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绿野】糊涂了的精神取向(杂文随笔)
世界是什么?是大自然的存在和人类社会存在的总和。佛教说:“世为时间,界乃空间,世流无限,界延无边”。佛教进而说人类社会存在和自然世界存在的关系说:“人世穷三千苦难,上天满百万光明”。我喜欢这个世界的美好存在。戏谑一句:就算是“苦难三千”,对“光明百万”,那也只是0.3%,这个世界的光明美好还是现实存在的主体呀!
感谢父母把我有幸带到这个世界中来,让我成为了这个世界智慧生物群——人群中的一员。这个自然的世界和人类的社会世界中都有很写意的文化;这个自然的世界有伟大的给予和美丽,当然也有对人类而讲的是惩罚或灾祸。这个人类社会的世界也有很高雅善良情操的追求,当然也不少有低俗的恶涙污秽的现实存在。
毛主席《论十大关系》说“世界是由矛盾组成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人的个体只能在这个世界中感受到这个世界的美好。你的一颗心才会点缀地感悟出生活的幸福,你就会感受人生的无比绚丽。如果你的人生在天地间只感受到这个世界的苦难,你的心就会生出无限地无奈困苦和悲哀,甚至产生低俗或恶想。
人生的努力奋斗,和生活最终的快乐健康是虚实兼容张驰适中的,历经苦难辛劳奋斗和保存健康满足愉悦是混合其中的,关键是你自己三观认识的取势导向。自己能修心养性,限欲灭掉大于自己“身健心悦”的贪欲,生活的奋斗就会快乐其中,生活中便“有情有意”——有亲情,有爱情,便是有情世界,百万光明;生命中便有诗意,就会有高境界的思想所识,和感受幸福所得。
喜欢自己、多看世界的美好为主流,喜欢珍惜自己周围的一切,客观宽容地看待自然世界还有对人类的惩罚;客观无奈地看待人类社会还有吞噬、血杀、掠夺、压迫等各种丑陋的样子。只要这一生自己为自己的健康快乐努力奋斗了,自己就应有满足感,就可以感到人生是对得起自己,没有白活。
对于这个世界来说,“人”本来就是这个世界可有可无的尘埃微物;但对于人的短暂生命来说,世界就是这个“我”的全部,因为如果“我”没了,我对世界的所有认识就也没了(唯心),更何况人对自然世界的认识是局限的、肤浅的、短瞬的!
——你自己的生存意义仅仅在于你自己的三观取向,去取向享受生活快乐吧!
把自己的具体的精神取向定为自身快乐健康,好像这样的精神取向,才能回馈自己生命过程中奋斗的生命意义。
(但是在自己的已经昏聩了的心底,有一丝问号在咕嘟嘟地“冒泡飘起”:这样的精神取向好像是自己太狭隘自私了吧?是我跨进耄耋之年,模糊了年轻时当过兵团的团“四好”、场“劳模”,管局“先进”;淡忘了“誓词”;脱离了多年管局党校校长职务的职责信仰所致吗?这种“精神取向”能算是自己人老,难得糊涂的无奈结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