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一】党在我心中(散文)
一
我从小就喜欢听母亲讲故事,特别是共产党把穷苦老百姓从水深火热中解救出来的故事,真是百听不厌。她讲的那些关于党的故事,犹如甘甜的乳汁一般,滋养着我长大,也让我从小心里就有了党。
母亲对党的感激是发自肺腑的,因为在解放前,姥爷家靠租地主的土地种,给地主当长工养家糊口。那年头全家忙碌一年打下的粮食还不够交租子,一年一年累欠下来的是利滚利的剥皮债。如果不是党来了,一家人就是劳作到死,也永远还不清那剥皮债。共产党是救星,带领人民打倒了地主,分到了田地,推翻了旧社会,姥爷一家才不愁吃穿,过上了幸福的好日子。
正是因为吃过旧社会的苦,母亲也就知道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穷苦人美好的今天。她经常教育我们几兄弟,叫我们长大了别忘了共产党的恩情,要是能当上共产党就算是祖上有德,也让她和我爸高兴高兴。在母亲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导下,党在我心里的形象日趋高大起来,加入党组织,为老百姓多做实事好事,就成了我工作生活中的宏伟理想。
我长大后,先是在老家合箭村的村小学代课。那时虽条件艰苦,但工作热情很高,恨不得把自己的知识全都灌进孩子们的脑子里。后来校长和其他老师对我讲,教育工作是个百年树人,循序渐进的慢功夫,不能急躁,更不能拔苗助长。他们给我叙摆了很多优秀教师的典型事迹,我发现这些先进典型里,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他们都是共产党员,是那个年代最忠诚、最优秀、最先进的代表。于是,我好想成为他们中的一份子,入党的心情更加迫切,立刻向村小学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学校党支部书记接到我的入党申请书后,高兴地对我说,党需要像我这样有知识有干劲的年轻人,这样会使我们的党不断增添新鲜血液,党就能永葆青春,党的力量就会不断加强。
我以为自已会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干一辈子,实现我加入党组织的理想。但在1984年10月,我被招录为息烽县原王家坪乡信用社职工。离开村小学时,学校党支部书记拉着我的手,语重心长对我讲,无论干啥,都是工作需要,心里都要装着老百姓,要把事干好。你在哪里干,党时刻都在看着你,考验着你呢。只要你合格后,党就会接纳你,你就会成为党组织的一员了。这些话,让我牢牢铭记心里。
工作不久,领导就安排我负责乡辖西安村、红岩村两个村的收存贷款工作。
那时,西安村地处有名的西望山南面,红岩村在山北面,两村中间横着一道高耸入云的山梁。从乡到村只有一条弯曲的窄窄的山路,足有七八十公里远。道路崎岖坎坷,行走艰难,不论先去哪个村,单程都要四个多小时,是全乡最偏僻边远的村子了。按规定,收存贷款后,必须当天返回乡信用社。原来包这两个村的那名职工见到我时,头摇得像拨浪鼓一般,他说就你这瘦弱的小身板,怕难吃得下这苦啊。
信用社只有五个职工,除我之外,有两个老同志,两名女职工,一个刚生小孩不久,一个还怀着孕。现状让我没有选择的余地,再想想学校党支部书记说的话,我在心里暗暗较劲。人家能干的我也能干,而且一定要比别人干得更好。自已虽还不是党员,但也要象那些优秀党员一样,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把方便让给群众,把困难留给自己,再苦再累也决不后退。
每天鸡叫三遍后,我就起床,打着手电,紧走慢赶到村里后,走东家到西家,一边收存款一边贷款给需要资金的村民,解决他们生活的实际困难,帮助他们发展生产。晚上忙完后,又打着手电赶回单位。
短短三个月,我就跑遍了两村500多户人家,对村里每户人家的情况摸得一清二楚。六个多月后,乡里让我兼任团委副书记,承担起了两村的帮村联点工作。
次年五月,因工作表现突出,我又被提拔为乡武装部长。上任后,我更加履职尽责,勤奋实干。
记得有一天,我和乡里一位同事下乡到潮水村蔡家寨组调解一桩民事纠纷时,恰遇一农户家木房子突然失火。瞬间,黑烟夹着火苗腾空而起,映红了半边天,如不及时扑救,就会烧毁整个寨子。情况紧急,我立马赶到现场,组织村民截断火路,奋力灭火。救火中,因我不小心被浓烟熏昏,一下子摔下高坎,当场摔得头破血流,幸亏送医院抢救及时,才未出现生命危险。
事后不久,乡党委书记和副书记找我谈话,他们对我说,因为我工作出色,表现良好,尤其是这次在潮水村蔡家寨救火中,为了群众财产免遭重大损失,奋不顾身,身负重伤,已完全符合党员标准。经乡党委研究,并报上级党委批准同意,吸收我为中共预备党员。
1985年的7月1日,那是我入党的日子,也是党的六十四岁生日。在乡党委举行的入党宣誓会上,我举起右手,握紧拳头,满含热泪,庄严面对鲜红的党旗大声宣誓: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
二
我被批准入党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家里,爸妈及亲人们好生高兴。那天,我回到家里时,爸妈把过年剩下的一块平时都不舍得吃的腊肉取了下来,特意炒给我吃。吃饭时,从不喝酒的爸爸端起酒杯,饮了一小盅,对我表示庆贺。妈妈不停地往我碗里夹菜,连声夸我有出息,说我为家里争了光。他们左叮咛右嘱咐,今后无论当啥子领导,干啥子事,心里都要时刻记着老百姓,多为他们着想,多帮他们做事。
多年来,我时刻牢记党的宗旨,从未辜负爸妈的期望,始终把群众利益摆在首位。
记得有一年,我在息烽养龙司乡工作时,一位高中同学为一己私利,在紧靠村公路边修了一栋房子,蚕食村级公路,使进村公路变成了“人行道”。他四处扬言,乡里的“老大”和他是同学,私交很好,谁能把他怎样,他这样一说,群众意见更大了。
我听说后,立马找到这位同学,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耐心做他工作,劝他自行将房子拆除,把侵占公路的地让出来,另选址建房。哪料他不仅不听劝,反而恶狠狠地威吓我说:“谁敢拆我家房子,我就找谁拼命!”眼看文的不行,我只得将此事及时报告给县有关部门,请求将此违规建房拆除。上级批准同意后,我迅速组织乡城管干部落实,恢复了公路原貌。村里群众看到乡里不徇私情,秉公办事,无不拍手称快。
转眼来到了2018年春,我在花溪贵筑街道办事处任党工委书记时,遭遇了百年未见的凝冻天气。办事处所辖的马洞村,因地势较高,大雪封路,村里有二十多户老弱病残的困难人家急需粮食、蔬菜等生活用品。听到消息,我立马带领办事处的班子成员和十多名党员干部,不顾路滑地冻,把草绳梆在脚上防滑,用绳子将物资紧紧绑在背篼上,杵着棍子一步一摔地给他们送去。
大年初一早上,该村后坝组一位村民急慌慌跑来办事处报告,说他居住在离寨较远山凹里的幺公家媳妇昨晚难产,痛了大半晚上都生不出来。公公婆婆年老体弱,儿子外出打工未归,那里离最近的医院有十多公里远,天寒路冻,一家人走投无路,急得大哭。
我听后,二话没说,立马带人赶赴他家,找来木棒、绳索绑了一副简易担架,一路抬着迅速把孕妇送到了花溪区人民医院。经医院医师检查,婴儿横位,幸亏送得及时,孕妇及孩子都保住了性命,转危为安。
在我家里,我是第一个入党的。大哥、二哥见状大受鼓舞,也积极申请加入了党组织。几年后,两位兄长相继被批准入党了。从此,我们三兄弟相互勉励,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做到了情系群众,克己奉公,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三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前,几十年过去了,如今的我已年近花甲。2021年初,组织安排我改任了非领导职务。虽然从领导岗位退下来,但我思想没退,党员的信念没退,为党工作的劲头更没退。
同年4月,因我酷爱写作,被推选担任花溪区第五届作家协会主席。上任后,我时常深入实际,调研采访,以青岩龙井村,高坡挠绕村秉赋的现有旅游资源为题材,满怀深情撰写了《人水情深》和《星空下的梦》两篇散文。这两篇文章被省、市报刊刊载后,反响甚好。如今,慕名前来龙井村、扰绕村旅游的人络绎不绝。2021年底,台海出版社出版了我以脱贫致富为主题,创作的长篇小说《疯狂的梦》。同时,撰写了散文,短篇小说,随笔等60余篇在江山文学网八一社团发表,有的还被省内外刊物采用刊登。
近年来,在我和作协班子的共同努力下,区作家协会已发展会员60多名,迅速壮大了作协队伍。区作协还多次组织本土作家到本区麦平镇刘庄村,高坡乡扰绕村,青岩镇龙井村等地采风,撰写了描写本区景点景观的散文、诗歌若干篇,有的已被省、市、区报刊采用。在去年市举办的建党100周年“学党史、强省会”主题征文活动中,组织投稿30多篇,有6名区作协会员分别获得了二等奖和优秀奖。今年底,还将首次出版《花溪散文集》。区作协工作开展得卓有成效,有声有色,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2021年12月,正值花溪区十三届村(居)换届,当我听到区辖贵筑街道办所属洛平村因人口多,拆迁征地任务重,矛盾较为突出,换届复杂,换届工作较难推进的情况后,想到自己曾经在贵筑街道办工作过,对该村情况熟悉,就主动向区领导请缨,愿意帮助洛平村做好换届工作。
征得领导同意后,我立即深入洛平村农户家中,逐家逐户听取群众的呼声。有一天,我从一农户家中出来时,不小心右脚重重踢在石坎上,大脚趾严重挫伤,当场就肿了起来,挪动一下都疼得钻心。同事们都劝我回家休息,但是工作没做完,我实在安不下心。我拐着脚,忍着痛,坚持带伤上阵。通过反复细致,不厌其烦做群众工作,终于圆满完成了洛平村换届工作任务。
今年3月,区委组织部考虑到我实践经验丰富,工作踏实认真,准备抽我到区“强学习、提能力、转作风”督导工作组工作,可又考虑到我仅有四个多月就要退休了,怕我不同意。我知道后,毫不犹豫,立马和督导组的其他同志一道,仔细认真地对区直各单位、部门及乡镇(街道办)进行督导,扎实有序开展督导工作。
没想到,同事和亲人们看到我虽然从领导岗位上退了下来,可仍然忙得不亦乐乎,就有些不理解。就对我说,你整整工作了38年,辛苦了半辈子了,如今船到码头车到站,留着清闲日子不过,自找虱子头上爬,究竟是图的啥嘛?
其实我心里明白,我啥也不图,只是心底里忘不了自己是一个党员,忘不了入党那天,面对党旗的铮铮誓言。我还明白,虽然我已退出了工作岗位,但我是党员这个身份是永远不会退休的,作为一名党员的标准也不可因为退休而降低。因在别人眼里,我就是党员代表,而党自始至终在我心中。我将初心不改,砥砺前行,尽我所能为党的事业再发一份光,再添一份热。


