录出工情况),可文化水平太低,许多人名都不会写。苦力活干不了,脑力活也不行了。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命运常常会捉弄人。舅舅在一次放山炮时被石头砸死了。这对许来祉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雪上加霜。许来祉精神萎靡,本来就少言寡语的,更加沉默无语了,成了“不响屁”。没体力,没文化,今后的路怎么走呢?他常常一个人暗暗哭泣,也常到母亲家发呆,走投无路,感到无助。
后来,就跟人到岩门山砍柴枝当樵夫。
到了岩门三板桥外面。许来祉高兴地说:“难得相遇,玄弟,今天就跟我一起砍柴,中午我们一起吃,我这里还有野兔肉、野猪肉,等一下我再去抓几条活鱼来给你们尝尝。”我们几个小孩听说有肉有鱼吃,高兴得跳起来,无异于乞丐捡到金元宝,异口同声地说:“好嘞!我们有肉有鱼吃了!”平时我们很少吃到肉和鱼,只有过年时,才能吃到一点解馋。
我们先到达祉哥长住的山洞,这山洞三米多宽三米多深,比水渠高一尺多。洞内干燥,铺有稻杆草席,一床被单,一口小铁锅,一口小铅锅,三个岩头搭成灶。一些瓶瓶罐罐,几个小包。还有石凳石桌,都是祉哥自己堆砌的。这水渠也有三米多宽,外堆砌一米多高的石岸墙。这是造岩门水电站废弃的水渠,坐北朝南,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岩下,堆满了一捆捆的柴枝,太阳可以晒到而雨淋不到,湿柴变干柴,这是天然的柴库,这些柴捆都是祉哥的。祉哥可以把山上的青柴搬到这里晒干后运出去直接卖,省下了不少力气。下面溪边还有一张“竹筏”也是祉哥置办的。他可以用竹筏把干柴通过水路运到岩门中转站。再由中转站挑回家乡自己家里和母亲家里的柴库,然后由家乡的柴库挑到各村去卖柴。我们挑的是青柴,祉哥挑的都是干柴。比我们省力,效率也比我们高多了。祉哥说:“有时候,长住这岩下,专门砍柴,有时候专门运柴挑柴,有时候专门卖柴。挺忙的,也充实,收入也不错,比种田好多了。只是下雨天躺这里睡觉,一个人挺无聊的。”
我们把冲担、棒柱、饭包放在祉哥这里,我们一起上山砍柴枝了。
四
我们从山上把柴捆溜下山来,祉哥在岩门溪里抓鱼。祉哥像鸬鹚一样跃入溪水里,潜入水底,没几分钟就浮出水面,一只手举着一条鱼。鱼左右摇摆想挣脱祉哥的手,那是妄想。祉哥的手像老鹰的爪紧扣着,是逃脱不了的。祉哥游向溪边把鱼放进鱼篓。来回几次后,祉哥就提着鱼篓从溪边上来。有四条大鲤鱼,七八条石斑鱼,他说够我们馋一顿了。
大家帮忙杀鱼、洗菜、烧柴,不一会儿,祉哥就像变戏法似,一大桌上美味佳肴就摆上石桌。有野兔肉、野猪肉、红烧鲤鱼、石斑鱼汤、西红柿炒蛋、青椒炒茄子、黄瓜拌糖、马铃薯等。祉哥说:“你们的番薯丝饭包放这里明天吃,我这里很凉快,不会变馊的。今天我高兴,少年朋友相聚,难得,大家全部吃白米饭,我把饭已煮好了。”恭敬不如从命,闻到饭菜的香味已陶醉,看到五颜六色的佳肴更是垂涎三尺,不能自已。如果不是作客,早就耐不住性子用手抓,先尝为快了!我问祉哥青椒茄子黄瓜马铃薯是哪来的?他说,自己种的,那边山脚下,开垦一块荒地作菜园,方便生活。“这么多的菜,是特意招待我们的吗?”“也不是,肉和鱼常有,青菜也是自己种的,不花钱,大家快吃!你们喝酒吗?”“我们都不喝酒的。”“我是早上不喝,中餐晚餐喝杯自酿的糯米红酒。”
我们端着香喷喷的白米饭,吃着满桌的美味佳肴,大快朵颐,狼吞虎咽。没有想到,祉哥的厨艺这么精湛,不仅色形香味俱佳,还很有特色风味,比我们过年过节还吃得尽兴、满足,令人终生难忘。
饭后,我们聊了很多。祉哥不仅学会打猎,还参加了岩门打猎队、救援队,经常打野猪、野兔等,有时也干应急救人、打捞沉船、物品、溺尸等事情。打死一头野猪,有野猪肉吃,多的卖钱,还可拿奖金300元,相当于一个正劳力几年的劳动价值。生活过得充实而滋润,甚是羡慕。家庭幸福美满,娇妻美丽贤惠,育有聪明可爱的一子一女。
五
饭后,我们五个山里小孩没有坐过车船,看到溪边祉哥自己置办的“竹排”,很想体验一下坐船滋味,过过船瘾。我就难为情地对祉哥说:“祉哥,我们想过过船瘾,你什么时候有空给我们撑一次呗?”祉哥爽快地回答:“好呀,我今天就给你们撑一次啊!”我们欣喜若狂,如久渴遇甘泉,大呼“祉哥真好!”
祉哥俨然船老大,大声喊:“大家坐稳喽,开船喽——”随着声音,竹排晃荡一下,我们向后倾斜一下,竹排就像离弦之箭向前开去,随着溪流而下。祉哥左边撑一篙,右边撑一篙,竹排随水起伏着前行,溅起朵朵浪花,犁出一条浪痕,尾随竹排而来。水也漫过脚背,沁凉沁凉。山风习习,清凉舒适。艳阳高照,波光粼粼。白云悠闲,雄鹰翱翔。青山后退,树木飞翔。水鸟掠过,鱼儿拨剌。我们不禁大声齐唱起了从电影里学到的歌:“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雄鹰展翅飞,哪怕风雨骤……”歌声在山峡溪水上空久久回荡。我们泼水嬉闹,笑声阵阵,感染了白云驻足聆听,也使山欢水笑。竟然有一条巴掌宽的溪鱼跃上竹排,滑到我的脚边,被我逮住了。人若心情好,好事挤进来。祉哥说:“用拦腰包起来,浸水,等一下用浮苔、水草或浸湿的岩衣(青苔)塞鱼的嘴巴,你带到家里鱼还是活的。”
后来,我们曾多次到祉哥那里蹭菜吃饭,一起砍柴,过了一段快乐而难忘的日子。
只是我到外地读书、工作,和祉哥接触就少了。
有一天,听家乡的人说,水老鼠死了。被水淹死了。我惊奇而不相信地问:“祉哥水性那么好,怎么会被淹死呢?”为救人而死的。人救上来了,自己却被“水抽”(旋涡)吸到潭底上不来了。年仅36岁。留下妻子和一子一女永远地走了。我心戚戚然,泪眼婆娑。这老天爷也太不公平了,雷打修行人,偏偏打好碗!
祉哥,您一路走好!您放心地走吧!
祉哥,你是好人,嫂子也是好人,可没有再嫁。
现在,嫂子靠自己的劳力把两个孩子培养成两个大学生,都已成家立业了。你该在九泉之下含笑而去了。
再见了,我的祉哥!家乡人的祉娒!
再见了,我崇拜的“水老鼠”!
原创6月17日首发江山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