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丹枫诗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丹枫】印象汤阴(散文)

编辑推荐 【丹枫】印象汤阴(散文)


作者:流汗的公牛 秀才,2934.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915发表时间:2022-06-24 18:43:16

【丹枫】印象汤阴(散文)
   2021年仲冬的一个周末,有幸前往千年古县的三圣之乡----汤阴游览。
   八年前,曾顺路去过汤阴,算是故地重游。记得那次与同事一道参访岳飞庙后,便匆匆返回了。对于汤阴的印象,当属令人肃然起敬的岳飞庙了。那天正值7月7日,回来的路上自己还写了首打油诗:久闻岳王庙,今日始拜访。名节传千古,忠孝岂能忘?没想到八年后又一次踏上这片厚土,令人感慨。
   抵达汤阴的第二天早上,当地作协副主席许永昌老师热情邀我品尝了汤阴的风味小吃面筋汤,虽说正宗地道,我却觉得口感有点像胡辣汤,不像老家的面筋汤。当然,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汤阴别具风味的面筋汤让我一饱口福。
   随后,我们驱车又接上当地作协主席陈庆福老师,开始了新的汤阴之旅。第一站是该县的标志性景点岳飞雕塑,该铜像通高12.6米,须仰视才见。抬头凝视,只见在蓝天的映衬下,岳飞头戴兜鍪,身着铠甲,右手扶剑端坐于马上,神采轩昂,凝视北方,一副帷幄运筹之势。它坐落在县城向阳路与精忠路交叉口的精忠广场上,1987年3月由汤阴县委县政府修建。雕塑基座北侧镌刻着“尽忠报国”四个金色大字,这也是岳飞一生真实的写照。作协陈老师向我讲解了“精忠报国”与“尽忠报国”的由来。之前,我也一直认为岳飞的座右铭是“精忠报国”。据《宋史·岳飞传》:“初命何铸鞫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这是“尽忠报国”最早的出处。由于岳飞在对抗金兵入侵的战斗中立下战功。为表彰他,当时皇帝宋高宗御赐了“精忠岳飞”四个字给岳飞,并做成了一面写有“精忠岳飞”的旗帜。后来,民间传说将两者混为一谈,一代一代以讹传讹。到了明清以后,“尽忠报国”就渐渐变成了“精忠报国”。其实,这两个都是对岳飞的最高褒奖。望着心目中的英雄,自己虔诚地在雕塑前合影留念。
   提起岳飞,相信很多人与我一样对他并不陌生,最早知道他的英勇事迹还是源于自己幼时看的关于岳飞的连环画,初中常听收音机播送刘兰芳的评书《岳飞传》,那一刻,岳飞精忠报国的高大形象便在心底扎了根。在岳飞的故里看到自己崇敬的英雄,真有一种热血澎湃的感觉。以前,曾经路过杭州西湖边上的岳王庙,曾观看过开封清明上河园演绎的历史情节剧《岳飞枪挑小梁王》,曾读过岳飞的《满江红》《小重山》,可一经踏上汤阴这个地方,对于岳飞的感情不由得加深了许多。感谢人杰地灵的汤阴养育了这位伟大的爱国民族英雄。习近平总书记非常敬仰岳飞,他曾说过“精忠报国是我一生追求的目标。”
   离开岳飞铜像,我们前往岳飞庙拜谒。几分钟的车程,就来到了目的地。下了车,好客的许老师和陈老师全程陪同参观了岳飞庙,说心里话,我有点受宠若惊。故地重游,风景依旧,心情似乎略有不同,那就是重温了一遍对岳飞的认知。在岳飞庙里,博学的陈老师陪我边走边介绍,为我讲解了御碑亭的典故,以及岳庙的前世今生、奇闻异事。面对岳飞庙碑廊一块块饱经风霜的石刻,东道主许老师不无感触地说,在明朝之前,岳飞是与关公同为祭祀的,称为关岳庙,也有称武庙的。到了明代朝廷赐建汤阴岳飞庙,岳飞庙才从关羽庙里分出来,在当时城内小南街(即现址)建了岳飞庙。原由岳飞后裔管理,解放后,交给了政府。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A级景区。历代达官贵人、文人墨客对岳飞的赞许有加,当地人传说,岳庙的石碑数不清。据知情者讲,因当年世事动乱,为保护珍贵石碑文物,现在的乾隆御碑附近地下还埋有好多石碑。走马观花转了一圈,感觉由于疫情的原因,当天来岳飞庙的游人不多。
   为了更好地弘扬岳飞忠孝文化,传承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当地将东隔墙的岳飞小学整体搬迁,由原学校的教学楼改建了岳飞纪念馆。在许老师极力推荐下,我们到新岳飞纪念馆参观。新馆较以前的旧馆无论是规模上还是设计档次上都有很大的提升,大大提高了景区的接待能力和整体形象,拓展了岳飞忠孝文化空间和内涵,不得不佩服当地领导的远见卓识。这里陈列有全国室内最大的岳飞雕像,在环形的圆幕顶下,岳飞身着戎装,神情庄重,一身正气,令人肃然起敬。整个展区利用声光电、绘画、实物、雕塑、书法等形式,详尽而生动地再现了岳飞不寻常的一生。馆内陈列有岳飞手书《出师表》《满江红》拓片复印件,尤为珍贵。在纪念馆行走,仿佛进入了时光隧道,让我们触摸到了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赤胆忠心的岳飞。这里,我们看到了朱仙镇大捷的喜悦、看到了“撼山易,憾岳家军难”的霸气、看到了风波亭的无奈……可以说,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尽忠报国”的毕生追求。
   出了岳飞庙,我们又赶往城北,接到汤阴县政协卢福副主席后同往羑里城。卢福副主席是当地研究《易经》的专家,造诣颇深,是个学者型的官员。路上,许老师向我简要讲解了汤阴的历史。西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置荡阴县,因位于荡水(现汤河)之南而得名。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置荡源县。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荡源改名汤阴,县名沿用至今。可以说汤阴历史悠久,人才辈出,这里诞生了文圣周文王,武圣岳飞,医圣扁鹊,名副其实的三圣之乡。如今,汤阴已有古代的粮仓华丽嬗变为全国食品工业强县。同时,这里也是一片文学沃土,《诗经﹒邶风》中的诗歌共有19首,据考证就是产生于今天汤阴县以邶城为中心的一些地方。
   几分钟后,我们来到了久负盛名的羑里城。司马迁所著《史记》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之地,即是今天的汤阴羑里城。据清乾隆《汤阴县志》载:“文王庙在汤阴县羑里城。元大德(公元1297-公元1307年)年间,邑人许仪重修。”商朝后期,西伯姬昌(后世称周文王)被商纣王囚禁于此达7年之久。期间,姬昌韬光养晦,大智若愚,他用蓍草推演预测,将伏羲的先天八卦演绎为六十四卦,著成了对我们中华文化影响深远的《周易》。《三字经》里有“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后来,羑里城被称为《周易》的发祥地和《易经》圣地。汤阴每年九月都要在此举办国际性的周文王祭祀活动和《易经》研讨大会,弘扬易经文化,宣传厚重汤阴。
   穿过三门二楼牌坊式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广场中间矗立的周文王雕像。雕塑后为明时的简易石牌坊,牌坊正中上书有“演易坊”三个大字。在周文王羑里城石碑前,我驻足停留了片刻。据导游讲解得知,这通大明成化年间的石碑原是指路碑,是从别处移来的。现存羑里城遗址,实为一片高出地面约丈余的土台。登上山门,古柏参天,环境优雅我们先后参访了周文王演易台、文王殿、乾隆御碑等景点。周易文化具有深厚的哲学内涵,由于我对它了解不深,所以,对他们的讲解的什么河图洛书、阴阳八卦等也是似懂非懂。印象深刻的是演易台前的一片蓍草,我曾去过淮阳太昊陵,在那里也见到过这种神奇的蓍草。据说,全国仅仅这两个地方生长有这种类似艾草的蓍草,真是不可思议。想当年,文王姬昌就是用蓍草推演六十四卦的。期间,卢福副主席还当场纠正了景区女导游讲解时关于六十四卦演变的一处错误表述,让我们由衷地佩服他的博闻强识。值得一提的是,当天上午羑里城参访期间,许老师特意喊来本地一个与我同名同姓的朋友陪同,真是有缘千里来相会。
   午饭后本打算直接返回,盛情难却下,我又在许老师、陈老师陪同下游览了扁鹊庙。汤阴有扁鹊庙也是这次来听说的。知道扁鹊还是源于初中学的那篇课文《扁鹊见蔡桓公》。路上,许老师介绍道,扁鹊乃战国时期的名医,脉学鼻祖,姓秦,名越人,渤海郡鄚州(今河北任丘)人。据传,他一生周游列国,四处为老百姓和各阶层人士治病,他医术高明,深受群众爱戴。他的“望闻问切”四诊法,治愈很多患疑难杂症的病人,名闻天下。在汤阴一带行医时,遭到秦太医令李醯的嫉妒,重金收买刺客,埋伏在道旁,将行医途中的扁鹊杀害。当地人为扁鹊“葬尸积冢”,立祠纪念,并把扁鹊遇害的地方成为伏道村。扁鹊庙即坐落在今天的伏道镇,据县城东18里,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至今汤阴一带还流传着许多扁鹊救死扶伤的故事。真是没想到扁鹊与汤阴还有交集,惋惜之余多得是敬佩。
   扁鹊庙临近公路边,前面是个广场,庙宇不大,却很精致。拾级而上穿过山门,即是阴阳桥,桥两侧建有八角莲池,东为日出方向,称阳池,西为日落方向,称阴池。相传,人从阴阳桥上走过,可采日月之精华、天地灵气,调节体内阴阳平衡。过了阴阳桥,迎面是回春堂。门两旁挂有对联,道是:望闻知膏肓,问切断生死。短短几个字的对联涵盖了“望闻问切”,很有玄机。同行的张洪见到庙内一东偏房门口挂有免费把脉的牌子,遂进去咨询。扁鹊医术高明,宋、元时期,朝廷先后加封扁鹊为神应王、广应王。广应王殿在回春堂后,里面供奉着神医扁鹊雕像,几个人上前鞠躬致敬。殿后是扁鹊墓,一青砖围成的坟冢。墓前立有一通清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重修扁鹊先生墓文》的石碑。望着扁鹊墓,许老师对我说,民间对扁鹊很崇拜,庙里香火很盛。神奇的是在扁鹊墓土中有许多黑褐色的小颗粒,硬度介于石头与泥土之间,因其来历不明,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经化验,它富含二氧化锰、铁、锌、锰、钾等矿物质,具有消炎、镇痛、生肌之效,被当地人称为神药“无名子”。我猜测,想必是扁鹊因受到群众膜拜而回馈给老百姓的灵丹妙药吧。
   返程前,许老师、陈老师分别向我赠送了他们个人的作品集,许老师还专门送我一套由他参与编写的《汤阴优秀民间故事文化丛书》,并委托我分别给修武文联主席、作协主席捎了一套该丛书。这次来得知,汤阴作协刚完成换届,作为新任作协主席的陈老师诚心邀请修武作协同仁莅临汤阴采风,也希望两个千年古县的作协能结为友好团体,加强交流,共同进步,为弘扬传承黄河文化贡献力量。虽然此次汤阴之行比较匆忙,但,我却又一次品读了汤阴的厚重历史、灿烂文化,感受到了汤阴人的热情好客、朴实纯真。可以说,这次汤阴之行是一次文化之旅、结缘之旅和沟通之旅。返回的路上,遂作了一首打油诗:岳庙拜武穆,羑里谒文王。汤水流千载,大美三圣乡。
   印象汤阴,不同凡响!祝福汤阴,再铸辉煌!
  
   2022-06-23又改

共 402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的印象汤阴,的确不同凡向!在作协作协主席陈庆福老师和副主席许永昌老师带领下,开始了新的汤阴之旅。第一站是该县的标志性景点岳飞雕塑,该铜像通高12.6米,须仰视才见。抬头凝视,只见在蓝天的映衬下,岳飞头戴兜鍪,身着铠甲,右手扶剑端坐于马上,神采轩昂,凝视北方,一副帷幄运筹之势……第二站前往岳飞庙拜谒。故地重游,风景依旧,心情似乎略有不同,那就是重温了一遍对岳飞的认知……出了岳飞庙又赶往城北,接到汤阴县政协卢福副主席后同往羑里城,这是周文王当年韬光养晦,大智若愚,他用蓍草推演预测,将伏羲的先天八卦演绎为六十四卦……后来,又在许老师、陈老师陪同下游览了扁鹊庙,扁鹊乃战国时期的名医,脉学鼻祖,姓秦,名越人,渤海郡鄚州(今河北任丘)人。据传,他一生周游列国,四处为老百姓和各阶层人士治病,他医术高明,深受群众爱戴……印象汤阴,不同凡响!祝福汤阴,再铸辉煌!极力推荐欣赏!【编辑: 梦锁孤音】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梦锁孤音        2022-06-24 18:45:35
  印象汤阴,不同凡响!祝福汤阴,再铸辉煌!问好!
梦锁孤音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