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星月】看戏(散文)

精品 【星月】看戏(散文)


作者:沧桑战神 童生,779.09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1925发表时间:2022-06-26 10:34:17
摘要:原发首创。


   小时候,我经常住姥姥家。记得从姥姥家出来,往西、往南、再往西,走一个“Z”字就到了她们村的队部,队部的院子北侧是一排平房,窄门小窗,是那年头流行的苏俄式建筑,村干部开会就在这几间屋子里。平房前面是一个砖砌的戏台,四四方方的一块,模样有点像家里的土炕,戏台边沿有不少砖块已经脱落,豁牙露齿的,砖块脱落的地方黄沙已经裸露。偶尔,斜刺里杀过一阵风,那黄沙便手舞足蹈起来,舞成一个小旋风,“小旋风”醉酒似的趔趄几下,遽然跳出戏台,裹挟起更多黄沙和纸屑,斜穿空荡荡的院落,一溜烟奔街里去了。
   这个戏台也不知是何年何月建成,一年当中的大部分时间,它就晾在那里,任凭风吹雨打,少有人理睬,可是每年正月,它总会红火一阵,因为戏班子来了。
   正月,年味还未完全消散,农事尚未开始,天气也不像冬天那样冷了,是最适合看戏的季节。这时候的农村人,尤其是上了岁数的老年人,盼着能看几天戏,他们馋戏,就像小孩馋摆在柜台里花花绿绿的螺丝糖一样。姥姥的村子大,人口多,请得起戏班子,每年到了正月,戏台上面就会丝竹乱耳锣鼓喧天,声音被风送出去好远,撩拨起人们莫名的兴奋和激动来。
   初五刚过,偌大的戏台上就开始横七竖八地架起几十根长长的柳木杆,蒙上厚厚的军用帆布,搭成一个棚子,一溜大灯泡安装在棚顶上作照明用,戏台两侧各装一个大喇叭,柱子上再悬挂一块小黑板当海报,最后再装上可以开合的墨绿色大幕,戏台就算布置好了。
   每逢这个时候,姥姥就托人捎来口信,让妈妈带着我去李家町(姥姥村的名字)看戏,顺便住些日子。听到这个消息,我很高兴,因为又能吃到糖稀了。姥姥堂屋的桌子底下有个黑陶罐,糖稀就盛在里面,打开盖子,用筷子挑出一撮儿,糖稀色黄微黑,状若蜂蜜,粘粘稠稠的,放嘴里沙棱棱的甜。我曾好奇地问过姥姥:“姥姥,糖稀是用什么做的?”
   姥姥说:“用甜菜熬成的。”
   “甜菜?甜菜是从哪来的?买的吗?”
   “种的呀,我们这儿盐碱地多,不好好长庄稼的地就种甜菜啦。”
   于是我就很遗憾我们村没有盐碱地,种不了甜菜,吃不到糖稀。在我眼中,吃糖稀比看戏重要,戏虽然好看,但我看不懂。戏一天唱三场,是我们中原一带的地方戏——河北梆子,演出剧目早早地就在小黑板上预告出来:上午《蝴蝶杯》,下午《辕门斩子》,晚上《打金枝》,明天上午《大登殿》,明天下午《锁麟囊》,明天晚上《铡美案》……我和妈妈赶到队部的时候,演出还没开始,台下面挤满了男女老少,有本村的,也有外村的,甚至得到消息的邻县戏迷也匆匆赶来,乌泱泱一片,偌大的院子里再也看不到一寸闲地。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汇在一起,声音乱纷纷地涌进耳朵,却变成叽叽喳喳的嘈杂。消息灵通的小贩们也不失时机地跑来做生意了,在人群后面支一个木架子,铺一面白布,再摆上花花绿绿的螺丝糖、小孩摇的拨浪鼓、彩色封面的小人书、塑料小手枪......琳琅满目的小玩意儿像磁石一样吸引着孩子们的眼球,那双眼睛都能发出亮光来;距这个小摊不远处还有一个摊位,那里也围了一圈人,上前一看,原来是个现炸糖葫芦的。只见那人麻利地用竹签串好山楂,在冒着热气的糖锅里一涮,饱蘸糖汁,然后“啪、啪”两声摔到案板上,像变戏法一样,那串山楂变得通体红亮,乍出薄薄的一层糖翅来,馋得孩子们直吞口水,不断有小孩从小贩手中接过糖葫芦,欢天喜地的走开,别的小孩便央求爸爸妈妈也给自己买……正闹着,突然戏台上铿锵一声,紧接着密集的锣声、鼓声就响成一片,戏开始了!那锣鼓好像一把扫帚,把叽叽喳喳的嘈杂一扫而光,黑压压的人群顿时安静下来。
   我和妈妈赶紧坐回条凳上。锣鼓敲了一阵慢慢停下,稍稍停顿后,二胡的声音响了起来,它成了戏台音乐的主角。琴声悠扬,飘飘渺渺,音调高低错落,悦耳动听,在队部大院里萦绕不绝。拉到激情处,几个乐师的身体开始前后摇晃,陶醉在美丽的琴音中。这时,那面墨绿色的大幕徐徐拉开,从后台袅袅婷婷地走出一个花旦,她的头上珠环翠绕,站在台子中间咿咿呀呀地唱。唱了一小段,声音初歇,忽然从后面出来一个花花公子,带着几个黑衣人,为首的花花公子摇头晃脑地念了几句道白,扭头看到花旦,开始嬉皮笑脸作调戏状,花旦不从,一帮人拉拉扯扯,乐队里锣鼓之声大作,最后花旦被一群人擒住带回幕后。紧接着从大幕另一侧闪出一个白衣小生,他快步上台,又唱……黑衣人押着花旦回到场上,小生与黑衣人开始戏腔对白,旋即作打斗状,锣鼓声渐趋激烈,剧情渐入高潮,忽然一黑衣人倒地不起,被众人抬下……原来是一段武戏!孩子们最喜欢看武戏了,一个个都瞪大眼睛目不转睛地盯着看,我也看得起劲,不知不觉把自己当成了那个白衣小生,在心里把那几个丑陋的黑衣人饱揍一顿。
   河北梆子的唱腔高亢洪亮,情感饱满激越,很有燕赵悲歌之遗风,声音一字一顿,迂回跌宕,唱到激情处,调门如猿猱攀壁,节节拔高,最后声音团缩,积蓄力量,在顶部突然爆裂盘旋,一飞冲天,有种满腔冤屈喷涌而出终于得到宣泻的感觉,真是酣畅淋漓啊,没有一副好嗓子哪能唱出这样穿云裂石的气势!可惜那时的我还不懂得欣赏唱功,一心只想看武打,可哪有那么多武戏啊,唱腔多的时候竟无聊到打盹,很多次都被周围爆豆似的掌声和叫好声突然惊醒,勉强睁眼看看,却只见台上人影幢幢,还在咿咿呀呀地唱,便很快又在妈妈怀里沉沉睡去,再醒时戏已散场,只得睡眼惺忪地跟着妈妈回家。
   回到家,姥姥已经做好饭等我们,端上桌,是泛着一层油花的大锅菜,味道飘进鼻孔,觉得整个身体都透出香气来。那年月,农户人家平时是舍不得吃大锅菜的,除非来了客人,闺女和外孙是她的“贵客”,是她的掌上明珠,她怎能舍不得!我问姥姥:“姥姥,你怎么不去看戏?”
   姥姥笑着说:“我没文化,看不懂,所以就不去啦。”印象中,姥姥总是笑着跟我说话。
   “我也看不懂,可是也去看了呀。”
   “姥姥上岁数啦,不喜欢热闹,在家给你们做饭就挺好,快吃,吃了再去看!”
   那段时间,看不懂戏的我整天泡在人群里,看戏剧里的人物在台上走来走去,头戴雉鸡翎的穆桂英、背插小旗的杨宗保、凤冠霞帔的王宝钏、黑脸的包公、哀哀啼哭的秦香莲……这些人物都懵懵懂懂地走进了我的脑海。他们在舞台上或喜或忧,或怒或惧,或据理力争,或慷慨激昂,演绎着人间的悲欢离合,提醒着人们高尚与卑鄙同在,正义与邪恶并存。台下观众体验着剧中人的喜怒哀乐,情绪也随剧情起伏波动,若蓝色大海,有时沉郁低吟,忽而浪涛怒卷,有时微波荡漾,忽又汹涌澎湃。记得演到秦香莲领着两个孩子跪在一个武将前面啼哭哀告时,台下很多女人都抹起眼泪来,我好奇地看着她们,不知道她们为什么陪着她哭泣。
   看得无聊了,就跟刚认识的小伙伴一起疯跑,在人群里钻来钻去,有时会跑到后台去看演员化妆。演员们都在那排平房里面,窗户前面挤满了看热闹的大人和孩子,大人站着看,小孩骑在大人脖子上看,我们来晚了,就像泥鳅一样从人缝里钻进去,扒住窗台蹦起来看,窗棂上层层叠叠的都是脑袋瓜。演员们对此见怪不怪,依然气定神闲地戴假发、穿戏衣,对着妆镜仔细地描眉画眼,弄成花里胡哨的“戏剧脸谱”:红脸的忠臣、白脸的奸臣、长胡子的老生,最吓人的是大花脸,上边黑不溜秋,下边却画出一个大大的白嘴岔!我正饶有兴致地看着,他好像意识到我在看他,猛然间转过头来冲我呲牙咧嘴,伴个鬼脸,顿时吓得我小心脏砰砰直跳,这个坏蛋!
   看戏、玩耍、吃零嘴,几乎一个正月我都腻在姥姥家,娘俩儿一直住到戏全部演完。终于有一天,我们跟姥姥道别,要回自已家了,她十分不舍,走的时候一直送我们到村口,妈妈再三让她回去,她嘴上答应着,却不肯转身,妈妈只好骑上自行车驮着我走,骑出很远,我扭回头看看,姥姥还站在那里望向我们。不一会儿,我们拐弯上了公路,回头看,再也看不到姥姥的身影了。公路两旁是高大的钻天杨,我仰头看天,天空瓦蓝瓦蓝的,一丝云彩也没有,光秃秃的树梢就从蓝天上划过。
   时光总是太不禁用,不经意间我一天天长大,世事也在悄然变化。改革开放了,农村“大包干”了,流行音乐在城乡风行一时,冲击着古老的戏曲,喜欢戏曲的观众日渐减少,没有了观众,各地的戏班子也只好解散,戏曲的冬天来了。
   后来妈妈过世,姥姥见到我就想起妈妈,想起妈妈就哭。又很多年过去,我也长大成人,姥姥却已是风烛残年,时光在她的头上落了雪,她变得腰弯背驼,拄上了拐杖,她心中凄苦,可是看见我还是会漾出一脸慈爱的笑容。正月里,我从外地去李家町看望她,偶尔还会想起那个戏台,去那里看看,它竟然还在!只是一如平日那样荒凉,再无锣鼓丝竹之声,只有阳光和风是它的常客。我静静站着,和戏台相对无言,物是人非,一切都恍若隔世!人生一路走来,时光已经老去,戏台下的童年岁月,也早已褪色,成了一个逝去的旧梦。

共 353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比较贫瘠的几十年前,看大戏就成为人们最好的精神享受。对大人来说,不但可以欣赏到优美的戏曲,而且还可以利用看大戏的机会走亲访友,联络一下疏远的亲情和友情;可对孩子们来说,看大戏却另有一番快乐。跟着大人串亲戚,除了见识一下戏台上下平日里难得一见的热闹,还能享受到平时很难得到的美味零食,至于戏台上唱的是啥,孩子们并不加以关注,他们看到的是戏台上武打片段的精彩,戏台下卖零食的美味……这篇怀旧散文佳作,以生动的文笔,细腻的描绘,为我们展现了多年前农村唱大戏的热闹和精彩,勾起了我们对往昔的无限回忆,是一篇优秀的怀旧散文佳作!倾情推荐,好文共赏!【编辑:淇水碧柳】【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2062600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淇水碧柳        2022-06-26 10:38:04
  一篇精彩的怀旧散文佳作,为我们展现了几十年前农村唱大戏时的热闹和温馨,勾起我们对往事的回忆,
与文字相伴,把柴米油盐的生活过出诗情画意。
回复1 楼        文友:沧桑战神        2022-06-26 17:09:40
  谢谢淇水碧柳精心编按!
2 楼        文友:淇水碧柳        2022-06-26 10:41:56
  文章叙述生动,描写细腻,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与文字相伴,把柴米油盐的生活过出诗情画意。
回复2 楼        文友:沧桑战神        2022-06-26 17:08:37
  我目前写的文章,仍在浅水区,缺少思想性和内涵,以后需多读,多思,多写,争取早日写出较好的中长篇小说,写小说还是最终的目的。
3 楼        文友:小鹿纯子        2022-06-26 11:13:17
  每每读老师的作品,都是津津有味,读完仍回味无穷,想再读一遍。作品的魅力,究竟是什么?语言吗?情节吗?构思吗?……似乎都有,又似乎都不是。可作品就是有一种魅力,吸引着我。
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回复3 楼        文友:沧桑战神        2022-06-26 17:06:44
  小鹿纯子,其实这篇文章写出来还有许多缺陷,比如上后台看演员化妆的场景,文戏的场景,演员的演技描写缺如,只简单写了观众反应,一笔带过,太过简略,另外对于亲情没有较详细描写,这些都是日后需要修补加强的部分。
4 楼        文友:江南柳烟        2022-06-26 12:00:55
  我们小时候看的戏叫二人转,具有北方特色剧种。
回复4 楼        文友:沧桑战神        2022-06-26 17:03:33
  我们这里的戏种主要是河北梆子,豫剧,评剧,京剧,河南坠子等等,各有特色吧,河北梆子一般人真唱不了,唱腔慷慨激昂,非常有劲。
5 楼        文友:赵积琦        2022-06-26 16:39:51
  又见老师忆童年的佳作。感觉结尾少了描写姥姥的一部分,时光流转,多年后承启人和事的变化,姥姥也是童年看戏中温暖的回忆,姥姥后来怎么样了,也是读者想知道的,这样使文章更丰满。
回复5 楼        文友:沧桑战神        2022-06-26 17:01:36
  琦琦,最开始有,因为前几篇文章说过她去世的事,有重复嫌疑,投稿删掉了,读起来感觉还是力度不够,以后再慢慢改吧,其实看戏的那部分写的也不够丰满,我自己有也感觉。
6 楼        文友:彩蝶飞舞        2022-06-28 22:57:29
  欣赏老师的精彩佳作,不由得想起我小时候看戏的场景了。
愿做一株野草,简单,自然,宁静,美好。
回复6 楼        文友:沧桑战神        2022-06-29 09:30:43
  修改后的文章感觉更加丰满合理一些,否则既然写的是“看戏”,和戏有关的内容并不十分突出,就有些不足的感觉,这样既写了和戏有关的内容,又把情感融到里面,应该是更好一点。
7 楼        文友:树常青        2022-07-01 18:48:08
  时光匆匆,叹人生。真不知道,多少年才好。这种看戏的场面太惬意,那个童年都是别人家的沧桑。如今,只有回忆了
回复7 楼        文友:沧桑战神        2022-07-02 14:10:57
  这是我童年的真实经历,一晃四十年过去了,很怀念那些无忧无虑的日子。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