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珍惜】中考漫谈(随笔)
看着女儿和其他考生们排队进入考点,我说不清自己是放松了一些,还是更紧张了,总之几个月以来萦绕心头的忐忑,依然在。
受疫情影响,近半年学生们都是居家上“网课”。老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自然减少了,而授课的直观性也不敢恭维,但不能否认,这已是教育部门做出的最大努力。只不过让我们这些家长担心的是,不能到校上课会不会降低孩子们对知识的汲取效率,以致影响中考成绩。
考生们陆陆续续进入了考点,规定的时间一到,大门也随之关闭了。此时,家长们也是百态尽显:有的表现出担心、焦虑,独自在一旁来回踱步;有的表现出空落、不安,电话里和亲友不停唠着心情;有的则表现出无所谓的样子,急匆匆离开去忙别的事了;更多的人则是三五成群,聊着孩子未来的方向。
我找了一个树荫凉儿,望着看上去安静的像湖水一样,其实里面却是热火朝天的考场,不禁心绪飞扬,想到了几十年前我中考的情景——那年,我也是中考生。
我中考是在一九九五年,记得那个夏天很是炎热,我们的考点就定在临镇高级中学——一个七十年代修建开办的学校。之前我和玩伴去过那里,两扇铁皮大门,红墙红瓦,木框玻璃窗,笨重的桌椅,室内是水泥地,屋顶的檩条根根可见,这些和我们乡里的初中没有多大差别,甚至显得更加老旧、沧桑一些。可不像现在的中学,遥控伸缩的电动大门,典雅漂亮的教学楼,密实美观的塑钢门窗,轻巧环保的桌椅,有的还配置了空调、投影仪等设施,真是不可同日而语。
那时的家长都忙着家里地里的活计,除非那些不会骑自行车的学生才会被家长接送,绝大多数都是自抵考点,在大门外跟各自带队老师碰面的。而那些被家长送来的考生,老远就下车让家长赶紧回去,似乎他们自己为缺少这一点的独立性而惭愧。可不像现在的考生,轿车接送,家长全程陪守,甚至有的父母两人都来了。我认为,这一方面说明了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是不是也说明现在的孩子独立性差了,抑或是家长对孩子愈加谨小慎微了?
那时的考点没有专人负责维护秩序,门卫老大爷扯着嗓子喊几句,无非是说些不要大声喧嚷、有序进出云云。考生们也正是调皮的年纪,才不听那些无关痛痒的话,大门一开便一窝蜂般拥了进去。可不像现在的考生,素质极高,想必是来前老师都交代好了,一个个有条不紊、主动排队、不卑不亢地步入考场,倒是显得那些专职秩序人员无所事事了。
总之,今非昔比,那时就是那样,现在就是这样。几十年的时间国家在壮大,教育在改进,人的意识形态也在变化,不然故步自封就与日益发展的世界环境格格不入了。说起故步自封,很容易让人想起“大清帝国”的悲剧——开始明明手握一把好牌,最后却被自己打的稀碎。所以,现在我们的祖国推进改革开放,重视科技教育事业发展,引进先进技术工艺,“复兴伟大的中国梦”。
就点而言,我们那时走进中考考场,和现在子辈们走进中考考场,只是表象有大不同,但没有本质的区别。中考可以算人生学业中第一次战场,在这里考生们必须打起十二分精神,凭借着所学所识为武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只为争取心目中理想的结果。而这种竞争会一直伴随着今后各种考试,以致会蔓延到未来进入社会,参加工作以后面临的各种挑战。
中考只是人生中牛刀小试,今后人生的各种挑战,必须有战之前的准备,敢于战的精神,战必果的决心,才能无往而不利。最终以最优的结果回报国家,回报社会。祝福学子们中考顺利,祝福国家在每一次挑战中,闲庭信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