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憨薯(散文)

编辑推荐 【东篱】憨薯(散文)


作者:红花草 举人,3963.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502发表时间:2022-06-19 18:18:22
摘要:红薯,番薯,憨薯。

【东篱】憨薯(散文) 我们当地,红薯也叫做番薯。番和憨,韵母相同,发出的音有一丝相似,加上红薯看起来不美观,要形没形,要状没状,像个笨笨物。一些人经常拿红薯调侃别人,说某某憨憨的,好似番薯一个样。因此,红薯与憨薯、笨蛋,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就不知不觉画上了等号。
  
   一
   儿时,我们山里人的家庭都比较困难,常常是吃了上餐,下餐还没着落,粮食总是不够吃。大人们想尽各种办法,多种些瓜果蔬菜,让“小菜半边粮”得到很好地发挥,把它们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它们也不辱使命,这些瓜果填进肚子,除了能抵制一些饥饿,也能生出力气干活,还能长个儿。但这些东西都不长久,帮助山里人度过饥饿难关的最大功臣,还是要数人们口中又笨又憨的红薯。它在填饱肚子的同时,还可以让人长得格外结实,且身强体健。虽然它从不邀功,但我们还有得讲良心,它的功劳是不可磨灭的。
   自盘古开天地以来,每个家庭的劳力与劳动能力就不是平等的,无论什么朝代、什么社会、什么地方,都会有贫富悬殊。那个年代,对比现在要落后若干倍,家里劳力多,吃闲饭的少,所分的大米只要合理安排,也基本够吃,红薯只当是消遣物,偶尔吃点。可是,读三年级的二毛同学家里,就不同了,他家七口人,只有他爸妈两个劳力,中风后瘸腿的爷爷不能劳动,小脚奶奶不能挣工分,姐姐读五年级正长身体,饭量大,妹妹还没读书,需要人看管。家里大小有五个吃闲饭的人,因此他们家里的粮食是远远不够吃的。他们家长期性的每天只吃两餐,二毛每天起床后只有一件事,就是拿起湿润的毛巾将双眼擦一擦,然后背着书包和姐姐一同去学校,他和姐姐的早餐,自有他的小脚奶奶慢悠悠地给送来。他们家里,除自留地栽红薯外,还征得队里干部同意后,在后山较远的险要地方开垦了一片荒山,烧了一些土灰,栽了些红薯。因此他家里的红薯比别人家里要多些。
   山里很多人家,每年总有好几个月拿红薯当主粮,大米饭里面掺了很多红薯,只见红薯粒,难见米粒。有时候干脆煮一锅或者焖一锅红薯,大人干活带到田里地里,孩子读书带到学校,一天到晚随时可以吃。一些人到一块儿讨论最多的话题就是:什么时候能才能吃上一顿纯白米饭?大米里面什么也不掺,让肚子舒服一阵子?即使没有菜,也保证能吃几大碗,唉,这个心愿什么时候能满足哦!
  
   二
   读小学时,学校很是简陋,也不像现在是封闭式管理,没有围墙,没有校门,没有门卫。在上课时,外面的人谁都可以自由进出学校;耕牛可以打个桩,系在学校草坪里吃草、休息;成群的狗,可以肆无忌惮地在学校打闹;附近生产队里的稻谷,可以晒在学校操场里、教室外的屋檐下。教室的门,打开了关不了,关好了打不开,所以干脆用个木棒撑紧固定,不准学生在门边捣乱。学校的位子少,学生多,没得到位子的同学,自己从家里带,因此教室里的座位,高的矮的,长的短的,是五花八门。教室的窗户还是很多,不过都没有玻璃,就是几根不规则的大小木棒,努力支撑,不过窗户的采光效果很不错。窗台是家长们给孩子送饭菜时的临时搁置处,给学生送吃的家长也是你去他来,每天是好几波。
   二毛很忠厚,不爱说话,拿别人的话说“像个憨薯”。但他读书比较认真,很听老师的话,放学后也会做作业,他是个很安静不惹事的孩子。尽管他看起来很努力学习,但成绩并不咋地,在四十多人的班里,他属于中等。紧挨二毛坐的凯子比较聪明,学习成绩比二毛要强,他家里条件也比较好,从来不缺吃少穿,在同学面前趾高气扬,不少同学都巴结他,因此他自认为比别人高个等次。他瞧不起二毛,每次见他吃红薯,都会阴阳怪气地说上几句,什么越吃越笨越像憨薯之类的话。二毛在班里一直抬不起头,在同桌凯子面前更是觉得低人一等,从来不敢大声说话。
   二毛的奶奶每次送饭都是在窗户边喵一眼自己的孙子,然后用手招一招,又指一指放在窗台上的食物,见孙子面红耳赤地点了头,才转身离开。现在,他家里的米缸已经见底,队里分粮食的时间还差半个月,因此他们家现在是以吃红薯为主。二毛早已吃厌了红薯,他现在是见到红薯心里堵,但又没有办法,绕也绕不开,只能强咽。前天他在一旁吃红薯时,又被凯子讥笑:“难怪你那么简单的题都做错,都是红薯惹的祸,把憨薯甩了别吃,你就变成聪明薯了!”二毛也不出声,真觉得自己是越来越笨,更像他人口中的憨薯了。
   这天第二节数学课,他的奶奶轻车熟路蹒跚着双脚,径直走到窗户边,发现孙子正聚精会神地听讲,根本没发现她的到来。她大概也是急着要赶回家做家务,见窗户上还有几个别的家长给送来的饭菜,便对着孙子喊:“二毛,我用纸包的三个红薯给你放这儿了,里面还包了点腌菜,还有一碗开水,别拿错了啊,下课了赶快趁热吃,不要饿肚子!”讲台上的老师立马停止了讲话,与同学们一道看了看二毛,又看了看他奶奶手边包裹的红薯。课堂上随即传来小小议论声“他又吃红薯,二毛吃不厌吗?”“他家的红薯真多。”“我是看到红薯就发怵。”我偷偷瞄了一眼二毛,觉得他像是做错事的孩子,红着脸,低着头。正巧,传来敲破锣的声音,下课铃声给二毛解了围。老师带着同情的眼神,深深地看了二毛一眼,说了声“下课”,然后离开。
  
   三
   下课铃声固然解了二毛的围,可课余时间,同学们闭了半个多小时的嘴得到解放,七嘴八舌的声音便围绕番薯而憨薯了。二毛的心情我很能理解,可我找不到安慰的话语。平时带红薯到学校吃的同学,全都缄默不言,没有谁替二毛说话,老师也不在,大家可以肆无忌惮。
   其实,我家里也是天天吃红薯,只是我很少带到学校吃。尽管我妈妈天天将红薯变着花样做——蒸、煮、煎、焖;改变红薯的形状——方形、圆形、三角形、小丁丁;与其他食物混合一起——米饭、南瓜、青菜等,可谓是绞尽脑汁,说一千道一万,它仍是红薯,味道没有改变多少,我还是只要看着它,胃里就反酸,想起它心里就难受,别人提到它我便不想搭话。但是我又不能恨它,我还得将就它、依靠它,家里根本就没有什么好吃的来安慰我、娇惯我,妈妈时常说我:“不要生在福中不知福,你们并没有尝到过真正饿肚子的滋味,有红薯填肚子就不错啦,知足吧,你!”因此,我是爱与不爱都得吃,否则肚子要造反。
   同学们的议论声中,最大的要数凯子那一伙,老师不在的时候,他的话很有权威性。只听到凯子说:“你们看二毛那个怂样,真与他手上的红薯一个样,傻不拉叽的!”紧跟着是一阵哄笑。“蠢红薯呗,笨蛋吃番薯,越吃越像憨薯”,和声一停,又一阵笑。另一个趁二毛不注意,风似火似地跑过去抢了他手上剩下的半截红薯,用力往操场外一甩,差点砸中从外面进来准备上课的语文老师。语文老师一瞪眼,全部像缩头乌龟,不再做声。此时,上课铃响得正是时候,又给解围了,二毛满眼含泪回到了自己的座位。
  
   四
   从这以后,“憨薯”成了二毛的代名词。他逃学了,再也不肯上学,他父母打他骂他,送了他好几次,可父母一转背,他又回家了。老师也几次接他重回学校,他就是不去。他在家里吃红薯、栽红薯、挖红薯,学着干各种农活。从此在一天天中的劳动中渐渐长大长高。
   几年后,他父亲给他找了个泥瓦匠师傅学手艺。虽然他读书不多,但他肯干、肯钻、肯学,师傅待他视如己出,所以他学得了一门好手艺,同时也长了一副好身体。
   他的手艺大家公认不错。他做事认真负责,安全可靠,附近几个乡镇的人都瞧得起。无论是盖楼房,还是修别墅,甚至建厂房,都指名道姓地要找“憨薯”师傅,渐渐地,他成了小包头,有了自己的小小建筑队,事情多得做不完。他娶了妻生了子,家庭和睦,孝顺父母,对邻里很是照顾,成了周围人羡慕的能干者。
   凯子等人初中毕业后,务农几年,然后在二毛手下做事,一直到现在。二毛常常有意无意地会说:当初,我要是不逃学,多学点文化后,再跟师傅,我想,在建筑方面,肯定是另有一番风景。
  
  

共 314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憨薯,名字起得憨 ,但有种无私奉献的精神,艰难岁月里的人们,依靠着它充饥。憨的人,憨的番薯 ,这往往被人们称为愚笨的代名词。谁叫他的口味那么差呢。所有的东西都需要提炼的,如今家乡的那个番薯粉丝,成了人们紧俏的原生态的尤物。有道菜名曰“蚂蚊上树",就用它做的。二毛被人们讥笑,逃了学。然后这个象憨薯的二毛实现了蜕变,成了远近文明的建筑师。那个叫凯子的优越的公子。退化成了打工仔,还只能吃上那个憨薯同学的饭。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值得深思。红花老师的散文以意境幽远见长。好文荐读!【东篱编辑:鸿雁南飞】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鸿雁南飞        2022-06-19 18:22:26
  一个年代的记忆,一个时代的人们精神的风貌,深藏在番薯的记忆中。故事是粗糙的,而精神是永恒的,脱变是它的实质 。问候老师!
回复1 楼        文友:红花草        2022-06-19 21:22:19
  谢谢鸿雁老师编辑拙文,老师的精美编辑,让文增色不少。这几天下雨,家里也正栽红薯,老早就有写红薯的想法,拿红薯练练笔,嘿嘿,也不错的。祝福老师!
2 楼        文友:白玄        2022-06-19 19:42:47
  番薯,有好多个品种,我们这里有硬红丁、台湾红、光头白、六十天等,硬红丁晒番薯丝产量高,但很硬实,不好吃,台湾红皮红肉黄,吃青比较好吃,光头白皮白肉白,相当于现在的地瓜,水多产量低,最好吃的是六十天,皮红肉白,青吃时像荸荠,甜津津,水汁多,它的番薯丝也特别好吃,只是产量特低,很多人只是种一点给孩子晒番薯枣吃或当水果吃。我们这里当时番薯丝和番薯是主食,水稻的白米饭只有在过年过节时吃上一顿,或有客人来时沾点便宜。红薯,是番薯的一种,可青吃干吃,都比较适宜。红花草老师的文章,记叙详略得当,生活气息浓厚,感情纯朴真挚,描写细致灵动,构思巧妙,把二毛和凯子精心对比,吃红薯的反而更有出息,瞧不起欺负别人,不一定活得比人家好。生活的哲理,值得深思警醒。问候作者,学习欣赏。
回复2 楼        文友:红花草        2022-06-19 21:32:52
  多谢白玄老师精美评价,老师对红薯知道得挺多的。是的,红薯的品种很多,口味各一,淀粉含量也有多有少,反正是各喜所爱吧。我们这农村里,大部分的改多少栽些自己喜爱的品种。红薯一直还在,且越来越受人尊重了!感恩老师!
3 楼        文友:枫桦        2022-06-19 19:54:32
  实实在在的那个人,实实在在的那个薯!喻薯于人,却更贴切!老师的好文,拜读!
回复3 楼        文友:红花草        2022-06-19 21:35:37
  谢谢枫桦老师鼓励,貌不惊人的红薯,可是个好东西,谁吃谁受益,感恩老师!
4 楼        文友:琳达如菊        2022-06-19 22:14:15
  我喜欢吃红薯,最喜欢烤红薯,又香又甜,百吃不厌。读红花草老师这篇关于红薯的文章,才知道红薯还有着别样的蕴意。二毛小时候因家庭窘困,每天的主食就是红薯,奶奶每天去学校送的午餐就是红薯,时间长了,遭到同学的嘲笑,给二毛取了个外号叫“憨薯”,由于不堪一次次受辱,二毛中途辍学,最后跟着师傅学了泥瓦匠的手艺,在建筑领域有了一番作为。当初嘲笑他的人反而不如他有出息。这篇文章语言质朴清新,情感真挚,描写细腻,以薯喻人,发人深思,给人启迪。拜读老师佳作,大赞!遥祝夏日安怡!
回复4 楼        文友:红花草        2022-06-19 22:35:06
  谢谢如菊老师精彩点评,烤红薯非常好吃,很远就闻到薯香,一下子就勾出了人的馋虫。红薯,一直就是好东西,真正的纯绿色食品,常吃。好处多多。谢谢老师,感恩!
5 楼        文友:罗莲香        2022-06-19 23:38:46
  作者由红薯这种植物的果实写到二毛这个人,借物喻人,层层推进,很有意味,很有现实意义。这个二毛,还真是憨薯,憨得可爱,憨得实在!他读小学期间常遭受凯子的讽刺打击,二毛自卑内向,无法继续忍辱负重地读书,后辍学在家,然后学了泥瓦匠手艺。这个二毛很有骨气,很有斗志,凭一手好手艺成为了建筑包工头,而那个凯子却在二毛的建筑队打工。风水轮流转啊,当年嘚瑟的人如今看别人怎么骄傲地生活。富有现实意义、启人深思的好文,文笔质朴,表达酣畅,读来意味隽永。大赞文思,问好红花草老师!
回复5 楼        文友:红花草        2022-06-20 06:47:02
  多谢莲香老师点评鼓励,人都是一样的,风水轮流转,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谁也无法预测日后的事。祝福老师!
6 楼        文友:李湘莉        2022-06-20 05:36:07
  那时的孩子不懂事,动不动给人取外号,那是一件很伤自尊的事。如果二毛没这外号,一定会坚持学习,至少会把中学读完。人生难料,憨薯通过自己的努力,终究成为了一个有出息的人,而自以为是的凯子最后怎么样了呢?好文,湘莉拜读学习点赞!遥握问候,谨祝写作愉快,精彩纷呈!
回复6 楼        文友:红花草        2022-06-20 06:54:35
  谢谢湘莉老师热心点评与鼓励,取外号,在小时候是很多人都经历过的事,有的外号确实有些不妥,给人的成长或多或少有一些影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能够自我调节就好。祝老师安!
7 楼        文友:黄金山        2022-06-20 06:07:18
  一边劳作一边写文,劳作中又出精彩好文。红薯本性憨厚,要求人的不多,给人味道悠长。做人也要憨厚一点好,文章也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乐做憨人,乐吃憨薯。妙文!
活到老学到老
8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06-20 08:35:35
  这篇散文很有意思啊。憨薯,我是第一次听说这个名字的,我们这里叫红薯是地瓜,我觉得地瓜这个词好,意思饱满得很啊。如果把憨薯拆解替换一下,那就是憨地瓜,傻地瓜了,其实,在六七十年代,地瓜真的是人们的主粮,离开还真不行,我是吃地瓜长大的,对地瓜虽不敢歌颂之,但我很感激它。给薯加个憨字,再给人,多少有些侮辱的成分,尤其是一个孩子,给他贴上了傻和憨的标签,肯定对他的人格成长有着危险。他在建筑方面,极有天赋,哪里看得出他憨?每个人的发展侧重点是不同的,根据唐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看,每个人都有优势职智能,也有劣势的,只是后天看法不够,弱势的智能渐渐趋近于无。吃地瓜饭,不一定不能造原子弹啊。哈哈,文章写得有意思,赞一个。
怀才抱器
回复8 楼        文友:红花草        2022-06-20 13:08:06
  我们那个时候还真的经常说,笨的人像薯,为什么会这样说,不得而知。多谢老师的评论与解说,我只当练笔,写熟悉的东西。感恩老师!
9 楼        文友:静虚散人        2022-06-20 11:09:40
  读完老师的文,心情是沉重的。二毛,因常年吃红薯被“凯子”为首的人讥笑,戏称为“憨薯”,在沉重的环境压力下导致他最后辍学。无奈之余,转而去学泥瓦手艺,峰回路转,最后凭着勤劳肯干,虚心肯学,得到师傅的看重,最终功成名就,小有一番事业,受人尊敬,可见,是金子总会发光,这句话说的是有道理的。读接地气的文章,感受乡村气息。问候老师,遥握,祝夏祺!
冰川飞鸿,身体力行!
回复9 楼        文友:红花草        2022-06-20 13:09:12
  谢谢散人老师谬赞,祝老师开心每一天!
10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2-06-20 12:15:00
  真是一篇妙文,既有那个年代以红薯为主食的亲身感受,又有上学起外号的经历,读来身临其境,文章层层递进,详略得当,特别是结尾的反转给人深深地思考。我们这里跟红薯叫做白薯,红瓤的叫红瓤白薯,怪不怪?我身边亲戚就有这样的被起外号叫“二憨子”或者“蒙子”的,我看现在都很有出息,比起小时候看起来油腔滑调的生活强了不少,大概是因为他们做事比较执着,一根筋吧!
回复10 楼        文友:红花草        2022-06-20 13:16:30
  多谢天方老师谬赞,的确如此,海水不可斗量,人不可貌相,不少人被人瞧不起,后来还有一番作为,可有的却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感恩老师!祝夏祺!
共 11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